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十大“法帖”,你都臨過哪些

中國十大“法帖”, 你都臨過哪些

中國書法史上, 書法作品通常分為兩類, 一類為碑刻, 一類為書帖。 然而還有另外一種, 叫做法帖。 何為法帖?簡單地說, 它是一種碑刻與書帖相結合的拓本產物。

歷代都有一些書法大家、名家之作, 為了讓他們的作品廣泛傳播, 更多的墨客臨習, 法帖應運而生。 名家的真跡往往不可得, 多為私家收藏, 難以傳播, 由於古代還沒有複印技術, 這怎麼辦呢?古人想出另一種辦法:先是請一流刻工, 將名家的書法筆跡進行雙鉤描摹後, 鐫刻在石板或木板之上, 即磨勒上石;然後通過拓印技術,

然後無限制地複製出以黑底白字為特徵的拓印本, 最終裝訂成冊。 這種名家墨蹟的拓印本, 作為歷代後學臨習之範本, 便稱之為“法帖”。

中國歷代流傳下來的法帖, 十分豐富;但由於選帖範本和刻工技術的原因等, 導致良莠不齊。 而為世所公認的十大著名法帖, 自宋代以降, 主要有《淳化閣帖》、《太清樓帖》、《群玉堂帖》、《餘清齋帖》、《鬱岡齋帖》、《停雲館帖》、《戲鴻堂帖》、《擬山園帖》、《快雪堂法帖》、《三希堂法帖》。 此外, 還有其他較有影響的法帖, 如《絳帖》、《潭帖》、《鳳墅帖》、《寶晉齋帖》、《鬱孤台帖》、《玉煙堂帖》、《來禽館帖》、《玉虹樓帖》、《星鳳樓帖》等。

01《淳化閣帖》

宋代最著名的大型法帖, 也是中國最早彙集諸家墨寶的法帖。 淳化三年(992年), 太宗趙炅令出內府所藏曆代墨蹟,

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於禁內, 因名《淳化閣帖》。 該帖共10卷, 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蹟, 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 被後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

淳化閣帖王羲之書法

《淳化閣帖》刊刻的重要意義還在於,

最終確立了王羲之的“書聖 ”地位, 不僅開啟了官刻叢帖之端, 也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風, 從而主宰了中國書法的發展方向。

02《太清樓帖》

中國北宋官刻叢帖。 刻帖工作由龍大淵主持, 蔡京奉旨書寫帖內的款識標題。 因刻于徽宗大觀三年(1109), 遂亦稱《大觀帖》。 刻成之後置於太清樓下, 故稱《太清樓帖》, 也有稱《大觀太清樓帖》者。 石刻成後的拓本用以賞賜, 因此流傳較少。

太清樓帖局部

本帖為《淳化閣帖》的重刊修訂版。 由於《閣帖》的之前摹刻技藝還不夠十分精良, 頗有失真之處;而且《閣帖》刻在棗木板上, 不能耐久。 歷經百年, 至宋徽宗時已皴裂不能施拓(一說是遭火焚毀)。 因此, 宋徽宗遂有修訂重刊《閣貼》之舉。

03《群玉堂帖》

原名《閱古堂帖》, 中國南宋匯刻叢帖 。 南宋韓侂胄以家藏墨蹟, 令其門客向水編次摹勒上石。 向氏精於鑒賞, 擅長刻帖, 故摹刻甚為精善。 後韓氏被誅, 帖石沒入內府。 嘉定年間改為今名。 據《石刻鋪敘》等書記載, 全帖共10卷, 現存 3冊, 均為剪方裝。

群玉堂帖(局部)

此帖原石早佚, 拓本流傳極少, 明時已無全帙, 殘卷亦世所罕見。 3冊均為重墨精拓, 墨色醇古, 紙薄而精, 字神充沛, 精采逼人, 字無殘剝。 帖內所刻墨蹟多不存, 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的重要資料。

04《停雲館帖》

《停雲館帖》為吳中才子文徵明法帖選集, 由其子文彭、文嘉摹勒。 嘉靖十六年(1537)刻首卷, 以後得佳墨逐次加刻,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完成。初為木刻,後改為石刻。明代匯刻叢帖的善本。12冊,12卷全,後托裱經折裝。

