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向軒逸開火,榮威i6如願突破合資壟斷?

本文是雅斯頓原創分享文章

撰文 ✎ 默默

2016年中國品牌在SUV市場全面開花, 但緊湊轎車市場卻依然沒能取得長足進步。 消費者對中國品牌SUV的認可, 在轎車領域似乎不再奏效。 於是, 很多中國品牌把重心放在了SUV車型上, 對於轎車, 似乎是信心不足, 也似乎是的確沒有像樣的產品推出。

不過, 憑藉榮威RX5大賺人氣的上汽集團, 剛剛推出了一款全新緊湊級轎車榮威i6。 讓市場頗感意外的是, 短短兩周榮威i6便收穫過萬訂單, 2月份榮威品牌累計銷量超2.4萬輛, 同比增長176%。 這是曇花一現, 還是自主品牌打破合資壟斷第一縷陽光?

軒逸正在淪陷

以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 10-15萬緊湊級轎車可以說是最熱鬧的陣地。 大部分初次購車的消費者, 都會把目光集中在這個價格區間, 龐大的市場需求催生了各種各樣的產品, 豐田、本田、大眾、現代的產品密集佈局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基於眾多合資品牌產品的投放, 這個市場也一直被合資品牌牢牢把持, 經歷數年發展, 市場佈局日趨穩定。 大眾朗逸、日產軒逸等車型以絕對優勢瓜分著蛋糕裡最大的一份, 軒逸每月近4萬的銷量說明了它在這個市場依然具備統治力。

不過, 我們卻從這種變化裡看到了合資品牌的危機,

大概是人們需求正逐漸多樣化, 而合資品牌轎車卻在一成不變。 細想來, 軒逸最初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依靠的是當年少有的2700mm軸距、一貫的舒適性和大量軟性材料營造的豪華感。 顯然這些成功因素, 如今看來應該只是一輛優秀緊湊車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說, 經歷中國汽車市場大爆炸的紅利期, 人們對選購汽車正變得越來越理性, 標準也越來越高, 因此軒逸的身份悄悄出現了很多變化。 十年裡, 軒逸從15萬定價滑落到如今的13萬左右, 更重要的是軒逸似乎越來越支撐不起售價, 品牌價值在加速滑落。

軒逸從產品佈局上, 實際上已經很難支撐更高的售價, 品牌出現了問題, 產品也逐漸淪為單純的“代步工具”, 更高配置更高售價的軒逸正在不斷停產, 軒逸成了“低價”的代表。 為了挽回市場日產應對的方法還是不斷降價, 比如基於同一套動力總成推出騏達、藍鳥, 可是市場售價再未走回高位。

可以說, 軒逸是合資緊湊轎車近些年的一個縮影,

人們不再願意為這些車型付出更多資金。 這些車輛的唯一競爭力仿佛只剩下了“品牌”, 要求也只有“越便宜越好”, 售價一抬高消費者會立即扭頭。 很多事實已經驗證了這一點, 比如軒逸主力車型已經從過去1.8L和1.6L縮減為僅1.6L, 車型數量也在減少, 主銷車型集中在入門款, 中國消費者對於入門合資轎車的預算越來越低。

實際上,如今的軒逸已經沒有太多優勢。1.6L自吸發動機動力疲軟,在目前主流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面前缺乏競爭力;車載系統缺席,天窗、真皮座椅等舒適性配置欠缺。儘管如此,軒逸仍舊有如此大的銷量支撐,第一是日產作為合資品牌依然有不錯的品牌力;其次,人們對軒逸的要求在降低,只做到最基礎的出行即可。

不過,軒逸們開始危險了,一旦品牌影響力出現下滑,那麼中國品牌們就要迎頭趕上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榮威i6上市一個月即可過萬。

需求1.0也走向2.0

無論SUV還是轎車,雖然中國品牌憑藉正向研發得到了技術與品質上的全面提升,但消費者在選擇之時,依然無法避免“雞頭鳳尾”的難題。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品牌真正對合資品牌造成了衝擊,效果會最先呈現在兩者重疊的部分。因為基於中國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小,消費者才願意以同樣的售價選擇中國品牌。

