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高端觀點|楊永華:2017,中國酒業“馬太效應年”

文|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特約撰稿人 楊永華

我們之所以用經濟學裡的“馬太效應”形容2017年的中國酒業, 不僅僅是因為2012年以來酒業發生了量變, 而2017年是質變的一年;更是因為2017年開始, 酒業一定會出現“越來越”的現象。

一方面, 越有戰略思維的企業, 越是發現了更多的機會, 越會創造卓越。 另一方面, 越是問題導向的企業, 越會發現更多的問題, 越會陷入更大的困境。

新主流消費促變供需決定運行路徑

自2012年以來, 調整或者深度調整成為白酒行業發展週期的關鍵字, 經過連續5年的持續調整, 2017年, 白酒行業迎來了行業發展的又一個發展週期,

即重構期。 重構期將對調整後的行業元素、企業經營要素進行系統的組合與排列, 根據行業五年一個變化, 十年一個週期的基本發展規律, 可以斷定未來五年, 新的行業發展週期內, 新的行業發展格局也即將形成。

我們為什麼用分水嶺來表述2017呢?這是因為2017行業發展將進入新的週期, 行業內的企業發展將進入新的格局。 2017成為酒業分水嶺的核心推動因素是新主流消費的形成。 根據零點研究以及AC尼爾森的資料演示, 2014年以後的連續3年, 中國白酒消費年輕化的占比已經占絕對優勢, 其中25~35歲的年輕消費群體成為白酒消費的主流群體, 而50、60後消費者則逐步退出白酒消費主流群體。

新主流消費的形成, 意味著推動白酒行業與企業系統重構的內在動力形成, 白酒行業會迎來革命性的變化, 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品牌文化將會從傳統酒文化轉變為現代酒文化, 推動品牌文化與時俱進是酒企品牌的新課題。

眾所周知, 過去我們酒業主流的品牌文化是傳統文化, 主要以歷史文化為主, 並且歷史文化強調了現實品牌的文化價值, 也有諸如茅臺、五糧液等以產地文化為根基的工藝文化。 這種文化的形成是以50、60後為主流消費群體的文化, 而這類主流消費群體是看著《小兵張嘎》和《鐵道遊擊隊》長大的, 甚至很多人是聽著樣板戲長大的。

80、90後是新中國的新一代, 大部分是獨生子女, 是看著《奧特曼》長大的。 在他們心目中,

“洋節日”更容易接受, 因此, 情人節、平安夜比端午節和重陽節更具意義。 這種消費意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 加上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到來, “低頭一族”們作為主流消費者, 必將要求酒企品牌與時俱進, 這種與時俱進就是要求品牌文化更加體現人文關懷, 更加具備現代氣息。 如果酒企不能將品牌文化與消費者發生“關係”, 還是傳統“自言自語式”的, 或者“自說自話式”品牌文化思維, 這種品牌很快就會消失在新主流消費群中。

另一方面是品牌推廣要走進消費者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酒企一定要學習蘋果的品牌推廣戰略, 以體驗店的形式讓消費者融入自身的產品之中。 從品牌的核心要義講, 任何一種產品都是一種生活方式體現。

白酒企業一定要思考, 我們的產品如何給顧客帶來、或者營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這一點, 目前國內的白酒企業也只有江小白在堅持, 儘管大家認為, 江小白還不是白酒的主流, 但是, 我們的企業們不要忘了“趨勢就是優勢”, 現在酒行業的“老大們”就是抓住了曾經的行業趨勢, 才有了今天的優勢。 營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就要走進顧客的真實生活, 用心去感知消費心理、消費行為。 閉門造車或者視而不見, 無疑是掩耳盜鈴, 甚至還會陷入刻舟求劍的誤區。

供需關係是任何一個行業的晴雨錶, 供需關係決定了行業與市場的運行路徑。 總量過剩與個性化不足成為當前各個行業的集中矛盾, 我們不得不承認,

白酒行業的產能是過剩的, 這是重構期行業最為典型的特徵。 總量過剩就意味著市場關係從賣方市場走向了買方市場, 過去是企業主導市場和消費, 未來是消費主導行業與企業。

總量過剩, 加上同質化, 這種普遍性的問題到來, 未來一定時期內一定會迎來價格競爭, 促銷競爭。 但是有戰略眼光的企業會從同質化的泥潭中走出, 通過產品創新實施價值競爭。

總量過剩和消費主權是孿生。 當商品供應充足, 企業百般討好消費者, 消費者的主權時代就會到來。 當消費者成為企業核心資源的時候, 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尊重消費者, 研究消費者。

