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全新敘述全新角度,一套大不一樣的中國史

十多年前, 哈佛大學出版社找到早已在國際漢學界享有盛名的卜正民先生, 力邀他主編一套面向普通讀者的簡明、清晰、具有全球視野的中國通史,

關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尤其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反映50年來世界中國史最新研究成果。

卜正民先生在接受哈佛大學出版社的邀約後, 邀請美國清史研究名家羅威廉、美國中國古代史研究專家陸威儀、德國宋史大家迪特•庫恩一起, 經過近10年的辛勤創作, 完成了這套代表著世界中國史研究成果和水準的《哈佛中國史》叢書, 並在2009—2013年間陸續面世。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正是——

《哈佛中國史》中文版

一套大不一樣的中國史

經過十年籌備, 5年編輯,

精心打磨。

對比其他中國史著作,

《哈佛中國史》主要有以下幾大優勢。

精 美

《哈佛中國史》的裝幀設計

為什麼要先說裝幀呢?因為看到樣書後, 真的被驚豔到了!

作為哈佛大學出版社的典範之作,

《哈佛中國史》站在風起雲湧的21世紀, 從全球史角度重寫“世界中國史”, 引導世界重新思考當下中國。 “從世界看中國”這樣一個獨特視角, 自然決定了《哈佛中國史》在封面設計上的基本特點, 既要沉穩典雅, 又要相容並包, 既是中國的, 又是世界的。 因此, 這套書在設計套盒、函套以及封面時, 都很注意“中西結合”的意象傳達。

套 盒

套盒工藝:300克牛皮紙, 四色印刷, 包裹內函, 可自然展開為一整張紙, 設計獨特

函 套

函套工藝: 3毫米加厚荷蘭板, 承重力強, 外層為灰色連珠文裱糊, 圖案燙金,

典雅大方

六卷本叢書

書籍工藝:精裝, 燙金, 潘通墨, 內殼燙白, 內文紙選用80克太陽純質, 質感十足

每卷的封面

在封面設計上,本套書選用了最能代表每個朝代分野的圖像或是畫作,來展現當時的精神氣象。比如秦漢卷,用了兵馬俑,士兵身旁的戰馬孔武有力,體現了大一統的帝國氣象;又如唐卷,選用了敦煌壁畫,展示當時在世界上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的繁盛景象,而書中也有多幅敦煌壁畫,作者陸威儀教授如數家珍,將唐朝帶給我們的這一文化遺產及其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十分精彩!再如卜正民教授撰寫的元明卷,選用了一張龍的照片(明朝嘉靖年間灑線繡的“金正龍方補”),因為他在書中從關於龍的記述入手,發現史書中關於龍的記述越多,國家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這一現象將國家興衰、朝代沿革與人們的記史心理結合了起來,極其有趣。

經 典

哈佛大學出版社的典範之作

為什麼說《哈佛中國史》是哈佛大學出版社的典範之作呢?

《哈佛中國史》叢書共六卷,分秦漢、南北朝、唐、宋、元明和清六個時代分野,上迄秦朝統一,下至清朝終結,以一種新鮮、緊湊、好讀的方式涵蓋了西元前2世紀至20世紀初期中國古代王朝興起、發展和衰亡的歷史進程。通貫上下,分量適中,權威詳盡,獲贊“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

蔔正民

1951年生,享譽世界漢學界的史學大家,師從孔飛力教授,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歷任英國牛津大學邵氏漢學教授,美國亞洲學會前任會長。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聖約翰學院歷史系教授,兼聖約翰神學院院長。學術視野廣闊,主要從事亞洲歷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明代社會和文化史、“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的佔領等。

《哈佛中國史》叢書的作者中,卜正民擅長以新穎的視角、豐富的細節和極具感染力的敘事風格講述元明史;羅威廉所作“清卷”被譽為數十年來海外清史研究必讀的通俗佳作;陸威儀為斯坦福大學李國鼎中華文化講座教授,憑一己之力完成秦漢、南北朝和唐朝三卷;迪特•庫恩專長于宋代物質文化史、科技史和藝術史,在世界漢學界享有盛名。

自2009年英文版出版以來,《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美國歷史評論》《亞洲研究》《倫敦時報》等近百家媒體爭相報導,好評如潮。《文學評論》盛讚《哈佛中國史》叢書“為哈佛大學出版社帶來了至高的榮譽,它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國”。《圖書館雜誌》更將 《哈佛中國史》叢書譽為“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

