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巴金:在我眼前“活靈活現”的一個楊衙內

我最早知道衙內是從施耐庵的《水滸傳》來的。 我讀這部小說時不過十二三歲, 林沖的故事使我入迷, 我愛英雄, 所以我憎恨高衙內父子和陸謙、富安之類的走狗,

可以說印象很深, 至今還忘不了。 我還看過一些公案小說, 如《彭公案》《施公案》, 書中也有強佔民女的惡霸、衙內、採花賊等等, 這類人在地方戲, 我也見到不少, 他們都不是單幹戶, 大都沒有好下場。 我從未想過要做他們那樣的人。 新中國成立後衙內仍然常在戲曲舞臺上出現, 而且似乎更多了些, 可能為了反映舊社會的黑暗、腐敗的現象吧。 但是我過目就忘。 今天還在我眼前“活靈活現”的就只有一個楊衙內, 那是由於川劇名醜笑非同志精彩的演技, 這齣戲叫《譚記兒》, 人物還是從元代戲劇家關漢卿的名劇《望江亭》裡來的。 一個高衙內, 一個楊衙內, 刻畫得十分逼真, 非常出色, 卻都是元代作家塑造出來的人物。
我很奇怪這兩位大作家當時怎麼深入生活, 進行創作, 居然寫出了幾百年以後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活動”的人, 即使20世紀80年代的衙內坐摩托車或小轎車, 開家庭舞會, 住高級賓館是關、施兩位所夢想不到的, 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始終跳不出兩位作家的掌心。

(本文摘自巴金《隨想錄——可怕的現實主義》, 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