很多企業經歷了供不應求的“大生產”時代, 也經歷了供不應求到供需平衡, 而供大於求的供需大逆轉是很多企業沒有經歷過的,如果企業不能深刻理解市場供需關係本質性變化,就會一味沉浸在“王婆式”產品推銷時代。

跨越分水嶺的基本思維機會還是問題導向

行業進入擠壓式增長,很多企業切實感受到了行業競爭的殘酷,過去基礎較好的企業開始乘勝追擊,而過去基礎較差的企業開始倍感寒冬。

筆者去企業調研的時候,明顯覺得企業決策團隊處在冰火兩重天。利用行業戰略機遇打牢基礎,完成積累的企業,面對未來時充滿信心,座談的時候,談的是行業機會與逆勢增長,企業整體戰略是彎道超車。而過去過的比較安逸的企業,談的都是酒駕和限制三公消費等話題,甚至很多企業把自己的弱勢歸結為品牌。

大家可以回顧一下,在上一輪的行業調整期,很多企業如何在調整期結束後,迅速以機會為導向率先沖出去的。可以說,當前的第一梯隊企業,諸如洋河、郎酒、古井等企業,在上一輪,大概2000年前後也是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為什麼從2004年開始能夠一路高歌,成為百億俱樂部的成員?

可以斷定,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抓住了機會。透過問題找到機會的能力是未來企業的核心能力。我們堅信,2017會成為酒業的一個分水嶺,而以機會為導向的企業才會跨越分水嶺,成為弄潮兒。

沉浸過去還是面向未來

很多企業對自己過去的輝煌津津樂道,活在過去。面對未來,還是柱狀思維,總是以過去推理未來。

在酒業發展分水嶺之際,我們的企業決策者必須改變“龍生龍,鳳生鳳”的柱狀思維,以餅狀思維看清整個行業趨勢和市場機會,才能創造新的未來。

面向未來,我們就會發現主流消費換代的機會,更會發現一線名酒的戰略機遇是品牌價值,而區域酒企的戰略機遇是品質價值。

同時,我們還會發現年輕的主流消費更容易接受新產品、新品牌。年輕的主流消費更容易交易,更容易被打動。

因為年輕的主流消費心目中,不崇拜權威,敢於挑戰,也許父輩們崇拜的主導品牌,對於年輕人而言,根本不屑一顧。

系統重構決定未來處境

2017酒業分水嶺到來,酒企要想成為弄潮兒需要系統重構:

從戰略的角度,找到自身的機會。可以困惑於酒駕、限制三公消費,但不要忘記,白酒市場容量近萬億,人均消費300多元。行業不會因為你增加的幾個億就變得慘烈,也不會因為某個企業的下滑或倒閉就意味著行業也要下滑或者倒閉。

從經營的角度,找到自身企業的價值。不要困惑於百億企業,也不要困惑於幾十個億的企業。要思考自身企業是存量型企業還是增量型企業,有價值的企業才會持續,能盈利的企業才能基業長青。

從組織的角度,找到以人為本的法寶。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是:如果你的管理團隊80後占比低於30%將意味著企業老化,如果占比低於50%將意味著團隊沒有活力。我們的觀點是,一個沒有活力的團隊只能吃老本。

事實上,很多酒企的困局是創業管理團隊已經小富即安,沒有了創業激情,身在曹營心在漢。

從產品的角度,忘掉賣點找“買點”。針對新主流消費群的消費特徵,如何適應“小鮮肉”們的消費。我們的酒企一定要牢記,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資訊高度透明,產品價值的完全交付是產品成功的關鍵。

從行銷的角度,找到消費者買酒的理由。我們一直固執地認為,行銷的最高境界不是思考如何賣,而是研究為什麼買。企業只要能夠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企業的行銷就算及格?消費者為什麼買?消費者怎麼體驗到第一次?怎麼樣讓消費者實現第一次購買?

從廠商的角度,建立廠商一體化的合作夥伴關係,企業才會有未來。市場競爭激烈,廠商相互掐已經成為常態,能迅速建立穩定的、牢固的廠商關係的企業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作者系觀峰智業集團董事長)

由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辦公室、中國千商大會組委會、華夏酒報社主辦,華夏酒報社、中國酒業新聞網承辦,成都摩創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協辦的“白酒酒莊時代——中國酒業的傳承與創新”2017春季全國糖酒會高峰論壇暨2016中國酒業年度人物、品牌頒獎禮將在2017春季全國糖酒會期間召開,我們期待您的光臨!