《哈佛中國史》也得到了學界專家的高度認同。哈佛大學教授包弼德、史樂民,劍橋大學教授麥大維,牛津大學教授戴彼得,華盛頓大學教授伊沛霞等多位世界知名漢學家贊許有加,一致推薦。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包弼德教授評價道:“六卷本《哈佛中國史》叢書成功地填補了一卷本中國史教科書和多卷本的多位作者合力撰寫一卷而成的《劍橋中國史》之間的空白,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基於朝代、每卷由一位作者獨自撰寫完成的解釋性歷史。”《劍橋插圖中國史》作者、華盛頓大學教授伊沛霞教授說:“每個教中國歷史的人,書架上都要有一套《哈佛中國史》。”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世界知名高校將《哈佛中國史》叢書指定為中國歷史課程的教科書或參考書,如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萊頓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等,備受歐美大中學生和普通讀者的追捧,為他們瞭解中國打開一扇大門。

獨 特

“大不一樣的中國史”

《哈佛中國史》是繼《劍橋中國史》之後反映50年來世界中國史全新研究成果、代表世界中國史研究水準的21世紀全新中國通史。

與煌煌十餘卷、內容專深、多位元作者合力撰寫一卷的《劍橋中國史》不同,《哈佛中國史》每個斷代均由一位學者一氣呵成,文風通貫,渾然一體。

《哈佛中國史》以全球視野突破傳統中國史學敘事,真正做到了跨學科、跨領域講述中國歷史,全面涉及地理學、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氣候學、環境史、醫療史、性別史、城市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的新角度、新方法和新成果,堪稱21世紀史學研究的新典範。

在語言風格上,《哈佛中國史》語言生動活潑,文風簡明精悍,結構精緻合理,極富故事性和啟發性,是一套寫給大眾讀者的權威、簡潔、清晰、獨特的全新中國通史。歷史學習者可從中瞭解世界中國史研究前沿,而大眾讀者閱讀這套“大不一樣的中國史”,則可在享受會心愉悅的閱讀體驗之餘,獲得對中國歷史的嶄新認識。

精 心

10年籌備,5年編輯

《哈佛中國史》中文版出版的過程,可謂一場持久戰!出版團隊醞釀10載,邀請海峽兩岸優秀青年歷史學者王興亮、潘瑋琳、李仁淵、張遠、李文鋒、李磊等勠力翻譯,隨後,編輯過程更長達5年,精心打磨。

關於中文版,著名思想史大家葛兆光傾情撰寫萬字推薦長序,在編輯過程中,還邀請國內中國史學者先行試讀,並徵求專家意見,秦漢史專家王子今、李開元、蔔憲群、彭衛,南北朝史專家羅新、樓勁,唐史專家張新剛、郝春文、劉後濱,宋史專家鄧小南、李華瑞,元明史專家商傳、張帆、李新峰、孫競昊、方駿,清史專家李伯重、趙世瑜、夏明方等學者紛紛寫下精彩妙評!本卷也為此特別製作了一本厚達64頁的別冊,將諸位推薦專家的評論收納其中,為大家瞭解《哈佛中國史》的精妙幽微提供幫助。

每卷的封面

在封面設計上,本套書選用了最能代表每個朝代分野的圖像或是畫作,來展現當時的精神氣象。比如秦漢卷,用了兵馬俑,士兵身旁的戰馬孔武有力,體現了大一統的帝國氣象;又如唐卷,選用了敦煌壁畫,展示當時在世界上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的繁盛景象,而書中也有多幅敦煌壁畫,作者陸威儀教授如數家珍,將唐朝帶給我們的這一文化遺產及其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十分精彩!再如卜正民教授撰寫的元明卷,選用了一張龍的照片(明朝嘉靖年間灑線繡的“金正龍方補”),因為他在書中從關於龍的記述入手,發現史書中關於龍的記述越多,國家面臨的問題也就越多,這一現象將國家興衰、朝代沿革與人們的記史心理結合了起來,極其有趣。

經 典

哈佛大學出版社的典範之作

為什麼說《哈佛中國史》是哈佛大學出版社的典範之作呢?

