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月入七八千,沒時間理財又不懂股票的我該怎麼辦?

如果你滿足下列條件, 我們建議你先投資基金, 至於基金該怎麼選, 請繼續往下看:

1、存款不多, 5~10萬, 月收入6000~1.6萬

2、對股票一竅不通或者一知半解

3、風險承受能力偏低, 對現金需求大, 受不起大額虧損

4、上班族, 沒太多時間跟精力理財

5、希望自己的錢不會被通脹吃掉

6、年輕、貌美、膚白、長得帥、有迷人微笑

。 。 。 。 。 。

你們肯定不願意老老實實把錢交給指數基金(其實那樣你可以安心享受整個市場增長給你帶來的收益), 這往往是因為對被動投資有偏見, 總覺得把錢交給人打理, 比交給機器要好很多。

不過不投指數基金也不錯, 如果你能買一只好的主動型基金, 我猜你有20%的機率長期戰勝市場。 但是在投資這些股票基金之前, 你要先明白兩個問題:

一個是為什麼要把錢給基金?因為他們是專業的, 基金經理在動用你的錢買股票時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擺脫人性的弱點,

比如瞎投資, 因為有很好的基金紀律約束。

另外, 你在投資這種基金前你有承受風險的準備了麼?別把基金當作保險箱, 有時看上去像個保險箱的東西更危險。 投資基金也是有風險的。

1.規模大的基金收益雖然不見得多麼討喜, 但是很安全

巴菲特曾經表示過, 在他的基金越來越大的同時, 收益率在趨近平緩。 他對一個基金的資金做了個極值假設:如果一個基金的資金無限擴大, 那麼這個基金的收益率也就會等於整個市場的收益率。 這是很明顯的, 因為此時這個基金就是整個市場。

巴菲特的基金基本屬於私募基金, 對於一般的公募基金來說這種現象應該更加明顯, 因為公募基金代表廣泛的投資者, 各國證券監管部門都對他的分散投資有更嚴格的限制,

這使得公募基金的收益率可以更加接近市場。

很多專業人士曾經對中國的公募基金作過統計, 2004年的時候他們認為規模18億左右的基金表現最好, 2007年的結論是80億左右的基金表現最好, 總體看來還是發基金的時機更為重要一些。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 規模過於小的基金肯定是風險比較大的, 在2007年有些小規模基金由於投資失誤, 它的收益甚至不能覆蓋管理費用。

Tips:

所以, 大規模的基金公司雖然不能給你帶來高收益, 但是跟小規模基金公司相比, 你的錢要安全很多, 而且能夠跟市場平均水準相當的收益, 也不算太差吧。

2.它們名副其實嗎?

投資人在投資某檔基金之前應該去看看基金的招募說明書,

瞭解基金的投資品種和投資範圍。 從中相對容易和清晰地瞭解基金把錢投到什麼類型的股票上, 保留現金的比例, 分紅情況, 然後查看基金的投資歷史, 看看基金的操作者是不是按其所表述的情況進行投資。

這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基金挑選來說有點苛求, 因為它們大部分都不能做到名副其實。

任何基金在發行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投資方向、投資理念, 但是在開始運作後, 大部分基金都是在隨大流, 或者看到什麼能賺錢就買什麼股票。 隨著市場熱點的輪換而進行所謂的波段操作(這也是中國機構投資者換手率比較高的原因之一)。

Tips:

有的基金在名不副實的情況下還連續獲得了高收益,

實際上沒有兌現對投資者的投資承諾。 這種基金是不是值得投資真的很難說, 因為預計某檔基金會變得很好和預計某檔基金會變得很差一樣困難。

所以, 面對這樣的基金, 投資者還是要看基金公司的規模, 規模大, 自然能玩得起。

3.很專業還是很商業?

一個機構投資者到底是商業化的還是專業化的?這是投資管理大師查理斯-埃裡斯提出的問題。 專業化在於基金通過投資管理實現長期投資收益最大化, 而商業化在於為基金公司創造更多的收入。

其實基金公司生意做得好, 又為公司帶來收益並不壞, 這也是成立基金管理機構的目的, 但是為了短期收益損害到投資者利益就不那麼妙了。 根據埃裡斯的觀察, 他指出了過度商業化的基金公司(也就是重視機構收入大於投資者收益的基金公司)所具有的特點如下:

1、 強化公司客戶經理地位,通過他們留住客戶,因為不管怎麼樣,留住客戶進行交叉銷售,把更多的基金產品賣給投資者就能為公司帶來更大的收益。

2、極度擴大銷售人員數量。

3、不斷地進入新市場。

4、 豐富基金公司產品線,平抑對原來優秀產品依賴的風險。

5、關注短期投資帶來的收益和風險。

Tips:

