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郭廣昌445億財富揭秘:永遠做那只站在風口上的豬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3.8萬是如何變成445億”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複星集團的掌門郭廣昌。

放棄鐵飯碗下海創業

賺到第一個100萬

1989年, 郭廣昌從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 留在校團委工作。 因為渴望更廣闊的天空, 他放棄了鐵飯碗下海創業, 借了

3.8萬元作為起步資金, 開了一家當時還相當少見的資訊諮詢和調查專業公司——廣信科技諮詢公司。

機遇和努力, 使他賺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元。

1993年, 廣信更名複星, 同樣畢業於復旦的複星“五劍客”中的汪群斌、談劍、範偉等人陸續加入。

其後, 郭廣昌先後搞過彩色火焰蠟燭、咕咚健身糖、嬰兒尿濕報警器, 都不成功。 眼看著賺來的錢越做越少, 他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 於是決定做房產銷售, 利用老同學關係, 獲取客戶名單, 做精准行銷, 為複星賺來了第一個1000萬。

涉足醫藥行業

賺到第一個1億

“複星五劍客”中有3位是遺傳工程學專業畢業的,

做生物製藥有天然優勢, 經過潛心研究, 他們在母校找到了生命科學院研究的一種新型基因診斷產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

該試劑為複星賺到了第一個1億元, 也開始了複星介入生物醫藥產業的第一步。

3.8萬—100萬—1000萬—1億, 靠著地產和醫藥兩個實業起家的郭廣昌,

之後逐步轉入多元投資, 逐漸嶄露頭角。

1994年, 複星進入房地產業;

2002年, 涉足商業零售業;

2003年, 進軍鋼鐵業、證券業;

2004年, 屯兵黃金產業;

2007年, 投資礦業;

2011年, 進入保險行業。

令人稱道的是, 其所涉足的每一個產業投資, 都被認為是踩對了風口, 抓住了趨勢, 正好趕上了中國經濟的步點, 在合適的時間做著合適的投資。

復興的投資邏輯

與資本對接

1998年改制後, 複星實業上市, 一次即募集資金3.5億元, 郭廣昌由此認識到資本市場魅力無窮, 開始思索如何將產業與資本對接。

在讓產業與資本對接成功後, 郭廣昌和他的團隊開始嘗試借用資本鏈條擴張產業。 如今, 複星集團涉及的產業包括醫藥、房地產、鋼鐵、礦業、零售、服務等多個領域。

而一向以“巴菲特學徒”自居的郭廣昌, 也借鑒了其“產業 投資 保險”的模式, 將保險作為復興最重要的投資板塊之一。

郭廣昌曾表示, “在複星的架構中, 保險資金是血液, 度假村、奢侈品等都是內容, 地產等是載體。 ”不斷擴張的保險版圖, 為複星提供了充足的血液。

與此同時, 復興也一直在不斷投資拓展新的業務, 諸如公寓託管、快遞物流公司等, 最新消息則是五月初入股內衣品牌商都市麗人, 其旗下子公司認購都市麗人價值 6 億元的股份, 入股後, 複星將持有都市麗人11.18%的股份, 成其最大股東。

結語

從1993年借來的3.8萬元作為起步資金, 到現在身家超過445億(2016年胡潤百富榜資料), 郭廣昌用了23年時間, 讓自己的財富滾雪球般地增長, 也締造了一個龐大的財富帝國。

作為複星國際的大股東, 郭廣昌持股45.84%;其次還持有複星醫藥18.83%的股份, 以及上海鋼鐵和ST南鋼各23.02%、23.04%的股權, 每一筆都收益不菲。

在投資領域, 郭廣昌被媒體譽為“中國巴菲特”。 截止到2015年年底, 郭廣昌總共全球市場中參股控股了35家上市公司, 這些公司總市值超過8500億元。

如創享智庫導師沈海濤所言,如今的中國已經到了行業競爭激烈,差異化越來越小的狀態,企業如果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富有,做投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

這些公司總市值超過8500億元。

如創享智庫導師沈海濤所言,如今的中國已經到了行業競爭激烈,差異化越來越小的狀態,企業如果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富有,做投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