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央企重組再有新動作 誰將是反彈急先鋒?

===全文閱讀===

央企重組再有新動作 “中國神電”或呼之欲出

今年以來, 央企連續爆出重磅重組。 先有中核與中核建3月17日宣佈擬戰略重組, 後有中輕集團與保利集團擬重組消息的傳來。 昨日, 全球最大煤炭企業神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神華、國內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國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國電電力分別發佈公告稱, 公司控股股東擬籌畫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項, 將於6月5日起停牌。 需要注意的是, 由於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企業兼併重組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金鑫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

當前, 國內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大型央企間重組整合的步伐明顯加快。 從國有企業改革要解決的佈局和活力兩方面來看, 中央企業進行產業重組、合併整合是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的必然要求。

總的來看, 目前央企的重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四種:一是強強聯合的重組, 如原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重組形成的中國中車, 原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重組形成的中國遠洋海運, 原寶鋼、武鋼重組形成的寶武集團。 二是優勢互補的重組, 如原中電投集團和國家核電重組形成的國家電投, 中國五礦和中冶集團的重組。 三是吸收合併的重組, 如招商局集團和中國外運長航的重組;四是共建共用的新組建方式,

如三家通訊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了鐵塔公司, 節約了大量的土地資源、節省大量投資。

“中央企業重組不是為了減戶數, 而是更加關注重組的內涵和實效;不是僅僅停留在物理變化上, 而是追求發生化學反應。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告訴媒體記者, 下一步國資委將繼續鼓勵中央企業圍繞發展戰略, 以獲取關鍵技術、核心資源、知名品牌、市場管道等為重點, 積極開展並購重組, 提高產業集中度, 推動品質品牌提升。

央企新分類定調改革方向

新一輪國企改革推行三年來, 步伐一度趨於緩慢, 國資委原本對央企寄予引領改革的期望, 但央企自身改革進展並不算理想。 在此背景下,

國資委將央企進行了重新分類, 但與之前的分類有較大差異。 現在國資委按照經營形態重啟央企分類, 將為102家央企明確改革方向, 成為央企改革的助推器, 改革擴容已箭在弦上。 不過專家指出, 未來央企考核標準如何制定, 這次如何避免以往歸類籠統的問題, 都需要國資委慎思。

分類擴容

據國資委6月3日消息, 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日前舉行的新聞吹風會上介紹, 未來央企將主要分為實體產業集團、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三類, 這與2014年底國資委提出將央企分為商業競爭類、特定功能類和公益類的分類方式有較大差異。

有分析指出, 在國資委本次提出的央企分類中, 實體產業集團屬於首次出現, 在國資委給出明確定義之前不好判斷,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側重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 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側重提升商業類企業的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

在我國102家央企中,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試點央企僅占了10個席位, 比例並不算高。 不過業界透露, 在百家央企重新分類之後, 改革擴容已箭在弦上。 2014年7月15日, 國資委公佈了第一批國企改革試點名單, 當時,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選定中糧集團和國投公司兩家。 去年7月, 我國再度公佈國企改革試點名單,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新增了誠通集團和中國國新兩家試點, 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也擴容至神華集團、寶武鋼、中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保利集團6家企業。

至此, 我國國資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已有10家。

截至2016年底, 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2%, 其中, 東方電氣集團、中廣核、上海貝爾3家企業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革, 中國國電、中國一重、中國鐵建、建築設計集團、中國航信、武漢郵科院、華僑城集團7家中央企業二級及以下子企業全面完成改制。 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改制面超過90%。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 截至2016年底, 已有顯著成效。 中央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含參股)占比達到了68.9%, 上市公司的資產、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在中央企業“總盤子”中的占比分別達到61.3%、62.8%和76.2%。 省級國資委所出資企業及各級子企業(合併報表範圍內)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到了47%。中央企業二級子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到了22.5%。截至2017年3月底,126家省級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集團層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行業和領域,選擇19家企業開展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現了向社會資本放開競爭性業務。越來越多的競爭性企業在混改中進一步調整股權比例,促進企業形成了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收緊明晰

在瘦身健體、體質增效方面,國資委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步伐,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央企業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開展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中央企業累計減少4240戶,壓減比例8.13%。按照三年壓減20%的總體目標,2017年要減少法人單位8%。2016年完成171戶“僵屍企業”處置和249戶“特困企業”治理任務,實現減虧增效512億元、妥善安置富餘人員12萬人,對中央企業實現收入和效益恢復性增長、扭轉效益下滑局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次將央企重新分類,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稱,央企分類是一切改革的基礎與前提,但是以前國資委按照功能對央企分類,這樣會導致大部分兼具商業性和公益性的央企分類籠統,無法起到實際作用,導致央企對自身定位和改革方向不明晰,改革進展緩慢。現在國資委按照經營形態重啟央企分類,將為102家央企明確改革方向,成為央企改革的助推器,改革擴容已箭在弦上。

“此次將分類做改變,是一個質的改變,過去央企以行業為依託,而現在的運營不再局限於行業,反而更能從宏觀方面進行發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崔長林向記者解釋道,目前央企大部分處於獨立運營的局面,重新分類有利於防止腐敗滋生,監管在收緊,也更加全面。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以中糧集團為例向記者舉例稱,按照原有分類,中糧集團屬於公益類央企,在對央企考核時主要以社會效益為主,但在新分類中,屬於10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之一的中糧集團將被分至投資類或運營類。按照彭華崗介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側重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而運營公司則側重提升商業類企業的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專家表示,無論中糧集團被重新歸為哪一類,考核的側重點都將有所改變,而隨著標準的變動,央企發展將更有針對性與積極性,國資委對試點成績的總結與評估更加方便,隨著新分類的落實,可以預見的是,央企改革擴容也將加速推進。

促進提升

國務院此前公佈《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有專家指出,本次國企改革試點工作中,把國有資本的投資和運營分開,正是對這項要求的踐行,而這也是當時國企改革中最大的亮點之一。李錦告訴記者,所謂“管企業”是指過去國企由各級國資委管人、管事、管資產,現在要向“管資本”轉變,是指國資委保留所有權,但不再全權管理運營。“這個轉變,實質上是國企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優化國有資本的佈局結構。”

崔長林表示,此次分類的發佈,對於央企的條條框框會有所增加,監管趨嚴,總體來說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與“一帶一路”會有所掛鉤,未來不排除會有一個專門的領導小組進行統籌,央企進行統一管理也符合我國的經濟模式,對於央企改革也有促進作用。