實際上,市場的反應是中國品牌和合資品牌車型都出現了雙紅。定價8.98~14.68萬元的榮威i6,主推互聯網版本售價超過12萬元,其實對標的就是軒逸主銷車型。這也就從側面佐證了榮威i6上市兩周斬獲過萬訂單,是怎樣的一種意義。

這種變化更深層的原因其實還有消費者的需求正在細化,如果把過去合資品牌採用的銷售策略稱之為1.0,那麼中國品牌諸如榮威i6在走的其實是需求2.0。

需求1.0是基於早期社會環境形成的。最初人們可能只是需要一部車,簡單說來是一輛代步工具,並沒有形成“第二居所”的概念,而當時的汽車也滿足不了這種需求。於是,我們能看到最早期一批汽車消費者注重的都是空間大、省油、皮實等等基礎層面需求。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軒逸們能成為市場的寵兒,因為它們在車輛的基礎層面完成的很好,空間大、品牌硬、品質好,至於動力、靜音和互聯這種略顯“奢侈”的需求,人們最起初並不在意,或者說資金受限無法在意。

可是經過數年的發展,中國品牌車型已經在車輛基本素質方面迎頭趕上,甚至更加優秀了。榮威i6首先突破了尺寸上的優勢,採用了同級最大的2715mm軸距以及1835mm的車身寬度,不僅在造型上營造出了時尚流行的扁平效果,甚至還能擁有比軒逸更大的空間。

至於早期消費者無力承擔的動力、靜謐等方面需求,榮威i6也是一一提升。史無前例的0.25超低風阻,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風噪,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油耗。搭載使用的1.5T發動機,最大功率169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資料和表現已經遠非1.6L自吸軒逸可比。雙離合變速箱比起軒逸CVT來說也是運動和舒適兼顧。

在緊湊車級別使用1.5T發動機,榮威i6百公里加速已經做到8秒以內,而且為了匹配這樣強大的動力,榮威i6在懸架調配上也更花功夫。至於豪華感,榮威i6使用了大面積的軟材質包覆、歐式縫線設計以及10.4寸大屏。這些可以說是“軒逸們”無法在同等價格下提供的體驗。

顯然,在“車”這個最基礎屬性上,榮威i6做的十分優秀。不僅外觀設計還是動力總成以及動態表現,消費者已經用實際行動作出了選擇。接下來,榮威i6與軒逸在需求2.0上逐漸拉開了差距。

外來的和尚不會念經

所謂需求2.0,是指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而產生的一些新需求,比如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人們對於資料的要求越來越嚴苛,對於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可為什麼看起來一個簡簡單單的車載系統,擁有數十年製造汽車製造經驗的合資品牌就是做不好呢?

比起汽車領域的核心技術,車載系統可以說是合資品牌的一塊短板,否則車載系統後市場也不會如此紅火。絕大多數消費者不願為合資品牌車載系統買單,但令人意外的是,榮威i6上萬訂單裡居然有一半以上消費者購買了互聯網版本。

說到底,這是一個研發邏輯的問題。中國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以中國幅員之遼闊幾乎涵蓋了各種路況和地形,且中國法律法規在地圖方面限制嚴格,中國人民的需求也多種多樣,最終導致軒逸這種國外研發車載系統的邏輯難以適用國內,而合資品牌又拒絕和中國企業展開類似合作。

2015年,淘寶僅用了半年就賣掉了372萬個手機支架,上汽終於看不下去了,與阿裡率先合作推出了YunOS系統。YunOS並不是一輛汽車+Pad的做法,它的高級之處在於,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車載系統,它還擁有大量的車輛控制許可權,可以控制車窗、空調等等,這在以往車型(除了特斯拉)上很難實現。這意味著上汽將榮威RX5的控制許可權完全交給了YunOS,兩者的融入更深。

YunOS的入駐,我們同時也可看做是智慧中控開始挑戰傳統中控頁面的一次嘗試,這些智慧車載系統終於開始消滅傳統機械按鈕了,解決方案就是用更大面積的顯示幕、更大面積的觸控按鈕。

在整個操作體驗上, YunOS是足夠優秀的,反應速度極快,佈局合理,而且在操作邏輯上,YunOS試圖解放雙手,試圖通過語音顛覆盲操作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看到了什麼?

