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共用單車:“銷毀”過剩資本的創新

文丨賀軍

最近, 共用單車在國內掀起的動靜不小。 一方面, 各家共用單車創業公司在國內攻城掠地, 搶佔地盤;另一方面, 國內媒體對共用單車的分析討論鋪天蓋地,

毀譽不一。 由於共用單車的影響面擴大, 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發展問題, 而是牽涉到投資、製造業、城市管理、交通模式、金融風險等多個方面, 因此對其發展前景和風險的分析變得很有必要。

追蹤去年以來國內共用單車行業的發展動態, 有如下的觀察值得關注, 一些對行業的判斷也來自這些觀察:

共用單車的爆發式擴張主要來自資本刺激, 而不是需求拉動。 共用單車廝殺的背後, 是資本大佬的投入。 著名的投資機構有阿裡、騰訊、滴滴、小米, 也有經緯中國、金沙江等創投公司, 還有不被熟知的凱路仕等。 據不完全統計, 截至目前, 共用單車這一領域已吸引了30多家投資機構, 從2015年起,

不到兩年的時間, 該領域融資規模已超過60億元, 業內則稱融資規模達到百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 少數企業擴張和創新的示範效應, 又吸引了更多無處可去的資本跟進, 形成了一輪接一輪的疊加刺激。

共用單車的爆發拉動了自行車製造產業鏈。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官網報導, 2016年以來, 共用單車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投放, 總投放量超200萬輛。 2017年共用單車預計投放總量很可能接近2000萬輛, 產能甚至會達到3000萬。 爆發式訂單的不僅拉動了組裝廠, 還拉動了製造行業的設備、零配件、生產線以及廠房的擴張, 暫時拉動了實業投資, 拉動了一部分就業。 不過, 這種急速拉動讓產業界有些促不及防, 產品品質和產業體系協調未必有保證。

就像一個人偶爾暴食幾頓撐大了胃, 此後會很難受。

共用單車不指望單車租賃賺錢, 玩的主要是金融遊戲。 有投資機構稱, 國內共用單車的市場空間大概在120億元至200億元, 而共用單車市場容量會到100億元, 整個用戶數會到5000萬人次, 甚至1億人次。 但這個預期可能過於樂觀, 主要是給風險投資畫的大餅。 某共用單車公司CEO坦承, “目前還沒考慮盈利模式問題”, 因為“著急賺錢會妨礙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共用單車的短途、短時、小額收費的特點, 註定了這不是一個太大的市場, 也意味著共用單車不太可能從租車費裡盈利。 因此, 利用押金和預充值費, 通過佔用資金賬期來做其他投資, 也就成為共用單車公司幾乎必然的選擇。 目前相關公司對此諱莫如深,

側面證實了玩金融的可能性。 有分析稱, 共用單車是不拿牌照的金融公司,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共用單車公司在燒錢鋪攤子之後, 可能很快會迎來一輪重組並購。 從固定資產比重看, 共用單車算“重資產公司”。 據公開資料, 目前摩拜與ofo在2017年預計產能均已超1000萬輛。 假如每輛單車的採購成本為300元, 僅單車製造一項就至少需要30億元。 對比兩家的融資額, 摩拜為3.55億美元(約24.5億元人民幣), ofo為5.8億美元(約40億元人民幣)。 僅單車製造一項, 就足以讓兩家巨頭的融資額捉襟見肘。 因此, 要吸引更多押金, 就要繼續鋪攤子, 也就需要繼續燒錢。 正如網約車的發展軌跡, 當燒錢大戰無法持續的時候, 行業並購重組將會發生。

這將導致共用單車的新增需求驟減, 那時候將是國內自行車製造業的噩夢來臨之時, 造成製造產業鏈條上的風險, 很多工廠甚至會面臨倒閉風險。 如果資本輸血開始放緩, 重組可能就在今年內發生。

共用單車快速發展帶來了與城市管理的矛盾。 客觀來看, 對於城市綠色發展來說, 共用單車是一件好事, 它鼓勵人們綠色出行, 有效減少了城市的黑摩迪——(遠比城管有效!)。 但共用單車的應用也暴露出了政府管理、服務以及國民素質的問題。 現在看來, 國內城市政府在管理上普遍跟不上, 沒有制訂相應的規範(據稱上海可能很快出臺), 更沒有做好相應的服務。 比如劃定固定的區域停車, 在各個主要交通節點做好停車配套等。 缺乏服務和引導的結果是共用單車的亂象叢生,比如亂停放使得共用單車本身成為一種城市“垃圾”。此外還有不少惡意毀車現象,毀掉的也是真實的財富。包括北京在內的很多城市,對於共用單車的大量出現其實沒有做好準備。

總體來看,共用單車的爆發式擴張是大量資本刺激下的暫時現象,曇花一現之後可能面臨很大的收縮和整合,其發展如何要視乎監管政策。但與滴滴不同的是,限制政策主要不是來自城市政府,很可能來自金融監管部門。如果對共用單車現有的資金佔用模式進行嚴格監管,就會掐住共用單車公司的咽喉。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資本蜂擁追逐共用單車,是資本過剩時代的一個必然現象。就此而言,共用單車很可能是一次“銷毀”部分過剩資本的一次創新。

(賀軍,安邦諮詢高級研究員)

缺乏服務和引導的結果是共用單車的亂象叢生,比如亂停放使得共用單車本身成為一種城市“垃圾”。此外還有不少惡意毀車現象,毀掉的也是真實的財富。包括北京在內的很多城市,對於共用單車的大量出現其實沒有做好準備。

總體來看,共用單車的爆發式擴張是大量資本刺激下的暫時現象,曇花一現之後可能面臨很大的收縮和整合,其發展如何要視乎監管政策。但與滴滴不同的是,限制政策主要不是來自城市政府,很可能來自金融監管部門。如果對共用單車現有的資金佔用模式進行嚴格監管,就會掐住共用單車公司的咽喉。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資本蜂擁追逐共用單車,是資本過剩時代的一個必然現象。就此而言,共用單車很可能是一次“銷毀”部分過剩資本的一次創新。

(賀軍,安邦諮詢高級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