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誰是“漂亮50”幕後推手?證金公司殺回馬槍,外資機構立潮頭!

A股份化格局愈演愈烈。 在多數股票陷入低迷之際, 以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卻高歌猛進, 紛紛創出歷史或階段新高, “漂亮50”再次成為市場熱詞。 在這波大盤藍籌股行情中, 上證50指數表現不俗, 5月25日大漲2.74%後, 26日盤中再創2016年以來的新高2483.75點。

“漂亮50”作為舶來品, A股市場對於具體包括哪50檔股票並無定論, 而上證50成分股作為滬市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檔股票, 與“漂亮50”類似, 很多都是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 如中國石化與中國石油、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及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等巨頭, 還有中國聯通、中國中車、中國重工、東方明珠等各細分行業龍頭,

具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 大部分業績穩定。

此外, 儘管上證50也有如山東黃金、航發動力在5月份跌逾兩成的成分股, 但近七成個股在5月及年內股價均上漲, 而且下跌個股在上證50指數的權重占比較小。 因此, 在本文中, 我們將上證50作為漂亮50的替代物件, 通過梳理上證50行情演變脈絡, 試圖還原這波大盤藍籌股行情背後的推手。

潛伏的受益者

上證50成分股作為穩定增長的大盤藍籌, 前十大股東持股大多變動有限。 不少投資者都是長期戰略持股, 自上市後持股至今一股未減的股東也不在少數。 結合2017年一季報, 受益於大象起舞的二級市場受益人主要有以下幾類:

1證金公司。

證金公司自2015年年中大規模進入A股市場後, 投資佈局非常廣泛, 許多上證50成分股都被納入證金公司的投資池。 相比匯金, 證金在二級市場的操作更活躍, 更具主動性, 因此在本文中僅重點觀察證金的持股情況。

在這50只成分股中, 除了少數股票如中國聯通、國泰君安等,

證金公司的身影幾乎都出現在前十大股東之列。

大金融是證金公司一季度重點增持品種。 以招商銀行為例, 證金公司在2016年四季度減持2535.98萬股後, 今年一季度又重新增持2339.78萬股至8.43億股。 上週四漲停的浦發銀行也頗受證金青睞。 去年四季度, 證金公司增持浦發銀行2177萬股至5.99億股, 今年一季度證金繼續加碼增持4582.66萬股至6.44億股。 5月以來表現耀眼的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也雙雙獲得證金公司一季度小幅增持。

如果證金公司持有至今, 粗略統計, 僅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四股, 證金公司5月市值增長逾10%, 最新合計持股市值高達640億元。 工商銀行、民生銀行等成分股也是證金公司在一季度大舉增持的重要標的。

此外, 招商證券、光大證券、東方證券等券商股在一季度也獲得證金公司青睞。

除了大金融, 證金公司在一季度還增持中國神華、大秦鐵路、保利地產等成分股。 這些股票5月以來均表現不俗。

不過, 證金公司對大消費類的貴州茅臺、伊利股份、上汽集團、南方航空等一季度的減持操作看起來稍有遺憾。 以茅臺為例, 隨著茅臺股價走牛, 證金公司自2016年二季度開始持續減持, 每個季度均減持數百萬股, 今年一季度再減407.7萬股至2540.4萬股。 證金公司對同為消費類龍頭的伊利股份一季度也減持了2800萬股, 對持股較多的上汽集團更是減持逾7500萬股。

2以滬股通、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為代表的外資, 也是這波大盤藍籌股行情的受益者。

遭證金公司一路減持的各類消費龍頭股, 一直以來卻受QFII的長期偏愛。 同時, 近年來滬股通越來越活躍, 資金量也日趨壯大, 已成為A股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主力之一。

