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亨洛克菲勒突然辭世,“六代帝國”財富傳承背後的神秘家族信託

據英國路透社3月20日報導,美國億萬富豪大衛·洛克菲勒去世,享年101歲。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 大衛·洛克菲勒的爺爺約翰·洛克菲勒19世紀下半葉創辦美孚石油公司,通過石油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

大衛·洛克菲勒此前一直是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長者,自2004年7月以來擔任洛克菲勒家族族長。

作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學生, 並與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同學, 他對經濟學, 對企業經營和政府影響都有著深刻的見地, 這些見地也廣泛地影響了美國經濟的走向和政策制定。 他重新定義了企業家的身份, 認為“企業家身份本身代表著一種機會, 用於滿足人的發明創新、追求權利和賭博的本性……事實上, 對成就過程的追求, 其本身對於許多人來說就是一個目標, 而在那些人眼裡, 利潤只是一種值得付出努力的副產品”, 這也許更能解釋他在使用和創造財富上做的一切。

在20世紀的絕大部分時期, “洛克菲勒”就是“美國財富和權力”的同義詞。 “富不過三代”似乎是鐵一樣的定律, 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綿延了六代。

創始人16歲就開始打工:當簿記員學會尊重數字

洛克菲勒家族總部在紐約州的威斯特徹斯特縣境內, 位於哈德遜河上游, 距紐約曼哈頓島有一小時車程, 占地3400英畝, 規模可比一座小城鎮。 這個莊園的主體部分, 是19至20世紀之交時, 由家族創辦人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一手建造的, 四周環繞著花園、噴泉、跑馬場和藝術雕塑作品, 風景怡人。

洛克菲勒的先祖18世紀便從德國移民到美國, 1839年, 約翰出生。 他的父親比爾是個行為放蕩的假藥販子, 時常搬家,

日子過得顛沛流離。

1855年, 16歲的約翰開始找工作養活自己。 在人口約為三萬的克利夫蘭, 他連續奔波了六周, 但誰也不想雇個孩子。 約翰偏偏有股倔勁, 不屈不撓, 又走進一家從事農產品運輸代理的公司。 公司正好因為需要一個人記帳, 大老闆休伊特擁有大量的房地產和鐵礦開採公司, 他仔細看了這孩子寫的字, 然後說:“留下來試試吧。 ”此後, 約翰一生都把9月26日當做“就業日”來慶祝, 比生日還重視。

從簿記員的工作中, 約翰學會了尊重數字和事實, 無論它有多小。 之後, 約翰還為老闆收房租, 年輕的他不但有耐心, 有禮貌, 而且還表現出鬥牛犬般不屈不撓的精神, 直到欠債的人交出錢為止, 升職漲薪便也順理成章。

1858年, 略有積蓄的約翰和朋友莫利斯·克拉克合夥成立了一家經銷農產品的商號。

商號生意不錯, 克拉克的朋友安德魯斯時常前來串門。 安德魯斯是照明油方面的專家, 他認為煤油將比其他來源的光要亮, 市場也更大, 因此煉油將更有前途。 克拉克對此心存疑慮, 約翰則越聽越心動, 就動員克拉克共同拿出4000美元, 作為新建的安德魯斯-克拉克煉油廠一半的周轉資金。

從農產品轉而煉油:為賣煤油先送油燈

約翰選址眼光奇准, 他將煉油廠選在一條名叫金斯伯裡的小河邊, 離鐵路不遠。 由於水陸並舉, 煉油廠取得了運費低廉的優勢。 不久, 河邊出現了一連串的煉油廠。

約翰十分鍾情於帳本, 這讓大他將近十歲的克拉克很瞧不起, 覺得他做事刻板,

像個小職員。 1865年2月, 因為約翰打算貸款擴大煉油業務, 這徹底激怒了保守的克拉克, 兩人分道揚鑣, 26歲的約翰以7.25萬美元買下了克拉克的股份。

此時的約翰擁有了克利夫蘭最大的煉油廠, 每天能提煉500桶原油, 是當地第二大煉油廠產量的兩倍。 之所以敢擲出全部身家也要買下煉油廠, 是因為他相信這個行業有著長遠的前景, 而大多數開採商則心態浮躁, 誰也說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個曇花般的奇跡。

當年12月, 約翰又開了第二家煉油廠。 1870年, 兩家工廠以聯合股份的形式起名為標準石油公司, 在俄亥俄州註冊, 約翰任總裁。 之後, 約翰一連收購了幾家煉油廠, 並涉足管道運輸業, 還建立了自己的鐵路網路。 1878年8月, 約翰認為股東分紅應該投入生產,但另一股東安德魯斯認為股東就該多拿錢,兩人鬧崩,約翰以100萬美元買下對方股份,從此獨自執掌公司大權,並開始了標準石油的全球壟斷時期。