國資委明確:重點推動三大領域央企重組

國資委6月2日召開國企改革吹風會,總結了國企改革相關任務的最新進展,並透露下一步將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製造、鋼鐵等領域重組,探索海外資產整合,集中資源形成合力,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今年1~4月,全國國有企業收入和利潤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7.5%;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274.5億元,同比增長24.8%。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國企經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各項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改革試點全面鋪開,重大舉措迅速落地,結構調整大力推進,新動能加速孕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加快轉變,國企新優勢正在形成。

未來央企或分三類

吹風會上,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首次提出,未來中央企業或將主要分為三類,即實體產業集團、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

彭華崗表示,當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功能定位逐漸清晰。其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側重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側重提升商業類企業的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

去年以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在原有2家試點的基礎上,擴展到了“2+8”共計10家。彭華崗表示,從試點的進展和效果來看,兩年多來,10家中央企業不斷推進改革試點工作,試點起步良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組織調整、戰略管控、業務發展、分類授權等重要方面取得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資料顯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充分激發了企業的內在活力,10家試點企業2016年實現利潤總額2450億元,較上年增加765億元,同比增加45%,遠遠超過央企平均水準。

推動三大重點領域央企重組

十八大以來,國資委推動了15對28家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已經調整到102家。彭華崗表示,中央企業重組不是為了減戶數,而是更加關注重組的內涵和實效;不是僅僅停留在物理變化上,而是追求發生化學反應。

央企重組的效果已經顯現。重組後,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經營成本明顯下降,企業效益大幅提升。重組也促進了內部協同和提高行業影響力。比如寶鋼、武鋼重組前虧損上百億元,利用重組的機會,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壓減過剩產能近千萬噸,重組後實現盈利70億元。

彭華崗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推進力度,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圍繞做強做優做大目標,加快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繼續推進中央企業集團層面重組,深化中央企業兼併重組試點,加強重組後的整合效果評估。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製造、鋼鐵等領域重組,探索海外資產整合,集中資源形成合力,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職能轉向“管資本為主”

按照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有關要求,今年4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正式發佈。該方案明確了國資委管資本的重點職能,劃清了國資監管的權責邊界,提出了職能轉變的具體舉措,標誌著國資委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邁出了關鍵一步。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國資委內設機構調整已經完成,形成了以管資本為主的組織架構。比如,設立了資本運營與收益管理局,專門研究建立國有資本運作制度,指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開展國有資本運營;設立了考核分配局,突出業績考核與薪酬分配的協同聯動,進一步發揮考核分配對企業發展的導向作用。

此外,國資委大力精簡監管事項,系統梳理了國資監管職能,擬取消、下放、授權工作事項43項,進一步聚焦管資本職能。

全國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也進一步完善。截至2017年3月底,河北、江蘇、廣東等18個地方出臺了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方案。34個地方在分批取消下放出資人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截至2017年3月底,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比例已達90%左右。

A股6月中下旬見低點 之後出現修復反彈

主要觀點

一、靜待美國六月加息靴子落地,特朗普交易有所降溫,我們看好“原油價格弱勢”+“人民幣升值”組合。全球經濟延續平穩增長態勢,“歐洲經濟”亮點頗多。全球經濟維持平穩增速,“縮表”預期依舊存在。經濟景氣度強弱:德國>歐元區>美國>日本>亞洲區>韓國。美聯儲仍然處在漸進式加息的路徑上,預計2017年共三次加息,新興市場短期博弈“7、8月”聯儲無加息政策的真空期。美聯儲在6月13-14日(下週三)FOMC貨幣政策會議上加息。從資產價格表現來看:市場對“特朗普交易”預期趨向理性(“通俄門”調查事件);1)年初至今,美國債收益率與銅價均在“高位鈍化”,3月13日後開始走弱;2)隨著Q2特朗普政策不及預期,“再通脹”預期略有降溫,“美債收益率、銅、美元指數”等向下。在“契約”約束力有限背景下,原油供給增加是可以預計的。1)OPEC最近幾周產量已較目標水準高出45萬桶/日;2)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引發市場擔憂美國將會進一步擴大原油產量,未來一年美國或增加石油產量150萬桶/日,或抵消OPEC減產的影響。美國大力發展葉岩氣(增量不斷),促進就業。預計原油價格回落至40美元/桶左右。

二、國內:“同業縮表”與“融資需求偏弱”的背離。“金融監管、金融去杠杆”方向不會輕易變化。近期“一行三會”加大了對金融風險的監管與處置力度,為下半年“十九大”的順利召開,提前做好排查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工作。

三、“市場化利率”變化類比於2011年。“金融監管、金融去杠杆”等一系列措施必然會促使“市場化利率上行”。兩者之間在當前宏觀環境下為正相關。金融去杠杆何時結束,可以以“利率變化”來衡量;年期Shior和LPR出現倒掛意味著銀行負債端在邊際收緊,而資產端則保持邊際寬鬆,前者與同業縮表有關,後者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有關,都符合當下經濟大環境。

四、野百合也有春天,“強利率”有望在6月底迎來喘息期。在近期會議上,央行表示已關注到市場對半年末資金面存在擔憂情緒,考慮到6月份影響流動性的因素較多,擬在6月上旬開展MLF操作,並擇機啟動28天逆回購操作,搭配好跨季資金供給,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市場預期。我們預計,上述操作極有可能使得“強利率”在6月底迎來階段性喘息期。

五、IPO發行放緩,非決定六月市場漲跌的主要因數,但IPO批文減少至少表明“上證綜指在3000-3100點附近,證監會開始在意A股指數的漲跌”.

六、投資建議與配置

1、決定市場漲跌最核心的因數在於利率水準。金融去杠杆下的“強利率”是今年上半年所處的環境(“強利率”對市場的影響可類比於2011年).今年A股指數走勢將來回反復,尋找“確定性”優於尋找“成長性”;

2、IPO批文放緩至每週4家,表明“證監會開始在意A股指數的漲跌”;全球股市“漲多跌少”,風險偏好高位,人民幣升值等,以上均對A股偏正面;企業盈利(PPI)下行對A股偏負面;

3、新興市場短期博弈“7、8月”聯儲無加息政策的真空期;另外,國內“強利率”有望在6月底迎來喘息期,疊加監管政策階段性靴子落地,市場將迎來一輪修復性反彈行情;

4、後續市場風格:低估值,高ROE、抱龍頭。“市場風格”>“單個行業選擇”>“個股選擇”,“低估值、高ROE、抱龍頭”風格將延續。1)監管導向與利率上行,2)國家隊,3)陸港通制度,4)宏觀環境,5)新股發行,上述五種力量合力驅動了年初至來的風格。當前一系列金融監管(融資管道受限),將對“高度依賴外延式並購”創業板業績形成負迴圈回饋。若後續以高估值為代表的創業板指數出現“技術層面的超跌反彈”,恰好給予了機構再次調整行業配置的機會。

5、A股策略:五窮六絕七翻身。站在當前時點,我們預判A股市場將“不破不立”。在6月份中下旬(3000點附近)有望出現階段性的低點,之後市場將出現一輪修復反彈行情(3200-3300點附近).

