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越是不肯談論自己,我們就越是忍不住窺探他的畫

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象外

《晾衣服》, 木板坦培拉, 120×180cm, 2013

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及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夏禹在觀看。

紙鶴、西瓜、雨中的角落……和我們一樣,

在畫前, 他凝視著, 不試圖解釋, 或是震驚觀眾。 如同格拉寧寫的, “最好不是去震驚世界, 而是像易蔔生所說的, 生活在世界上。 ”

夏禹在觀看中捕捉最為日常的場面。

倒水的瞬間

《涼白開》, 木板坦培拉, 100×100cm, 2014

母子間的互動

《額娘賜我一個字》, 木板坦培拉, 70×100cm, 2013

兩盆花

《兩盆花之一》, 木板坦培拉, 30×30cm, 2013

課桌上的千紙鶴和紙飛機

《千紙鶴與紙飛機》 , 木板坦培拉, 80×120cm, 2013

他的畫, 初看, 竟看不出一點造作的痕跡,

如同一個個被定格的實景, 不自覺的開始苦思冥想, “這究竟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有記起的, 也有怎麼都想不到的, 全然忘記了它們是畫作, 並不是自己的記憶。

《一江春水》, 木板坦培拉, 45×60cm, 2015

《家書》, 木板坦培拉, 80×80cm, 2014

回過神來, 才發覺, 這太難了!

在一張畫裡傳達真實, 而這真實不是來自“像”, 而是情緒的共通, 這個意義上, 夏禹確實是一個觀看者, 觀看者某種程度上即是發現者, 他們的發現教會了我們重新審視周邊的景象。

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讀書, 整個學院的氛圍都很悲觀, 藝術史上, 密密麻麻寫滿了大師的名字, 還能畫什麼呢?

《手系列·速寫本》,木板坦培拉,30×40cm, 2013

《手系列·凍傷》,木板坦培拉,30×40cm, 2013

2004年,畢業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夏禹的主業是辦高考美術輔導班,直到2009年。

五年沒怎麼畫畫,夏禹說“私底下也不怎麼畫,沒有那個想法”,畫畫不是想畫就能畫出來,學習了四年之後,看了那麼多東西,想畫覺得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東西,畫不出來的,“一畫就是那些習作,畫它幹嘛呢?”夏禹反問,然後自答:“又不缺你一個人這麼幹。”

《葡萄和杯子》,木板坦培拉,70×100cm, 2013

《冬瓜與西瓜》,木板坦培拉,70×100cm,2013

《螃蟹和搓衣板》,木板坦培拉,80×120cm,2013

《西瓜與花》,木板坦培拉,30×40cm,2013

《小風景之二》,木板坦培拉,80×120cm,2014

他還是繼續畫了,沒有什麼戲劇化的節點,就是“感覺要畫了,差不多了”。

夏禹用坦培拉作畫,這是一種不大容易掌握的繪畫技法,在中國,坦培拉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蛋彩畫。

坦培拉是一種古老的畫種,在歐洲,其誕生遠遠早於油畫,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中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已經十分成熟,喬托、波提切利都是使用坦培拉作畫的大師,波提切利著名的《春》、《維納斯的誕生》都使用了坦培拉技法。

從技法層面上講,坦培拉不同於油畫中的直接畫法,運用的是多層罩染的技術,稱為“間接技術”。和更為直接的油畫不同,坦培拉的色彩是疊加的,最後形成一種混合的美感。

《晚新聞》,木板坦培拉,100×100cm,2014

《新娘》,木板坦培拉,100×100cm,2014

《岳母刺字》,木板坦培拉,100×100cm,2014

《打乒乓的人》,木板坦培拉,90×135cm,2013

《乒乓少年》,木板坦培拉,90×135cm,2013

掌握坦培拉需要一段時間,把這個材料畫出自己的面貌需要磨合,還有,找到圖像上的切入點,“覺得差不多就可以畫了,但不是一個節點,它是動態的,一直在畫、一直在摸索。”

一開始,夏禹的作品尺寸不大,描繪著無關緊要小事,畫面沒有鋒利的筆觸或是清晰的輪廓線,甚至有些斑駁,像是模糊不清的記憶,也像家裡老舊泛黃的照片,熟悉又陌生。這樣特殊的畫面呈現,是夏禹的選擇,也是材料的結果。