以貴州茅臺為例, 一季度,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滬股通)所持A股數量高達7075萬股(總股本占比為5.6%), 僅次於公司大股東茅臺集團。 該席位是北上資金買入茅臺的集中席位, 自2014年四季度隨著滬股通的實施開始進入茅臺前十股東之列, 持續排名居前;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戶資金自2013年年報新進前十股東, 至今仍持有1245萬股, 奧本海默基金公司和GIC PRIVATE LIMITED同樣也是持股多年的長期持有人。 據興業證券統計, 在茅臺2017年一季度外資7.52%的配比中, 5.63%來源於滬港通的配置。

伊利股份也不例外。滬股通席位——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增持4535.11萬股,在一季度末持有3.94億股,僅次於第一大股東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A+H股除了其H股在港交易以外,其A股也頗受北上資金青睞。以中國平安為例,今年一季度末,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旗下除了持有H股58.66億股以外,還持有A股2.97億股,並較去年四季度大幅增持7549.95萬股。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一季度其A股均獲滬股通資金加倉。

3保險公司也受益於大象起舞。

保險公司作為秉承穩健投資理念的機構,是上證50成分股的擁躉者,主要投資于金融、地產和消費股。

安邦保險旗下產品長期持有多隻銀行股,包括工行、農行、中行、招行與民生銀行,其中,持有招商銀行27億股,成為僅次於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招商局輪船的第三大股東;持有民生銀行23.69億股,僅次於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安邦保險還青睞地產,大手筆介入萬科、金地集團外,在上證50成分股中還持有保利地產。工商銀行不僅受安邦青睞,平安人壽、中國人壽等險資也是其前十大股東。

富德生命人壽保險公司旗下三產品一直是浦發銀行的堅定粉絲,自2015年三季度大舉介入浦發銀行後,當年四季度即大舉增倉,此後持股相對穩定,在今年一季度末這三隻產品合計持有浦發44.72億股,僅這一項投資其市值就高達574億元。

對於伊利股份這類穩定增長的消費品龍頭股,保險公司也是青睞有加。陽光保險在2015年四季度新晉為伊利股份的股東,持有1.09億股,占總股本的1.83%,2016年三季度持續買入,9月持股比例達到舉牌線5%。至今持股仍維持穩定。

保險公司對於同行也不吝于增持。以中國平安為例,公司第四大股東即是同行華夏人壽旗下萬能險產品。華夏人壽2015年一季度新進,期間經歷過多次增持,至2017年一季度持有7.88億股。新華人壽在今年一季度獲中國人壽旗下產品入駐,持有647.19萬股,位居第十大股東。有意思的是,同樣在一季度,曾經持有中國人壽1353.8萬股的新華人壽分紅產品卻進行減持,退出了中國人壽的前十大股東之列。而中國太保也一直都是天安財產保險公司的重要持倉品種,雖然在一季度末遭減持了3451萬股,但仍持有1.24億股。

4公募基金也是這波行情的受益者。

綜合來看,公募基金並不是此次上證50崛起的最大贏家。以5月漲幅最大的金融三劍客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新華保險為例,據證券時報資料中心統計,在一季度末,機構對於平安、招行、新華保險的整體持倉比例分別為10.02%、13.11%、1.64%,但公募基金對這三股的持倉比例僅分別為2.26%、2.33%、0.62%。儘管由於基金一季報對於非重點持股品種的披露並不完備,這一比例並不一定完全準確,不過,若僅考慮重點持倉品種,基金在機構持股中份額並不突出。

這一粗略結論也得到券商報告的印證。安信證券指出,實際上“中國版漂亮50”相關的主要品種,從公募持倉資料變動中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些品種並未出現近期機構持倉集體提升的趨勢,甚至是更多出現下降跡象。據東北證券策略研報分析,雖然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指標顯示當前公募抱團程度已經接近2003年以來的高位,但是從個股股權結構來看,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的總持倉占部分白馬龍頭流通股的比例並未出現顯著增長,貴州茅臺流通股中公募基金持股比例甚至出現下降。