具體至行業配置,市場風格仍將抱團取暖於“估值在30倍以內,高分紅”的行業,如:“大金融、航空(原油下跌+人民幣升值)、機場、鐵路運輸、高速公路、家電、食品飲料、電力(火電)”等。

主題方面,可適當關注“雄安新區、央企改革、粵港澳大灣新區、特斯拉產業、蘋果產業鏈”。

三次探底後仍有反復

週五大盤探底回升,但周線依舊收跌。早盤兩市順勢低開後探底;創業板、次新股創新低,滬指跌破3100點;午後,大盤震盪反彈。盤面上,早盤銀行、電力、房地產、煤炭、高速護盤;午後,次新股、雄安新區帶動大盤展開反彈,滬指收復3100點。多元金融、保險、家電、銀行、釀酒、券商等權重股集體回檔。

早盤工商銀行創年內新高帶動銀行股護盤,隨後沖高回落。保險板塊跌2%:中國太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紛紛回檔。房地產板塊受到資金關注:美好置業、南國置業、萬方發展漲停,天保基建、南山控股、萬通地產、香江控股、市北高新、深物業A漲幅超2%。

雄安新區低開高走:常山藥業連續漲停,先河環保、河北宣工、棕櫚股份、嘉寓股份、首創股份、創業環保漲幅居前。次新股創下新低後,超跌反彈。午間,奮達科技、凱美特氣董事長倡議買自家股票,雙雙放量漲停。此外,共用汽車概念拉升:合康新能漲停,海馬汽車、力帆股份、龐大集團漲幅居前。

我們認為金融嚴監管及流動性緊張導致市場出現持續調整。週五次新股、創業板指數紛紛創出調整新低;午後,權重股回落,中小盤股展開反彈。這已經是市場4月以來的第三次探底,目前依舊是存量博弈,顯示後市仍將反復探底。建議投資者控制倉位,重點關注半年報大幅預增的錯殺股。

【消息面】

1、國資委:加快央企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穩妥推進三大領域重組

6月2日,國資委召開國企改革吹風會,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表示,中央企業混改速度明顯加快。下一步,將沿三路徑加快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製造、鋼鐵等領域重組,爭取年內調整到百家以內。

2、央行副行長陳 雨露:中國尋求“不緊不松”的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 雨露在參加2017年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時表示,中國尋求“不緊不松”的貨幣政策;中國央行尋求確保基本穩定的流動性。

3、前5月地方債發行1.35萬億多省招標利率上浮上限提至30%

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不少省份債券招標上限為同期國債收益率上浮15%,但黑龍江、福建、內蒙古、廣西等省份已將上限提至30%。

市場放量!誰將是反彈急先鋒?未來“王者”到底是誰?

從根本上來說,目前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著眼點仍然是改善A股市場的供求關係,夯實市場發展的體制機制。從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的風格轉換,不是以往那種大股票和中小股票之間的風格轉換,而是市場向價值回歸的風格轉換。成長性和估值相匹配的價值股,將成為A股市場的“香餑餑”。

積極信號呈現累積效應

當前的A股市場,雖然中小市值股票整體上跌跌不休,估值也不便宜,只有少數白馬價值股在連續上漲,但上證指數仍然躑躅不前,大部分投資者是虧錢的,市場的“一九現象”非常明顯。A股市場的風格轉換,不是在大股票和中小市值股票之間的轉換,而是從投機向價值的回歸和轉換。

其實,仔細觀察的話,市場積極信號已經放量:

1、5月27日,證監會發佈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出臺了完善減持制度的專門規則,打擊大股東、特殊股東和董監高的“清倉式減持”、精准減持和惡意減持,有利於封住市場的“出血點”。

6月4日,證監會召開貫徹實施減持制度規則專題視頻培訓會,強調“減持制度是證券市場重大的長期性、關鍵性基礎制度。這次對減持制度作進一步完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上市公司專注主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引導長期、價值投資”。

把減持制度定性為“長期性、關鍵性基礎制度”,這在A股歷史上是第一次!

2、產業資本持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資料顯示,5月以來139家公司獲重要股東增持,估算的動用資金為101億元,且股東累計淨增持39億元,為2016年12月以來的首次月度淨增持。從A股市場的歷史經驗來看,每當產業資本出現增持潮時,往往是A股市場見底反彈的信號。

3、6月2日,證監會核准了4家企業的首發申請,IPO每週數量從10家縮減到此前的7家,又縮減到最新的4家,且最新核准的4家企業籌資總額不超過15億元。

IPO的數量和籌資額出現了“雙降”,監管層穩定市場的信號非常明顯,此舉無疑有助於市場情緒的修復。

單個信號很容易被市場忽略,或者很難起到整體效應,但A股市場近期積極信號的疊加,尤其是“政策底”已經非常明顯,這些消息的累積效應一旦發酵,就會改變市場預期,修復市場情緒,助力A股市場展開反彈。

短線超跌股中長線價值股

一系列的政策,大概率會帶動A股市場進一步展開反彈,由於打新收益下降,在市場主要是存量資金博弈的背景下,大量抱團藍籌股參與打新的動力會有所減弱,藍籌股可能會迎來短線調整。而超跌股,比如次新股和中小市值股票,會在A股市場反彈時充當急先鋒。當然,這也僅僅是短線而已。

儘管A股市場的“政策底”已經探明,但“市場底”到底在哪裡?從“政策底”到“市場底”往往會有一個滯後效應。“政策底”會讓A股市場短線展開反彈,並且超跌股可望在反彈初期一馬當先,但短線反彈之後呢?市場到底會怎麼走?

