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遊絲書:南宋“走火入魔”的狂草體

遊絲書:南宋“走火入魔”的狂草體

傅朋姿媚最堪師, 不是羲之即獻之。

草法更能探筆髓, 非同兒戲弄遊絲。

這首詩出自當代書法大家啟功先生的《論書絕句》一書, 是對南宋初期的一種另類狂草——遊絲書的高度評價。

說起“遊絲書”, 即使書法界的朋友, 估計很少人聽過, 因為它是一種極為另類的草書體。 初看字形, 似乎它與當今的硬筆書法沒什麼區別。 然而, 它的確是一種軟筆書法。

吳氏“絕活”

遊絲書, 因連綿不斷, 狀若遊絲, 故名。 它是南宋書法家吳說創造的一種獨門“絕活”, 當時除卻他本人能書寫此體, 幾乎無人能會。

吳說《遊絲書宋詩》

吳說, 字傅朋, 號練塘,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南宋初年知名書法家。 因久居錢塘紫溪, 時人稱之為吳紫溪。 紹興十四年(1144), 吳說曾擔任過尚書郎, 出知信州(今江西上饒)。

吳說工翰墨, 諸體皆精, 楷、行、草及榜書均佳。 似乎以小楷名氣最大,

人稱“宋時第一”。 其行草書圓美流麗, 深得黃庭堅精髓, 兼學魏鐘繇之體, 頗能自出新意。 然而, 他所獨創的遊絲書卻讓其在書法史上成為一個另類。

時髦的書體

遊絲書全用中鋒, 乃至八面出鋒, 書寫時, 做到上、下、左、右相連, 線條粗細均勻流暢。 這與傳統的書法用筆和墨法截然相悖, 呈現一種新潮、時髦、出風頭的感覺。 再加上, 吳說的當時人緣較好, 有一幫文朋書友, 對其所創遊絲書給予無盡的吹捧。

遊絲書局部

如南宋文人樓鑰在《玫瑰集》借用別人詩句稱讚其書體:“春蠶一縷來不斷, 萬鈞筆力歸毫芒。 ”東萊呂公則寫詩描繪:“非煙非雲斷複續, 緩步徐行不拘束, 斷崖一落千丈滑, 遠望筆行如一發。 ”甚至連宋高宗趙構都出面給予抬舉, 特意在其書法理論《翰墨志》中提及了自己手下這位員工的絕活才藝:“至若紹興以來, 雜書、遊絲書, 惟錢塘吳說。 ”

可憐太纖瘦

然而, 這種書體還是不被當時一些行家所讚賞。 當時另一位書法名家王之望, 就曾對其如此委婉地批評:“可憐太纖瘦, 不受鐫瑤瓊。

”中肯地道出了遊絲書的缺陷。 它所炫耀的只是單調連綿的線條, 卻喪失了書道中不可或缺的提按、點頓等筆法和墨韻。 可以說, 遊絲書完成了草書字體之形, 卻完全忽略了筆墨的豐富變化。

吳說的遊絲書, 據說是啟發於懷素的狂草, 實際只是狂草道路上的一匹脫韁之馬, 一味追求標新立異, 豈料最終在狂草的修煉中走火入魔, 難以自拔。

緣起緣落

其實, 吳說的遊絲書字體, 並非初創。 據載, 早在唐代就有一位另類墨客, 當時稱之為連綿書。 宋代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說:“吳傅朋說出己意作遊絲書, 世謂前代無有, 然《唐書·文藝傳》, 呂向能一筆環寫百字, 若縈發然, 世號連緜書, 疑即此體也。 ”其中大致推斷, 吳說的遊絲書大約來源出脫于唐代呂向能的連綿書。

然而, 唐代的連綿書在書法史上並無任何墨蹟傳世, 大約湮沒無存。

由於遊絲書過於強調線條的連貫, 而忽略筆墨運用, 故歷代以來, 幾乎很少有人學習和傳承這種書體, 以至於遊絲書也沒能留下多少墨蹟, 寥寥無幾。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