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傑出公民》:西班牙電影的直指現實

2016年, 《傑出公民》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雖然到最後沒有拿到金獅獎, 但也讓男主奧斯卡·馬丁內茲獲得了影帝。 而今年這部電影也走進了中國觀眾的視野。

《傑出公民》雖然是講述的一個現實故事, 但卻透出了滿滿的荒誕感。 電影這種平鋪直敘的手法, 在讓電影接近現實的前提下, 也最大限度的增加了觀眾的體會。 而在電影中的那些尷尬氣氛以及無所謂的交談內容也讓電影擁有了一種獨特的黑色幽默氣質。 而那些意化的景象與人物也讓電影變得更深刻了起來。

電影很獨特的選擇了作家成為電影的主角,

這樣的選擇, 使得人物能夠更直接的通過話語和行為來體現他的所思所想。 而到結尾處的新書發佈會上, 因他產生的電影效果也讓事實變得真假難料。 也讓我們選擇了那種想法就看見了那種結果。 而這個獲得諾獎作家歸家的故事, 也可以讓我們體會到故鄉, 榮譽以及人性的種種意義和變化。

矛盾的鄉情

“我這輩子最成功的事, 就是逃離了那個地方。 我小說裡的主人公永遠也離不開, 而現實中的我也永遠回不去。 ”這句話通過男主一共出現了兩次, 第一次出現在片頭的獨白, 第二次出現在他新書的第一句話。 而這句話也完美的展現了他對於故鄉的感情。

對於男主來說, 故鄉是他這一生的最大羈絆。

在電影開始時, 男主在眾多的活動邀請中選擇了最不起眼的這一個, 再到後來觀看故鄉給他做的那個劣質PPT時的淚光, 都證明了男主對於故鄉有些極其深厚的感情和回憶。 他記得他家原來的住址, 記得他小學的語文老師, 他記得他玩耍的湖。 他保留著這裡的所有回憶, 滿懷對這裡的熱愛。

而在這滿滿愛意的覆蓋下, 造成的是男主在20歲時的逃離故鄉。 男主在最後一次演說中直接表達了她對於故鄉人民的態度, 固步自封、狹隘短淺、追逐名譽。 正是因為他對故鄉人民在感情上的失望以及不願自己在這種環境中受到改變, 他才選擇背景離鄉。 而他所有小說的主人公卻都永遠的留在了這個叫薩拉斯的小鎮, 是因為這個小鎮給了他初始的生活和經歷,

帶給了男主所有的靈感, 讓他寫出獲得諾獎的作品。 在電影中, 男主表示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虛構的, 並不是攻擊這個小鎮的人民。 但是在新書發佈會上, 它展示槍傷以及胸前的花兒, 卻在暗示這個故事不是虛構的。 這也表示, 他在經歷過這次旅程後, 他對故鄉徹底失去了希望。

男主當年的逃離, 是因為他看到了故鄉人民的種種劣性。 對於這些男主排斥東西的抗拒使得男主在父親逝世後也未回來奔喪, 更是幾十年未回。 但對於故鄉的思念和心底的寄託, 也讓他對故鄉有著改變的希望, 但他回來後卻發現, 故鄉只是看見了他的榮譽。 在當他按照自己的規則而拒絕小鎮的做法時, 他又成了這個小鎮的眾矢之的。

“我們沒有任何共同點, 我們只是都湊巧生在這裡。 ”在經歷過一系列的打擊後, 男主對他的同鄉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 在這時, 男主已經從對故鄉抱有希望的狀態中抽離了出來, 也徹底的把這個地方僅僅當做了自己的出生地。

他在他父母親墓地前帶走的那一朵花也把這個地方最重要的親情聯繫帶走了。 自此, 故鄉從他的心中的寄託變為了他書中的一個地域名詞, 而他的故鄉情懷也變成了現實中冰冷冷的事實。

