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夜半逾城.敦煌記》三毛

去到敦煌的人, 如何不想起三毛的神秘心靈, 獨自深入其中的一個石窟, 淚流滿面地面對石佛。 或唯進入石窟後, 一輩子的出入佛陀,

來去的迷悟, 才始有開竅之感。 河床常年乾涸的大泉河畔, 很好奇, 當初你走進的石窟是哪座?會不會因為我們走進的是不同石窟, 因而有了不同思維?或是佛性駑鈍, 就那樣呆呆的看著鳴沙山、月牙泉。

在《夜半逾城--敦煌記》中, 她忘情地寫道:

在接近零度的空氣裡, 生命又開始了它的悸動, 靈魂蘇醒的滋味, 接近喜極而泣, 又想尖 叫起來。

很多年了, 自從離開了撒哈拉沙漠之後, 不再感覺自己是一個大地的孩子, 蒼天的子民。 很多人對我說:"心嘛, 住在擠擠的臺北市, 心寬就好了呀。 "我說:"沒有這種功力, 對 不起。 "

三毛站在萬里長城的城牆上, 別人都在興致勃勃地看牆--古老斑駁、甚至有些殘損的牆, 她卻仰頭望天, 自言自語道:

"天地寬寬大大, 厚厚實實地將我接納……"

一陣荒原的朔風, 強勁地吹了過來。 三毛覺得很愜意, 她說:

"很快樂……吹掉了心中所有的捆綁。 "

在去敦煌路上, 三毛認識了一個同車的在莫高窟工作的旅伴, 一個名字叫"偉文"的年輕 人。 這位叫"偉文"的年輕人, 長年在莫高窟臨摹壁畫, 他不僅是三毛的熱情讀者, 三毛還覺得 她與他有一種說不清楚的緣。

在敦煌夜晚人影稀少的街頭, 三毛與偉文完全沉默地在大街小巷走著。 三毛寫道:

……風, 在這個無聲的城市裡流浪。 夜是如此的荒涼, 我好似正被刀片輕輕割著, 一刀一 刀帶些微疼地劃過心頭, 我知道這開始了另一種愛情--對於大西北的土地;這片沒有花朵 的荒原。

在去敦煌的一路之上, 三毛並不很在意車子經過了什麼地方又到了什麼地方。

但有一個地方 最讓她心動, 甚至一夜都"沒有闔過眼"。 三毛寫道:

……只是在蘭州飄雪的深夜裡看到黃河的時候, 心裡喊了她一聲"母親"。

三毛希望能在莫高窟的一個洞穴裡, 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呆上一會兒,

那個叫"偉文"的年輕 人, 幫她實現了這個願望。

在《夜半逾城--敦煌記》中, 三毛真真切切地寫道:

在我們往敦煌市東南方鳴沙山東面斷崖上的莫高窟開去時, 我悄悄對偉文說:"你得幫我了 , 偉文, 你是敦煌研究所的人。 待會兒, 我要一個人進洞子, 我要安安靜靜地留在洞子裡, 並不敢指定要哪幾個窟。 我只求你把我跟參觀的人隔開, 我沒有功力混在人群裡面對壁畫和 彩塑, 還沒有完全走到這一步。 求求你了--。 "

"今天, 對我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 "我又說。

當那莫高窟連綿的洞穴出現在車窗玻璃上時, 一陣眼熱, 哭了。

我打開了手電棒, 昏黃的光圈下, 出現了環繞七佛的飛天、舞樂、天龍八部、脅待眷屬。 我 看到畫中燈火輝煌、歌舞翩躚、繁華升平、管弦絲竹、寶池蕩漾--。

壁畫開始流轉起來, 視線裡出現了另一組好比幻燈片打在牆上的交疊畫面--一個穿著綠色學生制服的女孩正坐 在床沿自殺, 她左腕和睡袍上的鮮血疊到壁畫上的人身上去--那個少女一直長大一直長大 並沒有死。 她的一生電影一般在牆上流過, 緊緊交纏在畫中那個繁花似錦的世界中, 最後它 們流到我身上來, 滿布了我白色的外套。

我嚇得熄了光。

"我沒有病。 "我對自己說, "心理學的書上講過:人, 碰到極大衝擊的時候, 很自然地會 把自己的一生, 從頭算起--。 在這世界上, 當我面對這巨大而神秘--屬於我的生命密碼 時, 這種強烈反應是自然的。 "

我匍匐在彌勒菩薩巨大的塑像前, 對菩薩說:"敦煌百姓在古老的傳說和信仰裡認為, 只有 住在兜率天宮裡的你--'下生人間',天下才能太平。是不是?"

我仰望菩薩的面容,用不著手電筒了,菩薩臉上大放光明,眼神無比慈愛,我感應到菩薩將 左手移到我的頭上來輕輕撫過。

菩薩微笑,問:"你哭什麼?"

