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實業興邦!他在小縣城開的廠子年入3750億,是騰訊阿裡百度網易的總和

1981年, 他當上山東鄒平縣一個鄉鎮油棉廠的廠長;2016年, 他的企業在全國民企中排名第3, 僅次於華為與蘇寧。

2016年, 他一年僅利稅就195億元, 年銷售收入3750億元, 比騰訊1519億+阿裡1011億+百度705億+網易400億的總和還多。

他身價650億, 卻拿著200元的手機, 在小鄉鎮指揮著全世界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商和全世界最大的紡織企業。

他生產的牛仔布銷往全球, 90%的蘋果手機殼體所用的鋁板材料來自他的工廠;他是民企自建發電廠第一人, 發出的電比國家電網的電成本便宜1/3;他還給員工建了醫院、幼稚園, 保證每個員工有一套住房……

他是張士平, 中國宏橋與魏橋紡織實際控股人。 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 深居山東農村30餘年, 卻用最簡樸的經營哲學打敗了中國國有企業和全球競爭者。

車間工人35歲開始的波瀾壯闊

山東鄒平縣盛產棉花, 在35歲當上油棉廠廠長前, 張士平在廠裡扛了17年的棉花包, 每個大約百斤重。 他波瀾壯闊的商業生涯, 自此開啟。

1981年百廢待興, 國民經濟仍以計劃經濟為主, 一到淡季廠裡就停擺。

為了讓廠裡時時有活幹, 他“膽大妄為”號召工人一角一元籌資10萬元買榨油機, 第一個把生產從棉花加工拓展到油料加工, 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廠競相學習仿效。

為了提高工人的積極性, 他敢於吃螃蟹, 率先打破國企“大鍋飯”的分配方式, 成為當時全國第一位實施超定額計件工資制的人, 工人幹得多就能拿得多。 解放了工人的生產力, 到1984年, 他的工廠已是全國油麻行業利潤最大, 全國供銷工業的利潤冠軍。

1985年, 全國棉花供大於求陷入蕭條, 連國家都出政策限產壓錠。 他帶人到一家國有棉廠推銷棉花, 人家連門都不讓他進。 “既然沒人要, 那我們自己要!”

“閉門羹”反而激發了他自己開毛巾廠、紡織廠, 拓寬棉花下游的動力。 這次他一呼百應, 有員工連結婚錢都拿出來給他建新廠子。

從收棉花、加工棉花轉向做棉製品, 然後打入整個紡織服裝領領域……別人都在收縮棉花生產, 他卻在大舉購買設備, 趁機把攤子鋪大, 將業務範圍擴展至下游, 擴大生產規模。

他雄心勃勃, 乘勢把工廠從國企改制成民營控股, 成立日後聲名赫赫的國有參與的魏橋創業集團。 而魏橋, 正是所在小鄉鎮的名字。

“在中國, 政策永遠變化很快, 一個經濟政策持續不了多久。 不變的是市場。 張士平不信政策, 信市場。 ”1993年到1997年整個棉紡行業深陷虧損泥沼, 但這一時期魏橋先後投資3.3億元, 使棉紡織能力擴大到28萬錠。

如今看來, 站在轉折的歷史節點, 張士平比周圍人更早的意識到, 市場經濟將帶來的巨大繁榮。

用10年建成世界最大棉紡廠

1998年,張士平收購了曾是濱州市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濱州一棉。當時一棉廠的職工習慣了國企作風,仍停留在“幹多幹少一個樣”的狀態,企業年年虧損卻養著300多號員工。新任老闆張士平毫不留情面,一上任就推行嚴苛的管理紀律。

氣憤的職工高喊著“鄉巴佬,滾出去”,實行大罷工,還把他和一眾高管圍堵在辦公樓裡整整7個小時。一名情緒激動的工人質問他:“為什麼遲到半個小時被扣了一天的工資!”沒想到張士平隨即回答:“想幹就幹,不想幹的可以走人!”

張士平做派強硬雷厲風行,還把原廠長、副廠長在內的舊高層全部免職。鐵腕嚴明的紀律、獎罰分明的薪資制度,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產環節的浪費,張士平因此獲得了低於所有對手的成本優勢。

僅用一年,被收購的工廠就扭虧為盈,實現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增長了59.6%、44倍的成績。那些曾經反抗他,罵他是萬惡資本家的工人們,也拿到了比以往高出好幾倍的工資。

之後,張士平紡織業版圖擴張還在繼續。他開始在濱州、鄒平等地建設生產基地,每個生產基地都有三四個工廠。每個工廠的規模都大過原來的濱州一棉。

2005年,魏橋就開始成為世界最大的棉紡織企業,到今天,依然穩坐這把交椅。

自建電廠第一人:電價比國家電網便宜1/3

進入2000年,魏橋的紡織業越做越大,張士平又遇到大難題。電不夠用了。國家高速發展時期,政府電網電力短缺,生產火熱的魏橋常被拉閘限電。張士平決定自建電廠。

電力一向由國家供應,從未有過私人辦電廠的先例,此舉惹怒了國家電網。

當時的政府電網找來張士平談話,說如果繼續自建電廠,就將把魏橋從國家電網中解列。這意味著,張士平的工廠以後得自生自滅,國家電網不管了。本以為這樣的“威脅”能嚇退張士平,沒想到他還就杠上了。