從中小市值股票來說,儘管企業業績增長不錯,但這種成長性和股票估值的匹配度,仍然沒有達到“適度”甚至“優化”的程度,很顯然,聰明的資金不會一個勁地往這些中小市值股票裡面沖。

但新興產業毫無疑問代表著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新興產業集中的中小市值股票裡面,未來肯定會誕生出不少牛股,後市被市場主力資金瞄準的中小市值股票,要麼是目前被錯殺的績優股,要麼是估值雖然不便宜,但企業高成長性可以不斷攤薄估值水準的股票。

也就是說,中小創股票整體性、系統性的投資機會很難出現了,結構分化將是後市典型的特徵。

而對於大盤股來說,目前A股市場上漲的主力,就是以保險、白酒和家電為代表的白馬價值股,這些股票在經過一輪較大幅度上漲以後,雖然目前估值仍然不算貴,但也不能說便宜,尤其是市場普遍認識到這些白馬價值觀的投資價值時,當這種“一致性預期”一旦被打破時,即便是白馬價值股,也不排除會發生股價“踩踏”。

當然,MSCI明晟公司5月22日通過官網宣佈,計畫在歐洲的中部夏令時6月20日晚10:30(即北京時間的6月21日淩晨4時30分)之後公佈2017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結果,屆時將公佈是否納入中國A股的決定。

如果A股此次成功納入MSCI指數,對於169只潛在納入的標的,是個不容忽視的利好消息。這160只潛在納入標的中,85%來自於主機板,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產、汽車、醫藥以及以傳媒和電腦為代表的科技板塊。

對於白馬價值股來說,後市最大的風險,就是目前抱團的各路資金,誰先走?

但即便是在大盤股裡面,還是有非常多的股票並未上漲,這些股票估值便宜,存在著估值窪地效應,一旦遇到業績增長或者行業基本面利好消息的催化,目前未被市場充分挖掘的大盤藍籌股仍將迎來上漲機會。

無論是中小市值股票,還是大盤股,後市都很難出現整體性、系統性的機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A股市場目前的風格轉換,不是所謂大盤股和中小市值股票之間的風格轉換,而是市場向價值回歸的風格轉換。那麼,無論是大盤股,還是中小市值股票,後市真正有戲的,就是成長性和估值匹配的價值股!

如果有反彈投資者買什麼?

4月7日以來,A 股市場持續調 整。截至6月2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5.51%、7.9%、6.71%、10.28%,全線回檔。儘管各指數調整幅度不大,但是相關個股跌幅較深。期間跌幅超過30%個股超過400只,不少個股跌幅超過50%。部分跌幅超過50%個股見下表。

針對此次指數調整,且個股調整幅度較大的情況,市場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有針對政策方面的,如:新股發行過多,特停等;有針對其它方面的,如:資金偏緊、利率上行,中小創估值較貴等。不管基於何種原因出現市場調整,但有些積極信號缺不可視而不見。

無論是《減持新規》,還是IPO批文數量下降,都能緩解市場流動性的稀釋,對市場而言都是實實在在的利好。雖然市場下跌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在此兩個利好或者管理層對市場的重視上看,市場可能會出現反彈。如果市場出現反彈,投資者該買什麼呢?

鑒於此,筆者選取4月7日以來跌幅超過30%,2015年、2016年淨利潤增速為正,市值小於150億、市盈率小於40倍的個股。詳情見下表。

券商稱6月有望迎來一波反彈 關注大跌後的次新股

6月市場迎來開門綠,滬指險守3100點。近期市場調整壓力加大,短期反彈和政策利好未能有效提振市場人氣,投資者恐慌和謹慎的情緒表現較為明顯,招商證券(600999,)對此表示,進入6月之後,是中報的業績預期階段,只有業績估值比才是王道。從6月中旬開始,隨著銀監會現場檢查告一段落和銀行MPA考核準備臨近結束,金融監管帶來的負面情緒衝擊開始出現邊際削弱,此後流動性迎來邊際改善。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直接原因是人民幣中間價制度引入“逆週期調節因數”。2014年以來的人民幣貶值趨勢大概率在2017年結束,2017年人民幣升值並非“曇花一現”,而是“趨勢逆襲”。另有機構表示,人民幣連日大幅升值,市場可能會關注獲益的板塊,首先,給航空公司帶來匯兌收益;其次,將降低造紙企業進口紙漿、廢紙的成本。

對於減持新規出臺的影響,市場分析普遍認為,不僅表現在改善資金面與修復市場情緒,它將堵住A股“出血點”,遏制“清倉式減持”“精准減持”“過橋減持”“辭職減持”等市場亂象,緩解由大股東、董監高等過度減持與無序減持帶來的壓力。將促進上市公司穩健經營、回報中小股東、鼓勵長期投資,引導投資者回歸價值投資。隨著6月的到來,還有一件事值得大家期待,6月20日,明晟指數(MSCI)將正式揭曉A股四度闖關的結果。

近期減持新規出臺,股市依舊調整,對於6月走勢,機構們的分歧較大。有機構相對樂觀的認為,沒必要悲觀,邊際壓力最大的時候已經過去;有機構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認為,下行空間相對有限;也有機構認為,A股市場仍將延續中期“慢熊”格局。

有業內人士指出,沒必要繼續悲觀,金融監管雖未結束,邊際壓力最大的時候已經過去,今年將進入逐步清理整頓對權益市場的負面影響已經基本反映完畢,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尋找未來兩到三年的超景氣行業。

國金證券(600109,)也相對樂觀的表示,市場的企穩反彈有望在6月中下旬開始,近日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利好,傾向於市場將給予偏正面的反映,反彈的時間窗口略做提前。另外,假若美聯儲6月份超預期的暫緩加息,那麼A股的反彈將更加順暢。天風證券徐彪也表示,短期或反彈,中期格局繼續震盪,關注混改預期差強烈的建築央企。

天風證券:

短期或反彈中期格局繼續震盪

天風證券徐彪表示,短期或反彈,中期格局繼續震盪,關注混改預期差強烈的建築央企。對於A股市場,此次減持規定的出臺短期內能起到一定穩定情緒的作用,並且從5月至今的資料來看,產業資本已經開始出現大幅增持,市場短期有望出現反彈。

6月開始,需要關注中國A股的第四次MSCI大考,另外6月還需重點留意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美聯儲議息會議、以及季末的MPA考核。中期來看,支撐過去一年市場震盪上行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是盈利上行和不斷超預期,向前看這一動力在不斷衰減,同時,美聯儲加息促使的國內流動性的邊際收縮,都使得市場大概率中期維持區間震盪的格局。

國金證券:

反彈有望在6月中下旬開始

國金證券表示,市場的企穩反彈有望在6月中下旬開始,但由於近日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利好,反彈的時間視窗略做提前。對證監會出臺的系列組合拳,傾向於市場將給予偏正面的反映。《減持新規》的出臺,其本質上是將“一級半、二級市場”兩者的市場利益做了重新的分蛋糕,以保護中小投資者為出發點。再則,考慮到新股發行意外放緩,且疊加6月限售股上市規模全年最低,央行表態將做好了應對6月流動性波動的充分準備,以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好市場的預期。上述因素,均為6月A股反彈提供了一定的偏暖環境。另外,假若美聯儲6月份超預期的暫緩加息,那麼A股的反彈將更加順暢。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本輪市場的反彈更多的基礎在於“預期差的博弈”,市場反轉的基礎目前來看並不存在,仍受制於“估值”與“盈利”的雙重約束。