我們看到新生代的中國品牌正在打造一個生態閉環,在一輛車內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工作,可以說是榮威i6和榮威RX5第一次把“打造第二居所”真正當成了目標。

未來,你在榮威i6裡可以實現什麼?可以通過支付寶的移動支付,繳納停車費、電費、加油費、可以通過虛擬運營商進行通信、可以收聽各種網路電臺,未來甚至可以基於此打通汽車租賃、抵押甚至貸款。這就是活生生需求2.0的時代。

很顯然的是,軒逸在這方面是無法和榮威i6相抗衡的,說是吊打也毫不過分。對於一個全面發展,挖掘更加細分需求的榮威i6來說,即便是目前的中國品牌也很難找出第二個。榮威i6相比軒逸正標誌著,汽車企業正在由打造交通工具到打造生活形態迅速改變。未來,人們需要的不再只是一輛車,而是時時刻刻可以和周圍環境互通有無的移動居住環境。這是榮威i6上所展現出來的。

雅斯頓小結

榮威i6是如何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裡取得如此成績的?通過上面的分析,我想至少有兩點原因,第一榮威i6做好了車的本職工作,經濟舒適、操控運動、空間實用、全面提升;第二榮威i6在傳統的交通工具基礎上滿足了消費者更細化的需求,而這種需求恰恰滿足了人們對於未來移動出行的憧憬。於是,榮威i6一上市,就狠狠分了軒逸們一大杯羹。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雅斯頓 |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討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

gao@astoncar.com

雅斯頓原創分享文章,版權授權請郵件聯繫我們吧:)

實際上,如今的軒逸已經沒有太多優勢。1.6L自吸發動機動力疲軟,在目前主流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面前缺乏競爭力;車載系統缺席,天窗、真皮座椅等舒適性配置欠缺。儘管如此,軒逸仍舊有如此大的銷量支撐,第一是日產作為合資品牌依然有不錯的品牌力;其次,人們對軒逸的要求在降低,只做到最基礎的出行即可。

不過,軒逸們開始危險了,一旦品牌影響力出現下滑,那麼中國品牌們就要迎頭趕上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榮威i6上市一個月即可過萬。

需求1.0也走向2.0

無論SUV還是轎車,雖然中國品牌憑藉正向研發得到了技術與品質上的全面提升,但消費者在選擇之時,依然無法避免“雞頭鳳尾”的難題。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品牌真正對合資品牌造成了衝擊,效果會最先呈現在兩者重疊的部分。因為基於中國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小,消費者才願意以同樣的售價選擇中國品牌。

實際上,市場的反應是中國品牌和合資品牌車型都出現了雙紅。定價8.98~14.68萬元的榮威i6,主推互聯網版本售價超過12萬元,其實對標的就是軒逸主銷車型。這也就從側面佐證了榮威i6上市兩周斬獲過萬訂單,是怎樣的一種意義。

這種變化更深層的原因其實還有消費者的需求正在細化,如果把過去合資品牌採用的銷售策略稱之為1.0,那麼中國品牌諸如榮威i6在走的其實是需求2.0。

需求1.0是基於早期社會環境形成的。最初人們可能只是需要一部車,簡單說來是一輛代步工具,並沒有形成“第二居所”的概念,而當時的汽車也滿足不了這種需求。於是,我們能看到最早期一批汽車消費者注重的都是空間大、省油、皮實等等基礎層面需求。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軒逸們能成為市場的寵兒,因為它們在車輛的基礎層面完成的很好,空間大、品牌硬、品質好,至於動力、靜音和互聯這種略顯“奢侈”的需求,人們最起初並不在意,或者說資金受限無法在意。

可是經過數年的發展,中國品牌車型已經在車輛基本素質方面迎頭趕上,甚至更加優秀了。榮威i6首先突破了尺寸上的優勢,採用了同級最大的2715mm軸距以及1835mm的車身寬度,不僅在造型上營造出了時尚流行的扁平效果,甚至還能擁有比軒逸更大的空間。

至於早期消費者無力承擔的動力、靜謐等方面需求,榮威i6也是一一提升。史無前例的0.25超低風阻,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風噪,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油耗。搭載使用的1.5T發動機,最大功率169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資料和表現已經遠非1.6L自吸軒逸可比。雙離合變速箱比起軒逸CVT來說也是運動和舒適兼顧。

