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算話征信服務有限公司CEO蔣慶軍:個人征信“任重而道遠”

見習記者 劉禹成

征信是對個人信用資訊依法進行共用的行業, 共用債務人的資訊可以説明信貸機構防範信用違約風險。 我國的征信覆蓋範圍目前主要集中在商業銀行, 為了實現信用資訊全面覆蓋, 非銀信貸機構征信也正在興起。 近年來, 個人征信行業越來越被關注, 算話征信服務有限公司也是征信大軍中的一員。

近日, 證券時報記者走進算話征信, 對公司CEO兼聯合創始人蔣慶軍進行專訪。 談及征信行業的現狀, 蔣慶軍表示, 國內征信業發展時間較短, 目前隨著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個人融資租賃等新型金融業務的興起,

個人征信業的市場潛力也正在被挖掘。

創業初衷

蔣慶軍, 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概率統計系, 曾任上海資信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

“與美國一百多年的征信歷史相比, 中國的征信業從1999年開始, 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 ”蔣慶軍告訴記者, 1999年, 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建立個人征信試點, 由人民銀行與上海市政府聯合組建的上海資信公司應運而生。 上海資信公司的任務是, 將上海市境內所有商業銀行的個人信貸資料共用到一個平臺, 並且共用資料的商業銀行可以在此平臺上進行查詢。

2002年, 蔣慶軍進入上海資信公司擔任研發中心負責人, 主導開發了中國首個個人信用評分模型。 據資料顯示,

上海資信作為當時中國唯一一家個人征信公司, 這個模型也是中國第一個通用評分模型。

2007年央行征信中心在上海正式掛牌, 2009年上海資信公司被央行征信中心收購。 如今央行征信中心, 已經建設成為世界規模最大、收錄人數最多、覆蓋範圍大和使用廣泛的信用資訊資料庫。

但是國內以往的征信偏向於銀行類征信與大企業征信, 對於非銀信貸與中小企業征信覆蓋率低, 這也是導致中小企業難以取得融資的原因之一。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 P2P網貸等非銀信貸機構產生了對征信的迫切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 2014年, 蔣慶軍與上海資信的三位老同事聯合創立了算話征信服務有限公司, 他們希望搭建一個社會信用網路,

通過這個平臺説明非銀機構解決誠信問題, 構建一個“說話算話”的誠實社會, 正因如此, 他們的公司取名為“算話征信”。

征信資料與大資料

“征信共用的是債務人的債務資訊, 信貸機構共用這類資訊資料通過系統對接, 因此有標準資料庫, 標準資料庫本身就不屬於大資料的概念。 ”蔣慶軍告訴記者, 征信資料與大資料表現特徵完全不同, 前者屬於標準資料, 後者屬於多維、複雜的互聯網資料。

蔣慶軍表示, 征信資料有明確與專業的概念, 國內的征信業務是共用個人信貸資料, 這與大資料有本質衝突。 大資料擁有無窮個維度, 例如歷史搜索記錄、購物消費歷史、個人網路言論等這些全屬於大資料, 而這些容量大、維度多、更新頻率快的互聯網資料,

均不是債務人的債務資訊, 不是征信資料。

大資料與征信資料都可以説明企業進行風險控制, 蔣慶軍告訴記者:“對於一筆新申請的貸款, 大資料可以提供一些潛在的風險因素, 比如最近是否有購入重症保險的消費記錄等, 這些資訊可以説明信貸機構進行風險控制。 ”

信貸公司發放一筆貸款需要承擔一定的壞賬風險, 為了權利與義務的對等, 信貸機構可以向債務人要求相關資料。 在本人同意的情況下, 產權證、銀行流水等一系列資訊都需要向貸款公司提供。

而征信中心就不存在這樣的權利與風險讓渡, 征信管理條例也規定了征信可以採取的資料範圍。 征信資料屬於法定採集;信貸機構採集資料的範圍較征信資料更廣,

並且這類資料屬於約定採集, 法定高於約定。 蔣慶軍表示:“雖然信貸機構能夠採集到的資料範圍更廣, 但是有一個資料信貸機構永遠採集不到, 那就是其他信貸機構的資料, 而征信恰恰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