在蘇聯導演安德列 塔可夫斯基的《鄉愁》中, 也出現了相似的劇情。 一位學者在追尋一位音樂家軌跡的過程中, 產生了對故鄉無比的懷念個眷戀, 在這種氛圍中, 他看到了事物的改變和人性的冷漠。 而在此片中, 男主也是處在這種困境中。 他回鄉尋找靈感和回憶過往, 但卻看到了比以往更惡劣的事情。

《鄉愁》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故鄉的生活帶給了他幾乎所有的情感和依靠,但為了追逐自我發展,不得不背井離鄉。但在成功歸來後,故鄉卻喪失了撫慰人心的功能,只會利用自我來獲取利益。而在外經歷成長的自我,最終在故鄉喪失最後一點關愛的情況下,迷失了自己,成為了永遠不能回到故鄉的人,而故鄉也在撕開那層虛偽的面紗後變成了我們眼中的“故鄉兇猛”。

難以背負的榮譽

電影開始,男主焦躁且艱難的坐在大廳中,這是他領諾獎時的狀態。隨後又在頒獎典禮上說:“感謝你們提前結束了我的寫作生涯。”在開頭的這一場戲中,導演通過男主的行為和話語,直接表現了男主對於榮譽的認識,以及人們在他“封神”後的崇拜。

男主對於榮譽有著很明確的看法,他認為榮譽是毀滅一個藝術家的最好方式,而這種榮譽也和作家所在作品中傾注的感情和表達的思想我沒有任何關係,這只是外界看他作品的一種代入感和欣賞。

即便男主這樣直白的在他的頒獎典禮上表達了出來,但其他人顯然不這麼想。開頭那長長的邀請名單,就表達了有多少所謂的“高等場所”要借用一個諾獎的名頭來鍍金。而他遇到的人隨時拿著手機拍他,和那個執著的認為在他書中的一個人物是他父親。也證明了,普通人只是看到了諾獎的榮光,希望自己與之產生關係甚至是利用這個榮譽為自己謀取利益,但卻忽略了他用來獲得諾獎的作品。

在男主的經歷中,榮譽帶給他的已經不光是在他那個領域的領先認證了。而是在飛機上都被人致意,回家鄉竟要坐消防車巡視,各種毫無關係的人也來攀關係。這種行為表示了,外人只是欣賞著有諾獎頭環的人,也借用這個名頭來實現自我的目的。市長邀請他回鄉接受頒獎是為了自己的仕途,電視臺請他做客是為了拍廣告,而他邀請他吃飯的人也僅僅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意淫。

而當男主真正的用他所獲榮譽的技能來做事時,產生的就是一種巨大的反差。原訂三場的講課,從第一堂課的人庭若市,到第二堂課的人數驟減,最終到了第三堂課成了僅剩5個人。這種場面直接表達了,人們對於所承擔起榮譽的事物並不感興趣,他們只是憧憬那種萬人崇拜的感覺。而當作家用自己的藝術學識評價繪畫比賽的一等獎時,人們發現與自己的感覺不同,就直接對男主進行了徹底的謾駡和攻擊。這也體現了,假若沒有了榮譽的包裹,作家在他們的眼中,如果持不同的意見,就是被直接打倒和推翻的。

而另一種悲哀是,男主本人雖然清醒的認識到了榮譽帶給他的種種利弊,但也逃脫不了受到榮譽的影響。開頭時,他因為榮譽所帶來的繁瑣事物,使他五年沒有寫出過任何嚴肅作品,除了書信、序言以及演講稿。而又一方面是男主思想的改變,當他被詢問在那種生活環境下能夠更好的寫出藝術作品時,他的回答與他原來的想法完全相異,這種改變,也是在一種榮譽所帶來的優越生活下逐漸改變的。

然而,不光在什麼時候,人類的榮譽都有著難以表達的熱衷,一方面是對於榮譽的追逐,又一方面是對於所獲榮譽人的敬仰。但大部分的人都忽略或直接漠視了承載擔負起榮譽的能力,而那些其實才是真正的實力,與這些相比,榮譽只是毀點實力的一個方式。