為了將煤油賣到更多地區,約翰的方法是:“在許多國家裡,我們得先生產油燈,再教當地人學會使用煤油。”為了擴大人們對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價賣出了成千上萬盞煤油燈和燈芯,有時還免費贈送給第一次買煤油的顧客。

到1890年,標準石油公司已擁有了10萬名員工,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公司,而洛克菲勒則被稱為“美國史上第一個十億富豪”。但由於其實質上的壟斷地位,約翰備受指責。

1895年,56歲的約翰開始逐步引退,把事業交給他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

傳承六代從未爭產:家族信託避免內耗

1911年,依據休曼反壟斷法案,標準石油被分拆,但洛克菲勒家族仍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且經歷六代人,從未引發任何爭產風波。

家族創始人約翰深知財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毀滅人,他時刻給子女灌輸勤儉節約的價值觀,孩子沒長大前,他沒帶他們去過辦公室和煉油廠,以防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門。退休後,約翰熱衷施捨財富,和鋼鐵大王卡內基開創了美國富豪捐出財產做慈善的先例。

約翰去世後,兒子小約翰繼承了大量的財富,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13年,一場激烈的勞資衝突使洛克菲勒家族在紐約的宅院受到襲擊,這徹底改變了洛克菲勒家族傳承財產的態度:一方面,小約翰選擇了以信託的形式,將財富傳承給後代;另一方面,他將家族財富拿出來徹底從事慈善事業,他一生捐出了5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他一半的身家,消解在民眾眼中他的家族財富是原罪的印象。剛剛度過百歲生日的第三代族長大衛·洛克菲勒被估算身家32億美元,他也承諾,會將自己過半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據悉,洛克菲勒家族的信託本金自動傳給受益人的子女,委託人把資產注入信託之後,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託委員會同意。

這種機制使遺產始終是一個整體,家族企業既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逐漸分割成若干個部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此外,約翰還打破家族企業的“子承父業”弊病,退休時並未讓兒子接班,而是讓基層員工出身的阿奇博爾德接任。

此後的洛克菲勒家族後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參與企業管理,憑自己實力擔任一定的職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輩出,他們成為了美國副總統、大慈善家、風險投資業開創者、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

我們來看看“六代帝國”的財富秘密

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簡稱“老洛克菲勒”),標準石油(Standard Oil)的創始人,他是美國第一個財富達到10億美元的富豪。

假如老洛克菲勒活到今天,他的財富將比全球前十大富豪的總資產還多10%。這些驚人的財富除了用於慈善,大部分被他傳給了兒子小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又分別在1934年、1952年設立一系列信託,分別把財富傳給妻子、子女和孫輩。在信託委員會和別名“5600房間”的家族辦公室的打理下,老洛克菲勒當年積累的財富已傳遞到家族第六代成員。

在財富內部傳承之外,洛克菲勒家族更是運用他們的財富為社會做出貢獻,並使家族的影響力滲透到世界各地。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是如何傳承及管理的?他們又是如何通過財富增加家族影響力的?

財富傳承觸發點

1917年,老洛克菲勒78歲,這一年之前,他累計給了子女價值3500萬美元的資產。當時他唯一的兒子小洛克菲勒43歲,其個人資產在2000萬美元左右,而那時一個美國人的平均工資是800美元/年,這些財富應該已經是天文數字了,然而在接下來的6年內,小洛克菲勒還將從他的父親那裡收到總價值將近4.7億美元的股票,他也將成為擁有5億美元資產的全球第一富豪。

觸發老洛克菲勒傳承的兩個原因:

1、拉德洛事件是小洛克菲勒的人生轉捩點,是因為他在麥肯齊•金(日後的加拿大總理)的幫助下增強了對自己判斷力的信心,他在嚴峻形勢下表現出來的堅毅果斷以及能力與勇氣,也證明了他有資格擔負起管理整個家族的重擔。老洛克菲勒決定通過把財富集中在兒子一人身上的方法,讓他的財富影響力在後世發揚光大,而在拉德洛事件之前,他曾經考慮過把絕大部分財富捐獻給慈善事業。

2、1916-1917年,美國政府三度上調了遺產稅的稅率,從最初的10%上調到25%。由於擔心未來繼續上調遺產稅以及徵收饋贈稅的可能,老洛克菲勒加快了傳承財富的速度。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擔心完全正確,美國政府在1924年首次開徵饋贈稅,最高稅率40%,而此之前,贈予是不需要交稅的,也就是說,老洛克菲勒在1917-1922年的6年間傳給小洛克菲勒的4.7億美元都不用交稅。