遇到專業化的的基金公司,我們恭喜你,遇到過度商業化的公司,我們還是建議跟他們保持一個安全距離。這個距離可以很遠,也可以投資少部分資金博取收益。

4.基金歷史最大的價值是讓你不會選擇一支歷史較差的基金

基金的歷史能說明多少東西,想捕捉一隻收益最好的基金就像在撲蝴蝶。這種現象在世界各地的資本市場都存在。

據美國Worth雜誌的統計,從1961年到1990年,對過去5年投資收益最佳的基金進行模擬投資,當年和標準普爾相比只戰勝了它0.88%,過去10年投資收益最佳的基金在下一年的戰績中也只戰勝了市場1.02%。

投資者如果選擇過去5年業績最佳基金投資5年,那他的收益將和標準普爾持平,而選擇過去10年業績最佳基金投資,反而落後了標準普爾0.61%。也就是說,也許還沒有買指數型基金的收益高。

在中國的基金業績不穩定的因素還有一個,那就是基金經理崗位變化太大,基金經理的任期在3年以內的占比高達69.23%。

Tips:

看來在基金投資上用舊地圖找新寶藏的方法著實有點不實用,看基金的歷史投資業績在基金選擇上只有一些參考作用,起碼你不會去選擇一個過去業績最糟糕的基金吧。

5.選擇一個經驗豐富但不至於老掉牙的基金經理很重要

大多數人都相信籃球場上存在這種情況,有的球員在一場比賽中手熱得發燙,如果他進了第一個三分球,那麼他進第二個三分球的幾率就比別人高,比如庫裡或者湯普森。後來研究發現,這種現象跟運動員個人當時心理狀態、身體條件、情緒等有關,兩個三分球之間從概率學上沒有太大關係。

在基金投資裡也存在這種情況,一旦某個基金經理在某一年幫他們賺錢後,他們就會認為該經理在下一年繼續幫他們掙更多錢的概率要大於其他基金經理,其實這是沒有科學道理,但必須承認基金經理對基金業績的影響。

如果能尋找到彼德-林奇或者約翰-涅夫,你就根本不用擔心你的養老金,如果運氣再好一點選中了巴菲特,過幾十年你就可以進福布斯了。雖然這是個小概率事件,不過相當值得一試,它比買雙色球彩票有譜得多。

很多偉大的公募基金經理有幾個普遍的特點:

1、他們是價值投資者;

2、他們喜歡逆向投資賺取更大的差價;

3、他們的歲數都不小了,而且他們大多數是美國人。

如果把這些問題類比到中國資本市場上,就有點麻煩了。因為中國幾乎所有的基金經理都宣稱自己是價值投資者並且進行逆向投資。他們又全不是美國人,那就剩下歲數大這一條了。

Tips:

如果專從基金經理中發掘老頭和老太太,然後認為他們是救世主那可真是太糟糕。不過幸好,中國基金經理的年齡都還年輕,在他們中尋找經驗豐富(年齡稍大)一點的投資家還是可以的,投資經驗對投資效果很重要。

有業內人士的結論是由一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直接管理的基金往往業績會好,這個問題並沒有實際結論,不過可以供投資者參考。

6.基金收益不代表一切

基金的收益好不代表一切都好,就像著名法學家理查-愛波斯坦說的:寧可明智地去虧,也不糊塗地去賺。

在資本市場上很多基金會出現某一年的業績格外的好,但投資者不要因此就斷定這檔基金有了什麼傑出的根本性變化或者基金經理忽然巴菲特附體。這很可能是基金投資方向造成的:比如某檔基金投資于強週期性的行業,如果趕上這個行業走進牛市,那麼相應的投資基金也會收益大幅增長。

當然,基金業績表現優異,原因還可能有很多,比如說稅務問題,所投資股票的並購和重組。這非常像在股票投資中要明確所投資公司的收益是主營業務收益,還是非經常性的損益一樣。

Tips:

總之,投資者需要的是弄清這檔基金到底為什麼會獲得高收益,而不是看著這個基金的成績單傻樂。

中國的公募基金經理宣稱自己是價值投資者,這很不可信,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有令人恐怖的換手率。

在1994年至2004年,美國共同基金的換手率平均為112%,而出色基金們的換手率僅為27%,也就是相對優秀的基金要把所有的股票換一遍需要3年多時間。

而標準普爾500的換手率更低,標準普爾500的水準在美國全體共同基金中應該屬於前四分之一的行列,大概在5%左右。

Tips:

如果把優秀基金的換手率比作一種正常的心臟頻率,那麼中國小型基金的血液迴圈速度大概是正常的60倍,可以想像一個心跳3600下左右的人能健康地生存麼?