當然,隨著這次上證50崛起,公募基金仍是潛在受益者。在這波金融股上漲中,華夏新經濟受益良多,該基金前五大持股份別為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伊利股份、農業銀行,隨著金融股反彈,5月中旬以來該基金淨值整體也由跌轉升,特別是在5月25日,得益於浦發銀行漲停,該基金淨值單日增長率高達1.95%至0.9950,雙雙創出本月新高。華夏系也是康美藥業的基金主力之一。在康美藥業的基金持股排名中,華夏基金在前25檔基金中佔據了7席。

此外,添富牛53號資產管理計畫在一季度末分別持有中國人壽1501.58萬股、新華保險753.87萬股,也將充分受益保險股最近的獨立行情。

幕後推手探尋

回溯源頭,行情一步步演變到現在,背後的推手又是哪些力量呢?僅從一季報來看,上證50成分股的股東資料似乎並未能有效預示其二季度走勢。仍以金融三劍客為例,招商銀行一季度股東戶數由2016年年底的21.46萬戶繼續降低至20.52萬戶,但是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的一季度末股東戶數相比去年年底均有所上升。目前來看,促使上證50變身漂亮50,短期內北上資金與融資資金是重要催化劑。

01

北上資金持續發力

滬股通早在2014年11月即開始實施,當時並未引起市場明顯變化,直到2016年年底深港通開通,A股與港股的互聯互通進展飛速,對兩地證券市場的影響也與日俱增。

目前來看,今年包括上證50成份股在內的諸多大盤白馬股行情與滬(深)股通密切相關。據證券時報資料中心統計,5月滬股通的買盤與股價也有明顯的正相關性。5月以來滬股通累計買入額最多的前3檔股票分別是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恒瑞醫藥,5月單月漲幅分別為19.02%、9.3%、9.81%。在買入額最多的前15檔股票中,除了中國建築以外,其他14檔股票均告上漲,而中國建築單月僅微跌0.32%,也已經遠遠跑贏各大指數。

以中國平安為例,北上資金對其股價持續上行推動作用明顯。一季報顯示,證金公司小幅增持1160.27萬股至7.04億股,香港中央結算公司在小幅減持26.95萬股H股之際,增持A股7549.95萬股至2.96億股,這意味著滬股通資金在一季度已開始大量增持。5月以來,中國平安均是滬股通前十大活躍股,而且買入金額通常都在前三之列,單月累計買入額排名第一,高達35.26億元。

貴州茅臺亦如此。該股也是5月滬股通累計買入亞軍,外資累計買入25.3億元。

對此,興業證券指出,此輪龍頭白馬的上漲行情中最不能忽視的便是外資行為。興業證券認為,對於外資投資者來說,參與的更多是全球配置,對整體A股投資很多採用指數型和增強指數型的投資方式。除大金融股(銀行、券商、地產)和具有H股的A股外,外資在其他主要權重股的資金流向與主要指數基本一致。

02

融資資金敏銳出擊

部分上證50成分股近期兩融交易明顯活躍,其中,招商銀行的兩融資料頗具看點。

按周計算,5月的第二個交易周即5月8日起,招行的融資買入額大幅上升,5月初的首周,招行融資買入額為1.4億元,但在8日至12日這一交易周,融資買入額急劇上升至6.74億元,短期暴漲3.8倍,15日-19日這周招行的融資買入額繼續升至8億元,而上周融資買入額保持在7.34億元的高位。

從具體日期來看,招商銀行融資交易的活躍與其股價上漲有著幾乎完全的正相關關係(見圖)。

5月10日,招行融資買入額驟增,由9日不足2000萬元飆升至1.02億元,當天該股上漲1.22%;5月12日單日融資買入額再度翻數倍至3.93億元,當天該股即大漲5.61%,收出近期最大單日漲幅。其後僅有兩天回落在億元以內,多數交易日融資買入額均超1億元。