行業配置上,強調“甄別後續市場風格”重於“單個行業選擇”。短期由於制度利好,如“減持新規的出臺和新股發行數量暫緩”等,前期因擔憂減持而提早出現下跌的個股(如次新股)或出現超跌反彈;但稍遠點來看,“估值在30倍以內,高ROE、高分紅”的行業仍成配置的主流,如:大金融、航空(受益於原油下跌+人民幣升值)、機場、鐵路運輸、家電、食品飲料、電力等。

中航證券:

大跌後的次新股機會大於風險

中航證券表示,6月的第一個交易日,市場延續了5月底的調整,再次出現回落的行情,說明市場依然還在弱勢格局中。根據弱勢市場熱點轉換的基本邏輯,一個熱點炒作完成之後,稍作休整一段時間之後市場必定有新的熱點崛起。

2017年截至目前的兩個大熱點是一季度的次新股,以及4、5月份的雄安概念,既然是大熱點,中航證券樊波認為,一個必要的條件就是“板塊所涉及個股數量足夠多”。次新股板塊規模足夠大、跌幅足夠深、板塊個股自動更新等主要因素,自2016年11月22日深次新股指數2046點開始下跌以來,截至目前已接近腰斬,由於連續兩大波快速的下跌,次新股估值回歸明顯加速,比預想的要快很多,在潮水般的新股衝擊下,進入合理估值區間的成長股也隨之快速增加,可以預計未來,資金向估值合理的成長股上的逐步傾斜是一個趨勢。跌幅大促使次新股估值加速回歸的過程,也是次新股價值逐步凸顯的過程,中期來看,次新股當然是10倍股的搖籃,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大跌後的次新股中期當然是機會大於風險。

省級國資委所出資企業及各級子企業(合併報表範圍內)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到了47%。中央企業二級子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到了22.5%。截至2017年3月底,126家省級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集團層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行業和領域,選擇19家企業開展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現了向社會資本放開競爭性業務。越來越多的競爭性企業在混改中進一步調整股權比例,促進企業形成了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收緊明晰

在瘦身健體、體質增效方面,國資委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國有經濟佈局結構步伐,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央企業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開展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中央企業累計減少4240戶,壓減比例8.13%。按照三年壓減20%的總體目標,2017年要減少法人單位8%。2016年完成171戶“僵屍企業”處置和249戶“特困企業”治理任務,實現減虧增效512億元、妥善安置富餘人員12萬人,對中央企業實現收入和效益恢復性增長、扭轉效益下滑局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次將央企重新分類,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稱,央企分類是一切改革的基礎與前提,但是以前國資委按照功能對央企分類,這樣會導致大部分兼具商業性和公益性的央企分類籠統,無法起到實際作用,導致央企對自身定位和改革方向不明晰,改革進展緩慢。現在國資委按照經營形態重啟央企分類,將為102家央企明確改革方向,成為央企改革的助推器,改革擴容已箭在弦上。

“此次將分類做改變,是一個質的改變,過去央企以行業為依託,而現在的運營不再局限於行業,反而更能從宏觀方面進行發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崔長林向記者解釋道,目前央企大部分處於獨立運營的局面,重新分類有利於防止腐敗滋生,監管在收緊,也更加全面。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以中糧集團為例向記者舉例稱,按照原有分類,中糧集團屬於公益類央企,在對央企考核時主要以社會效益為主,但在新分類中,屬於10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之一的中糧集團將被分至投資類或運營類。按照彭華崗介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側重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而運營公司則側重提升商業類企業的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專家表示,無論中糧集團被重新歸為哪一類,考核的側重點都將有所改變,而隨著標準的變動,央企發展將更有針對性與積極性,國資委對試點成績的總結與評估更加方便,隨著新分類的落實,可以預見的是,央企改革擴容也將加速推進。

促進提升

國務院此前公佈《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有專家指出,本次國企改革試點工作中,把國有資本的投資和運營分開,正是對這項要求的踐行,而這也是當時國企改革中最大的亮點之一。李錦告訴記者,所謂“管企業”是指過去國企由各級國資委管人、管事、管資產,現在要向“管資本”轉變,是指國資委保留所有權,但不再全權管理運營。“這個轉變,實質上是國企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優化國有資本的佈局結構。”

崔長林表示,此次分類的發佈,對於央企的條條框框會有所增加,監管趨嚴,總體來說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與“一帶一路”會有所掛鉤,未來不排除會有一個專門的領導小組進行統籌,央企進行統一管理也符合我國的經濟模式,對於央企改革也有促進作用。

國資委明確:重點推動三大領域央企重組

國資委6月2日召開國企改革吹風會,總結了國企改革相關任務的最新進展,並透露下一步將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製造、鋼鐵等領域重組,探索海外資產整合,集中資源形成合力,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今年1~4月,全國國有企業收入和利潤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7.5%;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274.5億元,同比增長24.8%。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國企經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各項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改革試點全面鋪開,重大舉措迅速落地,結構調整大力推進,新動能加速孕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加快轉變,國企新優勢正在形成。

未來央企或分三類

吹風會上,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首次提出,未來中央企業或將主要分為三類,即實體產業集團、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

彭華崗表示,當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功能定位逐漸清晰。其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側重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側重提升商業類企業的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

去年以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在原有2家試點的基礎上,擴展到了“2+8”共計10家。彭華崗表示,從試點的進展和效果來看,兩年多來,10家中央企業不斷推進改革試點工作,試點起步良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組織調整、戰略管控、業務發展、分類授權等重要方面取得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資料顯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充分激發了企業的內在活力,10家試點企業2016年實現利潤總額2450億元,較上年增加765億元,同比增加45%,遠遠超過央企平均水準。

推動三大重點領域央企重組

十八大以來,國資委推動了15對28家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已經調整到102家。彭華崗表示,中央企業重組不是為了減戶數,而是更加關注重組的內涵和實效;不是僅僅停留在物理變化上,而是追求發生化學反應。

央企重組的效果已經顯現。重組後,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經營成本明顯下降,企業效益大幅提升。重組也促進了內部協同和提高行業影響力。比如寶鋼、武鋼重組前虧損上百億元,利用重組的機會,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壓減過剩產能近千萬噸,重組後實現盈利70億元。

彭華崗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推進力度,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圍繞做強做優做大目標,加快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繼續推進中央企業集團層面重組,深化中央企業兼併重組試點,加強重組後的整合效果評估。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製造、鋼鐵等領域重組,探索海外資產整合,集中資源形成合力,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職能轉向“管資本為主”

