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要不要投資比特幣?

隨著比特幣啟動隔離驗證和區塊容量擴容的消息帶來的新一波暴漲行情, 再加上席捲全球的勒索病毒點名只接受比特幣“贖金”, 比特幣又一次進入大眾視野。

這一次, 和前幾次一樣, 我們再次見證比特幣作為一種數字資產的巨大波動, 只是, 這一次是暴漲。

OKcoin幣行資料顯示, 2016年12月31日, 比特幣收盤價為6791.82元人民幣, 截止2017年6月11日, 比特幣收盤價為20600元, 漲幅高達203.31%, 簡直秒殺其他一切可投資資產。

早在2013年12月, 五部委出臺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就明確把比特幣界定為一種數字資產。 對於這種可以合法交易的數位資產,

我們有必要多一點瞭解。

比特幣簡史

比特幣(英語:Bitcoin, 簡寫:BTC, “貨幣”符號:฿, ISO 4217標準貨幣代碼:XBT), 並非一種法定貨幣, 而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數位資產。 在特定情境下, 比特幣可以用於支付交易, 比如微軟、戴爾、新蛋網等企業均接受比特幣支付,

日本的一些商店也接受比特幣支付, 但在我國境內, 比特幣被界定為一種數位資產, 不可替代法幣用於支付。 不過, 真有支付需求的話, 可以選擇在比特幣交易所將比特幣兌換成人民幣。

2008年, 一個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的人首次提出比特幣的概念, 2009年1月3日, 第一批50個比特幣隨著創世區塊的誕生而被“發行”出來。 但在此之後, 比特幣並未引起關注, 也未與現實世界產生關聯。

2010年5月, 美國的一個小夥伴用10000枚比特幣交換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 比特幣第一次與現實世界中的法幣產生了匯率, 即1個比特幣等於0.25美分, 以當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計算, 一個比特幣約合1分7厘錢人民幣。 之後的每年這一天, 都有人想起這個倒楣蛋(按照現在的市價,

10000個比特幣價值接近2億元人民幣), 這一天被稱作比特幣披薩日。

自2013年開始,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暴漲, 比特幣交易日益活躍, 世界主要國家開始先後承認比特幣作為一種可交易數位商品的合法地位。

2013年12月, 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出臺《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明確提出:“從性質上看, 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 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

相當於承認了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商品的合法性。 自此之後, 比特幣作為一種投資品, 屢次上演價格過山車, 也吸引了一大批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 比特幣也因其暴漲暴跌而頻頻進入大眾視野。

圖 1 2013.6-2017.6比特幣交易行情(周線, 單位:人民幣元)

在全球比特幣交易中, 中國投資者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資料顯示, 2016年我國比特幣年交易額達到4.5萬億元, 占全球比特幣交易總量的90%以上, 據說, 其中也有中國大媽的貢獻。

投資價值分析

很多人把比特幣投資與股票投資相類比, 其實, 與股票相比, 比特幣的波動性顯然要大得多,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比特幣沒有價格錨。

股票價格雖然波動很大, 但根本上受制於背後上市公司業績, 比特幣卻沒有這樣的錨定, 其價值根本上取決於投資人的共識, 極易受到情緒、政策等因素影響, 暴漲暴跌。下面,詳細解析一下影響比特幣投資價值的正、負面因素。

支撐比特幣價值的正面因素

1、總量固定。比特幣總量固定,沒有通脹風險,一直是支持者和長期看漲者津津樂道的理由。根據比特幣的發行規則,每個新增區塊可以發行的比特幣數量,平均每四年減半一次,開始四年每個區塊50個幣,之後25個幣,依次遞減。這樣算下來,比特幣總量為2100萬。只要發行規則不改變,比特幣的數量就不能突破這個上限。

2、市場參與者的增多。區塊鏈的安全性從根本上取決於算力的多寡,參與人越多,算力越大,便不易受到攻擊,安全性就高。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的領頭羊,投資者越來越多,2016年全球交易量超過7000億美元。參與者的增多推動價格的上漲,價格的上漲一方面激勵了挖礦的礦工,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各類支付場景也越來越願意接受比特幣作為一種新的支付手段(在國內是不允許的)。

由於比特幣交易的去中心化、位址匿名性和單一用戶可以生成很多的位址,所以要判斷比特幣實際用戶數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之前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數位貨幣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大約有290萬至580萬的獨立用戶正在使用一個比特幣錢包”。當然,也有說法認為當前比特幣的全球炒家數量已經超過千萬,只不過也是一種粗略估算。

