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子守國門是明朝的祖訓?你錯了,之前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說起“天子守國門”, 人們往往會想起明朝, 似乎這已經成了明朝的代名詞, 但是我們翻開歷史看, 歷朝歷代, 其實都是在奉行這一標準。

朱棣因為長期在北邊抵抗遊牧民族, 所以心中深深的明白漢族的死敵就是北邊的遊牧民族, 故而為了能夠調集全國之力, 便將首都定在了北京。

在周朝與漢朝的時候, 中國外患主要來自西方、西北方, 所以周王室將洛陽定為國都, 借此來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

東漢, 因為此時的遊牧民族主要是羌戎, 故而東漢定都洛陽, 集結天下之力, 抵抗遊牧民族, 穩固天下, 但是無奈後期朝政昏聵, 導致羌戎從西、北蠶食、擠壓東漢。

而在隋唐就變得好多了, 隋唐兩代數百年間, 政治中心西北, 隋唐有效地控制了突厥對中國的威脅。

但在安史之亂後, 由於國家內部動盪, 西北與遊牧的力量又一次失衡, 唐朝滅亡了。 隨後就開始了漫長的五代之亂。

到了明朝, 邊患也移位, 唐以前, 邊患主要在西北, 故都城多設於關中。 但是在明朝, 北方的遊牧民族很是強盛。

所以明成祖很堅定的將都城從南京移向了北京, 所以天子守國門, 是歷朝歷代都奉行的一條準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