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除了須菩提祖師誰還是西游中的隱藏高手

一、破解最神秘的高手

《西遊記》中, 有兩個十分神秘而且都法力巨強的人物, 一個是孫悟空的授業恩師須菩提祖師, 另一個就是孫悟空收服豬八戒時遇到的烏巢禪師。 須菩提祖師的神秘之處在於他有頭無尾, 曇花一現(前文已述), 但是烏巢禪師比他更神秘。 烏巢禪師從出場到退場連《西遊記》一個回目中的五分之一篇幅都不到, 而且此人來歷不知、去處不知、用意神秘、法力無邊, 可謂是《西遊記》一書中最神秘的絕世高手。 《西遊記》第十九回中這樣寫道——(唐僧、悟空、八戒)三眾進西路途, 有個月平穩。 行過了烏斯藏界,

猛抬頭見一座高山。 三藏停鞭勒馬道:“悟空、悟能, 前面山高, 須索仔細, 仔細。 ”八戒道:“沒事。 這山喚做浮屠山, 山中有一個烏巢禪師, 在此修行, 老豬也曾會他。 ” 三藏道:“他有些什麼勾當?”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 他曾勸我跟他修行, 我不曾去罷了。 ” 烏巢禪師由此登場。 從豬八戒口中可知, 烏巢禪師曾經想收豬八戒為徒弟, 但是豬八戒因為有觀音菩薩交待的取經任務在, 所以不曾去。 但是烏巢禪師為什麼要收豬八戒修行, 原因不得而知, 或許是空山寂寞, 或許是看中了豬八戒某一點, 總之用意很神秘。 而且豬八戒為非作歹, 烏巢禪師就住在附近, 以他的法力, 竟然袖手不管, 原因也不得而知。

下一節——卻說那禪師見他三眾前來,

即便離了巢穴, 跳下樹來。 三藏下馬奉拜, 那禪師用手攙道:“聖僧請起, 失迎, 失迎。 ”八戒道:“老禪師, 作揖了。 ”禪師驚問道:“你是福陵山豬剛鬣, 怎麼有此大緣, 得與聖僧同行?”八戒道:“前年蒙觀音菩薩勸善, 願隨他做個徒弟。 ”禪師大喜道:“好, 好, 好!”又指定行者, 問道:“此位是誰?”行者笑道:“這老禪怎麼認得他, 倒不認得我?”禪師道:“因少識耳。 ”三藏道:“他是我的大徒弟孫悟空。 ”禪師陪笑道:“欠禮, 欠禮。 ”三藏再拜, 請問西天大雷音寺還在那裡。 禪師道:“遠哩, 遠哩!只是路多虎豹難行。 ”三藏殷勤致意, 再問:“路途果有多遠?”禪師道:“路途雖遠, 終須有到之日, 卻只是魔瘴難消。 我有《多心經》一卷, 凡五十四句, 共計二百七十字。 若遇魔瘴之處, 但念此經, 自無傷害。 ”三藏拜伏於地懇求,
那禪師遂口誦傳之。 這一段說明了烏巢禪師認識唐僧, 卻不認識孫悟空, 而且好像是專門等著唐僧到來, 告訴他前途艱難, 靈山尚遠, 想到大雷音寺, 必須先除心魔, 並且要傳授他《心經》。 用意依然很神秘, 玄機何在? 當唐僧問前途吉凶的時候, 那禪師笑雲:道路不難行, 試聽我吩咐:千山千水深, 多瘴多魔處。 若遇接天崖, 放心休恐怖。 行來摩耳岩, 側著腳蹤步。 仔細黑松林, 妖狐多截路。 精靈滿國城, 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 蒼狼為主簿。

獅象盡稱王, 虎豹皆作禦。 野豬挑擔子, 水怪前頭遇。 多年老石猴, 那裡懷嗔怒。 你問那相識, 他知西去路。 這一段話, 幾乎預言了整個取經過程的經歷, 烏巢禪師的神通之大, 殊為可怖。 而且,