3、政府的認可。作為一種虛擬產品,與現實世界的和解是虛擬貨幣持續存在並發展壯大的最根本訴求,所幸的是,比特幣先後得到了主要國家的認可。

影響比特幣價值的負面因素

交易處理能力限制。每個區塊大小被限定在1M,每個交易大約250位元組,所以每個區塊最多容納4000個交易。由於每個被認可的區塊平均產生時間為10分鐘,意味著每秒鐘只能處理7個交易。而隨著區塊鏈交易的火爆,很多交易不得不排隊等待被寫進比特幣區塊鏈。交易處理能力的限制反過來也會影響比特幣作為一種數位貨幣的適用範圍和場景。不過,一個好消息是,比特幣社區已經高比例通過了隔離驗證協定,大大緩解交易能力制約,也刺激了此次比特幣的大漲。

底層密碼演算法可能被攻破。比特幣選擇的雜湊函數具有碰撞阻力(如果無法找到兩個值,x和y,x不等於y,而H(x)=H(y),則稱雜湊函數H具有碰撞阻力),但儘管概率極低,並不代表不存在碰撞,世界上沒有雜湊函數具有真正的防碰撞特性。而一旦雜湊函數被攻破,意味著整個比特幣的安全性將受到根本性威脅,屆時,比特幣可能一文不值。其實,僅僅這種憂慮本身,就會影響人們對於比特幣的信心。而修復這一問題涉及的底層協定更新,又會帶來比特幣區塊鏈分叉的問題。

虛擬幣的競爭。針對比特幣底層協定的缺陷,一些組織做了針對性修改,從而推出了競爭幣,以萊特幣(Litecoin,簡寫:LTC,貨幣符號:Ł)為典型代表,交易活躍度一直居於國內虛擬幣交易的亞軍,國內火幣網、OKCoin幣行等主流比特幣交易所也都支援萊特幣交易。此外,還有大量的山寨幣,直接COPY比特幣的底層協定而來。由於單枚比特幣已經接達到2萬元人民幣的高位,很多虛擬幣投資者紛紛選擇競爭幣投資,先上車再說。

以萊特幣為例,截止2017年6月7日,OKCoin幣行收盤價為195.8元人民幣,2016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為30.67元,漲幅高達538.41%,遠遠超過比特幣漲幅。

前景與風險提示

關於比特幣價格預測有很多,一些狂熱的支持者喊出了“天價論”,比如著名的“一枚比特幣換北京一套別墅”;還有很多人則對比特幣目前的高價位非常謹慎。

考慮到預測股價的磚家總是被花式打臉,筆者不會以身犯險。但考慮到絕大多數的人,在投機性交易中總是難免做韭菜的命,在這裡還是想潑點冷水。

2015年A股牛熊轉換過程中有過崩盤經驗的人,仔細回憶下那種鈍痛、無力、苦悶;沒有相關經驗的人,我們來重溫一個故事——鬱金香泡沫。

16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不久,人們開始對這種植物產生了狂熱。到17世紀初期,一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17世紀30年代初期,這一時尚導致了一場經典的投機狂熱,大家預測鬱金香價格還會漲、一直漲,越來越多人進入,價格越來越高,1637年2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然後,這場泡沫就崩盤了,千百萬人傾家蕩產。

最後,對於社會中層出不窮的各種山寨幣,希望大家都敬而遠之,要抵擋住“現在入場是處於某某幣項目的初期,是機會最好的時期,相當於買原始股,你說賺不賺錢”的誘惑。作為虛擬的數字資產,若沒有得到政府直接或間接的認可,是沒有投資價值的。

恒星幣、萬福幣、中華幣,百川幣、維卡幣、郵幣卡、珍寶幣、五行幣等等,已被警方明確確認為虛擬幣傳銷案,涉嫌非法集資等犯罪行為,這些都是前車之鑒。

暴漲暴跌。下面,詳細解析一下影響比特幣投資價值的正、負面因素。

支撐比特幣價值的正面因素

1、總量固定。比特幣總量固定,沒有通脹風險,一直是支持者和長期看漲者津津樂道的理由。根據比特幣的發行規則,每個新增區塊可以發行的比特幣數量,平均每四年減半一次,開始四年每個區塊50個幣,之後25個幣,依次遞減。這樣算下來,比特幣總量為2100萬。只要發行規則不改變,比特幣的數量就不能突破這個上限。