5月漲幅可觀的新華保險兩融交易亦如此。該股是5月初兩融交易陷入低谷,周內每日融資買入額都在1000萬元左右浮動,一周內融資買入總額尚不足5000萬元,但5月8日-12日那一周,融資買入額大幅增至1.65億元,5月15-19日合計獲融資客買入2.94億元,上周略有回落,但前4個交易日融資客仍累計買進1.8億元。

浦發銀行的融資買入額與股價走勢也有一定的相關性。特別是5月25日該股漲停時,其融資買入額由前一日的8000余萬元躍升至3.8億元,創出了今年以來的新高水準。

當然,隨著融資買入額的增多,不少股票融資償還額及融券賣出量也成倍增長。兩融成交的活躍上進一步驅動相關個股股價的上漲。

此外,對於公募基金的作用,東北證券認為,公募基金主要是跟隨投資。公募持股占比處歷史較低水準,公募基金更接近行情的參與者而非推動者,從“超配補庫存”視角,公募基金的跟隨操作也將促進相關個股股價進一步上漲。

從中長期來看,東北證券認為白馬抱團行情的真正推動者是長線資金。東北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16年在資產荒及債市結束大牛走勢的背景下,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長線資金持續湧入股市,因此A股投資者中機構持倉占比不斷增加。長線資金相對於散戶資金在風格上具有明顯差異:長期金預期收益率遠低於散戶資金,會尋找低風險、收益穩定的投資標的;長線資金體量較大,考慮自身買賣可能帶來的股價波動,其更偏好大盤股;長線資金持股期限較長,資金換手率低,有助於穩定股價。同時,社保基金擴容、養老金入市預期也是市場預期的增量資金來源。在其他增量資金進場動力缺乏的背景下,長線資金穩健的特性,吸引市場其他存量資金的跟隨湧入其重倉股。

下一站券商?

值得一提的是,推動上證50成分股逆市走強的還有一個重要的鼓吹手——券商報告。從去年開始,白酒、家電等消費類龍頭展開估值修復的漫漫旅程,當時就不乏相關行業與策略報告的推波助瀾。今年4月中下旬,隨著各類金融監管逐漸落地明朗,特別是上市公司年報、季報相繼披露,大金融股中整體業績最好的保險股價值開始率先得到挖掘。

從Wind研報庫可以看到,自4月17日開始,推薦保險行業的券商研報逐漸增多,二級市場上,4月20日以後保險股企穩回升,並在5月走出了一波獨立行情。

隨著保險股的走強,尚處於估值低位的銀行股看多呼聲漸起,而各大券商的策略也相繼轉向配置大金融。如興業證券5月5日發佈策略專題報告稱,面對金融去杠杆和監管趨嚴的衝擊,配置“紅白黑”,防禦為先,即在行業層面,可佈局大銀行、大保險板塊等。

在二八分化加劇的市況下,5月18日,海通證券發佈策略報告《中美漂亮50對比》,5月21日,安信證券發佈《如何理解中國版漂亮50行情》,將中國版的漂亮50行情進一步推向高潮。

不過,因部分大盤藍籌短線漲勢過快、估值回升,目前券商分析師並不是一味唱多,如安信證券表示,考慮到這些股票的估值業績匹配情況,這次價值發現已經完成,相當多品種的後續過程屬於趨勢投資,但短期內看不到中國版漂亮50出現明顯下跌。東北證券則指出,大金融板塊行情持續性的挑戰在於存量資金市場下難以持續資金流入,銀行板塊的成交占比已經上升至2015年10月以來的高位,行業配置性價比隨著成交占比的上漲而降低。

有意思的是,隨著保險、銀行相繼上漲以及上週四券商板塊的異動,上週五推薦券商的報告也陸續出現。5月26日,興業證券發佈《邊際變化已現,券商故事現在開始》的點評稱,監管收緊進入尾聲,各業務監管基本出清,現階段券商板塊已跨過估值下行視窗,進入行情波動期。一旦不確定性逐步消除,市場轉暖形成對業績的正回饋,處於歷史估值底部的券商板塊將非常容易形成可觀的反彈,甚至是趨勢性行情。當前券商板塊能否如期接過保險、銀行的上漲旗幟,A股市場將很快給出答案。

