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學畢業生怎樣進入金融行業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發展的市場化、國際化、規範化, 金融業在我國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是很多畢業生願意進入的行業之一, 尤其是銀行是畢業生非常願意進入的企業單位。

什麼是金融行業

大眾往往認為銀行代表金融行業, 其實金融行業包括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幾大模組。 大的互聯網公司都會涉及金融, 如阿裡巴巴、京東、滴滴、ofo等, 是比較新的金融業態。

一、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現狀

互聯網金融大發展。 互聯網金融涉及網路支付、P2P網貸、眾籌、互聯網金融門戶等。 金融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業,

使金融業植入互聯網的基因, 發展更加迅猛, 其風險比較大。 逐漸成為居民投資理財的新管道, 各種理財寶不斷湧現, P2P平臺以其低門檻、高收益、成本低的優勢, 在較短時間吸引了大量的資金。

進入門檻相對較高。 金融行業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較高,

金融行業選拔人才的標準高於一般行業。 當前金融業急缺的人才如金融分析師、金融工程師、特許財富管理師、基金經理、精算師、稽查監管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後臺工作人員(在財務、結算、稅務方面有經驗)等從技能、知識、實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具有實踐經驗、高學歷和多種崗位經歷的人才成為各機構爭取的主要對象。

市場供給不平衡。 目前金融高端人才、基層操作型員工供需缺口較大。 如金融產品的設計和金融創新、 金融風險的預測、管理及防範等職責需要金融高級人才來承擔, 目前這部分人才在國內金融界十分短缺, 該類博士學歷以上的人才供不應求。 除此之外, 金融企業持續出現的“人才高消費”現象導致金融企業出現崗位要求與員工素質錯位的矛盾, 高學歷人才從事“客戶服務型”及“業務操作型”崗位, 導致從業人員的穩定性大大下降, 違約、跳槽的現象頻頻發生, 基層員工短缺。

二、金融業人才需求趨勢

傳統業務的需求減少。 本科畢業生進入銀行一般從事櫃員工作,

很多畢業生覺得工作複雜、勞動強度大、壓力大, 未來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 以及櫃員機的大量使用, 對櫃員的需求會極度萎縮;銀行的網點已經達到飽和, 現代城市的部分銀行網點已在收縮、裁併, 對大學生的需求會進一步減少, 已在崗位的面臨下崗和轉崗的風險。 證券、保險則對行銷人員的需求持續增大, 因為這類企業的客戶需要不斷開拓, 目前已經比較規範, 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 以往一個隨便能說會道的人就可以從事保險業務已經不再了。

高學歷人才需求強勁。 未來10年, 中國金融從業人員總量將按照年均3.5%的速度增長, 2015年達到448萬人, 2020年達到515萬人。 由於金融研究生畢業生數量的增加, 以及金融行業對金融本科生實用性的質疑, 對本科畢業生的需求有所下降, 研究生的需求則有所上升。 金融從業人員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才的比重, 到2016年增加15萬人, 2020年要再多增加20萬人, 基本上每年以3萬 到4萬人的速度增加。

混合型人才需求旺盛。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跨越式發展,金融業對員工的要求不僅局限于金融專業,而是更加開放。要求從業人員具備經濟、法律、銀行、 證券、保險、房地產、外匯、稅務、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同時要求從業人員擁有豐富金融專業知識與經驗,優良的職業操守、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這類混合型人才將倍受金融機構偏愛。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已經設置了自己行銷部門進行金融產品的創新、行銷策劃工作。因此兼具金融業務知識和行銷技巧的人才成為將成為金融業急需的人才類型。

三、如何進入金融業

瞭解行業需求。業務員是金融業缺口最大的,相對來說,進入保險、證券比較容易,進入銀行比較困難。證券行業受環境影響比較大,行情好的時候業務很容易做出來,行情不好的時候業務開展比較困難。16年期貨市場低迷,期貨從業人員的收入普遍下降。保險相對穩定,但大眾對保險的認知有偏差,需要業務員不斷的拓展客戶。銀行需要筆試,面試,如進入基層銀行需要一定的社會關係。如是其他人員,如技術、精算師等,需要過硬的專業能力,競爭相比業務員不是很激烈。

定位要準確。以銀行為例,大部分畢業生進入從事櫃員崗位,有的畢業生對崗位缺乏足夠的認知。進入之後對枯燥而壓力大的崗位不適應,會從新開始擇業。銀行櫃員對畢業生的需求沒有專業限制,只要符合銀行的條件即可報名考試,很多銀行採用的是公務員的行測和申論的筆試模式。銀行的收入會有差別,郵儲和四大行的收入在8-13萬之間,城市銀行相對較高;民營商業銀行的收入與業務關係較大,剛進入的畢業生存款業務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很多新進入的員工無法完成任務。業務有的是以個人名義,有的是團隊任務。

有風險意識。前幾年火熱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收入極高。如e租寶,本科生進入即達到10萬以上甚至更高,此類公司在校園大肆招聘,吸納了大量畢業生。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加強,更多的互聯網金融倒閉跑路。銀行相對穩定,但前面講到,也會面臨轉崗甚至失業的危險。保險,證券與自己的業務量有極大的關係,如不能做好業務,收入入不敷出。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跨越式發展,金融業對員工的要求不僅局限于金融專業,而是更加開放。要求從業人員具備經濟、法律、銀行、 證券、保險、房地產、外匯、稅務、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同時要求從業人員擁有豐富金融專業知識與經驗,優良的職業操守、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這類混合型人才將倍受金融機構偏愛。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已經設置了自己行銷部門進行金融產品的創新、行銷策劃工作。因此兼具金融業務知識和行銷技巧的人才成為將成為金融業急需的人才類型。

三、如何進入金融業

瞭解行業需求。業務員是金融業缺口最大的,相對來說,進入保險、證券比較容易,進入銀行比較困難。證券行業受環境影響比較大,行情好的時候業務很容易做出來,行情不好的時候業務開展比較困難。16年期貨市場低迷,期貨從業人員的收入普遍下降。保險相對穩定,但大眾對保險的認知有偏差,需要業務員不斷的拓展客戶。銀行需要筆試,面試,如進入基層銀行需要一定的社會關係。如是其他人員,如技術、精算師等,需要過硬的專業能力,競爭相比業務員不是很激烈。

定位要準確。以銀行為例,大部分畢業生進入從事櫃員崗位,有的畢業生對崗位缺乏足夠的認知。進入之後對枯燥而壓力大的崗位不適應,會從新開始擇業。銀行櫃員對畢業生的需求沒有專業限制,只要符合銀行的條件即可報名考試,很多銀行採用的是公務員的行測和申論的筆試模式。銀行的收入會有差別,郵儲和四大行的收入在8-13萬之間,城市銀行相對較高;民營商業銀行的收入與業務關係較大,剛進入的畢業生存款業務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很多新進入的員工無法完成任務。業務有的是以個人名義,有的是團隊任務。

有風險意識。前幾年火熱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收入極高。如e租寶,本科生進入即達到10萬以上甚至更高,此類公司在校園大肆招聘,吸納了大量畢業生。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加強,更多的互聯網金融倒閉跑路。銀行相對穩定,但前面講到,也會面臨轉崗甚至失業的危險。保險,證券與自己的業務量有極大的關係,如不能做好業務,收入入不敷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