通過征信局這個協力廠商, 信貸機構可以瞭解到客戶在別的信貸機構裡的貸款資訊, 從而降低壞賬率。 “這是一個平衡, 征信局可以跨機構採集資料, 但是也必須交出一些權利, 有些資料屬於個人隱私, 是征信行業裡法定不能採集的。 ”蔣慶軍告訴記者。

不是簡單的

“資料問題”

假設一個情景, 一個人去銀行貸款, 提供貸款的商業銀行通過央行征信中心查詢發現, 之前有20家銀行均查詢過此人的信用記錄,同時卻沒有貸款記錄,那麼這家商業銀行大概率也會拒絕發放貸款。

在一個評分模型中,若征信資料被查詢的次數作為其中一個變數,那麼當這個決策變數的數值過高,商業銀行就會做出拒絕貸款的決定。蔣慶軍認為:“拿到貸款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樣的評分模型可能會傷害借款者的權益,所以信用建模就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可見,個人征信是涉及數億國民權利與義務的領域。”

個人征信是一件嚴肅、複雜並且需要專業背景的事情。蔣慶軍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經過一百多年的深思熟慮、精挑細選,通過一個個案例積累,相繼出臺17部法律法規,最終才形成較為完善的征信法律。算話的四位創始人均是國內第一批開展征信業務的,我們也明白想要在短時間內做成一個偉大的事業確實面臨不小的阻力,征信行業涉及的都屬於個人權益問題,絕不是簡單的資料問題。”

風控為征信鋪路

征信的價值不僅僅在於風險控制,但因客戶群相同,風控服務也成為做成征信的一個手段。據介紹,風險控制服務與征信的客戶群都是信貸機構,風控服務是指説明這些機構控制債務風險、經營風險等,從而提升企業的盈利空間。

征信與風控,對於信貸機構的用戶端來說殊途同歸,征信是風控的組成部分。蔣慶軍告訴記者,所謂的征信實際上是指,將行業裡所有信貸機構的個人客戶信譽歷史資訊共用到一個平臺上,供整個信貸行業來查詢,從而控制風險、共擔壞賬。

欺詐的貸款申請對零售型的貸款機構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對此,蔣慶軍表示:“算話征信專注於服務零售信貸機構,並且為這些機構提供貫穿信貸生命週期的完整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不同於市場上其他精品,算話欺詐服務也是基於跨機構共用的底層資料驅動,公司如今已正式接入200家零售信貸機構客戶,每日查詢次數超過50萬次,這個數字在反欺詐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

“我們的願景是先把征信這件事情做起來,之後再去服務全社會。先服務好能夠提供資料的信貸機構,建立一個資料基礎,資料基礎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征信公司和信貸機構的立場實際上是有差別的,對於信貸機構來說,需要征信公司的説明來控制風險、解決問題。而對於征信公司,可以在幫助信貸機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一個征信體系來服務全社會。”蔣慶軍說,“征信行業發展到後期,可能就會與美國的情況一樣,這些資料不一定是信貸機構獨享,其他機構也可以加入進來共用其他資料,從而在全社會建立一個信用層級網路,服務社會的各個場景。”

蔣慶軍認為,征信行業從全球來講都是天然壟斷,也只有壟斷才能產生共用效率。隨著征信公司資料庫規模的擴大形成規模效應,資料越多的征信公司越能吸引機構共用資料,最終形成市場寡頭壟斷。目前國內共用征信的規模不夠大,議價能力很弱,因此目前仍處於免費查詢的階段,只要共用資料的機構就可以進行查詢。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美國在個人征信業務上以益博睿、艾克菲、環聯為主,三家機構幾乎壟斷了全美個人征信資料。

“征信對社會而言很重要,而我們屬於隨著這個行業一起成長的人,以往的工作經歷也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創業公司到普通公司,最終想成為偉大公司,是很長的一條路,需要努力與堅持。如果整個社會、法律支持,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做成這件事情。”蔣慶軍表示。

