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刀客說錘——氣勢沒了錘就變了

錘之道在氣勢

大家發現沒有, 敲鼓的鼓槌也算錘, 鼓槌一敲, 鼓聲響動, 就有一種氣勢, 當今, 公司開業, 或者新年年會, 還有企業掌門人擂鼓助陣。 取的就是進擊氣勢之意。

依仗用錘

錘在古代依仗的一種, 也是取氣勢之意

關於錘的歷史事件有兩個很著名, 一個是朱亥錘殺晉鄙。 另個是張良招大力士錘擊秦始皇。 一個成功了, 一個失敗了。

朱亥袖的鐵錘是40斤, 按照當時1斤折合成現在250克, 朱亥的鐵錘就是20斤。 當時晉鄙拒絕交出兵權, 朱亥一椎下去, 一個嚄唶宿將立即倒地身亡。 信陵君才得以單車代之。 試想如果不是用錘, 用刀劍等利兵器的話, 信陵君竊符救趙就可能不成。

一劍下去, 晉鄙這員大將血濺當場, 必定不會立即倒地,

很可能揮劍反刺, 嘴裡再說些胡話, 曉諭三軍, 很有可能引起嘩變。 同樣在《史記》裡記載的荊軻刺秦, 荊軻被秦王砍斷左腿, 又挨了八劍後, 荊軻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笑, 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 以欲生劫之, 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你看, 要是用利器, 後續引發的麻煩事會很多, 至少會罵之聲, 或者蘸血寫幾個字, 動搖軍心, 不會有壓倒性的氣勢。

用錘就簡單了, 一下子解決戰鬥, 對方即使不死, 氣也泄了, 洩氣的人和軍隊只能乖乖聽人擺佈了。

這裡多說一句, 像那時候的看門人候贏, 屠夫朱亥, 他們都是"士",是讀過書的, 有思想的人, 不是真正的後世人認為的真的屠狗輩。 他們在人格上, 認知上是可以與上層王侯將相階層無縫對接的。

後世中國工匠的衰落, 是因為讀書人清高了, 看不起做手藝的, 更不會自己去殺豬、燒瓷、壓茶。 匠人失去了文人的精緻, 文人不瞭解形而下的器物, 手藝肯定不興, 手藝人肯定得不到尊嚴。

《詩經》:瞻彼淇奧, 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 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 終不可諼兮!講的是君子的美就像琢出美玉一樣。 那時候的君子——讀書人, 和手藝人是互相欣賞的, 可以替換的。


一擊車中膽氣豪, 祖龍社稷已驚搖

回到錘的話題, 另一件大事是張良找了一個大力士, 錘殺秦始皇。 這個鐵錘重60斤, 比朱亥的重了40斤。 這個錘估計短兵相接的時候, 舞動起來很費勁, 這哥們沒有跟對手照面直接扔出去, 砸死了車中的人, 只是這人不是秦王。

雖然沒有擊斃, 但是“一擊車中膽氣豪, 祖龍社稷已驚搖”, 在氣勢上已經驚嚇了秦皇, 也讓其他豪傑躍躍欲試, 想辦了秦王。

這也是錘的氣勢。

氣勢沒了錘就變了

到了宋之後, 四猛八大錘的故事就再沒出現了, 因為那以後的人氣勢就沒了。 成了魯迅先生說的“做穩奴才和當奴才而不可得”的時代。

讀書人體力變弱,再不能上馬殺敵,下馬讀書,退休後耕田了。使錘的武人除了一把蠻力,也丟失了內在的氣勢,被豢養的,怎麼能有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氣勢呢?

清代的錘 沒有傳承下來中華的氣勢

沒有了氣勢還有想像,也就是一些人的意淫。於是出了一個叫袖錘的東西。古人袖子大,把錘子做小,放到袖子裡,外出時候可以防身。在家裡,可以放到案頭。寫字累的時候,可以敲敲背,也可以耍耍鍛煉一下身體。

這個傢伙一斤2兩

如今,很多冷兵器都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包括錘子和劍,慢慢成為擺件和裝飾品,這是很正常的。問題是,做出的東西沒有味道,沒有了氣勢。這是中華匠心缺失的結果,是歷史上一點點堆積起來的,更是匠人和士人分離的結果,互相得不到深層的滋養,變成沒有精氣神的粗劣器具。我們要重拾匠心,應該讓今天的文人沉下身子學學好手藝,也要讓手藝人感知到器物背後的思想,多讀一些書。


讀書人體力變弱,再不能上馬殺敵,下馬讀書,退休後耕田了。使錘的武人除了一把蠻力,也丟失了內在的氣勢,被豢養的,怎麼能有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氣勢呢?

清代的錘 沒有傳承下來中華的氣勢

沒有了氣勢還有想像,也就是一些人的意淫。於是出了一個叫袖錘的東西。古人袖子大,把錘子做小,放到袖子裡,外出時候可以防身。在家裡,可以放到案頭。寫字累的時候,可以敲敲背,也可以耍耍鍛煉一下身體。

這個傢伙一斤2兩

如今,很多冷兵器都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包括錘子和劍,慢慢成為擺件和裝飾品,這是很正常的。問題是,做出的東西沒有味道,沒有了氣勢。這是中華匠心缺失的結果,是歷史上一點點堆積起來的,更是匠人和士人分離的結果,互相得不到深層的滋養,變成沒有精氣神的粗劣器具。我們要重拾匠心,應該讓今天的文人沉下身子學學好手藝,也要讓手藝人感知到器物背後的思想,多讀一些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