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海口古玩市場出現的“神秘”物件 是真文物還是騙局?

調查動機

在海南省海口市的古玩市場,出現了一批“神秘”的物件,據傳是漁民從西沙沉船中打撈出來的,不少人帶著成箱的現金到海口、瓊海收購“文物”。

漁民所說的“文物”究竟從何而來?是真文物還是騙局?

法制日報記者 陳磊 文/圖

在海南省瓊海市,漁民之間流傳著多個關於“海撈文物”的傳言:

“瓊海市潭門鎮漁民經常到西沙打魚,在西沙意外打撈出來大量‘文物’”;

“這些‘文物’疑似清朝宮廷流失的珍貴文物,現身海口古玩市場”;

……

這些關於文物的傳言是真是假?3月初,《法制日報》記者赴海南進行了調查。

漁民家裡擺滿“文物”

在瓊海市,記者輾轉聯繫上當地一位收藏界人士。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收藏界人士告訴記者,“潭門鎮漁民經常到西沙打魚,從西沙意外打撈出來大量文物”。

在他的陪同下,記者從瓊海市區趕到潭門港時,臨近中午時分,十幾位漁民在港口擺著海鮮攤位,賣對蝦、石斑魚、硨磲、貝殼,港口的漁船一艘挨著一艘。

潭門鎮地處瓊海市東部沿海,距離城區大約20公里,東面環海,南鄰博鼇。 當地有兩個港口,其中,潭門港是漁港。 公開資料顯示,至遲自明朝始,潭門鎮人就在南海打魚討生活,經常活動的海域包括西沙和南沙。

南海不但有海產品,還有豐富的海底文化遺存。

《人民日報》2011年11月中旬的一篇報導稱,當年四五月間,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共巡查了西沙48處水下文化遺存,發現盜掘面積占遺存面積50%以上的有26處,有些沉船遺址中心區域已被盜掘一空。

來自中國新聞網的報導稱:2000年以來,僅潭門邊防派出所就繳獲各類水下文物2000餘件,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文物1000餘件。

另有中國新聞網2012年6月14日的報導稱,海南省文物局時任局長王亦平對媒體記者介紹說,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為124艘,按船貨平均運載量計算可達5萬件,目前發現的沉船總量在不斷增加”。

2012年7月,《海南日報》刊發的一篇報導,提及1996年西沙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被發現後,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來自海南省內外的不法人員齊聚潭門,非法撈取西沙水下文物,一些當地漁民甚至改行成為“文物販子”。

站在潭門港岸邊,那位當地收藏界人士指著港口說:“潭門當地的一些漁民從這裡出海,回到這裡的時候,有的就帶回從海裡撈起來的‘文物’,東西五花八門,撈起來就賣了。

這位收藏界人士說,2015年年底,他聽說一件事,“有一個船老大在西沙發現了一艘沉船,撈上來很多東西”。

“這一次非比尋常。 ”從那時起,這位收藏界人士一直關注此事。

記者追問,“這些被稱為文物的東西到底是從什麼地方撈出來的?”

這位人士說,“船老大特別神秘,誰都不見,沒人知道具體是在哪裡撈上來的”。

他告訴記者,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跟隨一名從海口到潭門收購文物的人進入一個“出貨”的漁民家,看見這名漁民家裡擺滿了撈上來的疑似文物。 據這名漁民講述,已經有人帶著成箱的現金買走漁家打撈上來的幾千件疑似文物。

標榜“海上絲綢之路遺珍”

在海口市,記者輾轉聯繫上幾位元知曉內情的人士。

在這些人中,有的自稱玩“海撈文物”二三十年了。

據這些人解釋,“海撈文物”,即從南海撈出來的歷代沉船中的東西,包括瓷器、陶器等。

然而,從海裡撈出來的真的是文物嗎?

隨後,記者分別探訪了位於海口市的鼎臻古玩城、億聖和古玩城等幾家古玩市場。

在鼎臻古玩城一層某商戶攤位前,幾件被商戶稱“保真”的“海撈文物”擺在櫥窗裡,最為打眼的是一款梅瓶。 這款梅瓶高40多釐米,瓶身通體藍色,刻著白色龍紋。 商戶說,此梅瓶叫“霽藍釉元代龍紋梅瓶”。 陪同記者的“資深人士”悄悄告訴記者,這名商戶是潭門鎮居民,陸續出手了大量從西沙打撈出水的“文物”。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霽藍釉龍紋梅瓶系元代景德鎮窯產,開始作為盛器,後來因為口沿極小,剛好用於插梅枝,遂被稱為“梅瓶”。 目前存世的元代梅瓶非常稀有,與此件梅瓶相似的僅有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和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青花梅瓶。