烏巢禪師在此又說出了孫悟空的來歷——多年老石猴, 與前文之不認識相悖。 奇哉怪也! 繼續神秘! 拋下這個謎團暫且不顧, 先從別處探幽。

我們來看一下烏巢禪師的法力, 原文中——行者心中大怒, 舉鐵棒望上亂搗, 只見蓮花生萬朵, 祥霧護千層。 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 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八戒道:“師兄息怒。 這禪師也曉得過去未來之事, 但看他‘水怪前頭遇’這句話, 不知驗否, 饒他去罷。 ”行者見蓮花祥霧, 近那巢邊, 只得請師父上馬, 下山往西而去。 孫悟空在烏巢禪師面前的打鬥簡直如小兒擊壯漢, 兒戲一般, 而且以孫悟空的本領, 竟然近不得烏巢禪師的巢穴, 烏巢禪師的法力已經到了令人驚悚的境界, 真正是高人! 綜合書中所有的資訊來分析,

筆者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 烏巢禪師是佛門中人。 因為從烏巢禪師的表現來看, 他是來鼓勵唐僧西行取經的, 而且給唐僧打了預防針, 又給唐僧吃了穩定劑——《波若波羅密多心經》。

《心經》之重要不言而喻, 如果烏巢禪師不是佛門中人, 怎麼可能懂《心經》, 並會傳授唐僧《心經》?除此之外, 當孫悟空擊打烏巢的時候, 只見蓮花生萬朵, 祥霧護千層, 這分明就是佛家法相。 其次, 烏巢禪師是如來佛祖級別的人物, 但卻不是如來。 以烏巢知過去未來的神通和無邊的法力, 他和如來很相似, 但是他又說不認識孫悟空(因少識耳), 所以不是如來。 但他聽說過孫悟空的事蹟, 也知道唐僧的大徒弟是誰, 所以唐僧一說“他是我的大徒弟孫悟空”時, 烏巢恍然大悟。這說明烏巢是取經計畫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不然他不會在不認識孫悟空的前提下就知道唐僧的大徒弟是多年老石猴,這也正說明了取經人選是內定的。 最後,烏巢禪師的來龍去脈仍未交代,可見作者是在書中伏了暗線。通觀全書,筆者唯一感覺可能的就是——烏巢禪師是燃燈上古佛的化身! 這樣推斷,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燃燈上古佛的實力和如來相當,他也有必要鼓勵唐僧取經,而且他曾經和太上老君會晤取經之事(前文已述),所以是取經大計的制定者之一,必然清楚唐僧的大徒弟是誰。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燃燈和太上老君會晤,不曾見過孫悟空,所以說,因少識耳。 至此,烏巢禪師的秘密被全部破解。

二、燃燈的故事 既然認為烏巢禪師就是靈山的燃燈上古佛所幻化的,那麼許多問題就需要進一步分析了。 首先,燃燈上古佛在靈山勢力中處於什麼位置? 在《西遊記》中,仙界、靈山,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其樂融融的局面,仔細研究下,二者無一不是暗藏波濤,甚至波濤洶湧。 以仙界為例,天地神人鬼,五派林立,派系之間勾心鬥角,每一派系內部也是爾虞我詐。當年十萬天兵天將擒拿孫悟空,遭到慘敗,雖然說實力上不濟,但並不排除天兵天將之間不和睦的局面。在孫悟空受阻獨角兕大王的時候,請下李靖、哪吒、雷將、星宿等神仙助力擒妖,且看看這些人是什麼表現——那魔王公然不懼,一隻手取出那白森森的圈子來,望空拋起,叫聲“著!”呼喇的一下,把六般兵器套將下來,慌得那哪吒太子赤手逃生,魔王得勝而回。鄧張二雷公,在空中暗笑道:“早是我先看頭勢,不曾放了雷捎,假若被他套將去,卻怎麼回見天尊?”二公按落雲頭,與太子來山南坡下對李天王道:“妖魔果神通廣大!” 再看——卻說那李天王帥眾回上高峰,火德怨哪吒性急,雷公怪天王放刁,惟伯水在旁無語。行者見他們面不廝睹,心有縈思,沒奈何,懷恨強歡,對眾笑道:“列位不須煩惱。自古道勝敗兵家之常。我和他論武藝,也只如此;但只是他