夏禹使用甲基纖維素和樹脂乳液調製坦培拉,這種材料粘性大、容易幹,因此,無法繪製鋒利的筆觸。於是,畫面沒有明確的輪廓線,坦培拉需要反復的覆蓋,也消解著輪廓線。

《孩子》,木板坦培拉,30×30cm,2013

《戴頭巾的女人》,木板坦培拉,30×30cm,2013

《戴頭巾的女人》局部,不清晰的邊緣和輪廓線。

夏禹的觀看是溫柔的,似乎隔著時間,一切都變得無害。

在《姐姐》中,窗外的男孩子看著赤裸著身體的姐姐,我們猜不出男孩兒是偶爾路過,還是有意碰上的,可在心裡,我已經原諒了他,相信著,他出於好奇的打量。

《姐姐》,木板坦培拉,100×150cm,2013

在採訪中,夏禹很少提及自己,他說“人不能分析自己”,但“從繪畫心理學來講,選擇了什麼樣的繪畫和形式,和人是有關係的”,因此,所有的話都在畫裡。

《戴帽子的男人》,木板坦培拉,30×30cm,2013

《春遊》,木板坦培拉,100×150cm,2013

《男肖像》,木板坦培拉,40×40cm,2015

《貓與維納斯》,木板坦培拉,80×120cm,2014

《舉手的人二》,布面坦培拉,200×180cm,2015

《新青年》,木板坦培拉,80×120cm,2013

在畫裡,我看到了一種少年感。少年眼中的花花草草、桌子牆角、父母兄妹,可他又清楚地知道,這樣的少年時光早已不在,那些畫面中不清晰的邊緣,在這種追憶中由少年的笨拙變成了成年後的刺。

因為曾經的美妙,愈發無可言說,或許因為如此,所以,夏禹不講。

《反射》,木板坦培拉,150×100cm,2015

《父親泉》,木板坦培拉,120×180cm,2014

《兩盆花之三》,木板坦培拉,70×110cm,2014

《男肖像》,木板坦培拉,50×40cm,2015

《兄妹》,木板坦培拉,80×100cm,2013

《樓梯間》,木板坦培拉,80×120cm, 2014

《上班去》,木板坦培拉,120×180cm,2014

《划船》,木板坦培拉,120×180cm,2014

《去姥姥家二》,布面坦培拉,220×182cm,2016

《窗外有大風雨》,木板坦培拉,200×180cm,2016

我沒有問夏禹,如果不畫畫他會做什麼?

因為他已經選了一條絕望的路,“宏觀上看,任何時候都是絕望的,藝術史前面的人太多了,路都被走得稀巴爛了,哪兒還有路走呢?”

《年輕人二》,木板坦培拉,80×120cm,2014

“但必須要先走起來,走起來,才會知道會走出什麼樣子。”在那個寒冷的冬日裡,夏禹這樣說。

夏禹在工作室。

.

END

.

這回沒有新東西賣,

但你還是可以去象外的店逛逛~

把藝術拉出圈外

- 長按上方二維碼,一鍵識別關注我們 -

你將在這個公號中看到的:

用〇(quan)外人的視角講藝術家和TA的創作故事

用能看懂的方法講如何欣賞藝術

還有,普通人怎麼投資藝術

即便不投資,如何買到更符合自己品味的藝術品

哦,還有,替我們喜歡的藝術家們代售作品

或者其他稀奇古怪玩意

還能畫什麼呢?

《手系列·速寫本》,木板坦培拉,30×40cm, 2013

《手系列·凍傷》,木板坦培拉,30×40cm, 2013

2004年,畢業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夏禹的主業是辦高考美術輔導班,直到2009年。

五年沒怎麼畫畫,夏禹說“私底下也不怎麼畫,沒有那個想法”,畫畫不是想畫就能畫出來,學習了四年之後,看了那麼多東西,想畫覺得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東西,畫不出來的,“一畫就是那些習作,畫它幹嘛呢?”夏禹反問,然後自答:“又不缺你一個人這麼幹。”

《葡萄和杯子》,木板坦培拉,70×100cm, 2013

《冬瓜與西瓜》,木板坦培拉,70×100cm,2013

《螃蟹和搓衣板》,木板坦培拉,80×120cm,2013

《西瓜與花》,木板坦培拉,30×40cm,2013

《小風景之二》,木板坦培拉,80×120cm,2014

他還是繼續畫了,沒有什麼戲劇化的節點,就是“感覺要畫了,差不多了”。

夏禹用坦培拉作畫,這是一種不大容易掌握的繪畫技法,在中國,坦培拉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蛋彩畫。

坦培拉是一種古老的畫種,在歐洲,其誕生遠遠早於油畫,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中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已經十分成熟,喬托、波提切利都是使用坦培拉作畫的大師,波提切利著名的《春》、《維納斯的誕生》都使用了坦培拉技法。

