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儒家文化的“天道”是什麼意思?孔子是如何解釋的?

“道”是東方古代文化與哲學的重要範疇, 語出《易·謙》:“謙亨, 天道下濟而光明”, 《書·湯誥》也有記載:“天道福善禍淫, 降災於夏” 。

在中國古代儒家文化中認為, 天道常與人道相關聯, 天道與人道一致, 以天道為本。 天行有常, 不為堯存, 不為桀亡”, 人應“制天命而用之”。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 “道”意味著天道, 人道即是“德”, 古人認為在心為德, 施之為行。 孔子說“聖人之道”, 要“敬天知命”, 才能達到與天地相通、實現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天道到底是什麼呢?

魯哀公曾問孔子:“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也?”孔子回答:“貴其不已。 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 是天道也。 不閉其久, 是天道也。 無為而物成, 是天道也。 已成而明, 是天道也。 ”

孔聖人認為, 天道無所不在, 天道形諸於地, 即為地道;形諸于水, 即為水道;形諸于馬即為馬道;形諸於人, 即為人道。 做人要不斷充實道德, 才能知天事天, 等待天命, 才能夠做到安身立命。

《大學》中記載: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儒家的普世行為準則。

孔子曰:“奉三無私以勞天下。 ” , 三無私即“天無私覆, 地無私載, 日月無私照。 奉斯三者以勞天下, 此之謂三無私。 ”。

其在詩曰:‘帝命不違, 至於湯齊。 湯降不遲, 聖敬日齊。 昭假遲遲, 上帝是祗。 帝命式於九圍。 ’是湯之德也。 天有四時, 春秋冬夏。 風雨霜露, 無非教也。

地載神氣, 神氣風霆, 風霆流形, 庶物露生, 無非教也。 清明在躬, 氣志如神, 嗜欲將至, 有開必先。 天降時雨, 山川出雲。 其在詩曰:‘嵩高惟嶽, 峻極於天。 惟嶽降神, 生甫及申。 惟申及甫, 惟周之翰。 四國于蕃, 四方于宣。 ’此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 必先令聞。 詩雲:‘明明天子, 令聞不已。 ’三代之德也。 弛其文德, 協此四國, 大王之德也。 ”

孔子推崇人道就是三皇五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所行的王道, 執政者需與天地同心, 要像“天”、“地”、“日月”般無私的奉獻於世間萬物, 關愛天下眾民亦如此, 這便是“內聖外王”之道。

道生萬物, 道於萬事萬物中, 又以百態存于自然,天道者,感悟萬物的規律所形成的大意。不懂天道則“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悟得天道則“通一道,而齊萬道”。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又以百態存于自然,天道者,感悟萬物的規律所形成的大意。不懂天道則“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悟得天道則“通一道,而齊萬道”。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