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青島港輸油管道一期工程貫通 節省運油成本30億

介面新聞記者從青島港(06198.HK)處獲悉, 6月29日上午, 204國道穿越點最後一處焊接完成, 青島港董家口港-濰坊-魯中、魯北輸油管道一期工程全線貫通。

青島港相關人士稱, 一期工程長輸管道貫通後, 將改變過去山東地煉進口原油90%依靠公路運輸、安全隱患較大的格局, 預計每年可為山東煉化企業降低三分之二的原油運輸成本, 可節省近30億元。

山東省有超過40家地煉和石化產業, 產能占全國地煉企業產能總量的70%以上。 2015年以來, 受益于原油進口權和進口原油使用權的放開, 國際油價低位運行, 山東地煉企業購油量大增,

一度出現油輪排隊進港的場面。

2016年全國地煉的煉油總能力已達2.62億噸/年, 占全國煉油總產能的34.8%;進口原油同比增長15%, 占青島港原油進口總量的65%。

位於膠南的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經過多年發展, 已經建成了30萬噸原油碼頭和200多萬方的油罐群, 港區年作業能力達到了2500萬噸, 硬體和管理均跟國際接軌, 疏運和服務手段為汽運, 成為限制港區能力釋放的瓶頸。

管道輸油被稱為“第五種運輸方式”, 與傳統的鐵路、公路運輸相比, 具有環保、安全、低成本等特點。

青島港於2015年啟動長輸管道建設。 2016年8月, 總投資約30億元的董濰管道一期工程開建, 起始于青島港董家口港區海業摩科瑞油品罐區, 終於濰坊市濱海新區濱海末站, 共涉及8個區市,

25個鄉鎮, 238個村莊, 全長236公里, 同溝雙管敷設, 配套100萬立方中轉庫, 設計輸量3000萬噸。

青島港輸油基礎設施能力, 明顯跟不上地煉企業進口原油和成品油大幅增長。

青島港相關人士介紹稱, 董濰管道一期工程管道投產後, 按照年均輸送原油3000萬-4500萬噸的能力計算, 日均可減少約4000輛油罐車的運營。

未來, 隨著董濰管道二期、三期的建成投產, 將基本覆蓋山東省的地方石化企業, 山東省地方石化企業集群和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的30萬噸原油碼頭、200多萬方的油罐群將連為一體, 串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目前, 按照山東省油氣輸送設施規劃建設方案(2016-2020年)的部署, 青島港管道至廣饒段二期工程開始大規模施工建設, 至墾利段三期工程展開規劃設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