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康斯特布林:繪畫於我,就是感受的另一種說法

有朋友希望看看克拉克爵士如何解讀風景畫, 今天就帶來他在《如何觀看繪畫》中對於一幅風景畫——康斯特布林的《躍馬習作》——的觀感和分析。

康斯特布林的畫有時候讓藝術君想起東方的水墨, 有種“意在筆先”、“意到筆不到”的特質。 比如下麵這幅在佳士得拍賣的畫:

《斯陶爾河上風景速寫》

注意畫面左下角的幾個人物:

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表情, 但離近了看, 就會發現, 不過是一筆完成,

下面的截圖來自BBC紀錄片《Sold: Inside the world's biggest auction house》。

而且有的是直接用手指按下去形成的:

到底康斯特布林這樣的畫有什麼奧秘, 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還是聽克拉克爵士為你解說吧, 今天是第一部分。

※ ※ ※

《躍馬習作》, 約1825年,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這是典型的英國畫:潮濕、接地氣、浪漫而又堅定, 習慣了印象派的人會覺得它看上去太黯淡。 比起任何印象派的風景畫, 它也要大得多;而且, 儘管康斯特布林關心的是運動, 整幅畫有種持久、穩重之感。 我因此想起華茲華斯(Wordsworth)在1802年的長詩《序曲》, 他在其中說:之所以選擇純樸的鄉野主題, 因為其中“人類的激情和自然那美麗而持久的形態融為一體”。

《躍馬》最終版, 約1825年, 英國皇家美術學院

兩個版本的《躍馬》, 都給我這樣的第一印象。 一幅是康斯特布林1825年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展出的, 還有一幅是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全尺寸習作。 但是從那時起, 我的感受有些變化。 學院的那一幅, 我讚歎畫面左側優雅的樹木線條, 還有下筆果斷的遠景, 包括戴德海姆的塔, 覆蓋了幾乎半個畫幅。 那匹馬我就覺得有點太笨重了, 柳樹看上去又過於做作;但這些也許都是後知後覺, 因為我知道,康斯特布林最初設想的場景中,那棵樹在別的地方。

另一方面,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這一幅,我不會停下來看細節,而是傾倒於它整體的激情和力量。畫中的一切,都是用調色刀以風暴般的筆觸完成的,因此畫面充滿生機。同時,湊近了看,眼中的事物轉變為顏料的過程,就像塞尚晚期作品那麼難以言表。“繪畫于我”,康斯特布林說過,“就是感受的另一種說法。”毫無疑問,人們馬上就能看出,哪一幅《躍馬》更能傳達他的感受。因此,我將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這幅“速寫”作為本文的主題,儘管最後的完成之作更厚重、更沉著。

強調表達感受,這在康斯特布林的信中也一再出現,那為什麼他還要把自己最偉大的風景畫都畫一個更克制的版本呢?我想,這一切也許都是偶然為之。用了半輩子畫小畫之後,當他著手完成自己的第一幅大型作品時,他很疑惑:在一幅要在畫室中慢慢完成的油畫中,如何保持自己對於自然的感受的強烈程度?他從幾乎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出發,採取完成全尺寸速寫的方法。當時他沒有發現,這種速寫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他的標誌性風格,實際上,他的早期“最初版本”,即便是《乾草車》,也還是被看做是速寫。但在《斯陶爾河上的駁船》(1822)的最初版本(1811年)中,已經包括了康斯特布林想要表達的一切。

《斯陶爾河上的駁船》最初版本

《斯陶爾河上的駁船》

《乾草車》

在《躍馬》(1824)的最終版中,速寫已經毫無蹤影。畫面前景的完成方式,在《乾草車》中還是模糊的,而這裡已經實施得離我們的現代觀點太遠了,畫面的每一英寸都覆蓋著厚重的、有切實目的的顏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木心說:藝術廣大已極,足可佔有一個人。藝術,讓一個人足以知道生的可貴,足以面對死而坦然。談藝術,是為了拯救自己。

如果你想購買藝術書籍,點擊【瞭解更多】,前往“一天一件藝術品”微店。

因為我知道,康斯特布林最初設想的場景中,那棵樹在別的地方。

另一方面,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這一幅,我不會停下來看細節,而是傾倒於它整體的激情和力量。畫中的一切,都是用調色刀以風暴般的筆觸完成的,因此畫面充滿生機。同時,湊近了看,眼中的事物轉變為顏料的過程,就像塞尚晚期作品那麼難以言表。“繪畫于我”,康斯特布林說過,“就是感受的另一種說法。”毫無疑問,人們馬上就能看出,哪一幅《躍馬》更能傳達他的感受。因此,我將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這幅“速寫”作為本文的主題,儘管最後的完成之作更厚重、更沉著。

強調表達感受,這在康斯特布林的信中也一再出現,那為什麼他還要把自己最偉大的風景畫都畫一個更克制的版本呢?我想,這一切也許都是偶然為之。用了半輩子畫小畫之後,當他著手完成自己的第一幅大型作品時,他很疑惑:在一幅要在畫室中慢慢完成的油畫中,如何保持自己對於自然的感受的強烈程度?他從幾乎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出發,採取完成全尺寸速寫的方法。當時他沒有發現,這種速寫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他的標誌性風格,實際上,他的早期“最初版本”,即便是《乾草車》,也還是被看做是速寫。但在《斯陶爾河上的駁船》(1822)的最初版本(1811年)中,已經包括了康斯特布林想要表達的一切。

《斯陶爾河上的駁船》最初版本

《斯陶爾河上的駁船》

《乾草車》

在《躍馬》(1824)的最終版中,速寫已經毫無蹤影。畫面前景的完成方式,在《乾草車》中還是模糊的,而這裡已經實施得離我們的現代觀點太遠了,畫面的每一英寸都覆蓋著厚重的、有切實目的的顏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木心說:藝術廣大已極,足可佔有一個人。藝術,讓一個人足以知道生的可貴,足以面對死而坦然。談藝術,是為了拯救自己。

如果你想購買藝術書籍,點擊【瞭解更多】,前往“一天一件藝術品”微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