我說:"苦海無邊。"

菩薩又說:"你悟了嗎?"

我不能回答,一時間熱淚狂流出來。

我在彌勒菩薩的腳下哀哀痛哭不肯起身。

又聽見說:"不肯走,就來吧。"

我說:"好。"

這時候,心裡的塵埃被沖洗得乾乾淨淨,我跪在光光亮亮的洞裡,再沒有了激動的情緒。多 久的時間過去了,我不知道。

"請菩薩安排,感動研究所,讓我留下來做一個掃洞子的人。"我說。

菩薩歎了口氣:"不在這裡。你去人群裡再過過,不要拒絕他們。放心放心,再有你回來的 時候。"

我又坐了一會兒。

菩薩說:"來了就好。現在去吧。"

三毛從洞裡走出來,有一種勘破紅塵,參透人生的感覺。洞中菩薩大放光明的面容,無邊慈 愛的眼神,以及菩薩的微笑,菩薩的聲音……三毛都久久不能忘懷。

黃昏了。

夕陽染紅了遠方那無邊無際的沙漠。

三毛和偉文在離莫高窟不遠的大泉河畔的白楊樹林裡散步--慢慢地走。他們誰也不說話, 只是慢慢地走--向一片黃土高地一步一步地走去。

三毛看到了,夕陽照著土坡上三個坐著的身穿藍衣的老婆婆。漸漸走近了,三毛聽到了,她 們口中吟唱著--反復吟唱著平常的調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 陀佛--"

殘陽如血。

在夕陽晚照中,三毛一臉莊重,神情肅穆,對站在她身邊的偉文說,她死後想葬在這裡:

"要是有那麼一天,我活著不能回來,灰也是要回來的。偉文,記住了,這也是我埋骨的地 方,那時候你得幫幫忙。"

偉文答應了她:

"不管你怎麼回來,我都一樣等你。"

在三毛與偉文約定以後不到一年,三毛又"回"到了莫高窟--她對偉文說的那個地方。三 毛是怎樣"回"到莫高窟的,賈平凹於1991年6月1日寫的《佛事》中,有詳細的記載。

賈平凹在病中寫道:

5月29日天下大雨,有客從臺灣來,自稱姓陳,是三毛的朋友。一聽說三毛,陌生客頓 做親近人;先生卻立在那裡只是說,我送三毛的遺物到敦煌去,經過西安一定要來看看你。

看看我?我望著先生,眼睛便有些澀了。先生既然是三毛的朋友,帶了三毛的遺物去敦煌, 冥冥之中,三毛的幽靈一定也是到了;我與先生素不相識,也無書信聯繫,這麼大的雨,他 從我的單位打問到我住的醫院,偏偏我又從醫院回來,他又冒雨尋來了。如此耐煩辛苦,活 該是三毛的神使鬼差呢。

三毛,三毛,我輕聲地叫起來了,"快讓我瞧瞧!"等不及先生把一包東西放在桌上,我說 ,我要見三毛。

從頭到腳的穿戴,吃的用的小品,完整的一個三毛,出現在面前了。我久久地目視著,一句 話也說不出來。我能說什麼呢,物在人去,生命已不可複得。

我走向了窗前,推開窗扇,簷前垂下的扯也扯不斷那樣的粗而白的雨。我喃喃起來,我並不 自覺我說了些什麼,是一句三毛你好,是一句阿彌陀佛?在場的我的妻子給我倒了一杯水, 說我的臉色很是可怕了。

元月16日的清晨,三毛將最後的一封信,於亡日後第12天寄給了我,信上寫著5月份她 是要來西安的。那時候,看過信的人都感到遺憾,三毛果然不失言,她真的在5月的最後的 日子來到了!我雖然見到的不是她的真人,但以她的性格,和我的性格,這種心靈的交流, 是最好的會見方式。

先生說,他居住的地方與三毛家很近。他常常去她那兒聊天,三毛在生前曾對他說過,死後 她希望一半葬在臺北,一半就留到浙江鄉下的油菜田邊,但至她去年10月到過了西北,主意 改變,希望能葬在敦煌前的鳴沙山上,她說她把地點方位都選好了。

鳴沙山,三毛真會為她選地方。那裡我是去過的,多麼神奇的山,全然淨沙堆成,千人萬人 旅遊登臨,白天裡山是矮小了,夜裡四面的風又將山吹高吹大。那沙的流動呈一層薄霧,美 麗如佛的靈光,且五音齊鳴,仙樂動聽。更是那山的腳下,有清澄幽靜月牙湖,沒源頭,也 沒水口,千萬年來日不能曬乾,風也吹不走,相傳在那裡出過天馬。鳴沙山,月牙湖,連同 莫高窟構成了藝術最奇豔的風光。三毛要把自己的一半永遠安住在那裡,她懂得美的,她懂 得佛。