所以,不要選擇那些換手率高的基金經理。

8.看基金的出身

雖然,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基金冠軍們游走不定,但卻有一個特點,冠軍總是在大的基金公司的基金中產生。

有實力的大型基金公司會有更好的研究團隊,更發達的投資人脈資源。在遇到金融危機時,大型基金公司由於產品相對豐富,自有資金較多,應付緊急出現的贖回潮,都會更從容一些,選擇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對投資者來說起碼要更安全一點。

在新基金公司和老基金公司的選擇中,投資者更應該考慮老基金公司。就像我們前邊所說的,對於投資來講,經驗非常重要。雖然投資歷史不足為憑,但是它總比沒有投資歷史要好。

另一方面,基金的出身也似乎對基金的投資水準有一些影響,基金業績比較好的基金一般出自于傳統的大基金公司和一些合資基金公司。

如果問金融行業的核心是什麼,我更願相信是信用,所以金融危機也就是個信用危機。

有的基金公司出現過誠信污點,但在很多情況下似乎也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投資業績,但這也是應該引起投資者關注的,如果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為什麼要選擇一個有過污點的基金呢?如果一個基金公司污點密集,或者對資產處置出現過低級失誤,那就肯定是要被排除在投資之外的。

Tips:

這裡就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基金公司管理的透明程度。一個健康的基金根本不需要對它的投資遮遮掩掩,不要被一些專業的令人暈車的解釋糊弄了,投資者常和基金公司聯繫聯繫沒有什麼不妥的,因為你有權利知道自己的錢投到什麼方向去了。

9.專家的意見值得參考

還有一些影響基金公司的指標,比如公司文化、公司治理(組織治理結構、制度建設及執行、軟硬體系統建設)、隊伍建設(高管和投研團隊建設及穩定性、薪酬體系)等等都是普通公司人投資者無法考量的。

Tips:

所以在這些方面,多看看專家的意見總是沒錯的!

就這麼多,希望對你有用。

他指出了過度商業化的基金公司(也就是重視機構收入大於投資者收益的基金公司)所具有的特點如下:

1、 強化公司客戶經理地位,通過他們留住客戶,因為不管怎麼樣,留住客戶進行交叉銷售,把更多的基金產品賣給投資者就能為公司帶來更大的收益。

2、極度擴大銷售人員數量。

3、不斷地進入新市場。

4、 豐富基金公司產品線,平抑對原來優秀產品依賴的風險。

5、關注短期投資帶來的收益和風險。

Tips:

遇到專業化的的基金公司,我們恭喜你,遇到過度商業化的公司,我們還是建議跟他們保持一個安全距離。這個距離可以很遠,也可以投資少部分資金博取收益。

4.基金歷史最大的價值是讓你不會選擇一支歷史較差的基金

基金的歷史能說明多少東西,想捕捉一隻收益最好的基金就像在撲蝴蝶。這種現象在世界各地的資本市場都存在。

據美國Worth雜誌的統計,從1961年到1990年,對過去5年投資收益最佳的基金進行模擬投資,當年和標準普爾相比只戰勝了它0.88%,過去10年投資收益最佳的基金在下一年的戰績中也只戰勝了市場1.02%。

投資者如果選擇過去5年業績最佳基金投資5年,那他的收益將和標準普爾持平,而選擇過去10年業績最佳基金投資,反而落後了標準普爾0.61%。也就是說,也許還沒有買指數型基金的收益高。

在中國的基金業績不穩定的因素還有一個,那就是基金經理崗位變化太大,基金經理的任期在3年以內的占比高達69.23%。

Tips:

看來在基金投資上用舊地圖找新寶藏的方法著實有點不實用,看基金的歷史投資業績在基金選擇上只有一些參考作用,起碼你不會去選擇一個過去業績最糟糕的基金吧。

5.選擇一個經驗豐富但不至於老掉牙的基金經理很重要

大多數人都相信籃球場上存在這種情況,有的球員在一場比賽中手熱得發燙,如果他進了第一個三分球,那麼他進第二個三分球的幾率就比別人高,比如庫裡或者湯普森。後來研究發現,這種現象跟運動員個人當時心理狀態、身體條件、情緒等有關,兩個三分球之間從概率學上沒有太大關係。

在基金投資裡也存在這種情況,一旦某個基金經理在某一年幫他們賺錢後,他們就會認為該經理在下一年繼續幫他們掙更多錢的概率要大於其他基金經理,其實這是沒有科學道理,但必須承認基金經理對基金業績的影響。