複雜的人性

在作家歸鄉的過程中,他即承擔著對故鄉的希望,也擁有著巨大的榮譽,再加上他的作者身份,使得他的經歷和與人接觸的過程中都可以窺探一下人性的劣根以及複雜。

在繪畫比賽中,男主因為按照自我標準而沒有選擇有權勢的人的作品,致使他遭到了在課堂上的誣陷以及這個小鎮的排擠。而當他又被市長勸說,繪畫比賽也讓他當評委,這樣有利於他的仕途,這時男主同意了。但當他在頒獎宴會看到獲獎作品與藝術毫無關聯,僅僅是因為宗教,關係和地位時,男主徹底的認識到了在巨大的個人滿足感下,是不顧正確的意見的,但卻打著保護脆弱文化的旗號,這樣的虛偽只是為了讓自我獲得榮譽,為了自我的目的,不惜採用武力和威脅的野蠻。

而親切的稱呼他“迪迪”的兒時好友,在開始時看起來的親切邀請,都轉變為後來晚餐中的炫耀。當他在餐桌上執意要親吻男主曾經的女友,但現在已經是他的妻子時,表現出的是一種強烈的佔有欲。而在這種佔有欲下是自卑及自知不如他的情緒。所以在這時,維繫兒時友情的已經不是兩人之間的各種回憶了,而是他朋友對於某一方面終於超越或者說得到他東西的自豪感了。也在這種怨恨下,他才能用槍來玩弄男主。而他的女兒,在男主不知情時,主動用文學的方式勾引,卻是想利用他離開這個地方,也是這種劣根的繼承。

而他的前女友則是美好人性的代表。在他倆的初次見面時,他的前女友直言不諱的讓他不要冷嘲熱諷。在這時,男主也收起了那些客套的偽裝。在真實善良的人性面前,男主能做到的就是表現真正的自我。但那個淺薄的吻被來的車打破後,也預示著以前的那些美好以及真正坦誠的人性都被現實打破了。而在結尾處當他前女友想去救他卻被他朋友囚禁在家時,更是直接的表示,假若人性醜惡,在美好的東西也無法救贖,不管以前有怎樣的過往,一旦被憤怒嫉妒所包圍,人性的本來面目也就露處來了。

電影中有兩個青年的形象也值得思考,一是旅館的前臺小哥,他無時不是很有禮貌的幫助著男主,同時他也受教育,自己寫小說,這也證明良好的教育和品格能使得人性變得美好。而另一位青年,即他朋友的女婿,在全片中沒有一句臺詞,發出的聲音也只有模仿野豬的叫聲,而最後他向男主開的那一槍也說明了他是人性至暗的一面,完全的動物屬性,完全的壓倒性也使他打出那致命的一槍。而在別人開槍時,他同時開槍讓人們以為是自己打倒的也說明他代表的是人類做不到,但卻切實想做的醜惡事實。

而反觀男主,他在片明確的交代了不喜歡照相,但當他在發佈會上,隨著閃光燈露出的那一抹笑意。也說明了在複雜的人性面前,男主用符合當下規則但違背自己內心的事把自己包裹起來,用普遍的虛偽來應付各種對於他的提問,因為他已經認識到了關乎於人性的種種面貌。這都是也悲哀的說明,這個世界無論什麼樣的人性都是處在在其他的表面現象所掩蓋下的。而我們也不能輕易的看穿被人,也要用一副面孔來偽裝自己。

而電影開頭和結尾的那個沒有羽毛的火烈鳥漂浮在池塘中,也暗示了男主對處境。他被故鄉的思戀和傷害深深包圍著,被榮譽所帶來的各種方便和崇拜所羈絆著,被在各種人性的惡意和善良環繞著。這些善惡和同生同體都讓他喪失了可以動的力量,使它陷在了這種難受的環境中,在帶給他寫書靈感的同時,也讓他看到了種種的現實。

一直以來,西班牙電影都有著直指現實的感覺,從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迷一樣的雙眼》,到後來具有荒誕氣質的《荒蠻故事》,還有到今年在懸疑氣氛種探討人性深淵的《消失的客人》。再到這部用沉靜手法描繪現實的《傑出公民》。西班牙電影都讓我們在故事中體會到了各種荒誕的意義,深刻且沉重,也讓我們反思。