神秘的家族信託

小洛克菲勒傳承財富的主要方式是信託,而信託資產的主要組成是老洛克菲勒留下來的石油股票,也正是他設立的這些信託讓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能夠傳承至今。

小洛克菲勒有6個孩子,最大的是女兒,其餘是5個男孩。小洛克菲勒在1934年他60歲時,為妻子以及6個孩子設立了信託,他的妻子得到1800萬美元,6個孩子分別得到1600萬美元。小洛克菲勒又在1952年他78歲時為孫輩設立了信託,注入“1952年信託”的具體資產數額不詳,但相對“1934年信託”要少。

這些信託的受益人是小洛克菲勒的後代,一份信託協議對應一個受益人,每份信託的本金自動傳給其受益人的子女。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託委員會同意,例外的是,小洛克菲勒的妻子和女兒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動用信託的本金,只能獲取收益。

這些信託的委託人是小洛克菲勒,形式是不可撤銷信託,即信託協議不可以被更改或終止,除非受益人同意。這意味著,委託人把資產注入信託之後,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這樣可以在有效避稅的情況下,把家族財富至少傳至第四代。

“1934年信託”的受託人是大通國民銀行,“1952年信託”的受託人是Fidelity Union Trust(後被收購為美聯銀行的一部分,美聯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被富國銀行以150億美元全盤收購)。

信託委員會作為信託資產的實際受託人,在家族財富傳承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小洛克菲勒的兒子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曾經在自傳中對信託委員會強大的權力頗有抱怨,因為在處理有關洛克菲勒集團有限公司的事項時,信託委員會繞過了公司的董事會,直接向管理層傳達了指示並得到了執行。

直到1974年洛克菲勒家族應要求提供給政府一份檔,才顯示了家族信託資產當時的情況(圖2)。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信託的總資產價值為7億美元,包括1934年的6億美元資產及1952年的1億美元資產,其中股票資產占90%。從持股情況中可以看出,受託人對信託資產進行了分散化的投資,但石油資產仍然占到股票資產的44%。

綜合整理自:ChPBCLUB,用益財富,華爾街見聞

約翰認為股東分紅應該投入生產,但另一股東安德魯斯認為股東就該多拿錢,兩人鬧崩,約翰以100萬美元買下對方股份,從此獨自執掌公司大權,並開始了標準石油的全球壟斷時期。

為了將煤油賣到更多地區,約翰的方法是:“在許多國家裡,我們得先生產油燈,再教當地人學會使用煤油。”為了擴大人們對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價賣出了成千上萬盞煤油燈和燈芯,有時還免費贈送給第一次買煤油的顧客。

到1890年,標準石油公司已擁有了10萬名員工,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公司,而洛克菲勒則被稱為“美國史上第一個十億富豪”。但由於其實質上的壟斷地位,約翰備受指責。

1895年,56歲的約翰開始逐步引退,把事業交給他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

傳承六代從未爭產:家族信託避免內耗

1911年,依據休曼反壟斷法案,標準石油被分拆,但洛克菲勒家族仍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且經歷六代人,從未引發任何爭產風波。

家族創始人約翰深知財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毀滅人,他時刻給子女灌輸勤儉節約的價值觀,孩子沒長大前,他沒帶他們去過辦公室和煉油廠,以防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門。退休後,約翰熱衷施捨財富,和鋼鐵大王卡內基開創了美國富豪捐出財產做慈善的先例。

約翰去世後,兒子小約翰繼承了大量的財富,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13年,一場激烈的勞資衝突使洛克菲勒家族在紐約的宅院受到襲擊,這徹底改變了洛克菲勒家族傳承財產的態度:一方面,小約翰選擇了以信託的形式,將財富傳承給後代;另一方面,他將家族財富拿出來徹底從事慈善事業,他一生捐出了5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他一半的身家,消解在民眾眼中他的家族財富是原罪的印象。剛剛度過百歲生日的第三代族長大衛·洛克菲勒被估算身家32億美元,他也承諾,會將自己過半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據悉,洛克菲勒家族的信託本金自動傳給受益人的子女,委託人把資產注入信託之後,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託委員會同意。

這種機制使遺產始終是一個整體,家族企業既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逐漸分割成若干個部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此外,約翰還打破家族企業的“子承父業”弊病,退休時並未讓兒子接班,而是讓基層員工出身的阿奇博爾德接任。

