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投資者向巴菲特學什麼?

5月6日,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如期而至, 吸引全球4萬多人聆聽“股神”的投資心得, 至今“餘熱未消”。 作為普通投資者, 不妨好好思考, 我們究竟能從巴老的股東大會學到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 國人對財富的追求和欲望愈加強烈, 國內金融市場的放開則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很多人對巴菲特頂禮膜拜, 幻想有朝一日也成為“股神”。 瞧, 每年國內都有不少投資人參加巴老的股東大會, 今年達2000多人, 規模可謂空前。 但遺憾的是, 我們一方面竭力向巴菲特學習, 另一方面卻不見得學有所成。

說起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資原則,

當屬“價值投資”。 他多次告誡投資者, “不要"炒股", 你要買價值”;“你買的不是股票, 你買的是一部分企業生意”;“若你不打算持有某檔股票達十年, 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自其1962年買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 至今已持有50多年。 雖然理論都懂, 但放眼國內, 能做到巴老這樣價值投資的有幾人?太多投資者熱衷短線操作、快進快出, 投機心重;總想以小博大、玩高杠杆遊戲, 甚至“空手套白狼”。 一些人看似在股市縱橫捭闔、獲利甚豐, 實則靠內幕交易, 甚至借名操作。 更多股民則是盲從心理, 典型“羊群效應”。

其實, 巴老的價值投資並非拍腦袋決定, 而是基於精明分析和準確判斷。 正如他所說, “要思考大概5到20年時間裡, 這家公司會不會還具備現在的競爭優勢,

是否有足以讓人信任的領導層, 當然還有企業文化和價格因素。 ”以此對照國內上市企業, 是否能夠做到這一點?一方面, 不少企業缺少長遠、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構成內生動力的優秀企業文化更是不足;另一方面, 企業要防止“野蠻人”資本阻擊, 很難確保穩定經營、持續發展。 正因市場不理性, 一些知名企業, 如華為、娃哈哈、老乾媽等沒有選擇上市, 這又使投資者少了一份價值投資的機會。

巴菲特在股市上所向披靡, 抉擇時卻始終保持獨立思考和內心平靜, “戒恐, 戒驕, 戒燥”。 他說, “如果你不能控制住你自己, 你遲早會大禍臨頭”;“你必須堅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 ”他總結投資成就,

是“依靠自律和別人的愚蠢”。 反觀我們的股民, 牛市時大家一哄而上, 一旦熊市導致虧損則怨天怨地, 甚至要國家救市。 這一點值得深思。

當然, “投資有風險, 入市需謹慎”, 股市難有常勝將軍, 哪怕“股神”也有看走眼時。 巴老投資的IBM公司, 截至目前, 營收連續20個季度下跌, 虧損預計超過8億美元。 我們的一些投資者, 卻夢想只賺不虧, 一看股票下跌就心慌意亂, “割肉”空倉。 在巴菲特看來, “不能承受股價下跌50%的人就不應該炒股”。 這也是普通投資者應該學習的地方。

巴菲特在股市和投資領域奮戰半個多世紀, 獲得令人豔羨的成就, 每年股東大會他都熱情分享經驗。 但對投資者而言, 學習不是看熱鬧, 而要細細體會, 學其精髓。 像巴菲特那樣樹立正確投資觀,

保持良好心態, 做合格的價值投資者, 回報才能更高。

上海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