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視點|充電產業發展需邁過“三道坎”

近年來,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在不斷加快。 據相關資料統計, 截至2016年12月底, 我國公共類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數量超過14萬個, 公共類充電設施保有量居全球第一, 是美國保有量的3.5倍。

相較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擴張,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相對滯後, 在建設、運營、監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制約因素。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主要是來自三方面壓力:充電樁自身、安裝費、建設用地費用。 據統計, 市面上45千瓦的直流充電樁價格約在10-15萬元之間, 7千瓦的交流充電樁價格約在4000-7000元。

直流充電樁和交流充電樁的安裝費用分別約為3萬元和6000元。 充電樁建設用地費用則根據地段和用地面積計算, 由於充電樁市場需求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商業區、停車場以及公路服務區等區域, 建設成本較高。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協調難度大主要是由於建設與運營涉及電動汽車充電技術、城市規劃、設施建設、配電網改造、設施生產廠商以及運營商等方面, 多方利益主體相互協調難度大, 這導致整體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推進難度提升。

運營效率整體偏低主要是因為充電樁、充電站的規劃和使用不協調, 導致“有車無樁”和“有樁無車”的現象時有發生, 部分充電基礎設施使用率較低, 甚至出現充電樁無法正常投入使用的情況。

充電基礎設施監管難體現為行業監管以及自律體系不健全。 充電基礎設施產業尚處於培育階段, 行業管理規範和認證體系不健全, 行業准入門檻低, 企業能力水準參差不齊, 給行業監管帶來較大壓力, 特別是在行業准入和過程管控方面。

針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題, 我們需要根據現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模式的優劣勢, 採取不同模式。 比如, 在一、二線城市的CBD等商業地產及其他充電需求較大的區域, 由企業承擔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營, 相關部門做好規劃, 保證供求關係條件下加快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

解決充電基礎設施的運營難題需要從頂層設計與補貼政策的調整兩方面著手。

完善頂層設計需要發揮政府主導模式和混合模式中政府作為建設運營主體的主動性, 通過多次的需求計算與實地調查, 科學制定合理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調整政策補貼方向需要改變“重建設, 輕運營”的現狀, 加快充電樁建設運營補貼的審批工作, 統一規範申報流程, 降低申報難度, 解決補貼落地難問題, 吸引民間資本進入。

解決充電基礎設施的監管難題需要從完善監管體系和加強行業自律兩方面著手。 加快完善標準規範和市場監管體系需要嚴格充電設施產品准入管理, 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安全管理。 加強行業自律需要嚴格落實充電設備新國標要求。 構建充電基礎設施資訊服務平臺, 高效整合不同生產商、運營商的充電服務平臺資訊資源,

精准發力促進充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 (作者為賽迪智庫產業政策研究所田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