此後的洛克菲勒家族後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參與企業管理,憑自己實力擔任一定的職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輩出,他們成為了美國副總統、大慈善家、風險投資業開創者、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

我們來看看“六代帝國”的財富秘密

約翰•大衛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簡稱“老洛克菲勒”),標準石油(Standard Oil)的創始人,他是美國第一個財富達到10億美元的富豪。

假如老洛克菲勒活到今天,他的財富將比全球前十大富豪的總資產還多10%。這些驚人的財富除了用於慈善,大部分被他傳給了兒子小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又分別在1934年、1952年設立一系列信託,分別把財富傳給妻子、子女和孫輩。在信託委員會和別名“5600房間”的家族辦公室的打理下,老洛克菲勒當年積累的財富已傳遞到家族第六代成員。

在財富內部傳承之外,洛克菲勒家族更是運用他們的財富為社會做出貢獻,並使家族的影響力滲透到世界各地。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是如何傳承及管理的?他們又是如何通過財富增加家族影響力的?

財富傳承觸發點

1917年,老洛克菲勒78歲,這一年之前,他累計給了子女價值3500萬美元的資產。當時他唯一的兒子小洛克菲勒43歲,其個人資產在2000萬美元左右,而那時一個美國人的平均工資是800美元/年,這些財富應該已經是天文數字了,然而在接下來的6年內,小洛克菲勒還將從他的父親那裡收到總價值將近4.7億美元的股票,他也將成為擁有5億美元資產的全球第一富豪。

觸發老洛克菲勒傳承的兩個原因:

1、拉德洛事件是小洛克菲勒的人生轉捩點,是因為他在麥肯齊•金(日後的加拿大總理)的幫助下增強了對自己判斷力的信心,他在嚴峻形勢下表現出來的堅毅果斷以及能力與勇氣,也證明了他有資格擔負起管理整個家族的重擔。老洛克菲勒決定通過把財富集中在兒子一人身上的方法,讓他的財富影響力在後世發揚光大,而在拉德洛事件之前,他曾經考慮過把絕大部分財富捐獻給慈善事業。

2、1916-1917年,美國政府三度上調了遺產稅的稅率,從最初的10%上調到25%。由於擔心未來繼續上調遺產稅以及徵收饋贈稅的可能,老洛克菲勒加快了傳承財富的速度。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擔心完全正確,美國政府在1924年首次開徵饋贈稅,最高稅率40%,而此之前,贈予是不需要交稅的,也就是說,老洛克菲勒在1917-1922年的6年間傳給小洛克菲勒的4.7億美元都不用交稅。

神秘的家族信託

小洛克菲勒傳承財富的主要方式是信託,而信託資產的主要組成是老洛克菲勒留下來的石油股票,也正是他設立的這些信託讓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能夠傳承至今。

小洛克菲勒有6個孩子,最大的是女兒,其餘是5個男孩。小洛克菲勒在1934年他60歲時,為妻子以及6個孩子設立了信託,他的妻子得到1800萬美元,6個孩子分別得到1600萬美元。小洛克菲勒又在1952年他78歲時為孫輩設立了信託,注入“1952年信託”的具體資產數額不詳,但相對“1934年信託”要少。

這些信託的受益人是小洛克菲勒的後代,一份信託協議對應一個受益人,每份信託的本金自動傳給其受益人的子女。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託委員會同意,例外的是,小洛克菲勒的妻子和女兒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動用信託的本金,只能獲取收益。

這些信託的委託人是小洛克菲勒,形式是不可撤銷信託,即信託協議不可以被更改或終止,除非受益人同意。這意味著,委託人把資產注入信託之後,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這樣可以在有效避稅的情況下,把家族財富至少傳至第四代。

“1934年信託”的受託人是大通國民銀行,“1952年信託”的受託人是Fidelity Union Trust(後被收購為美聯銀行的一部分,美聯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被富國銀行以150億美元全盤收購)。

信託委員會作為信託資產的實際受託人,在家族財富傳承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小洛克菲勒的兒子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曾經在自傳中對信託委員會強大的權力頗有抱怨,因為在處理有關洛克菲勒集團有限公司的事項時,信託委員會繞過了公司的董事會,直接向管理層傳達了指示並得到了執行。

直到1974年洛克菲勒家族應要求提供給政府一份檔,才顯示了家族信託資產當時的情況(圖2)。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信託的總資產價值為7億美元,包括1934年的6億美元資產及1952年的1億美元資產,其中股票資產占90%。從持股情況中可以看出,受託人對信託資產進行了分散化的投資,但石油資產仍然占到股票資產的44%。

綜合整理自:ChPBCLUB,用益財富,華爾街見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