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真實的鼎暉投資曾錯過了一個時代

鼎暉投資, 昔日的老牌一線基金, 其成立源於中國證監會在本世紀初發出的一道禁令:“證券公司不得從事直接投資業務。 ”這道禁令讓創始人吳尚志在在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工作了7年之後面臨“失業”的境地。 隨後, 不得不跟同事一起創立了後來的鼎暉投資。

後來, 站在中金的肩膀上前進, 無論是鼎暉PE還是鼎暉創投都曾經是投資圈的一道門檻, 曾投出了雙匯發展、360等典型項目。

然而, 20年後, 滄海桑田, 時過境遷, 在歲月的變幻當中, 伴隨著行業的變動及眾多新基金的崛起, 如今的鼎暉投資已經不是當初的鼎暉。

真實的鼎暉投資到底什麼模樣?

在眾多粉絲的提問之下, GPLP試圖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鼎暉投資。

鼎暉 一個時代的過去

如今的鼎暉投資, 其官網明確表示, 是整合中國資源的另類資產管理平臺。

作為老牌PE與VC的代表, 另類資產管理平臺的定義與之前的鼎暉投資完全不同。

昔日, 鼎暉投資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代表了中國的頂級投資機構, 在如下四個領域聲名鵲起, 曾創造了較高回報:一、食品, 比如蒙牛、雙匯、雨潤等;二、零售以及特殊零售管道, 比如迪信通、泛華保險;三、消費者品牌, 比如李寧體育、百麗鞋業、南孚電池;四、新媒體, 比如分眾傳媒、航美傳媒、世通華納等。

隨後, 因為錯過了搜狐、百度和當時沈南鵬創立的攜程,

並且其創始人吳尚志意識到, 早期投資與PE完全不同, 於是, 他找到了早期在萬通投資, 當時在IDG擔任合夥人的王功權, 由其負責鼎暉投資的早期投資(也就是所謂的鼎暉創投)。

2005年, 鼎暉創投在王功權、黃炎等人加盟的基礎上成功建立, 彼時, 鼎暉二期基金中劃撥了3000萬美元給王功權、黃炎以及後來加盟的王樹等人練手。

隨後, 鼎暉投資開始了十年前的繁榮, 消費品領域我們自不必說, 僅在VC領域, 我們看一下王功權在鼎暉投資期間的投資案例:包括360、雨潤食品等公司已經成為鼎暉投資的典型案例。

然而, 投資就是投人。

鼎暉創投在眾星捧月當中崛起, 也同時隨著這些人的離去而散開。

2011年6月7日, 鼎暉創投董事長吳尚志宣佈同意王功權因個人原因辭去鼎暉創投現任職務, 並於2012年1月1日正式離職。

2014年底, 2006年加盟鼎暉投資的陳文江及後來入職的李牧晴離職鼎暉自立門戶,

成立執一資本。

同期, 2014年, 原鼎暉創投高級合夥人, 投資委員會成員王暉離職鼎暉投資, 成立了弘暉資本。

2015年5月, 鼎暉創投的張磊與同事晏小平雙雙離職, 創立了晨暉資本。

2016年底, 鼎暉文化產業基金合夥人陳悅天離職, 加盟辰海資本。

合夥人以下的自不必說。

據其離職的某個員工向GPLP君透露, “大家都走了, 真覺得沒有意思, 所以我們後來也決定離職”。

隨後, 在現有合夥人黃炎和王霖的基礎上, 鼎暉投資將組建了創新與成長基金(如下圖, 資料來自其官網)。

如果說從這些事情上尚不能說明什麼的話,則LP的判斷最具發言權。

據相關LP透露,在鼎暉投資組建成長基金的時候,一個真實的場景是,鼎暉投資曾被LP質疑,他們是否還能看懂早期專案?

