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老梁說菜:屠宰場不要的東西,成為浙江一小鎮的著名美食

上溪牛雜

中國菜肴在對於內臟的烹飪上可謂是爐火純青, 外國人受飲食習慣及宗教等影響, 對於內臟總是嗤之以鼻, 文化差異可以理解。

在浙江義烏的上溪鎮, 當地百姓用屠宰場不用的牛雜, 做出的上溪牛雜, 可謂是內臟美食的代表之作。

牛血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百姓生活較為困難。 過年過節宰牛吃肉是很多百姓期盼的美味, 大家對於牛肉的鮮美都念念不忘。 當時在上溪附近有幾家屠宰場,

幾位老婦人便將屠宰場不要的牛血、碎肉、內臟等買來, 燒煮入味後沿街販賣。 當地的百姓很喜歡這個牛雜, 濕冷的冬日來上一碗溫暖的牛雜, 暖身又暖心。 隨著改革開放, 經濟發展, 開始出現專營上溪牛雜的餐館, 從此上溪牛雜便成為當地著名美食。

牛雜煲

期初做法較為簡單, 用牛骨吊出湯頭, 放入一些香料及牛雜、牛血等, 煮至入味後再配上生薑、辣椒、鹽一同食用。 後來逐漸增加了品種。 牛舌、牛筋、牛蹄、牛胃乃至牛頭統統端上桌來, 統稱為牛系列。 發展至今, 每家上溪牛雜店都有著自己的獨門秘笈, 湯底、選材、吃法等等, 都有著細微的差別。 也正是這些看似並不大的差別, 卻造就了每家店獨特的味道。 至於要說什麼是最好的牛雜, 可能一人一個口味, 但要是說在上溪吃什麼, 那所有都會說:當然是牛雜。

上溪牛雜看似清淡, 入口卻香濃味美, 食材與香料達到完美的平衡, 既吃到了本味, 又沒有臟器雜味, 這一點十分難得。 店家的用心傳承、推陳出新, 與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植, 將上溪牛雜打造成地區美食品牌。 除了經濟效益, 老梁更為欣賞的是在美食界, 又多了一個響噹噹的地方美味。 我是老梁, 咱們明天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