地點: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5層洲際宴會廳

孫文東

姚根偉

王吉本

而供大於求的供需大逆轉是很多企業沒有經歷過的,如果企業不能深刻理解市場供需關係本質性變化,就會一味沉浸在“王婆式”產品推銷時代。

跨越分水嶺的基本思維機會還是問題導向

行業進入擠壓式增長,很多企業切實感受到了行業競爭的殘酷,過去基礎較好的企業開始乘勝追擊,而過去基礎較差的企業開始倍感寒冬。

筆者去企業調研的時候,明顯覺得企業決策團隊處在冰火兩重天。利用行業戰略機遇打牢基礎,完成積累的企業,面對未來時充滿信心,座談的時候,談的是行業機會與逆勢增長,企業整體戰略是彎道超車。而過去過的比較安逸的企業,談的都是酒駕和限制三公消費等話題,甚至很多企業把自己的弱勢歸結為品牌。

大家可以回顧一下,在上一輪的行業調整期,很多企業如何在調整期結束後,迅速以機會為導向率先沖出去的。可以說,當前的第一梯隊企業,諸如洋河、郎酒、古井等企業,在上一輪,大概2000年前後也是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為什麼從2004年開始能夠一路高歌,成為百億俱樂部的成員?

可以斷定,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抓住了機會。透過問題找到機會的能力是未來企業的核心能力。我們堅信,2017會成為酒業的一個分水嶺,而以機會為導向的企業才會跨越分水嶺,成為弄潮兒。

沉浸過去還是面向未來

很多企業對自己過去的輝煌津津樂道,活在過去。面對未來,還是柱狀思維,總是以過去推理未來。

在酒業發展分水嶺之際,我們的企業決策者必須改變“龍生龍,鳳生鳳”的柱狀思維,以餅狀思維看清整個行業趨勢和市場機會,才能創造新的未來。

面向未來,我們就會發現主流消費換代的機會,更會發現一線名酒的戰略機遇是品牌價值,而區域酒企的戰略機遇是品質價值。

同時,我們還會發現年輕的主流消費更容易接受新產品、新品牌。年輕的主流消費更容易交易,更容易被打動。

因為年輕的主流消費心目中,不崇拜權威,敢於挑戰,也許父輩們崇拜的主導品牌,對於年輕人而言,根本不屑一顧。

系統重構決定未來處境

2017酒業分水嶺到來,酒企要想成為弄潮兒需要系統重構:

從戰略的角度,找到自身的機會。可以困惑於酒駕、限制三公消費,但不要忘記,白酒市場容量近萬億,人均消費300多元。行業不會因為你增加的幾個億就變得慘烈,也不會因為某個企業的下滑或倒閉就意味著行業也要下滑或者倒閉。

從經營的角度,找到自身企業的價值。不要困惑於百億企業,也不要困惑於幾十個億的企業。要思考自身企業是存量型企業還是增量型企業,有價值的企業才會持續,能盈利的企業才能基業長青。

從組織的角度,找到以人為本的法寶。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是:如果你的管理團隊80後占比低於30%將意味著企業老化,如果占比低於50%將意味著團隊沒有活力。我們的觀點是,一個沒有活力的團隊只能吃老本。

事實上,很多酒企的困局是創業管理團隊已經小富即安,沒有了創業激情,身在曹營心在漢。

從產品的角度,忘掉賣點找“買點”。針對新主流消費群的消費特徵,如何適應“小鮮肉”們的消費。我們的酒企一定要牢記,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資訊高度透明,產品價值的完全交付是產品成功的關鍵。

從行銷的角度,找到消費者買酒的理由。我們一直固執地認為,行銷的最高境界不是思考如何賣,而是研究為什麼買。企業只要能夠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企業的行銷就算及格?消費者為什麼買?消費者怎麼體驗到第一次?怎麼樣讓消費者實現第一次購買?

從廠商的角度,建立廠商一體化的合作夥伴關係,企業才會有未來。市場競爭激烈,廠商相互掐已經成為常態,能迅速建立穩定的、牢固的廠商關係的企業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作者系觀峰智業集團董事長)

由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辦公室、中國千商大會組委會、華夏酒報社主辦,華夏酒報社、中國酒業新聞網承辦,成都摩創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協辦的“白酒酒莊時代——中國酒業的傳承與創新”2017春季全國糖酒會高峰論壇暨2016中國酒業年度人物、品牌頒獎禮將在2017春季全國糖酒會期間召開,我們期待您的光臨!

地點: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5層洲際宴會廳

孫文東

姚根偉

王吉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