《停雲館帖》初拓本選

文氏父子皆工書畫,精鑒賞,富收藏。《停雲館帖》選擇精嚴,偽書獨少,多以墨蹟上石,較當時其他叢帖為優。刻者為鐵筆名手章簡甫,與《真賞齋帖》同為明代刻帖上品。

05《戲鴻堂帖》

明代著名刻帖,由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鐫成,全帖十六卷。帖名取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中“鐘繇書意氣密麗,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之義。

戲鴻堂法書《絕交書》局部

據帖後年款,刻帖完成時董其昌49歲。由於董其昌極負盛名,此帖風行一時。初為木刻,後毀於火,重摹刻石。故所傳拓本有兩種。石版於二十世紀40年代初期不幸遭日本飛機轟炸而有所損壞,現存石133塊,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06《擬山園帖》

清代著名書法家“神筆”王鐸的個人叢帖,共十卷。由王鐸之子無咎撰集,古燕呂昌摹,張翱鐫。此帖全刻王鐸一家之書,共103種,其中大多為臨古之書。王無咎傳留大量的王鐸書跡,因而所選皆精湛。刻者亦一時名手,而其它王書刻帖均不如此本為佳,帖後有張縉彥、龔鼎孽及無咎題跋。此帖無論是所選之帖還是摹刻方面,都極為精妙。

擬山園帖 局部

《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甚至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說法。

07《餘清齋法帖》

《餘清齋法帖》由明代新安巨富收藏家吳廷,出其所藏晉、隋、唐、宋書家名跡,特邀著名書畫家董其昌、陳繼儒評鑒遴選,延請同鄉人書畫家楊明時,鐵筆勒摹上石,並以其齋室命名,匯刻成此法帖,董其昌題額。自1596年始,成於1614年,歷經長達十八年。

《餘清齋法帖》

《餘清齋》刻石歷經四百餘年,還完好存世,但由於極少施拓,流傳不廣,較為難得。1880年(清代光緒六年),楊守敬出使日本,曾極力推崇此帖,受到日本書道界的讚譽。與《停雲》、《真賞》、《戲鴻》等殘損後再重翻刻的碑石相比,《餘清齋》確實清心悅目,高雅脫俗,豪無匠氣。

08《鬱岡齋帖》

《鬱岡齋帖》亦稱《鬱岡齋墨妙帖》,十卷。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由金壇王肯堂編次,管駟卿鐫刻。清代王澍如此評價:“蒼深不及《停雲》而秀潤過之,故當遠出《戲鴻》之上。”

月儀帖(鬱岡齋帖)

《鬱岡齋帖》之所以珍貴,有三個原因:其一它不僅是明代精刻之帖,且為初拓本,收藏於花梨木盒內,十卷完整無缺;其二,它曾為名人翁方綱收藏,並有多處記載和題跋;其三每卷皆有其他諸多清代文人、書畫家的題跋,從中既可獲知他們對此帖的評價,也能欣賞他們的書法藝術。

09《快雪堂法帖》

明末清初馮銓編選,劉光暘摹勒,收錄晉、唐、宋、元法書,自晉代王羲之至元代趙孟頫,因其中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並以此帖冠其首,因名其帖。此帖彙集二十一家,八十多件書跡。馮氏刻此帖始於明末崇禎間,其間幾經喪亂,至清順治初年尚未刻完,遂以行世,所刻僅五卷,且次序不一致。

快雪堂法帖局部

此帖取材自《大觀帖》、《絳帖》及其他傳世墨蹟,采摭精當,而且劉光暘為鐫刻名手,刻法秀潤,有“天畫神鏤”之譽,故該帖歷來為法帖中的佳刻。後來原石為清宮內府收藏,乾隆四十四年,建快雪堂以嵌置帖石。原石長短寬窄不一,且有木刻3版,入內府後將長短寬窄統一,並將木板換石重刻。拓本有涿拓、建拓、內拓之分。

10《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弘曆敕命吏部尚書梁詩正、戶部尚書蔣溥等人,將內府所藏曆代書法作品。

三希堂法帖局部

三希堂本為乾隆皇帝讀書之所。乾隆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墨寶,並時常把玩,遂以此更名。

該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稱叢帖中之巨制。完成之後,僅精拓數十本賜與寵臣。後於乾隆十七年,複從宮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選出歷代名人法書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傳始廣。至今,原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園閱古樓壁上。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以後得佳墨逐次加刻,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完成。初為木刻,後改為石刻。明代匯刻叢帖的善本。12冊,12卷全,後托裱經折裝。