在緊湊車級別使用1.5T發動機,榮威i6百公里加速已經做到8秒以內,而且為了匹配這樣強大的動力,榮威i6在懸架調配上也更花功夫。至於豪華感,榮威i6使用了大面積的軟材質包覆、歐式縫線設計以及10.4寸大屏。這些可以說是“軒逸們”無法在同等價格下提供的體驗。

顯然,在“車”這個最基礎屬性上,榮威i6做的十分優秀。不僅外觀設計還是動力總成以及動態表現,消費者已經用實際行動作出了選擇。接下來,榮威i6與軒逸在需求2.0上逐漸拉開了差距。

外來的和尚不會念經

所謂需求2.0,是指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而產生的一些新需求,比如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人們對於資料的要求越來越嚴苛,對於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可為什麼看起來一個簡簡單單的車載系統,擁有數十年製造汽車製造經驗的合資品牌就是做不好呢?

比起汽車領域的核心技術,車載系統可以說是合資品牌的一塊短板,否則車載系統後市場也不會如此紅火。絕大多數消費者不願為合資品牌車載系統買單,但令人意外的是,榮威i6上萬訂單裡居然有一半以上消費者購買了互聯網版本。

說到底,這是一個研發邏輯的問題。中國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以中國幅員之遼闊幾乎涵蓋了各種路況和地形,且中國法律法規在地圖方面限制嚴格,中國人民的需求也多種多樣,最終導致軒逸這種國外研發車載系統的邏輯難以適用國內,而合資品牌又拒絕和中國企業展開類似合作。

2015年,淘寶僅用了半年就賣掉了372萬個手機支架,上汽終於看不下去了,與阿裡率先合作推出了YunOS系統。YunOS並不是一輛汽車+Pad的做法,它的高級之處在於,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車載系統,它還擁有大量的車輛控制許可權,可以控制車窗、空調等等,這在以往車型(除了特斯拉)上很難實現。這意味著上汽將榮威RX5的控制許可權完全交給了YunOS,兩者的融入更深。

YunOS的入駐,我們同時也可看做是智慧中控開始挑戰傳統中控頁面的一次嘗試,這些智慧車載系統終於開始消滅傳統機械按鈕了,解決方案就是用更大面積的顯示幕、更大面積的觸控按鈕。

在整個操作體驗上, YunOS是足夠優秀的,反應速度極快,佈局合理,而且在操作邏輯上,YunOS試圖解放雙手,試圖通過語音顛覆盲操作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看到了什麼?

我們看到新生代的中國品牌正在打造一個生態閉環,在一輛車內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工作,可以說是榮威i6和榮威RX5第一次把“打造第二居所”真正當成了目標。

未來,你在榮威i6裡可以實現什麼?可以通過支付寶的移動支付,繳納停車費、電費、加油費、可以通過虛擬運營商進行通信、可以收聽各種網路電臺,未來甚至可以基於此打通汽車租賃、抵押甚至貸款。這就是活生生需求2.0的時代。

很顯然的是,軒逸在這方面是無法和榮威i6相抗衡的,說是吊打也毫不過分。對於一個全面發展,挖掘更加細分需求的榮威i6來說,即便是目前的中國品牌也很難找出第二個。榮威i6相比軒逸正標誌著,汽車企業正在由打造交通工具到打造生活形態迅速改變。未來,人們需要的不再只是一輛車,而是時時刻刻可以和周圍環境互通有無的移動居住環境。這是榮威i6上所展現出來的。

雅斯頓小結

榮威i6是如何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裡取得如此成績的?通過上面的分析,我想至少有兩點原因,第一榮威i6做好了車的本職工作,經濟舒適、操控運動、空間實用、全面提升;第二榮威i6在傳統的交通工具基礎上滿足了消費者更細化的需求,而這種需求恰恰滿足了人們對於未來移動出行的憧憬。於是,榮威i6一上市,就狠狠分了軒逸們一大杯羹。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雅斯頓 |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討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

gao@astoncar.com

雅斯頓原創分享文章,版權授權請郵件聯繫我們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