《鄉愁》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故鄉的生活帶給了他幾乎所有的情感和依靠,但為了追逐自我發展,不得不背井離鄉。但在成功歸來後,故鄉卻喪失了撫慰人心的功能,只會利用自我來獲取利益。而在外經歷成長的自我,最終在故鄉喪失最後一點關愛的情況下,迷失了自己,成為了永遠不能回到故鄉的人,而故鄉也在撕開那層虛偽的面紗後變成了我們眼中的“故鄉兇猛”。

難以背負的榮譽

電影開始,男主焦躁且艱難的坐在大廳中,這是他領諾獎時的狀態。隨後又在頒獎典禮上說:“感謝你們提前結束了我的寫作生涯。”在開頭的這一場戲中,導演通過男主的行為和話語,直接表現了男主對於榮譽的認識,以及人們在他“封神”後的崇拜。

男主對於榮譽有著很明確的看法,他認為榮譽是毀滅一個藝術家的最好方式,而這種榮譽也和作家所在作品中傾注的感情和表達的思想我沒有任何關係,這只是外界看他作品的一種代入感和欣賞。

即便男主這樣直白的在他的頒獎典禮上表達了出來,但其他人顯然不這麼想。開頭那長長的邀請名單,就表達了有多少所謂的“高等場所”要借用一個諾獎的名頭來鍍金。而他遇到的人隨時拿著手機拍他,和那個執著的認為在他書中的一個人物是他父親。也證明了,普通人只是看到了諾獎的榮光,希望自己與之產生關係甚至是利用這個榮譽為自己謀取利益,但卻忽略了他用來獲得諾獎的作品。

在男主的經歷中,榮譽帶給他的已經不光是在他那個領域的領先認證了。而是在飛機上都被人致意,回家鄉竟要坐消防車巡視,各種毫無關係的人也來攀關係。這種行為表示了,外人只是欣賞著有諾獎頭環的人,也借用這個名頭來實現自我的目的。市長邀請他回鄉接受頒獎是為了自己的仕途,電視臺請他做客是為了拍廣告,而他邀請他吃飯的人也僅僅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意淫。

而當男主真正的用他所獲榮譽的技能來做事時,產生的就是一種巨大的反差。原訂三場的講課,從第一堂課的人庭若市,到第二堂課的人數驟減,最終到了第三堂課成了僅剩5個人。這種場面直接表達了,人們對於所承擔起榮譽的事物並不感興趣,他們只是憧憬那種萬人崇拜的感覺。而當作家用自己的藝術學識評價繪畫比賽的一等獎時,人們發現與自己的感覺不同,就直接對男主進行了徹底的謾駡和攻擊。這也體現了,假若沒有了榮譽的包裹,作家在他們的眼中,如果持不同的意見,就是被直接打倒和推翻的。

而另一種悲哀是,男主本人雖然清醒的認識到了榮譽帶給他的種種利弊,但也逃脫不了受到榮譽的影響。開頭時,他因為榮譽所帶來的繁瑣事物,使他五年沒有寫出過任何嚴肅作品,除了書信、序言以及演講稿。而又一方面是男主思想的改變,當他被詢問在那種生活環境下能夠更好的寫出藝術作品時,他的回答與他原來的想法完全相異,這種改變,也是在一種榮譽所帶來的優越生活下逐漸改變的。

然而,不光在什麼時候,人類的榮譽都有著難以表達的熱衷,一方面是對於榮譽的追逐,又一方面是對於所獲榮譽人的敬仰。但大部分的人都忽略或直接漠視了承載擔負起榮譽的能力,而那些其實才是真正的實力,與這些相比,榮譽只是毀點實力的一個方式。

