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只還利息“的貸款模式還能走多遠?|解讀

近日, ING銀行收緊了“只還利息”的貸款政策, 並停止新的申請。 與此同時, 澳洲其他銀行也對“只還利息”的貸款申請要求做出了調整。

其原因是過去幾個月貸款市場的收緊以及澳洲審慎監管機構(APRA)對“只還利息”產品的打壓。

今年3月, APRA就曾頒佈了新政:“只還利息”類貸款只能占到新住房貸款總數的30%, 其貸款價值比((LVR) 不能超過80%, 一旦此前“只還利息”的LVR比超過90%, 必須嚴格審查。

“只還利息”是種什麼貸款模式?

住房貸款中的“只還利息”是指貸款者在指定時間年限中只需每月支付貸款利息的部分。 也就是說, 他們不需要一開始就償還貸款本金, 房產貸款總額不變。

而“本息同還”則需要貸款者同時償還本金和利息,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還款方式, 它意味著隨著房貸開始, 還款者的房貸總額在下降。

通常來講, “只還利息”更像是投資產品。

誰會選擇“只還利息”?

相比傳統的“本息同還”模式,

“只還利息”每月的還款金額更少。

對投資者而言, 這意味著更強的現金流, 投資房的貸款利息還能獲得免稅的福利。 因此, 對於那些想在短期或中期時間賣掉房產獲得增值利潤的購房者來說, “只還利息”的貸款模式很有吸引力。

“在投資者現金流出現問題的時候, 這種貸款方式能減輕他們的還款壓力。 ” Aussie公司執行總裁James Symond認為, “只還利息”為首次購房者在購房後的前幾年提供了資金緩衝的時間, 為那些只想短期持有房產的投資者也提供了更自由的現金流環境。

這幾年來, 澳洲貸款市場上“只還利息”的貸款數量逐漸增多, 欠款或違約的問題並不多見。

圖為“只還利息”和“本息同還”每月還款金額

為什麼說它有風險?

2015年3月, 澳洲住房貸款主席Symond呼籲停止對購房者提供“只還利息”的貸款產品。 “如果購房者不能負擔本金和利息, 他們就不應該得到貸款。 ”

去年3月, APRA主席Wayne Byres公開表示, 市場上“只還利息”的貸款比例越高, 其風險也就越大, 也更需要被控制。

那麼, 只還利息的風險到底是什麼?

LF Economics聯合創始人PhilipSoos表示, 由於貸款本金沒有變化, 購房者想要獲利的唯一途徑就是期望房屋升值。 一旦還款者不能支付“只還利息”, 那後續轉為“本息同還”的還款壓力和資金風險會更大。

Soos表示, “本息同還”一般會比“只還利息”的金額多20%, 如果利率有所上漲, 這對貸款人來說風險會更大。 “通常來講, 只還利息的金額只會上漲, 基本不會下跌。 ”

當然, 貸款人可以通過銀行轉貸延長“只還利息“的時間, 但要考慮到自己資金情況有可以發生變化, 房屋價值也有下跌的可能。

Uno Home Loans的首席執行官Vincent Turner認為, 只還利息僅適用於那些確保投資收益的購房者。 “通過只還利息來還款的人是通過房產增值在償還這筆利息。 “

如果市場上揚, 這筆買賣沒什麼問題,

可如果市場變化不大甚至下跌, 風險就出現了。 “只還利息”的購房者在前期不需要還貸款本金, 可如果房價下跌, 本金不變, 他們所要支付的貸款總額就會比房產價值更高。

Finder的一組調查資料顯示, 貸款者想要從“只還利息”的貸款模式轉為“本息同還”, 有過半的人會面臨轉貸困難。

圖為每月本息同還金額

圖為每月只還利息金額

市場有哪些改變?

說到這裡,大家已經發現,想要申請“只還利息”越來越難。

ME Bank, CommonwealthBank of Australia, Westpac, AMP,澳洲花旗銀行以及現在的ING都對“只還利息“做了相應的調整。

一些銀行調整了貸款價值比,一些銀行提高了該產品的利率。在一系列的改變下,不少貸款人可能會發現自己不再符合“只還利息”的貸款要求,現在不得不轉售房產。

本文來自www.domain.com.au

由澳洲房產大全編譯

圖為每月本息同還金額

圖為每月只還利息金額

市場有哪些改變?

說到這裡,大家已經發現,想要申請“只還利息”越來越難。

ME Bank, CommonwealthBank of Australia, Westpac, AMP,澳洲花旗銀行以及現在的ING都對“只還利息“做了相應的調整。

一些銀行調整了貸款價值比,一些銀行提高了該產品的利率。在一系列的改變下,不少貸款人可能會發現自己不再符合“只還利息”的貸款要求,現在不得不轉售房產。

本文來自www.domain.com.au

由澳洲房產大全編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