“我們預計,再通過兩到三年的努力,我們整個的信用風險評估服務平臺在金融領域能夠基本建成。”蔣慶軍告訴記者。這個平臺建成的意義在於,它不但可以降低金融行業整體的經營風險,而且還可以通過幫助信貸機構提高風控決策的效率,促進中國整個金融業加速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發展。同時,可以幫助普惠金融真正落到實處。

之前有20家銀行均查詢過此人的信用記錄,同時卻沒有貸款記錄,那麼這家商業銀行大概率也會拒絕發放貸款。

在一個評分模型中,若征信資料被查詢的次數作為其中一個變數,那麼當這個決策變數的數值過高,商業銀行就會做出拒絕貸款的決定。蔣慶軍認為:“拿到貸款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樣的評分模型可能會傷害借款者的權益,所以信用建模就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可見,個人征信是涉及數億國民權利與義務的領域。”

個人征信是一件嚴肅、複雜並且需要專業背景的事情。蔣慶軍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經過一百多年的深思熟慮、精挑細選,通過一個個案例積累,相繼出臺17部法律法規,最終才形成較為完善的征信法律。算話的四位創始人均是國內第一批開展征信業務的,我們也明白想要在短時間內做成一個偉大的事業確實面臨不小的阻力,征信行業涉及的都屬於個人權益問題,絕不是簡單的資料問題。”

風控為征信鋪路

征信的價值不僅僅在於風險控制,但因客戶群相同,風控服務也成為做成征信的一個手段。據介紹,風險控制服務與征信的客戶群都是信貸機構,風控服務是指説明這些機構控制債務風險、經營風險等,從而提升企業的盈利空間。

征信與風控,對於信貸機構的用戶端來說殊途同歸,征信是風控的組成部分。蔣慶軍告訴記者,所謂的征信實際上是指,將行業裡所有信貸機構的個人客戶信譽歷史資訊共用到一個平臺上,供整個信貸行業來查詢,從而控制風險、共擔壞賬。

欺詐的貸款申請對零售型的貸款機構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對此,蔣慶軍表示:“算話征信專注於服務零售信貸機構,並且為這些機構提供貫穿信貸生命週期的完整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不同於市場上其他精品,算話欺詐服務也是基於跨機構共用的底層資料驅動,公司如今已正式接入200家零售信貸機構客戶,每日查詢次數超過50萬次,這個數字在反欺詐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

“我們的願景是先把征信這件事情做起來,之後再去服務全社會。先服務好能夠提供資料的信貸機構,建立一個資料基礎,資料基礎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征信公司和信貸機構的立場實際上是有差別的,對於信貸機構來說,需要征信公司的説明來控制風險、解決問題。而對於征信公司,可以在幫助信貸機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一個征信體系來服務全社會。”蔣慶軍說,“征信行業發展到後期,可能就會與美國的情況一樣,這些資料不一定是信貸機構獨享,其他機構也可以加入進來共用其他資料,從而在全社會建立一個信用層級網路,服務社會的各個場景。”

蔣慶軍認為,征信行業從全球來講都是天然壟斷,也只有壟斷才能產生共用效率。隨著征信公司資料庫規模的擴大形成規模效應,資料越多的征信公司越能吸引機構共用資料,最終形成市場寡頭壟斷。目前國內共用征信的規模不夠大,議價能力很弱,因此目前仍處於免費查詢的階段,只要共用資料的機構就可以進行查詢。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美國在個人征信業務上以益博睿、艾克菲、環聯為主,三家機構幾乎壟斷了全美個人征信資料。

“征信對社會而言很重要,而我們屬於隨著這個行業一起成長的人,以往的工作經歷也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創業公司到普通公司,最終想成為偉大公司,是很長的一條路,需要努力與堅持。如果整個社會、法律支持,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做成這件事情。”蔣慶軍表示。

“我們預計,再通過兩到三年的努力,我們整個的信用風險評估服務平臺在金融領域能夠基本建成。”蔣慶軍告訴記者。這個平臺建成的意義在於,它不但可以降低金融行業整體的經營風險,而且還可以通過幫助信貸機構提高風控決策的效率,促進中國整個金融業加速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發展。同時,可以幫助普惠金融真正落到實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