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教:孩子有愛心,這些培養途徑不可少!

孩子們長大成人要在十多年之後, 家長們誰也無法預料那時的社會仍與今天相同, 在一味強調競爭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將來很有可能成為人際關係緊張、極其孤獨寂寞的人, 再沒有比這種結果更不幸的了。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養成關照他人的好習慣:

第一, 從“鄰里關係”開始, 讓孩子學著接觸社會, 學著與人交往。

在這個過程中, 父母應積極鼓勵孩子擺脫“孤獨”、“自我”的情緒。

比如, 讓孩子到鄰居家“串門”, 鄰居要借東西讓孩子熱情地送去, 鄰居家有困難盡力去關心和幫助。 鄰居家有病人盡可能去探訪慰問, 遇到喜事可以相互祝賀。

第二, 要有同情心, 教育孩子體諒別人的處境, 把別人的不幸作為自己的不幸。

隨時準備從道義上支持別人, 行動上幫助別人, 如關心殘疾人, 有可能扶一扶、幫一幫, 不要圍觀, 不要有意無意的用惡語和動作傷害他們, 揀拾物品要及時設法歸還失主。

第三, 為了強化“關心他人”的心理趨勢, 父母要及時予以表揚和支持。

如孩子為災區捐了零花錢, 父母知道後要予以肯定, 有可能父母也可捐一點, 父母的鼓勵和支持, 會給孩子形成深刻的影響。

其實, “只要我的孩子好就行”這種想法是最有害的。

我們必須從這樣一種角度考慮問題、教育孩子, 就是他們生活的未來社會應充滿人間情義, 並使他們成為建設這個美好社會的一分子, 如果我們大家都憧憬這種美好社會, 為什麼我們不抱著這種目的來教育孩子呢?這就是我們批評、表揚孩子時應參照的標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