多了這個圈子,所以為害,把我等兵器又套將去了。你且放心,待老孫再去查查他的腳色來也。” 這就是天兵天將之間的真實寫照。 靈山勢力也近乎如此,如來佛祖表面上是靈山勢力的老大,但實際上,他只不過是三尊佛中地一尊,靈山還有兩個大佬,一是未來佛——彌勒佛祖,即後來幫助孫悟空降服黃眉老怪的東來佛祖;一是過去佛,即燃燈上古佛;如來佛則是現在佛。 三派之中,如來勢力最大,但是彌勒佛並不耐煩如來,彌勒佛是靈山勢力中典型的親道一派(見後文詳述),而燃燈上古佛則在政治上沒野心,但卻看不慣如來虛偽的做法,燃燈上古佛曾經加入過取經計畫的制定,但是他內心深處是真真切切地希望有緣人來取經,並造福世人的,而如來制定取經,卻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陰謀。 在《西遊記》第九十八回中,卻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他在閣上,暗暗的聽著那傳經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儺、伽葉將無字之經傳去,卻自笑雲:“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問:“座邊有誰在此?”只見白雄尊者閃出。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飛星趕上唐僧,把那無字之經奪了,教他再來求取有字真經。” 此處點明四點,首先,燃燈不在如來座下坐鎮,而是另

處寶閣之中;其次,燃燈暗中一直關注取經動向;第三,燃燈對如來傳假經的做法不滿;第四燃燈可以不聽如來號令,也不和如來商量而徑直行事。 由此可見,燃燈實在是靈山勢力中的一大派系,在最後一回中的佛界大排名,燃燈上古佛排在第一,正驗證了其過去佛祖至高無上的地位。

啟示 如來佛祖法力廣大,修持仍需深居雷音,端坐蓮台,而烏巢禪師卻無府無寺無殿,只在樹頂結廬,雖然如此,仍有大神通,法力無邊,由此可知世間處處可修行,而修行高低更是在人,不在物。 蓮台是佛門修行的聖物,其作用就在於清心靜體,讓修行者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而大樹枝葉則會隨風搖擺不定,因此在樹上修行,難度巨大,這就猶如外界環境雜亂,人們無法安心學習一樣,但烏巢禪師偏偏選樹頂居住,仍能有所得,有所悟,這正是風動、樹動,我心不動,即是佛性,由此可見修行與學習之本,在內心,而不在外界。 烏巢禪師給唐僧傳授《心經》,更提前告知唐僧取經一路險惡非常,正是說明前途漫漫,磨難重重,想要成大功大業,須有堅韌心性,無畏膽氣。

烏巢恍然大悟。這說明烏巢是取經計畫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不然他不會在不認識孫悟空的前提下就知道唐僧的大徒弟是多年老石猴,這也正說明了取經人選是內定的。 最後,烏巢禪師的來龍去脈仍未交代,可見作者是在書中伏了暗線。通觀全書,筆者唯一感覺可能的就是——烏巢禪師是燃燈上古佛的化身! 這樣推斷,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燃燈上古佛的實力和如來相當,他也有必要鼓勵唐僧取經,而且他曾經和太上老君會晤取經之事(前文已述),所以是取經大計的制定者之一,必然清楚唐僧的大徒弟是誰。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燃燈和太上老君會晤,不曾見過孫悟空,所以說,因少識耳。 至此,烏巢禪師的秘密被全部破解。

