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輻射」≥14萬元/月*座的建造險展期費,難交的何止是平臺!

《中國船舶報》兩會前方報導團隊

“保險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成為全國兩會期間, 金融領域的熱點話題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太平洋保險公司董事長高國富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中國船舶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保險本就是依附實體經濟的, 必須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當前, 船企確實面臨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 與保險費用相關。 受國際船市低迷、海工市場危機深重影響, 不少船企大量裝備無法交付, 不僅會影響船企的還貸能力和現金流狀況, 導致資產負債率攀升, 而且會產生不菲的維護和相關費用, 增加企業成本。

其中, 僅船舶建造險展期一項, 以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 一座無法交付的海工平臺至少就會給一家船企帶來每個月十幾萬元的新增保費成本, 裝備積壓嚴重的企業甚至超過百萬元。

每月百萬元展期險費

船舶建造險是承保船舶、海工平臺等從建造、試航直至交船整個過程中發生的各種風險, 造成的物質損失、費用和責任的保險。 保險內容包括在建船舶所需材料、機械設備在船廠範圍內裝卸、運輸、保管、安裝, 以及船舶下水、進出船塢、停靠碼頭等。

一般而言, 在船舶20-36個月的建造週期內, 船舶建造險保費等於船舶合同金額乘以保費費率。 保費費率一般按照船舶類型設置, 民船的上限在1.5‰, 海工在3.5‰, LNG船相對較高,

在6~7‰。

“從保險角度而言, 交船難給船廠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船舶建造險的展期和續期問題。 ”中船集團相關保險專業人士表示。

據瞭解, 建造險展期目前在業界主要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脫期船舶的建造險展期, 由於船舶未按期完工, 建造險將按照正常費率, 直接展期;另一種就是已經完工沒有交付, 處於封船狀態的船舶, 一般按照展期費率計算保費。

假設按照一座海工平臺合同金額為2億美元, 如果以目前最低的船舶建造險展期費率萬分之一來計算, 根據匯率換算, 一座平臺每個月的建造險展期費就是14萬元。 現在各個船企裝備積壓情況有所差異, 相對嚴重的船企, 一個月僅建造險展期的費用就在100萬元左右。

保險公司很為難

“完工船舶的價值量達到了峰值, 與在建船舶相比, 損失風險值更大, 一旦有個‘風吹草動’, 損失巨大, 商業保險公司不太願意給建造險展期, 船企需要跟保險公司展開艱難談判。 ”上述專業人士介紹。

按照目前的船市, 未交付船舶的展期費率一般在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間, 而且保險公司會對封船和安全管理提出諸多要求。

比如, 要求完工船舶不能再施工、動火;規定船舶具體停泊的位置, 降低船舶停泊集中度, 保持船舶在碼頭的有效間隔等。 此外, 保險公司還會隨時巡檢、抽查。

“船企展期的裝備越多, 保險公司關注度會越高, 對安全風險的顧慮也越多。 而有些要求船企確實很難滿足。 ”上述專業人士表示, 現在不少船企碼頭停靠了大量的完工船舶,

沒有空間保證保險公司要求的間隔距離, 這影響了雙方談判的進展, 展期費率很難降下來。

另一個引起保險公司擔憂的原因在於, 完工裝備交付遙遙無期。 “如果一艘船能有一個相對確切的展期時間, 比如兩個月、三個月, 保險公司可能也願意和船企一起扛。 現在部分船企的裝備完全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交付, 這也讓保險公司很為難。 ”上述人士坦言。

從現實來看, 要從根本上降低船舶建造險展期費率、壓縮保費成本, 還是必須想方設法解決交船難的問題。 不過,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 除了繼續呼籲政府牽頭出資, 聯合船企、船東、銀行、保險公司等設立資產管理公司或產業基金, 政策性收購部分裝備之外,

全行業似乎也找不到太好的方法。

美術編輯:Chi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