一個客觀現實是,伴隨著90後進入職場,甚至在90後的投資經理都已經當道的互聯網投資圈,鼎暉創投在眾多合夥人離職且沒有新鮮血液注入的情況下,鼎暉投資已經離這個時代越來越遠,相繼錯過鬥魚、B站、滴滴等多個項目,也遠離了主流VC陣營。

投資如同戰場,不僅競爭激烈,而且投資高手之間競爭,稍一不慎更是會敗落,因此,在一線基金的激烈征戰當中,伴隨著鼎暉創投合夥人的離去,鼎暉創投也如流星般開始隕落,不再是創業者的榮譽——據一位連續創業者反映,在一堆投資機構當中,如果拿到TS的話,他們會最先放棄鼎暉投資,因為不是主流VC。

如果說百度是因為錯過移動互聯網時代而掉隊的話,那麼,對於鼎暉投資來說,其同樣錯過了這個大時代。

換句話說,一個時代過去了,鼎暉投資錯過了最好的時間點。

如今的鼎暉投資到底在做什麼?

根據鼎暉投資的官網顯示,鼎暉投資目前的主要業務有:PE投資、創新與成長基金、地產投資、夾層與信用投資、財富管理、潤暉投資。

(如圖所示,圖片來自於鼎暉投資的官網)

換句話說,曾經鼎暉投資的兩大核心業務鼎暉PE和鼎暉創投如今已經轉變成為PE投資、創新與成長投資、地產投資、夾層與信用投資等其他業務,讓我們逐一解讀:

PE投資、創新與成長投資不用多說,一直屬於鼎暉投資的傳統老業務。

地產投資我們也不用多加解釋,在瘋狂上漲的房價當中,通過地產投資鼎暉投資獲利不菲,而且據很多人透露,很多地產基金其實是明股實債,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地產基金,畢竟作為一家投資公司,鼎暉投資並不具備與地產商一樣的開發能力,因此對於鼎暉投資的地產投資來講,我們只能呵呵一笑,畢竟近期洶湧而來的地產政策讓整個地產行業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夾層投資:

收益和風險介於企業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之間的資本形態,本質是長期無擔保的債權類風險資本。當企業進行破產清算時,優先債務提供者首先得到清償,其次是夾層資本提供者,最後是公司的股東。夾層債務與優先債務一樣,要求融資方按期還本付息。

話說回來,夾層及信用投資的本質依舊是債,屬於固定收益類投資,與純PE投資相差甚遠,只不過換了一個名頭而已。

不過,目前這種結構的投資人依舊不多,也因此夾層投資,鼎暉投資拿到了為數不多的保險資金及FOFs等資金。

財富管理我們不用過多解釋,屬於鼎暉投資戰略投資的融資管道之一。

潤暉投資:

成立於2006年,是專注於投資二級市場上的企業。潤暉投資提供兩類不同的投資策略,相對收益策略和絕對收益策略,二者皆為做多型策略。

但是一個可笑的案例卻是,這麼看起來高逼格的公司,在其募資方面,除了鼎暉投資的夾層資本獲得了險資的注入,在其他各個業務層面,他們均沒有像純做風險投資的IDG資本一般獲得高級別LP的認可,比如社保資本。

另外一個對比則是,鼎暉文化產業基金正在火熱募集當中,但是其募集的管道卻是通過信託,以100萬起的規模融資,而按照正常一流基金的募資方式,在同類型頂級基金當中,對於LP的投資門檻為1000萬或者3000萬起。

如果級別足夠高,誰會通過信託募資?

由此,鼎暉投資是不是一線基金大家自可以判斷,GPLP君不用多說。

而從團隊來講,雖然其官網宣佈其擁有股權的核心團隊十年一直沒有變化,一方面是團隊穩定,而另外一方面,在持有股權的團隊方面,如果沒有提拔新人,則創新不足。

因此,如果說成就鼎暉投資金字招牌的是這些人,如今則阻擋鼎暉投資前進的也是這些人。

綜合之下,所有的一切直接導致了鼎暉投資的募資及江湖地位不復當年。

顯然,在股權投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鼎暉投資早已不是當年的鼎暉投資。

如果說從這些事情上尚不能說明什麼的話,則LP的判斷最具發言權。

據相關LP透露,在鼎暉投資組建成長基金的時候,一個真實的場景是,鼎暉投資曾被LP質疑,他們是否還能看懂早期專案?