伊利股份也不例外。滬股通席位——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增持4535.11萬股,在一季度末持有3.94億股,僅次於第一大股東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A+H股除了其H股在港交易以外,其A股也頗受北上資金青睞。以中國平安為例,今年一季度末,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旗下除了持有H股58.66億股以外,還持有A股2.97億股,並較去年四季度大幅增持7549.95萬股。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一季度其A股均獲滬股通資金加倉。

3保險公司也受益於大象起舞。

保險公司作為秉承穩健投資理念的機構,是上證50成分股的擁躉者,主要投資于金融、地產和消費股。

安邦保險旗下產品長期持有多隻銀行股,包括工行、農行、中行、招行與民生銀行,其中,持有招商銀行27億股,成為僅次於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招商局輪船的第三大股東;持有民生銀行23.69億股,僅次於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安邦保險還青睞地產,大手筆介入萬科、金地集團外,在上證50成分股中還持有保利地產。工商銀行不僅受安邦青睞,平安人壽、中國人壽等險資也是其前十大股東。

富德生命人壽保險公司旗下三產品一直是浦發銀行的堅定粉絲,自2015年三季度大舉介入浦發銀行後,當年四季度即大舉增倉,此後持股相對穩定,在今年一季度末這三隻產品合計持有浦發44.72億股,僅這一項投資其市值就高達574億元。

對於伊利股份這類穩定增長的消費品龍頭股,保險公司也是青睞有加。陽光保險在2015年四季度新晉為伊利股份的股東,持有1.09億股,占總股本的1.83%,2016年三季度持續買入,9月持股比例達到舉牌線5%。至今持股仍維持穩定。

保險公司對於同行也不吝于增持。以中國平安為例,公司第四大股東即是同行華夏人壽旗下萬能險產品。華夏人壽2015年一季度新進,期間經歷過多次增持,至2017年一季度持有7.88億股。新華人壽在今年一季度獲中國人壽旗下產品入駐,持有647.19萬股,位居第十大股東。有意思的是,同樣在一季度,曾經持有中國人壽1353.8萬股的新華人壽分紅產品卻進行減持,退出了中國人壽的前十大股東之列。而中國太保也一直都是天安財產保險公司的重要持倉品種,雖然在一季度末遭減持了3451萬股,但仍持有1.24億股。

4公募基金也是這波行情的受益者。

綜合來看,公募基金並不是此次上證50崛起的最大贏家。以5月漲幅最大的金融三劍客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新華保險為例,據證券時報資料中心統計,在一季度末,機構對於平安、招行、新華保險的整體持倉比例分別為10.02%、13.11%、1.64%,但公募基金對這三股的持倉比例僅分別為2.26%、2.33%、0.62%。儘管由於基金一季報對於非重點持股品種的披露並不完備,這一比例並不一定完全準確,不過,若僅考慮重點持倉品種,基金在機構持股中份額並不突出。

這一粗略結論也得到券商報告的印證。安信證券指出,實際上“中國版漂亮50”相關的主要品種,從公募持倉資料變動中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些品種並未出現近期機構持倉集體提升的趨勢,甚至是更多出現下降跡象。據東北證券策略研報分析,雖然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指標顯示當前公募抱團程度已經接近2003年以來的高位,但是從個股股權結構來看,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的總持倉占部分白馬龍頭流通股的比例並未出現顯著增長,貴州茅臺流通股中公募基金持股比例甚至出現下降。

當然,隨著這次上證50崛起,公募基金仍是潛在受益者。在這波金融股上漲中,華夏新經濟受益良多,該基金前五大持股份別為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伊利股份、農業銀行,隨著金融股反彈,5月中旬以來該基金淨值整體也由跌轉升,特別是在5月25日,得益於浦發銀行漲停,該基金淨值單日增長率高達1.95%至0.9950,雙雙創出本月新高。華夏系也是康美藥業的基金主力之一。在康美藥業的基金持股排名中,華夏基金在前25檔基金中佔據了7席。