2、市場參與者的增多。區塊鏈的安全性從根本上取決於算力的多寡,參與人越多,算力越大,便不易受到攻擊,安全性就高。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的領頭羊,投資者越來越多,2016年全球交易量超過7000億美元。參與者的增多推動價格的上漲,價格的上漲一方面激勵了挖礦的礦工,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各類支付場景也越來越願意接受比特幣作為一種新的支付手段(在國內是不允許的)。

由於比特幣交易的去中心化、位址匿名性和單一用戶可以生成很多的位址,所以要判斷比特幣實際用戶數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之前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數位貨幣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大約有290萬至580萬的獨立用戶正在使用一個比特幣錢包”。當然,也有說法認為當前比特幣的全球炒家數量已經超過千萬,只不過也是一種粗略估算。

3、政府的認可。作為一種虛擬產品,與現實世界的和解是虛擬貨幣持續存在並發展壯大的最根本訴求,所幸的是,比特幣先後得到了主要國家的認可。

影響比特幣價值的負面因素

交易處理能力限制。每個區塊大小被限定在1M,每個交易大約250位元組,所以每個區塊最多容納4000個交易。由於每個被認可的區塊平均產生時間為10分鐘,意味著每秒鐘只能處理7個交易。而隨著區塊鏈交易的火爆,很多交易不得不排隊等待被寫進比特幣區塊鏈。交易處理能力的限制反過來也會影響比特幣作為一種數位貨幣的適用範圍和場景。不過,一個好消息是,比特幣社區已經高比例通過了隔離驗證協定,大大緩解交易能力制約,也刺激了此次比特幣的大漲。

底層密碼演算法可能被攻破。比特幣選擇的雜湊函數具有碰撞阻力(如果無法找到兩個值,x和y,x不等於y,而H(x)=H(y),則稱雜湊函數H具有碰撞阻力),但儘管概率極低,並不代表不存在碰撞,世界上沒有雜湊函數具有真正的防碰撞特性。而一旦雜湊函數被攻破,意味著整個比特幣的安全性將受到根本性威脅,屆時,比特幣可能一文不值。其實,僅僅這種憂慮本身,就會影響人們對於比特幣的信心。而修復這一問題涉及的底層協定更新,又會帶來比特幣區塊鏈分叉的問題。

虛擬幣的競爭。針對比特幣底層協定的缺陷,一些組織做了針對性修改,從而推出了競爭幣,以萊特幣(Litecoin,簡寫:LTC,貨幣符號:Ł)為典型代表,交易活躍度一直居於國內虛擬幣交易的亞軍,國內火幣網、OKCoin幣行等主流比特幣交易所也都支援萊特幣交易。此外,還有大量的山寨幣,直接COPY比特幣的底層協定而來。由於單枚比特幣已經接達到2萬元人民幣的高位,很多虛擬幣投資者紛紛選擇競爭幣投資,先上車再說。

以萊特幣為例,截止2017年6月7日,OKCoin幣行收盤價為195.8元人民幣,2016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為30.67元,漲幅高達538.41%,遠遠超過比特幣漲幅。

前景與風險提示

關於比特幣價格預測有很多,一些狂熱的支持者喊出了“天價論”,比如著名的“一枚比特幣換北京一套別墅”;還有很多人則對比特幣目前的高價位非常謹慎。

考慮到預測股價的磚家總是被花式打臉,筆者不會以身犯險。但考慮到絕大多數的人,在投機性交易中總是難免做韭菜的命,在這裡還是想潑點冷水。

2015年A股牛熊轉換過程中有過崩盤經驗的人,仔細回憶下那種鈍痛、無力、苦悶;沒有相關經驗的人,我們來重溫一個故事——鬱金香泡沫。

16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不久,人們開始對這種植物產生了狂熱。到17世紀初期,一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17世紀30年代初期,這一時尚導致了一場經典的投機狂熱,大家預測鬱金香價格還會漲、一直漲,越來越多人進入,價格越來越高,1637年2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然後,這場泡沫就崩盤了,千百萬人傾家蕩產。

最後,對於社會中層出不窮的各種山寨幣,希望大家都敬而遠之,要抵擋住“現在入場是處於某某幣項目的初期,是機會最好的時期,相當於買原始股,你說賺不賺錢”的誘惑。作為虛擬的數字資產,若沒有得到政府直接或間接的認可,是沒有投資價值的。

恒星幣、萬福幣、中華幣,百川幣、維卡幣、郵幣卡、珍寶幣、五行幣等等,已被警方明確確認為虛擬幣傳銷案,涉嫌非法集資等犯罪行為,這些都是前車之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