《哈佛中國史》叢書共六卷,分秦漢、南北朝、唐、宋、元明和清六個時代分野,上迄秦朝統一,下至清朝終結,以一種新鮮、緊湊、好讀的方式涵蓋了西元前2世紀至20世紀初期中國古代王朝興起、發展和衰亡的歷史進程。通貫上下,分量適中,權威詳盡,獲贊“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

蔔正民

1951年生,享譽世界漢學界的史學大家,師從孔飛力教授,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歷任英國牛津大學邵氏漢學教授,美國亞洲學會前任會長。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聖約翰學院歷史系教授,兼聖約翰神學院院長。學術視野廣闊,主要從事亞洲歷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明代社會和文化史、“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的佔領等。

《哈佛中國史》叢書的作者中,卜正民擅長以新穎的視角、豐富的細節和極具感染力的敘事風格講述元明史;羅威廉所作“清卷”被譽為數十年來海外清史研究必讀的通俗佳作;陸威儀為斯坦福大學李國鼎中華文化講座教授,憑一己之力完成秦漢、南北朝和唐朝三卷;迪特•庫恩專長于宋代物質文化史、科技史和藝術史,在世界漢學界享有盛名。

自2009年英文版出版以來,《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美國歷史評論》《亞洲研究》《倫敦時報》等近百家媒體爭相報導,好評如潮。《文學評論》盛讚《哈佛中國史》叢書“為哈佛大學出版社帶來了至高的榮譽,它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國”。《圖書館雜誌》更將 《哈佛中國史》叢書譽為“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

《哈佛中國史》也得到了學界專家的高度認同。哈佛大學教授包弼德、史樂民,劍橋大學教授麥大維,牛津大學教授戴彼得,華盛頓大學教授伊沛霞等多位世界知名漢學家贊許有加,一致推薦。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包弼德教授評價道:“六卷本《哈佛中國史》叢書成功地填補了一卷本中國史教科書和多卷本的多位作者合力撰寫一卷而成的《劍橋中國史》之間的空白,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基於朝代、每卷由一位作者獨自撰寫完成的解釋性歷史。”《劍橋插圖中國史》作者、華盛頓大學教授伊沛霞教授說:“每個教中國歷史的人,書架上都要有一套《哈佛中國史》。”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世界知名高校將《哈佛中國史》叢書指定為中國歷史課程的教科書或參考書,如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萊頓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等,備受歐美大中學生和普通讀者的追捧,為他們瞭解中國打開一扇大門。

獨 特

“大不一樣的中國史”

《哈佛中國史》是繼《劍橋中國史》之後反映50年來世界中國史全新研究成果、代表世界中國史研究水準的21世紀全新中國通史。

與煌煌十餘卷、內容專深、多位元作者合力撰寫一卷的《劍橋中國史》不同,《哈佛中國史》每個斷代均由一位學者一氣呵成,文風通貫,渾然一體。

《哈佛中國史》以全球視野突破傳統中國史學敘事,真正做到了跨學科、跨領域講述中國歷史,全面涉及地理學、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氣候學、環境史、醫療史、性別史、城市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的新角度、新方法和新成果,堪稱21世紀史學研究的新典範。

在語言風格上,《哈佛中國史》語言生動活潑,文風簡明精悍,結構精緻合理,極富故事性和啟發性,是一套寫給大眾讀者的權威、簡潔、清晰、獨特的全新中國通史。歷史學習者可從中瞭解世界中國史研究前沿,而大眾讀者閱讀這套“大不一樣的中國史”,則可在享受會心愉悅的閱讀體驗之餘,獲得對中國歷史的嶄新認識。

精 心

10年籌備,5年編輯

《哈佛中國史》中文版出版的過程,可謂一場持久戰!出版團隊醞釀10載,邀請海峽兩岸優秀青年歷史學者王興亮、潘瑋琳、李仁淵、張遠、李文鋒、李磊等勠力翻譯,隨後,編輯過程更長達5年,精心打磨。

關於中文版,著名思想史大家葛兆光傾情撰寫萬字推薦長序,在編輯過程中,還邀請國內中國史學者先行試讀,並徵求專家意見,秦漢史專家王子今、李開元、蔔憲群、彭衛,南北朝史專家羅新、樓勁,唐史專家張新剛、郝春文、劉後濱,宋史專家鄧小南、李華瑞,元明史專家商傳、張帆、李新峰、孫競昊、方駿,清史專家李伯重、趙世瑜、夏明方等學者紛紛寫下精彩妙評!本卷也為此特別製作了一本厚達64頁的別冊,將諸位推薦專家的評論收納其中,為大家瞭解《哈佛中國史》的精妙幽微提供幫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