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土從黑,亦清亦潔

從土從黑, 亦清亦潔

古有佳人, 伴君側, 以水研磨, 與君共書良辰美景。

墨, 中國古代書寫和繪畫的必不可少之物, 它來自自然的本體, 是眾多文化意象的原料。 墨的原料有炭黑、松煙等, 你會在黑土層中發現它, 靜置在歷史中, 它本沒有美的生命, 承命為人類所用, 成就一方文明。

1.>>>墨者, 從天然也

墨出現的時間是晚於筆的, 在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落後的時代, 沒有技藝能夠製作人工墨, 人們大多會使用天然或者半天然的墨。

考古學家最早在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以及竹木簡牘上, 發現墨的痕跡,

而墨和水的相遇最早在《莊子》中才有記載。 一句“舔筆和墨”讓人們得以瞭解, 在春秋戰國時代, 毛筆和墨水已是當時文人的標配。

墨與筆

西周時期《述古書法纂》載:“邢夷始制墨, 字從黑土, 煤煙所成, 土之類也。 ”“墨”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 從土從黑的間架結構訴說著它的身世。

2.>>>墨者, 從巧匠也

墨分“松煙墨”和“油煙墨”, 前者色烏膠質輕, 只宜寫字;後者色亮有光澤, 多宜作畫。

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和江陵鳳凰山西漢墓發現的黑色不規則小圓塊, 就是煙墨童年的模樣了。 它們沒有模製成錠, 而到了漢代制墨人的出現, 它們開始了一場華麗的蛻變。

墨與書

漢代制墨人從松煙中提取原料, 或用手捏合或用模具制之, 墨品的形狀開始豐富起來, 墨質經過人工的提煉, 也變得更加堅實。 到了魏晉南北朝, 墨品的品質不斷提高, 製作工藝也已成熟,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 寫下了我國最早的制墨工藝論《合墨法》。

3.>>>墨者, 從心懷也

自唐代開始, 制墨人逐漸分工為一門單獨的技藝傳承者, 他們在中國封建經濟文化百花齊放的時代, 把墨文化推向了另一個高峰。

唐有制墨人奚超、奚廷珪父子, 不仿古道, 獨辟新法, 人們道奚家墨“豐肌膩理, 光澤如漆”。 宋代墨工潘谷, 明代邵格之、程君房等, 均是備受文人推崇的墨匠。 制墨人依山而居, 建立祠堂,

制墨逐漸成為一個地域的文化特色。 自有歙縣與休寧兩派相爭, 製作精品, 色彩煥發三百年而不改。

水墨畫現場

砍柴須備好刀, 好字必有好墨。 “墨”一字就像其承載的文字一樣, 也承載著數不清的文化印記。 墨雖從土從黑, 幻化出的卻是亦清亦潔的君子情懷。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一幅畫卷徐徐展開, 黑衣舞者化作點點黑墨, 最終完成一幅水墨畫, 黑白相配, 卻心懷自然之純粹。 未來良辰美景依舊, 願與君隔屏同執墨筆, 書寫各自的歲月靜好。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 字當歌, 1957年4月生, 河南伊川人,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