一個客觀現實是,伴隨著90後進入職場,甚至在90後的投資經理都已經當道的互聯網投資圈,鼎暉創投在眾多合夥人離職且沒有新鮮血液注入的情況下,鼎暉投資已經離這個時代越來越遠,相繼錯過鬥魚、B站、滴滴等多個項目,也遠離了主流VC陣營。

投資如同戰場,不僅競爭激烈,而且投資高手之間競爭,稍一不慎更是會敗落,因此,在一線基金的激烈征戰當中,伴隨著鼎暉創投合夥人的離去,鼎暉創投也如流星般開始隕落,不再是創業者的榮譽——據一位連續創業者反映,在一堆投資機構當中,如果拿到TS的話,他們會最先放棄鼎暉投資,因為不是主流VC。

如果說百度是因為錯過移動互聯網時代而掉隊的話,那麼,對於鼎暉投資來說,其同樣錯過了這個大時代。

換句話說,一個時代過去了,鼎暉投資錯過了最好的時間點。

如今的鼎暉投資到底在做什麼?

根據鼎暉投資的官網顯示,鼎暉投資目前的主要業務有:PE投資、創新與成長基金、地產投資、夾層與信用投資、財富管理、潤暉投資。

(如圖所示,圖片來自於鼎暉投資的官網)

換句話說,曾經鼎暉投資的兩大核心業務鼎暉PE和鼎暉創投如今已經轉變成為PE投資、創新與成長投資、地產投資、夾層與信用投資等其他業務,讓我們逐一解讀:

PE投資、創新與成長投資不用多說,一直屬於鼎暉投資的傳統老業務。

地產投資我們也不用多加解釋,在瘋狂上漲的房價當中,通過地產投資鼎暉投資獲利不菲,而且據很多人透露,很多地產基金其實是明股實債,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地產基金,畢竟作為一家投資公司,鼎暉投資並不具備與地產商一樣的開發能力,因此對於鼎暉投資的地產投資來講,我們只能呵呵一笑,畢竟近期洶湧而來的地產政策讓整個地產行業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夾層投資:

收益和風險介於企業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之間的資本形態,本質是長期無擔保的債權類風險資本。當企業進行破產清算時,優先債務提供者首先得到清償,其次是夾層資本提供者,最後是公司的股東。夾層債務與優先債務一樣,要求融資方按期還本付息。

話說回來,夾層及信用投資的本質依舊是債,屬於固定收益類投資,與純PE投資相差甚遠,只不過換了一個名頭而已。

不過,目前這種結構的投資人依舊不多,也因此夾層投資,鼎暉投資拿到了為數不多的保險資金及FOFs等資金。

財富管理我們不用過多解釋,屬於鼎暉投資戰略投資的融資管道之一。

潤暉投資:

成立於2006年,是專注於投資二級市場上的企業。潤暉投資提供兩類不同的投資策略,相對收益策略和絕對收益策略,二者皆為做多型策略。

但是一個可笑的案例卻是,這麼看起來高逼格的公司,在其募資方面,除了鼎暉投資的夾層資本獲得了險資的注入,在其他各個業務層面,他們均沒有像純做風險投資的IDG資本一般獲得高級別LP的認可,比如社保資本。

另外一個對比則是,鼎暉文化產業基金正在火熱募集當中,但是其募集的管道卻是通過信託,以100萬起的規模融資,而按照正常一流基金的募資方式,在同類型頂級基金當中,對於LP的投資門檻為1000萬或者3000萬起。

如果級別足夠高,誰會通過信託募資?

由此,鼎暉投資是不是一線基金大家自可以判斷,GPLP君不用多說。

而從團隊來講,雖然其官網宣佈其擁有股權的核心團隊十年一直沒有變化,一方面是團隊穩定,而另外一方面,在持有股權的團隊方面,如果沒有提拔新人,則創新不足。

因此,如果說成就鼎暉投資金字招牌的是這些人,如今則阻擋鼎暉投資前進的也是這些人。

綜合之下,所有的一切直接導致了鼎暉投資的募資及江湖地位不復當年。

顯然,在股權投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鼎暉投資早已不是當年的鼎暉投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