按照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有關要求,今年4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正式發佈。該方案明確了國資委管資本的重點職能,劃清了國資監管的權責邊界,提出了職能轉變的具體舉措,標誌著國資委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邁出了關鍵一步。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國資委內設機構調整已經完成,形成了以管資本為主的組織架構。比如,設立了資本運營與收益管理局,專門研究建立國有資本運作制度,指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開展國有資本運營;設立了考核分配局,突出業績考核與薪酬分配的協同聯動,進一步發揮考核分配對企業發展的導向作用。

此外,國資委大力精簡監管事項,系統梳理了國資監管職能,擬取消、下放、授權工作事項43項,進一步聚焦管資本職能。

全國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也進一步完善。截至2017年3月底,河北、江蘇、廣東等18個地方出臺了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方案。34個地方在分批取消下放出資人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截至2017年3月底,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比例已達90%左右。

A股6月中下旬見低點 之後出現修復反彈

主要觀點

一、靜待美國六月加息靴子落地,特朗普交易有所降溫,我們看好“原油價格弱勢”+“人民幣升值”組合。全球經濟延續平穩增長態勢,“歐洲經濟”亮點頗多。全球經濟維持平穩增速,“縮表”預期依舊存在。經濟景氣度強弱:德國>歐元區>美國>日本>亞洲區>韓國。美聯儲仍然處在漸進式加息的路徑上,預計2017年共三次加息,新興市場短期博弈“7、8月”聯儲無加息政策的真空期。美聯儲在6月13-14日(下週三)FOMC貨幣政策會議上加息。從資產價格表現來看:市場對“特朗普交易”預期趨向理性(“通俄門”調查事件);1)年初至今,美國債收益率與銅價均在“高位鈍化”,3月13日後開始走弱;2)隨著Q2特朗普政策不及預期,“再通脹”預期略有降溫,“美債收益率、銅、美元指數”等向下。在“契約”約束力有限背景下,原油供給增加是可以預計的。1)OPEC最近幾周產量已較目標水準高出45萬桶/日;2)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引發市場擔憂美國將會進一步擴大原油產量,未來一年美國或增加石油產量150萬桶/日,或抵消OPEC減產的影響。美國大力發展葉岩氣(增量不斷),促進就業。預計原油價格回落至40美元/桶左右。

二、國內:“同業縮表”與“融資需求偏弱”的背離。“金融監管、金融去杠杆”方向不會輕易變化。近期“一行三會”加大了對金融風險的監管與處置力度,為下半年“十九大”的順利召開,提前做好排查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工作。

三、“市場化利率”變化類比於2011年。“金融監管、金融去杠杆”等一系列措施必然會促使“市場化利率上行”。兩者之間在當前宏觀環境下為正相關。金融去杠杆何時結束,可以以“利率變化”來衡量;年期Shior和LPR出現倒掛意味著銀行負債端在邊際收緊,而資產端則保持邊際寬鬆,前者與同業縮表有關,後者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有關,都符合當下經濟大環境。

四、野百合也有春天,“強利率”有望在6月底迎來喘息期。在近期會議上,央行表示已關注到市場對半年末資金面存在擔憂情緒,考慮到6月份影響流動性的因素較多,擬在6月上旬開展MLF操作,並擇機啟動28天逆回購操作,搭配好跨季資金供給,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市場預期。我們預計,上述操作極有可能使得“強利率”在6月底迎來階段性喘息期。

五、IPO發行放緩,非決定六月市場漲跌的主要因數,但IPO批文減少至少表明“上證綜指在3000-3100點附近,證監會開始在意A股指數的漲跌”.

六、投資建議與配置

1、決定市場漲跌最核心的因數在於利率水準。金融去杠杆下的“強利率”是今年上半年所處的環境(“強利率”對市場的影響可類比於2011年).今年A股指數走勢將來回反復,尋找“確定性”優於尋找“成長性”;

2、IPO批文放緩至每週4家,表明“證監會開始在意A股指數的漲跌”;全球股市“漲多跌少”,風險偏好高位,人民幣升值等,以上均對A股偏正面;企業盈利(PPI)下行對A股偏負面;

3、新興市場短期博弈“7、8月”聯儲無加息政策的真空期;另外,國內“強利率”有望在6月底迎來喘息期,疊加監管政策階段性靴子落地,市場將迎來一輪修復性反彈行情;

4、後續市場風格:低估值,高ROE、抱龍頭。“市場風格”>“單個行業選擇”>“個股選擇”,“低估值、高ROE、抱龍頭”風格將延續。1)監管導向與利率上行,2)國家隊,3)陸港通制度,4)宏觀環境,5)新股發行,上述五種力量合力驅動了年初至來的風格。當前一系列金融監管(融資管道受限),將對“高度依賴外延式並購”創業板業績形成負迴圈回饋。若後續以高估值為代表的創業板指數出現“技術層面的超跌反彈”,恰好給予了機構再次調整行業配置的機會。

5、A股策略:五窮六絕七翻身。站在當前時點,我們預判A股市場將“不破不立”。在6月份中下旬(3000點附近)有望出現階段性的低點,之後市場將出現一輪修復反彈行情(3200-3300點附近).

具體至行業配置,市場風格仍將抱團取暖於“估值在30倍以內,高分紅”的行業,如:“大金融、航空(原油下跌+人民幣升值)、機場、鐵路運輸、高速公路、家電、食品飲料、電力(火電)”等。

主題方面,可適當關注“雄安新區、央企改革、粵港澳大灣新區、特斯拉產業、蘋果產業鏈”。

三次探底後仍有反復

週五大盤探底回升,但周線依舊收跌。早盤兩市順勢低開後探底;創業板、次新股創新低,滬指跌破3100點;午後,大盤震盪反彈。盤面上,早盤銀行、電力、房地產、煤炭、高速護盤;午後,次新股、雄安新區帶動大盤展開反彈,滬指收復3100點。多元金融、保險、家電、銀行、釀酒、券商等權重股集體回檔。

早盤工商銀行創年內新高帶動銀行股護盤,隨後沖高回落。保險板塊跌2%:中國太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紛紛回檔。房地產板塊受到資金關注:美好置業、南國置業、萬方發展漲停,天保基建、南山控股、萬通地產、香江控股、市北高新、深物業A漲幅超2%。

雄安新區低開高走:常山藥業連續漲停,先河環保、河北宣工、棕櫚股份、嘉寓股份、首創股份、創業環保漲幅居前。次新股創下新低後,超跌反彈。午間,奮達科技、凱美特氣董事長倡議買自家股票,雙雙放量漲停。此外,共用汽車概念拉升:合康新能漲停,海馬汽車、力帆股份、龐大集團漲幅居前。