《停雲館帖》初拓本選

文氏父子皆工書畫,精鑒賞,富收藏。《停雲館帖》選擇精嚴,偽書獨少,多以墨蹟上石,較當時其他叢帖為優。刻者為鐵筆名手章簡甫,與《真賞齋帖》同為明代刻帖上品。

05《戲鴻堂帖》

明代著名刻帖,由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鐫成,全帖十六卷。帖名取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中“鐘繇書意氣密麗,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之義。

戲鴻堂法書《絕交書》局部

據帖後年款,刻帖完成時董其昌49歲。由於董其昌極負盛名,此帖風行一時。初為木刻,後毀於火,重摹刻石。故所傳拓本有兩種。石版於二十世紀40年代初期不幸遭日本飛機轟炸而有所損壞,現存石133塊,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06《擬山園帖》

清代著名書法家“神筆”王鐸的個人叢帖,共十卷。由王鐸之子無咎撰集,古燕呂昌摹,張翱鐫。此帖全刻王鐸一家之書,共103種,其中大多為臨古之書。王無咎傳留大量的王鐸書跡,因而所選皆精湛。刻者亦一時名手,而其它王書刻帖均不如此本為佳,帖後有張縉彥、龔鼎孽及無咎題跋。此帖無論是所選之帖還是摹刻方面,都極為精妙。

擬山園帖 局部

《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甚至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說法。

07《餘清齋法帖》

《餘清齋法帖》由明代新安巨富收藏家吳廷,出其所藏晉、隋、唐、宋書家名跡,特邀著名書畫家董其昌、陳繼儒評鑒遴選,延請同鄉人書畫家楊明時,鐵筆勒摹上石,並以其齋室命名,匯刻成此法帖,董其昌題額。自1596年始,成於1614年,歷經長達十八年。

《餘清齋法帖》

《餘清齋》刻石歷經四百餘年,還完好存世,但由於極少施拓,流傳不廣,較為難得。1880年(清代光緒六年),楊守敬出使日本,曾極力推崇此帖,受到日本書道界的讚譽。與《停雲》、《真賞》、《戲鴻》等殘損後再重翻刻的碑石相比,《餘清齋》確實清心悅目,高雅脫俗,豪無匠氣。

08《鬱岡齋帖》

《鬱岡齋帖》亦稱《鬱岡齋墨妙帖》,十卷。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由金壇王肯堂編次,管駟卿鐫刻。清代王澍如此評價:“蒼深不及《停雲》而秀潤過之,故當遠出《戲鴻》之上。”

月儀帖(鬱岡齋帖)

《鬱岡齋帖》之所以珍貴,有三個原因:其一它不僅是明代精刻之帖,且為初拓本,收藏於花梨木盒內,十卷完整無缺;其二,它曾為名人翁方綱收藏,並有多處記載和題跋;其三每卷皆有其他諸多清代文人、書畫家的題跋,從中既可獲知他們對此帖的評價,也能欣賞他們的書法藝術。

09《快雪堂法帖》

明末清初馮銓編選,劉光暘摹勒,收錄晉、唐、宋、元法書,自晉代王羲之至元代趙孟頫,因其中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並以此帖冠其首,因名其帖。此帖彙集二十一家,八十多件書跡。馮氏刻此帖始於明末崇禎間,其間幾經喪亂,至清順治初年尚未刻完,遂以行世,所刻僅五卷,且次序不一致。

快雪堂法帖局部

此帖取材自《大觀帖》、《絳帖》及其他傳世墨蹟,采摭精當,而且劉光暘為鐫刻名手,刻法秀潤,有“天畫神鏤”之譽,故該帖歷來為法帖中的佳刻。後來原石為清宮內府收藏,乾隆四十四年,建快雪堂以嵌置帖石。原石長短寬窄不一,且有木刻3版,入內府後將長短寬窄統一,並將木板換石重刻。拓本有涿拓、建拓、內拓之分。

10《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弘曆敕命吏部尚書梁詩正、戶部尚書蔣溥等人,將內府所藏曆代書法作品。

三希堂法帖局部

三希堂本為乾隆皇帝讀書之所。乾隆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墨寶,並時常把玩,遂以此更名。

該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稱叢帖中之巨制。完成之後,僅精拓數十本賜與寵臣。後於乾隆十七年,複從宮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選出歷代名人法書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傳始廣。至今,原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園閱古樓壁上。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