從技法層面上講,坦培拉不同於油畫中的直接畫法,運用的是多層罩染的技術,稱為“間接技術”。和更為直接的油畫不同,坦培拉的色彩是疊加的,最後形成一種混合的美感。

《晚新聞》,木板坦培拉,100×100cm,2014

《新娘》,木板坦培拉,100×100cm,2014

《岳母刺字》,木板坦培拉,100×100cm,2014

《打乒乓的人》,木板坦培拉,90×135cm,2013

《乒乓少年》,木板坦培拉,90×135cm,2013

掌握坦培拉需要一段時間,把這個材料畫出自己的面貌需要磨合,還有,找到圖像上的切入點,“覺得差不多就可以畫了,但不是一個節點,它是動態的,一直在畫、一直在摸索。”

一開始,夏禹的作品尺寸不大,描繪著無關緊要小事,畫面沒有鋒利的筆觸或是清晰的輪廓線,甚至有些斑駁,像是模糊不清的記憶,也像家裡老舊泛黃的照片,熟悉又陌生。這樣特殊的畫面呈現,是夏禹的選擇,也是材料的結果。

夏禹使用甲基纖維素和樹脂乳液調製坦培拉,這種材料粘性大、容易幹,因此,無法繪製鋒利的筆觸。於是,畫面沒有明確的輪廓線,坦培拉需要反復的覆蓋,也消解著輪廓線。

《孩子》,木板坦培拉,30×30cm,2013

《戴頭巾的女人》,木板坦培拉,30×30cm,2013

《戴頭巾的女人》局部,不清晰的邊緣和輪廓線。

夏禹的觀看是溫柔的,似乎隔著時間,一切都變得無害。

在《姐姐》中,窗外的男孩子看著赤裸著身體的姐姐,我們猜不出男孩兒是偶爾路過,還是有意碰上的,可在心裡,我已經原諒了他,相信著,他出於好奇的打量。

《姐姐》,木板坦培拉,100×150cm,2013

在採訪中,夏禹很少提及自己,他說“人不能分析自己”,但“從繪畫心理學來講,選擇了什麼樣的繪畫和形式,和人是有關係的”,因此,所有的話都在畫裡。

《戴帽子的男人》,木板坦培拉,30×30cm,2013

《春遊》,木板坦培拉,100×150cm,2013

《男肖像》,木板坦培拉,40×40cm,2015

《貓與維納斯》,木板坦培拉,80×120cm,2014

《舉手的人二》,布面坦培拉,200×180cm,2015

《新青年》,木板坦培拉,80×120cm,2013

在畫裡,我看到了一種少年感。少年眼中的花花草草、桌子牆角、父母兄妹,可他又清楚地知道,這樣的少年時光早已不在,那些畫面中不清晰的邊緣,在這種追憶中由少年的笨拙變成了成年後的刺。

因為曾經的美妙,愈發無可言說,或許因為如此,所以,夏禹不講。

《反射》,木板坦培拉,150×100cm,2015

《父親泉》,木板坦培拉,120×180cm,2014

《兩盆花之三》,木板坦培拉,70×110cm,2014

《男肖像》,木板坦培拉,50×40cm,2015

《兄妹》,木板坦培拉,80×100cm,2013

《樓梯間》,木板坦培拉,80×120cm, 2014

《上班去》,木板坦培拉,120×180cm,2014

《划船》,木板坦培拉,120×180cm,2014

《去姥姥家二》,布面坦培拉,220×182cm,2016

《窗外有大風雨》,木板坦培拉,200×180cm,2016

我沒有問夏禹,如果不畫畫他會做什麼?

因為他已經選了一條絕望的路,“宏觀上看,任何時候都是絕望的,藝術史前面的人太多了,路都被走得稀巴爛了,哪兒還有路走呢?”

《年輕人二》,木板坦培拉,80×120cm,2014

“但必須要先走起來,走起來,才會知道會走出什麼樣子。”在那個寒冷的冬日裡,夏禹這樣說。

夏禹在工作室。

.

END

.

這回沒有新東西賣,

但你還是可以去象外的店逛逛~

把藝術拉出圈外

- 長按上方二維碼,一鍵識別關注我們 -

你將在這個公號中看到的:

用〇(quan)外人的視角講藝術家和TA的創作故事

用能看懂的方法講如何欣賞藝術

還有,普通人怎麼投資藝術

即便不投資,如何買到更符合自己品味的藝術品

哦,還有,替我們喜歡的藝術家們代售作品

或者其他稀奇古怪玩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