我們認為金融嚴監管及流動性緊張導致市場出現持續調整。週五次新股、創業板指數紛紛創出調整新低;午後,權重股回落,中小盤股展開反彈。這已經是市場4月以來的第三次探底,目前依舊是存量博弈,顯示後市仍將反復探底。建議投資者控制倉位,重點關注半年報大幅預增的錯殺股。

【消息面】

1、國資委:加快央企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穩妥推進三大領域重組

6月2日,國資委召開國企改革吹風會,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表示,中央企業混改速度明顯加快。下一步,將沿三路徑加快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製造、鋼鐵等領域重組,爭取年內調整到百家以內。

2、央行副行長陳 雨露:中國尋求“不緊不松”的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 雨露在參加2017年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時表示,中國尋求“不緊不松”的貨幣政策;中國央行尋求確保基本穩定的流動性。

3、前5月地方債發行1.35萬億多省招標利率上浮上限提至30%

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不少省份債券招標上限為同期國債收益率上浮15%,但黑龍江、福建、內蒙古、廣西等省份已將上限提至30%。

市場放量!誰將是反彈急先鋒?未來“王者”到底是誰?

從根本上來說,目前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出臺,著眼點仍然是改善A股市場的供求關係,夯實市場發展的體制機制。從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的風格轉換,不是以往那種大股票和中小股票之間的風格轉換,而是市場向價值回歸的風格轉換。成長性和估值相匹配的價值股,將成為A股市場的“香餑餑”。

積極信號呈現累積效應

當前的A股市場,雖然中小市值股票整體上跌跌不休,估值也不便宜,只有少數白馬價值股在連續上漲,但上證指數仍然躑躅不前,大部分投資者是虧錢的,市場的“一九現象”非常明顯。A股市場的風格轉換,不是在大股票和中小市值股票之間的轉換,而是從投機向價值的回歸和轉換。

其實,仔細觀察的話,市場積極信號已經放量:

1、5月27日,證監會發佈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出臺了完善減持制度的專門規則,打擊大股東、特殊股東和董監高的“清倉式減持”、精准減持和惡意減持,有利於封住市場的“出血點”。

6月4日,證監會召開貫徹實施減持制度規則專題視頻培訓會,強調“減持制度是證券市場重大的長期性、關鍵性基礎制度。這次對減持制度作進一步完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上市公司專注主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引導長期、價值投資”。

把減持制度定性為“長期性、關鍵性基礎制度”,這在A股歷史上是第一次!

2、產業資本持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資料顯示,5月以來139家公司獲重要股東增持,估算的動用資金為101億元,且股東累計淨增持39億元,為2016年12月以來的首次月度淨增持。從A股市場的歷史經驗來看,每當產業資本出現增持潮時,往往是A股市場見底反彈的信號。

3、6月2日,證監會核准了4家企業的首發申請,IPO每週數量從10家縮減到此前的7家,又縮減到最新的4家,且最新核准的4家企業籌資總額不超過15億元。

IPO的數量和籌資額出現了“雙降”,監管層穩定市場的信號非常明顯,此舉無疑有助於市場情緒的修復。

單個信號很容易被市場忽略,或者很難起到整體效應,但A股市場近期積極信號的疊加,尤其是“政策底”已經非常明顯,這些消息的累積效應一旦發酵,就會改變市場預期,修復市場情緒,助力A股市場展開反彈。

短線超跌股中長線價值股

一系列的政策,大概率會帶動A股市場進一步展開反彈,由於打新收益下降,在市場主要是存量資金博弈的背景下,大量抱團藍籌股參與打新的動力會有所減弱,藍籌股可能會迎來短線調整。而超跌股,比如次新股和中小市值股票,會在A股市場反彈時充當急先鋒。當然,這也僅僅是短線而已。

儘管A股市場的“政策底”已經探明,但“市場底”到底在哪裡?從“政策底”到“市場底”往往會有一個滯後效應。“政策底”會讓A股市場短線展開反彈,並且超跌股可望在反彈初期一馬當先,但短線反彈之後呢?市場到底會怎麼走?

從中小市值股票來說,儘管企業業績增長不錯,但這種成長性和股票估值的匹配度,仍然沒有達到“適度”甚至“優化”的程度,很顯然,聰明的資金不會一個勁地往這些中小市值股票裡面沖。

但新興產業毫無疑問代表著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新興產業集中的中小市值股票裡面,未來肯定會誕生出不少牛股,後市被市場主力資金瞄準的中小市值股票,要麼是目前被錯殺的績優股,要麼是估值雖然不便宜,但企業高成長性可以不斷攤薄估值水準的股票。

也就是說,中小創股票整體性、系統性的投資機會很難出現了,結構分化將是後市典型的特徵。

而對於大盤股來說,目前A股市場上漲的主力,就是以保險、白酒和家電為代表的白馬價值股,這些股票在經過一輪較大幅度上漲以後,雖然目前估值仍然不算貴,但也不能說便宜,尤其是市場普遍認識到這些白馬價值觀的投資價值時,當這種“一致性預期”一旦被打破時,即便是白馬價值股,也不排除會發生股價“踩踏”。

當然,MSCI明晟公司5月22日通過官網宣佈,計畫在歐洲的中部夏令時6月20日晚10:30(即北京時間的6月21日淩晨4時30分)之後公佈2017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結果,屆時將公佈是否納入中國A股的決定。

如果A股此次成功納入MSCI指數,對於169只潛在納入的標的,是個不容忽視的利好消息。這160只潛在納入標的中,85%來自於主機板,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產、汽車、醫藥以及以傳媒和電腦為代表的科技板塊。

對於白馬價值股來說,後市最大的風險,就是目前抱團的各路資金,誰先走?

但即便是在大盤股裡面,還是有非常多的股票並未上漲,這些股票估值便宜,存在著估值窪地效應,一旦遇到業績增長或者行業基本面利好消息的催化,目前未被市場充分挖掘的大盤藍籌股仍將迎來上漲機會。

無論是中小市值股票,還是大盤股,後市都很難出現整體性、系統性的機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A股市場目前的風格轉換,不是所謂大盤股和中小市值股票之間的風格轉換,而是市場向價值回歸的風格轉換。那麼,無論是大盤股,還是中小市值股票,後市真正有戲的,就是成長性和估值匹配的價值股!

如果有反彈投資者買什麼?