二、燃燈的故事 既然認為烏巢禪師就是靈山的燃燈上古佛所幻化的,那麼許多問題就需要進一步分析了。 首先,燃燈上古佛在靈山勢力中處於什麼位置? 在《西遊記》中,仙界、靈山,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其樂融融的局面,仔細研究下,二者無一不是暗藏波濤,甚至波濤洶湧。 以仙界為例,天地神人鬼,五派林立,派系之間勾心鬥角,每一派系內部也是爾虞我詐。當年十萬天兵天將擒拿孫悟空,遭到慘敗,雖然說實力上不濟,但並不排除天兵天將之間不和睦的局面。在孫悟空受阻獨角兕大王的時候,請下李靖、哪吒、雷將、星宿等神仙助力擒妖,且看看這些人是什麼表現——那魔王公然不懼,一隻手取出那白森森的圈子來,望空拋起,叫聲“著!”呼喇的一下,把六般兵器套將下來,慌得那哪吒太子赤手逃生,魔王得勝而回。鄧張二雷公,在空中暗笑道:“早是我先看頭勢,不曾放了雷捎,假若被他套將去,卻怎麼回見天尊?”二公按落雲頭,與太子來山南坡下對李天王道:“妖魔果神通廣大!” 再看——卻說那李天王帥眾回上高峰,火德怨哪吒性急,雷公怪天王放刁,惟伯水在旁無語。行者見他們面不廝睹,心有縈思,沒奈何,懷恨強歡,對眾笑道:“列位不須煩惱。自古道勝敗兵家之常。我和他論武藝,也只如此;但只是他

多了這個圈子,所以為害,把我等兵器又套將去了。你且放心,待老孫再去查查他的腳色來也。” 這就是天兵天將之間的真實寫照。 靈山勢力也近乎如此,如來佛祖表面上是靈山勢力的老大,但實際上,他只不過是三尊佛中地一尊,靈山還有兩個大佬,一是未來佛——彌勒佛祖,即後來幫助孫悟空降服黃眉老怪的東來佛祖;一是過去佛,即燃燈上古佛;如來佛則是現在佛。 三派之中,如來勢力最大,但是彌勒佛並不耐煩如來,彌勒佛是靈山勢力中典型的親道一派(見後文詳述),而燃燈上古佛則在政治上沒野心,但卻看不慣如來虛偽的做法,燃燈上古佛曾經加入過取經計畫的制定,但是他內心深處是真真切切地希望有緣人來取經,並造福世人的,而如來制定取經,卻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陰謀。 在《西遊記》第九十八回中,卻說那寶閣上有一尊燃燈古佛,他在閣上,暗暗的聽著那傳經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儺、伽葉將無字之經傳去,卻自笑雲:“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聖僧這場跋涉?”問:“座邊有誰在此?”只見白雄尊者閃出。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飛星趕上唐僧,把那無字之經奪了,教他再來求取有字真經。” 此處點明四點,首先,燃燈不在如來座下坐鎮,而是另

處寶閣之中;其次,燃燈暗中一直關注取經動向;第三,燃燈對如來傳假經的做法不滿;第四燃燈可以不聽如來號令,也不和如來商量而徑直行事。 由此可見,燃燈實在是靈山勢力中的一大派系,在最後一回中的佛界大排名,燃燈上古佛排在第一,正驗證了其過去佛祖至高無上的地位。

啟示 如來佛祖法力廣大,修持仍需深居雷音,端坐蓮台,而烏巢禪師卻無府無寺無殿,只在樹頂結廬,雖然如此,仍有大神通,法力無邊,由此可知世間處處可修行,而修行高低更是在人,不在物。 蓮台是佛門修行的聖物,其作用就在於清心靜體,讓修行者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而大樹枝葉則會隨風搖擺不定,因此在樹上修行,難度巨大,這就猶如外界環境雜亂,人們無法安心學習一樣,但烏巢禪師偏偏選樹頂居住,仍能有所得,有所悟,這正是風動、樹動,我心不動,即是佛性,由此可見修行與學習之本,在內心,而不在外界。 烏巢禪師給唐僧傳授《心經》,更提前告知唐僧取經一路險惡非常,正是說明前途漫漫,磨難重重,想要成大功大業,須有堅韌心性,無畏膽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