一生跑遍了世界,最後覺得最依戀的還是祖國的西北。鳴沙山可以重溫到撒哈拉的故事,月 牙湖可以浸潤溫柔的夜,喜歡音樂和繪畫正好宜於在莫高窟。誰的一生活得如此美麗,死後 又能選中這般地方浪漫?她是中國的作家,她的作品激動過海峽兩岸無數的讀者,她終於將 自己的魂靈一半留在有日月潭的臺北,一半遺給有月牙湖的西北。月亮從東到西,從西到東 ,清純之光照著一個美麗的靈魂。美麗的靈魂使從東到西從西到東的讀者永遠記著了一個叫 三毛的作家。

我詢問陳先生去敦煌以後怎樣活動。陳先生說原準備到了鳴沙山,就在三毛選中的方位處修 個衣冠塚,樹一塊碑子,但後來又想,立碑子太驚動地方,勢必以後又會成為個旅遊點,這 不符合三毛的性格。她是真情誠實的人,不喜歡一切的虛張,所以就想在那裡焚化遺物,這 樣更能安妥她的靈魂的。

這想法是對的,三毛還需要一塊什麼碑子嗎?月牙湖的月亮就是她的碑子,鳴沙山就是她的 碑子,她來來往往永駐于讀者的心裡,長留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人世間有如此的大美,這就 夠了。 我深深地感謝著三毛的這位朋友,卻遺憾我自己身體有病,不能同陳先生一塊去敦煌。我送 陳先生到大門口,在滿天雨水的淋打中祝他一路順利到敦煌。陳先生和我握別,臉上突然閃 動了一個微笑。我立即覺得這微笑應該是三毛的,三毛式的微笑,她微笑著告別了。雨嘩嘩 地下著,滿地都是水泡,陳先生的身影消失在窄窄的長長的小巷的那頭。這時候,灰濛濛的 天上有了聲音,是隱隱的雷,我知道三毛的靈魂在啟行了,脫離了軀體的靈魂是更自由的。 它在臺北,它在敦煌,它隨著月亮的周返轉生兩地,它會是做了月裡的嫦娥,仙人之眼夜夜 注視著她的祖國。它又會是在那莫高窟裡做一個佛的,一個不生不死無生無死的佛。

只有 住在兜率天宮裡的你--'下生人間',天下才能太平。是不是?"

我仰望菩薩的面容,用不著手電筒了,菩薩臉上大放光明,眼神無比慈愛,我感應到菩薩將 左手移到我的頭上來輕輕撫過。

菩薩微笑,問:"你哭什麼?"

我說:"苦海無邊。"

菩薩又說:"你悟了嗎?"

我不能回答,一時間熱淚狂流出來。

我在彌勒菩薩的腳下哀哀痛哭不肯起身。

又聽見說:"不肯走,就來吧。"

我說:"好。"

這時候,心裡的塵埃被沖洗得乾乾淨淨,我跪在光光亮亮的洞裡,再沒有了激動的情緒。多 久的時間過去了,我不知道。

"請菩薩安排,感動研究所,讓我留下來做一個掃洞子的人。"我說。

菩薩歎了口氣:"不在這裡。你去人群裡再過過,不要拒絕他們。放心放心,再有你回來的 時候。"

我又坐了一會兒。

菩薩說:"來了就好。現在去吧。"

三毛從洞裡走出來,有一種勘破紅塵,參透人生的感覺。洞中菩薩大放光明的面容,無邊慈 愛的眼神,以及菩薩的微笑,菩薩的聲音……三毛都久久不能忘懷。

黃昏了。

夕陽染紅了遠方那無邊無際的沙漠。

三毛和偉文在離莫高窟不遠的大泉河畔的白楊樹林裡散步--慢慢地走。他們誰也不說話, 只是慢慢地走--向一片黃土高地一步一步地走去。

三毛看到了,夕陽照著土坡上三個坐著的身穿藍衣的老婆婆。漸漸走近了,三毛聽到了,她 們口中吟唱著--反復吟唱著平常的調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 陀佛--"

殘陽如血。

在夕陽晚照中,三毛一臉莊重,神情肅穆,對站在她身邊的偉文說,她死後想葬在這裡:

"要是有那麼一天,我活著不能回來,灰也是要回來的。偉文,記住了,這也是我埋骨的地 方,那時候你得幫幫忙。"

偉文答應了她:

"不管你怎麼回來,我都一樣等你。"

在三毛與偉文約定以後不到一年,三毛又"回"到了莫高窟--她對偉文說的那個地方。三 毛是怎樣"回"到莫高窟的,賈平凹於1991年6月1日寫的《佛事》中,有詳細的記載。

賈平凹在病中寫道:

