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易經》你只需要記住以下6個要點就足矣

1.《易經》絕不僅僅是一部占卜之書, 她更是中華民族的先賢通過研究宇宙、天體的變化, 以及天體運行對人類社會活動的影響的一部科普專著, 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淵藪, 是古代中華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 是世界文明史的一朵奇葩。

2.《易經》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產物, 是中國古代先民的智慧結晶, 以《易經》規律為源頭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是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在用而很少被今人全面瞭解的中國文化之核心, 包含了對立統一、陰陽互根、陽逆陰順、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等規律, 和這些規律數千年沉澱與積累形成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命等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徵, 以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諧意識相契合。

3.《易經》充滿了神奇和奧秘, 但絕非僅僅是看風水、看相算命、卜卦問神的工具, 而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大眾日常生活中, 是一部在現代社會中值得人們認真學習的人生寶典, 其中既有道, 又有術;既有理, 又有用。 只要是一個有一定文化基礎、生活閱歷和理解能力、追求幸福人生的人, 都可以從《易》中獲益。

4.《易經》來源於古代對曆法等規律的社會實踐的歸納與總結, 揭示的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所面臨的各個階段的表現形式和最佳處理方式, 其形象思維之所以能構成應有的體系, 在於它不是簡單的形象模仿, 而是具有理性思維的特點, 在於它表達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質的客觀實在性。

5.不排斥《易經》借占卜學修身、謀人事, 但做到兼議占卜而不偏重指點迷津、化解災禍之功, 論人謀事強調人謀, 而非鬼謀、神謀, 強調人的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思想觀念, 認為人的品德修養, 人的主觀努力可以逢凶化吉, 促使事物發生變化,

相信人謀在改造環境, 促使事物轉化時所起到的作用。

6.《易經》被認為是一個千古文化之謎, 其研究被稱為“易學”。 上下五千年, 《易經》代代相傳, 釋家林立。 學者們皓首窮經, 考證訓詁, 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著作, 蔚為大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