如果能尋找到彼德-林奇或者約翰-涅夫,你就根本不用擔心你的養老金,如果運氣再好一點選中了巴菲特,過幾十年你就可以進福布斯了。雖然這是個小概率事件,不過相當值得一試,它比買雙色球彩票有譜得多。

很多偉大的公募基金經理有幾個普遍的特點:

1、他們是價值投資者;

2、他們喜歡逆向投資賺取更大的差價;

3、他們的歲數都不小了,而且他們大多數是美國人。

如果把這些問題類比到中國資本市場上,就有點麻煩了。因為中國幾乎所有的基金經理都宣稱自己是價值投資者並且進行逆向投資。他們又全不是美國人,那就剩下歲數大這一條了。

Tips:

如果專從基金經理中發掘老頭和老太太,然後認為他們是救世主那可真是太糟糕。不過幸好,中國基金經理的年齡都還年輕,在他們中尋找經驗豐富(年齡稍大)一點的投資家還是可以的,投資經驗對投資效果很重要。

有業內人士的結論是由一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直接管理的基金往往業績會好,這個問題並沒有實際結論,不過可以供投資者參考。

6.基金收益不代表一切

基金的收益好不代表一切都好,就像著名法學家理查-愛波斯坦說的:寧可明智地去虧,也不糊塗地去賺。

在資本市場上很多基金會出現某一年的業績格外的好,但投資者不要因此就斷定這檔基金有了什麼傑出的根本性變化或者基金經理忽然巴菲特附體。這很可能是基金投資方向造成的:比如某檔基金投資于強週期性的行業,如果趕上這個行業走進牛市,那麼相應的投資基金也會收益大幅增長。

當然,基金業績表現優異,原因還可能有很多,比如說稅務問題,所投資股票的並購和重組。這非常像在股票投資中要明確所投資公司的收益是主營業務收益,還是非經常性的損益一樣。

Tips:

總之,投資者需要的是弄清這檔基金到底為什麼會獲得高收益,而不是看著這個基金的成績單傻樂。

中國的公募基金經理宣稱自己是價值投資者,這很不可信,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有令人恐怖的換手率。

在1994年至2004年,美國共同基金的換手率平均為112%,而出色基金們的換手率僅為27%,也就是相對優秀的基金要把所有的股票換一遍需要3年多時間。

而標準普爾500的換手率更低,標準普爾500的水準在美國全體共同基金中應該屬於前四分之一的行列,大概在5%左右。

Tips:

如果把優秀基金的換手率比作一種正常的心臟頻率,那麼中國小型基金的血液迴圈速度大概是正常的60倍,可以想像一個心跳3600下左右的人能健康地生存麼?

所以,不要選擇那些換手率高的基金經理。

8.看基金的出身

雖然,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基金冠軍們游走不定,但卻有一個特點,冠軍總是在大的基金公司的基金中產生。

有實力的大型基金公司會有更好的研究團隊,更發達的投資人脈資源。在遇到金融危機時,大型基金公司由於產品相對豐富,自有資金較多,應付緊急出現的贖回潮,都會更從容一些,選擇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對投資者來說起碼要更安全一點。

在新基金公司和老基金公司的選擇中,投資者更應該考慮老基金公司。就像我們前邊所說的,對於投資來講,經驗非常重要。雖然投資歷史不足為憑,但是它總比沒有投資歷史要好。

另一方面,基金的出身也似乎對基金的投資水準有一些影響,基金業績比較好的基金一般出自于傳統的大基金公司和一些合資基金公司。

如果問金融行業的核心是什麼,我更願相信是信用,所以金融危機也就是個信用危機。

有的基金公司出現過誠信污點,但在很多情況下似乎也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投資業績,但這也是應該引起投資者關注的,如果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為什麼要選擇一個有過污點的基金呢?如果一個基金公司污點密集,或者對資產處置出現過低級失誤,那就肯定是要被排除在投資之外的。

Tips:

這裡就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基金公司管理的透明程度。一個健康的基金根本不需要對它的投資遮遮掩掩,不要被一些專業的令人暈車的解釋糊弄了,投資者常和基金公司聯繫聯繫沒有什麼不妥的,因為你有權利知道自己的錢投到什麼方向去了。

9.專家的意見值得參考

還有一些影響基金公司的指標,比如公司文化、公司治理(組織治理結構、制度建設及執行、軟硬體系統建設)、隊伍建設(高管和投研團隊建設及穩定性、薪酬體系)等等都是普通公司人投資者無法考量的。

Tips:

所以在這些方面,多看看專家的意見總是沒錯的!

就這麼多,希望對你有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