複雜的人性

在作家歸鄉的過程中,他即承擔著對故鄉的希望,也擁有著巨大的榮譽,再加上他的作者身份,使得他的經歷和與人接觸的過程中都可以窺探一下人性的劣根以及複雜。

在繪畫比賽中,男主因為按照自我標準而沒有選擇有權勢的人的作品,致使他遭到了在課堂上的誣陷以及這個小鎮的排擠。而當他又被市長勸說,繪畫比賽也讓他當評委,這樣有利於他的仕途,這時男主同意了。但當他在頒獎宴會看到獲獎作品與藝術毫無關聯,僅僅是因為宗教,關係和地位時,男主徹底的認識到了在巨大的個人滿足感下,是不顧正確的意見的,但卻打著保護脆弱文化的旗號,這樣的虛偽只是為了讓自我獲得榮譽,為了自我的目的,不惜採用武力和威脅的野蠻。

而親切的稱呼他“迪迪”的兒時好友,在開始時看起來的親切邀請,都轉變為後來晚餐中的炫耀。當他在餐桌上執意要親吻男主曾經的女友,但現在已經是他的妻子時,表現出的是一種強烈的佔有欲。而在這種佔有欲下是自卑及自知不如他的情緒。所以在這時,維繫兒時友情的已經不是兩人之間的各種回憶了,而是他朋友對於某一方面終於超越或者說得到他東西的自豪感了。也在這種怨恨下,他才能用槍來玩弄男主。而他的女兒,在男主不知情時,主動用文學的方式勾引,卻是想利用他離開這個地方,也是這種劣根的繼承。

而他的前女友則是美好人性的代表。在他倆的初次見面時,他的前女友直言不諱的讓他不要冷嘲熱諷。在這時,男主也收起了那些客套的偽裝。在真實善良的人性面前,男主能做到的就是表現真正的自我。但那個淺薄的吻被來的車打破後,也預示著以前的那些美好以及真正坦誠的人性都被現實打破了。而在結尾處當他前女友想去救他卻被他朋友囚禁在家時,更是直接的表示,假若人性醜惡,在美好的東西也無法救贖,不管以前有怎樣的過往,一旦被憤怒嫉妒所包圍,人性的本來面目也就露處來了。

電影中有兩個青年的形象也值得思考,一是旅館的前臺小哥,他無時不是很有禮貌的幫助著男主,同時他也受教育,自己寫小說,這也證明良好的教育和品格能使得人性變得美好。而另一位青年,即他朋友的女婿,在全片中沒有一句臺詞,發出的聲音也只有模仿野豬的叫聲,而最後他向男主開的那一槍也說明了他是人性至暗的一面,完全的動物屬性,完全的壓倒性也使他打出那致命的一槍。而在別人開槍時,他同時開槍讓人們以為是自己打倒的也說明他代表的是人類做不到,但卻切實想做的醜惡事實。

而反觀男主,他在片明確的交代了不喜歡照相,但當他在發佈會上,隨著閃光燈露出的那一抹笑意。也說明了在複雜的人性面前,男主用符合當下規則但違背自己內心的事把自己包裹起來,用普遍的虛偽來應付各種對於他的提問,因為他已經認識到了關乎於人性的種種面貌。這都是也悲哀的說明,這個世界無論什麼樣的人性都是處在在其他的表面現象所掩蓋下的。而我們也不能輕易的看穿被人,也要用一副面孔來偽裝自己。

而電影開頭和結尾的那個沒有羽毛的火烈鳥漂浮在池塘中,也暗示了男主對處境。他被故鄉的思戀和傷害深深包圍著,被榮譽所帶來的各種方便和崇拜所羈絆著,被在各種人性的惡意和善良環繞著。這些善惡和同生同體都讓他喪失了可以動的力量,使它陷在了這種難受的環境中,在帶給他寫書靈感的同時,也讓他看到了種種的現實。

一直以來,西班牙電影都有著直指現實的感覺,從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迷一樣的雙眼》,到後來具有荒誕氣質的《荒蠻故事》,還有到今年在懸疑氣氛種探討人性深淵的《消失的客人》。再到這部用沉靜手法描繪現實的《傑出公民》。西班牙電影都讓我們在故事中體會到了各種荒誕的意義,深刻且沉重,也讓我們反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