4月7日以來,A 股市場持續調 整。截至6月2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5.51%、7.9%、6.71%、10.28%,全線回檔。儘管各指數調整幅度不大,但是相關個股跌幅較深。期間跌幅超過30%個股超過400只,不少個股跌幅超過50%。部分跌幅超過50%個股見下表。

針對此次指數調整,且個股調整幅度較大的情況,市場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有針對政策方面的,如:新股發行過多,特停等;有針對其它方面的,如:資金偏緊、利率上行,中小創估值較貴等。不管基於何種原因出現市場調整,但有些積極信號缺不可視而不見。

無論是《減持新規》,還是IPO批文數量下降,都能緩解市場流動性的稀釋,對市場而言都是實實在在的利好。雖然市場下跌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在此兩個利好或者管理層對市場的重視上看,市場可能會出現反彈。如果市場出現反彈,投資者該買什麼呢?

鑒於此,筆者選取4月7日以來跌幅超過30%,2015年、2016年淨利潤增速為正,市值小於150億、市盈率小於40倍的個股。詳情見下表。

券商稱6月有望迎來一波反彈 關注大跌後的次新股

6月市場迎來開門綠,滬指險守3100點。近期市場調整壓力加大,短期反彈和政策利好未能有效提振市場人氣,投資者恐慌和謹慎的情緒表現較為明顯,招商證券(600999,)對此表示,進入6月之後,是中報的業績預期階段,只有業績估值比才是王道。從6月中旬開始,隨著銀監會現場檢查告一段落和銀行MPA考核準備臨近結束,金融監管帶來的負面情緒衝擊開始出現邊際削弱,此後流動性迎來邊際改善。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直接原因是人民幣中間價制度引入“逆週期調節因數”。2014年以來的人民幣貶值趨勢大概率在2017年結束,2017年人民幣升值並非“曇花一現”,而是“趨勢逆襲”。另有機構表示,人民幣連日大幅升值,市場可能會關注獲益的板塊,首先,給航空公司帶來匯兌收益;其次,將降低造紙企業進口紙漿、廢紙的成本。

對於減持新規出臺的影響,市場分析普遍認為,不僅表現在改善資金面與修復市場情緒,它將堵住A股“出血點”,遏制“清倉式減持”“精准減持”“過橋減持”“辭職減持”等市場亂象,緩解由大股東、董監高等過度減持與無序減持帶來的壓力。將促進上市公司穩健經營、回報中小股東、鼓勵長期投資,引導投資者回歸價值投資。隨著6月的到來,還有一件事值得大家期待,6月20日,明晟指數(MSCI)將正式揭曉A股四度闖關的結果。

近期減持新規出臺,股市依舊調整,對於6月走勢,機構們的分歧較大。有機構相對樂觀的認為,沒必要悲觀,邊際壓力最大的時候已經過去;有機構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認為,下行空間相對有限;也有機構認為,A股市場仍將延續中期“慢熊”格局。

有業內人士指出,沒必要繼續悲觀,金融監管雖未結束,邊際壓力最大的時候已經過去,今年將進入逐步清理整頓對權益市場的負面影響已經基本反映完畢,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尋找未來兩到三年的超景氣行業。

國金證券(600109,)也相對樂觀的表示,市場的企穩反彈有望在6月中下旬開始,近日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利好,傾向於市場將給予偏正面的反映,反彈的時間窗口略做提前。另外,假若美聯儲6月份超預期的暫緩加息,那麼A股的反彈將更加順暢。天風證券徐彪也表示,短期或反彈,中期格局繼續震盪,關注混改預期差強烈的建築央企。

天風證券:

短期或反彈中期格局繼續震盪

天風證券徐彪表示,短期或反彈,中期格局繼續震盪,關注混改預期差強烈的建築央企。對於A股市場,此次減持規定的出臺短期內能起到一定穩定情緒的作用,並且從5月至今的資料來看,產業資本已經開始出現大幅增持,市場短期有望出現反彈。

6月開始,需要關注中國A股的第四次MSCI大考,另外6月還需重點留意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美聯儲議息會議、以及季末的MPA考核。中期來看,支撐過去一年市場震盪上行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是盈利上行和不斷超預期,向前看這一動力在不斷衰減,同時,美聯儲加息促使的國內流動性的邊際收縮,都使得市場大概率中期維持區間震盪的格局。

國金證券:

反彈有望在6月中下旬開始

國金證券表示,市場的企穩反彈有望在6月中下旬開始,但由於近日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利好,反彈的時間視窗略做提前。對證監會出臺的系列組合拳,傾向於市場將給予偏正面的反映。《減持新規》的出臺,其本質上是將“一級半、二級市場”兩者的市場利益做了重新的分蛋糕,以保護中小投資者為出發點。再則,考慮到新股發行意外放緩,且疊加6月限售股上市規模全年最低,央行表態將做好了應對6月流動性波動的充分準備,以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好市場的預期。上述因素,均為6月A股反彈提供了一定的偏暖環境。另外,假若美聯儲6月份超預期的暫緩加息,那麼A股的反彈將更加順暢。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本輪市場的反彈更多的基礎在於“預期差的博弈”,市場反轉的基礎目前來看並不存在,仍受制於“估值”與“盈利”的雙重約束。

行業配置上,強調“甄別後續市場風格”重於“單個行業選擇”。短期由於制度利好,如“減持新規的出臺和新股發行數量暫緩”等,前期因擔憂減持而提早出現下跌的個股(如次新股)或出現超跌反彈;但稍遠點來看,“估值在30倍以內,高ROE、高分紅”的行業仍成配置的主流,如:大金融、航空(受益於原油下跌+人民幣升值)、機場、鐵路運輸、家電、食品飲料、電力等。

中航證券:

大跌後的次新股機會大於風險

中航證券表示,6月的第一個交易日,市場延續了5月底的調整,再次出現回落的行情,說明市場依然還在弱勢格局中。根據弱勢市場熱點轉換的基本邏輯,一個熱點炒作完成之後,稍作休整一段時間之後市場必定有新的熱點崛起。

2017年截至目前的兩個大熱點是一季度的次新股,以及4、5月份的雄安概念,既然是大熱點,中航證券樊波認為,一個必要的條件就是“板塊所涉及個股數量足夠多”。次新股板塊規模足夠大、跌幅足夠深、板塊個股自動更新等主要因素,自2016年11月22日深次新股指數2046點開始下跌以來,截至目前已接近腰斬,由於連續兩大波快速的下跌,次新股估值回歸明顯加速,比預想的要快很多,在潮水般的新股衝擊下,進入合理估值區間的成長股也隨之快速增加,可以預計未來,資金向估值合理的成長股上的逐步傾斜是一個趨勢。跌幅大促使次新股估值加速回歸的過程,也是次新股價值逐步凸顯的過程,中期來看,次新股當然是10倍股的搖籃,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大跌後的次新股中期當然是機會大於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