5月29日天下大雨,有客從臺灣來,自稱姓陳,是三毛的朋友。一聽說三毛,陌生客頓 做親近人;先生卻立在那裡只是說,我送三毛的遺物到敦煌去,經過西安一定要來看看你。

看看我?我望著先生,眼睛便有些澀了。先生既然是三毛的朋友,帶了三毛的遺物去敦煌, 冥冥之中,三毛的幽靈一定也是到了;我與先生素不相識,也無書信聯繫,這麼大的雨,他 從我的單位打問到我住的醫院,偏偏我又從醫院回來,他又冒雨尋來了。如此耐煩辛苦,活 該是三毛的神使鬼差呢。

三毛,三毛,我輕聲地叫起來了,"快讓我瞧瞧!"等不及先生把一包東西放在桌上,我說 ,我要見三毛。

從頭到腳的穿戴,吃的用的小品,完整的一個三毛,出現在面前了。我久久地目視著,一句 話也說不出來。我能說什麼呢,物在人去,生命已不可複得。

我走向了窗前,推開窗扇,簷前垂下的扯也扯不斷那樣的粗而白的雨。我喃喃起來,我並不 自覺我說了些什麼,是一句三毛你好,是一句阿彌陀佛?在場的我的妻子給我倒了一杯水, 說我的臉色很是可怕了。

元月16日的清晨,三毛將最後的一封信,於亡日後第12天寄給了我,信上寫著5月份她 是要來西安的。那時候,看過信的人都感到遺憾,三毛果然不失言,她真的在5月的最後的 日子來到了!我雖然見到的不是她的真人,但以她的性格,和我的性格,這種心靈的交流, 是最好的會見方式。

先生說,他居住的地方與三毛家很近。他常常去她那兒聊天,三毛在生前曾對他說過,死後 她希望一半葬在臺北,一半就留到浙江鄉下的油菜田邊,但至她去年10月到過了西北,主意 改變,希望能葬在敦煌前的鳴沙山上,她說她把地點方位都選好了。

鳴沙山,三毛真會為她選地方。那裡我是去過的,多麼神奇的山,全然淨沙堆成,千人萬人 旅遊登臨,白天裡山是矮小了,夜裡四面的風又將山吹高吹大。那沙的流動呈一層薄霧,美 麗如佛的靈光,且五音齊鳴,仙樂動聽。更是那山的腳下,有清澄幽靜月牙湖,沒源頭,也 沒水口,千萬年來日不能曬乾,風也吹不走,相傳在那裡出過天馬。鳴沙山,月牙湖,連同 莫高窟構成了藝術最奇豔的風光。三毛要把自己的一半永遠安住在那裡,她懂得美的,她懂 得佛。

一生跑遍了世界,最後覺得最依戀的還是祖國的西北。鳴沙山可以重溫到撒哈拉的故事,月 牙湖可以浸潤溫柔的夜,喜歡音樂和繪畫正好宜於在莫高窟。誰的一生活得如此美麗,死後 又能選中這般地方浪漫?她是中國的作家,她的作品激動過海峽兩岸無數的讀者,她終於將 自己的魂靈一半留在有日月潭的臺北,一半遺給有月牙湖的西北。月亮從東到西,從西到東 ,清純之光照著一個美麗的靈魂。美麗的靈魂使從東到西從西到東的讀者永遠記著了一個叫 三毛的作家。

我詢問陳先生去敦煌以後怎樣活動。陳先生說原準備到了鳴沙山,就在三毛選中的方位處修 個衣冠塚,樹一塊碑子,但後來又想,立碑子太驚動地方,勢必以後又會成為個旅遊點,這 不符合三毛的性格。她是真情誠實的人,不喜歡一切的虛張,所以就想在那裡焚化遺物,這 樣更能安妥她的靈魂的。

這想法是對的,三毛還需要一塊什麼碑子嗎?月牙湖的月亮就是她的碑子,鳴沙山就是她的 碑子,她來來往往永駐于讀者的心裡,長留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人世間有如此的大美,這就 夠了。 我深深地感謝著三毛的這位朋友,卻遺憾我自己身體有病,不能同陳先生一塊去敦煌。我送 陳先生到大門口,在滿天雨水的淋打中祝他一路順利到敦煌。陳先生和我握別,臉上突然閃 動了一個微笑。我立即覺得這微笑應該是三毛的,三毛式的微笑,她微笑著告別了。雨嘩嘩 地下著,滿地都是水泡,陳先生的身影消失在窄窄的長長的小巷的那頭。這時候,灰濛濛的 天上有了聲音,是隱隱的雷,我知道三毛的靈魂在啟行了,脫離了軀體的靈魂是更自由的。 它在臺北,它在敦煌,它隨著月亮的周返轉生兩地,它會是做了月裡的嫦娥,仙人之眼夜夜 注視著她的祖國。它又會是在那莫高窟裡做一個佛的,一個不生不死無生無死的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