知情者告訴記者,包括他本人在內,有幾個潭門人從一個船老大手中買走了“海撈文物”,再轉賣給其他人。

在海南另一古玩市場,記者來到一商戶門前,店內沒有其他顧客,只有攤主一人在玩手機。記者隱瞞真實身份,自稱從北京來,想看最近西沙出水的“海撈文物”。因為有中間人介紹,這名攤主招呼記者到店裡坐下,然後起身走到店門口,把門關好,拉下門簾。接著,這名攤主從身上摸出一把鑰匙,蹲下身子打開櫃子,從裡面拿出一個黑色小皮箱,小心翼翼打開箱子,裡面有數團紙包。紙包被一層一層揭開後,一塊玉佩出現在記者面前。

玉佩呈圓形,黃色質地,直徑在20釐米左右,中間雕刻著鏤空圖案,玉佩摸起來手感細膩。攤主打開其他紙包,裡面是幾件玉器和一件金器。

攤主告訴記者,這幾件東西是從潭門鎮一位居民手中收購來的。收這幾件東西時,對方告訴他,這是潭門鎮漁民從西沙撈出來的。如果真心想要,15萬元左右可以拿走。

記者表示再考慮考慮,離開該攤位。

大量疑似文物來源成謎

記者在調查中看到,所謂“海撈文物”的實物有玉器、印章、青銅器、石構件、瓷器、金銀器等。

當地“海撈文物”圈的多名資深人士表示:“從西沙出水的這批‘海撈文物’中,就瓷器來說有宋代五大名窯、元代、明代、清代各時期官窯所出瓷器;就印章來說,有金印章幾百枚、玉質印章無數,歷史跨度從秦朝至清朝;還有各時期珍稀錢幣無數……”

“這批‘海撈文物’種類之多,數量之驚人,工藝之精美,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當地“海撈文物”圈一名資深人士說,如果這些器物是真的,那麼應該是從清朝宮廷流出的。

記者注意到,有資料統計顯示,清朝宮廷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計算多達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各種奇珍異寶。

“這要麼是一個最大的文物走私案,要麼就是一個最大的文物詐騙案。”瓊海當地一位元收藏界人士這樣對記者說,“不論這些‘海撈文物’是真的還是假的,希望國家文物等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目前存世的元代梅瓶非常稀有,與此件梅瓶相似的僅有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和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青花梅瓶。

知情者告訴記者,包括他本人在內,有幾個潭門人從一個船老大手中買走了“海撈文物”,再轉賣給其他人。

在海南另一古玩市場,記者來到一商戶門前,店內沒有其他顧客,只有攤主一人在玩手機。記者隱瞞真實身份,自稱從北京來,想看最近西沙出水的“海撈文物”。因為有中間人介紹,這名攤主招呼記者到店裡坐下,然後起身走到店門口,把門關好,拉下門簾。接著,這名攤主從身上摸出一把鑰匙,蹲下身子打開櫃子,從裡面拿出一個黑色小皮箱,小心翼翼打開箱子,裡面有數團紙包。紙包被一層一層揭開後,一塊玉佩出現在記者面前。

玉佩呈圓形,黃色質地,直徑在20釐米左右,中間雕刻著鏤空圖案,玉佩摸起來手感細膩。攤主打開其他紙包,裡面是幾件玉器和一件金器。

攤主告訴記者,這幾件東西是從潭門鎮一位居民手中收購來的。收這幾件東西時,對方告訴他,這是潭門鎮漁民從西沙撈出來的。如果真心想要,15萬元左右可以拿走。

記者表示再考慮考慮,離開該攤位。

大量疑似文物來源成謎

記者在調查中看到,所謂“海撈文物”的實物有玉器、印章、青銅器、石構件、瓷器、金銀器等。

當地“海撈文物”圈的多名資深人士表示:“從西沙出水的這批‘海撈文物’中,就瓷器來說有宋代五大名窯、元代、明代、清代各時期官窯所出瓷器;就印章來說,有金印章幾百枚、玉質印章無數,歷史跨度從秦朝至清朝;還有各時期珍稀錢幣無數……”

“這批‘海撈文物’種類之多,數量之驚人,工藝之精美,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當地“海撈文物”圈一名資深人士說,如果這些器物是真的,那麼應該是從清朝宮廷流出的。

記者注意到,有資料統計顯示,清朝宮廷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計算多達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各種奇珍異寶。

“這要麼是一個最大的文物走私案,要麼就是一個最大的文物詐騙案。”瓊海當地一位元收藏界人士這樣對記者說,“不論這些‘海撈文物’是真的還是假的,希望國家文物等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