此外,添富牛53號資產管理計畫在一季度末分別持有中國人壽1501.58萬股、新華保險753.87萬股,也將充分受益保險股最近的獨立行情。

幕後推手探尋

回溯源頭,行情一步步演變到現在,背後的推手又是哪些力量呢?僅從一季報來看,上證50成分股的股東資料似乎並未能有效預示其二季度走勢。仍以金融三劍客為例,招商銀行一季度股東戶數由2016年年底的21.46萬戶繼續降低至20.52萬戶,但是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的一季度末股東戶數相比去年年底均有所上升。目前來看,促使上證50變身漂亮50,短期內北上資金與融資資金是重要催化劑。

01

北上資金持續發力

滬股通早在2014年11月即開始實施,當時並未引起市場明顯變化,直到2016年年底深港通開通,A股與港股的互聯互通進展飛速,對兩地證券市場的影響也與日俱增。

目前來看,今年包括上證50成份股在內的諸多大盤白馬股行情與滬(深)股通密切相關。據證券時報資料中心統計,5月滬股通的買盤與股價也有明顯的正相關性。5月以來滬股通累計買入額最多的前3檔股票分別是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恒瑞醫藥,5月單月漲幅分別為19.02%、9.3%、9.81%。在買入額最多的前15檔股票中,除了中國建築以外,其他14檔股票均告上漲,而中國建築單月僅微跌0.32%,也已經遠遠跑贏各大指數。

以中國平安為例,北上資金對其股價持續上行推動作用明顯。一季報顯示,證金公司小幅增持1160.27萬股至7.04億股,香港中央結算公司在小幅減持26.95萬股H股之際,增持A股7549.95萬股至2.96億股,這意味著滬股通資金在一季度已開始大量增持。5月以來,中國平安均是滬股通前十大活躍股,而且買入金額通常都在前三之列,單月累計買入額排名第一,高達35.26億元。

貴州茅臺亦如此。該股也是5月滬股通累計買入亞軍,外資累計買入25.3億元。

對此,興業證券指出,此輪龍頭白馬的上漲行情中最不能忽視的便是外資行為。興業證券認為,對於外資投資者來說,參與的更多是全球配置,對整體A股投資很多採用指數型和增強指數型的投資方式。除大金融股(銀行、券商、地產)和具有H股的A股外,外資在其他主要權重股的資金流向與主要指數基本一致。

02

融資資金敏銳出擊

部分上證50成分股近期兩融交易明顯活躍,其中,招商銀行的兩融資料頗具看點。

按周計算,5月的第二個交易周即5月8日起,招行的融資買入額大幅上升,5月初的首周,招行融資買入額為1.4億元,但在8日至12日這一交易周,融資買入額急劇上升至6.74億元,短期暴漲3.8倍,15日-19日這周招行的融資買入額繼續升至8億元,而上周融資買入額保持在7.34億元的高位。

從具體日期來看,招商銀行融資交易的活躍與其股價上漲有著幾乎完全的正相關關係(見圖)。

5月10日,招行融資買入額驟增,由9日不足2000萬元飆升至1.02億元,當天該股上漲1.22%;5月12日單日融資買入額再度翻數倍至3.93億元,當天該股即大漲5.61%,收出近期最大單日漲幅。其後僅有兩天回落在億元以內,多數交易日融資買入額均超1億元。

5月漲幅可觀的新華保險兩融交易亦如此。該股是5月初兩融交易陷入低谷,周內每日融資買入額都在1000萬元左右浮動,一周內融資買入總額尚不足5000萬元,但5月8日-12日那一周,融資買入額大幅增至1.65億元,5月15-19日合計獲融資客買入2.94億元,上周略有回落,但前4個交易日融資客仍累計買進1.8億元。

