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外儲規模總體充裕儲備規模趨於穩定

今年以來,外匯儲備變動廣受關注,1月份經歷近10年以來首次降到3萬億美元以下後,2月份我國外匯儲備又重回3萬億美元規模,打破近7個月的跌幅走勢。 為何近來外匯儲備規模呈現波動?未來將何去何從?這是今年兩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日前舉行的“金融改革與發展”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回答關於外匯儲備從峰值4萬億美元降到目前大約3萬億美元左右的問題時表示,“外匯儲備下降也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當前3萬億美元左右的外匯儲備總量是全球第一位的,而且遠遠超出第二位”。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今年年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儲備規模上下波動是正常的,無需特別看重所謂的‘整數視窗’。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迄今仍是全球最高水準,國際支付能力總體較強。 ”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前些年因為貿易、資本雙順差積累了較高的外匯儲備,目前,在貿易順差加資本逆差的態勢下,外匯儲備相應處於逐漸平穩下降之中,這是正常現象;只要外匯儲備規模在安全範圍內,問題就不大。 ”

近10年外匯儲備資料顯示,2002年至2014年我國外匯儲備呈現快速增長,從2002年的2864.07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38430.18億美元,外匯儲備接近4萬億美元。

2015年開始,我國外匯儲備小幅下降,全年外匯儲備為33303.62億美元,2016年下降到30105.17億美元。

2016年7月份開始,外匯儲備逐月下降,2017年1月份下降到29982.04億美元,直到2017年2月份才有所回升,達到30051.24億美元,重回3萬億美元。

周小川表示:“在一些發達經濟體開始復蘇以後,市場就開始變化了,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就會流回去。 因此,我們會看到不只是中國有一些外匯資金流出,也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大的新興市場基本都有流出。 ”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貶值、資產價格波動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

“總體來說,目前因為央行在外匯市場調節供求關係,滿足市場流動性以及跨境資本外流,短期外匯儲備下降,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不必過分驚慌。

”交通銀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資產價格出現上升,外匯儲備所投資的貨幣和資產之間發揮了此消彼長的分散化效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使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解釋2月份外匯儲備上升的原因時表示。

在談及外匯儲備波動帶來的影響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記者會上談到:“使用外匯儲備和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整個過程,是利大於弊,對中國和對國際社會都有好處。 ”

潘功勝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對外資產持有主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官方的外匯儲備所形成的對外資產和市場主體所持有的對外資產,一半對一半。

易行長講過,藏匯於民,這是一種體現。 ”

外匯儲備規模未來會如何變化?在什麼區間才合理呢?潘功勝認為:“一國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算是合理水準,國際和國內都沒有統一的標準,需綜合考慮本國的宏觀經濟條件、經濟開放程度、利用外資和國際融資能力、經濟金融體系的成熟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動能進一步增強,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會有所緩解,但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依然較大,外匯儲備規模可能在波動中逐步趨於穩定。

“人民幣已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儲備貨幣地位持續上升,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匯儲備的消耗。

因此,對於外匯儲備減少不必恐慌。 ”劉健預計,雖然美聯儲3月份加息概率上升,可能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但資本外流總體可控。 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外匯供求趨於平衡,人民幣匯率在均衡合理水準上雙向波動,外匯儲備有增有減亦將是常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