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南充山水給了他詩歌創作的靈感

“下面肯定有一條蛇"那便是我"我既不興風作浪"也不敢去愛一個人"最終還是被鎮住了……”在南充詩人鄭虹(筆名瘦西鴻)所寫的詩歌《白塔》中,

家鄉的這一標誌性建築被賦予傳奇與浪漫的遐想。 在他眼裡, 南充的山山水水皆有靈性, 成為他創作的源泉, 白塔、琳琅山、清泉寺、嘉陵江, 一一入詩, 成為他抒發一腔故土情懷的美好載體。

Part.1 帥鄉子弟 寫詩從琳琅山開始

今年52歲的鄭虹出生於儀隴縣農村, 父母均為農民, 但他從小卻對詩歌十分癡迷, 16歲時便開始寫詩, 之後的創作激情更是難以抑制, 一發不可收拾。

“那時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德總司令所寫的散文《回憶我的母親》, 樸實感人, 讓我明白了寫詩更應該注重情感表達。 ”昨日, 鄭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他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寫的詩歌《琳琅山》, 從山勢和景物切入, 引出偉人故事, 傳遞出真摯的情感。 最後, 這首詩發表在當地的一本文學雜誌上,

讓他興奮不已。

鄭虹說, 他早期的詩歌創作受家鄉的生活環境影響較大, 譬如講述當地農村美景的《野草莓》等作品, 以及後來為“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文藝晚會”所寫的長篇誦讀詩, 都透著帥鄉人的一種樸實美好的思想, 同時展現出詩人非常熟悉的生活氛圍, 而這些東西是他在創作中一直比較重視的。

Part.2 創作3000首詩 最愛寫家鄉山水

後來, 鄭虹因工作原因來到南充, 儘管從事的是非文藝工作, 但他始終沒有中斷自己的詩歌創作, 並且在書畫方面也頗有造詣。 幾十年來, 他先後在省級以上權威刊物發表3000多首詩歌。

鄭虹的詩作不僅數量多, 而且品質高, 多見於《詩刊》《星星》《詩選刊》《詩潮》等有影響力的詩刊詩報。

《星星》詩刊曾以“首席詩人”欄目, 推出他的組詩《客騷》, 受到業界和詩歌愛好者的好評。 他的詩集《只手之音》, 曾獲得第四屆四川省文學獎;他的新作《靈魂密魂》成為2017年四川省委宣傳部重點扶持的3部優秀詩集之一, 即將面世。

“這些詩歌中, 我最喜歡的還是寫家鄉的作品, 因為這裡面包含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和一種無法抹去的美好記憶。 ”鄭虹說, 南充具有獨特而悠久的歷史文化, 有很多傳奇故事和人物, 這些都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源泉。

Part.3 名家評價 他的詩靈動厚重

四川省作協名譽副主席、著名詩歌評論家曹紀祖曾多次來到南充, 不僅對這方土地非常熟悉, 而且與鄭虹結下了深厚友誼。 “他的作品有一種靈動與厚重之美,

具有濃郁的情感色彩, 能讓人產生共鳴。 ”談及鄭虹的詩歌, 曹紀祖告訴記者, 比如《清泉寺的鐘聲》中的“而清泉寺應該有鐘聲的"只是我聽不見"而你應該有溫暖的"只是我夠不著”, 鄭虹將自己對故土的這份濃烈情感化作詩句, 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創作風格。

“我從白塔經過的那天下午"有細雨如絲"束著我的思想"放棄她"仔細打量自己"其實只是一條蛇"還沒修成仙"哪有那份福氣……”《白塔》 這首詩描寫的是矗立在高坪區鶴鳴山上一座宋代建築。 “也許是塔角的鈴鐺, 也許是塔尖的觸角, 伸入到他的情感世界, 撩撥起他對愛情的癡迷。 ”曹紀祖說, 鄭虹將嘉陵江畔的這座白塔當作西湖邊的那座雷峰塔, 將自己想像成傳說中的那條白蛇,

採取擬人化的愛情詩寫法, 賦予了這座宋代建築浪漫傳奇的色彩, 使詩歌變得更有韻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