浦發銀行的融資買入額與股價走勢也有一定的相關性。特別是5月25日該股漲停時,其融資買入額由前一日的8000余萬元躍升至3.8億元,創出了今年以來的新高水準。

當然,隨著融資買入額的增多,不少股票融資償還額及融券賣出量也成倍增長。兩融成交的活躍上進一步驅動相關個股股價的上漲。

此外,對於公募基金的作用,東北證券認為,公募基金主要是跟隨投資。公募持股占比處歷史較低水準,公募基金更接近行情的參與者而非推動者,從“超配補庫存”視角,公募基金的跟隨操作也將促進相關個股股價進一步上漲。

從中長期來看,東北證券認為白馬抱團行情的真正推動者是長線資金。東北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16年在資產荒及債市結束大牛走勢的背景下,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長線資金持續湧入股市,因此A股投資者中機構持倉占比不斷增加。長線資金相對於散戶資金在風格上具有明顯差異:長期金預期收益率遠低於散戶資金,會尋找低風險、收益穩定的投資標的;長線資金體量較大,考慮自身買賣可能帶來的股價波動,其更偏好大盤股;長線資金持股期限較長,資金換手率低,有助於穩定股價。同時,社保基金擴容、養老金入市預期也是市場預期的增量資金來源。在其他增量資金進場動力缺乏的背景下,長線資金穩健的特性,吸引市場其他存量資金的跟隨湧入其重倉股。

下一站券商?

值得一提的是,推動上證50成分股逆市走強的還有一個重要的鼓吹手——券商報告。從去年開始,白酒、家電等消費類龍頭展開估值修復的漫漫旅程,當時就不乏相關行業與策略報告的推波助瀾。今年4月中下旬,隨著各類金融監管逐漸落地明朗,特別是上市公司年報、季報相繼披露,大金融股中整體業績最好的保險股價值開始率先得到挖掘。

從Wind研報庫可以看到,自4月17日開始,推薦保險行業的券商研報逐漸增多,二級市場上,4月20日以後保險股企穩回升,並在5月走出了一波獨立行情。

隨著保險股的走強,尚處於估值低位的銀行股看多呼聲漸起,而各大券商的策略也相繼轉向配置大金融。如興業證券5月5日發佈策略專題報告稱,面對金融去杠杆和監管趨嚴的衝擊,配置“紅白黑”,防禦為先,即在行業層面,可佈局大銀行、大保險板塊等。

在二八分化加劇的市況下,5月18日,海通證券發佈策略報告《中美漂亮50對比》,5月21日,安信證券發佈《如何理解中國版漂亮50行情》,將中國版的漂亮50行情進一步推向高潮。

不過,因部分大盤藍籌短線漲勢過快、估值回升,目前券商分析師並不是一味唱多,如安信證券表示,考慮到這些股票的估值業績匹配情況,這次價值發現已經完成,相當多品種的後續過程屬於趨勢投資,但短期內看不到中國版漂亮50出現明顯下跌。東北證券則指出,大金融板塊行情持續性的挑戰在於存量資金市場下難以持續資金流入,銀行板塊的成交占比已經上升至2015年10月以來的高位,行業配置性價比隨著成交占比的上漲而降低。

有意思的是,隨著保險、銀行相繼上漲以及上週四券商板塊的異動,上週五推薦券商的報告也陸續出現。5月26日,興業證券發佈《邊際變化已現,券商故事現在開始》的點評稱,監管收緊進入尾聲,各業務監管基本出清,現階段券商板塊已跨過估值下行視窗,進入行情波動期。一旦不確定性逐步消除,市場轉暖形成對業績的正回饋,處於歷史估值底部的券商板塊將非常容易形成可觀的反彈,甚至是趨勢性行情。當前券商板塊能否如期接過保險、銀行的上漲旗幟,A股市場將很快給出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