“我當時想,解就解吧,這樣他以後就管不著我了,我的發電量肯定還要擴大,以後他求我上網,我也不上了。”這一冒險舉動,反而成就了魏橋紡織,讓張士平硬是在舉步維艱的夕陽行業----紡織行業中,創出了一片天。

他通過植入自己的管理心得,使其電廠每度電比國家電網低出1/3的成本,也因為這個低成本來之不易,當後來有人說魏橋紡織的電價便宜是不公平競爭,張士平總顯得理直氣壯。

“你說我便宜,那你為什麼不上電廠?賺錢的事你不幹,你想不到,你就是笨蛋!傻瓜!”如今很多鋁企的自備電廠想不並網都不行,沒有了自主選擇權。魏橋電廠成了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孤例。同行們在後來,才佩服起張士平的果敢與遠見。

世界最大電解鋁:供應90%蘋果手機外殼

張士平的電廠建成後,電力供應穩定且價格低廉,還多出來許多電量。為了更好利用起這些電力,2001年,張士平成立“魏橋鋁業”(中國宏橋)主攻電解鋁。

在電力成本占全部生產成本的比例高達45%的電解鋁行業,張士平的電力低成本,讓原來的電解鋁同行們只能望洋興嘆。他還用10年時間逐一打通了整個鋁的產業鏈,從上游原材料鋁土礦石到氧化鋁、電解鋁,以及下游的鋁材料加工……從魚頭一路吃到魚尾。

這種“鋁電網一體化”的龐大佈局,讓他再建立起規模優勢。像滾雪球一樣,不到15年時間裡,中國宏橋就坐上全球鋁業的把頭交椅。中國宏橋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鋁產業的王國。

從汽車用鋁、電子用鋁,到醫藥用鋁,以及各種包裝用鋁全都可以做,而且越做越高精尖;建立完整並緊密配合的生產線,張士平還做到了五個公認的行業之最:技術最先進、最節能、最環保、用工最少、投資最低。

現在,魏橋紡織生產的牛仔布銷往全球,而全世界90%的蘋果手機殼體,所用的鋁板材料則來自他的中國宏橋。

“都是農民,保證每個員工有一套房子”

在紡織、鋁業雙雙全球第一的支持下,他的魏橋集團現在旗下擁有10個大型生產基地,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於一體,超過16萬員工組成了一個“小社會”。在這些基地,排排高高低低的魏橋員工住宅樓,緊鄰著醫院、學校和電影院。

從1998年開始,魏橋就推行內部商品房制度。工廠以成本價為員工提供住房,員工如果手裡錢不夠可以先交一半房款,再根據自身情況逐步還清。

2015(第八屆)金麒麟論壇上,張士平透露負責為員工蓋房子,保證每個員工有一套房子,從90平方到160平方不等。現在的魏橋,員工可以在公司自建的門診享受低價醫療,子女在自建的8座幼稚園上學,退休後享受優厚的退休待遇。

“我們實際就是一幫農民,16萬職工除了大學生之外,95%的是農業戶口,高中生、初中生,家裡條件不好的,但是我們有責任,幫著他們致富。幫他們致富,就等於為民造福。”他說。

嚴明紀律痛恨腐敗,“快高低”三板斧

他嚴明紀律制度,尤其痛恨腐敗,曾經因為發現煤炭採購環節出現問題,而一次性開除掉20個人。他甚至警告自己的高管說:“你們可以支配的財富只有你們的工資和獎金”,公司裡的每一分財產都是用來創造稅收和造福自己的十幾萬名員工的。

他極其重視生產,曾公開表示決不允許管理層從股市套現,所募集資金必須用來擴大生產。在決策制定上,張士平有著自己決勝市場的“三板斧”,使魏橋創業的優勢不斷強化。這“三板斧”就是“快”、“高”、“低”。

“快”,表現在迅速的市場反應和項目完成能力上。當這位舵手確定要幹一件事時,基本上是當年立項當年施工當年投產。以 21萬千瓦熱電機組為例,不到10個月就投產發電,與國內同規模熱電廠比建設速度快了1倍,投資僅為別人的一半。

“高”,張士平的迅速擴張並非低水準的重複建設。他的投資總是大氣磅礴,看得人心驚肉跳,最後卻無一不帶來豐碩成果。搞紡織,他不惜血本從日、美等國引進噴氣織機、劍杆織機等頂尖設備,做鋁業,要買就買全球最先進裝備。

“低”,在最先進規模最大的同時,張士平對生產的節能省耗有著強迫症般的執著。他的電解槽是世界上的唯一一條成功運行規模最大的電解鋁生產線,排放廢棄物的淨化率達到99.8%,且每投資1萬噸電解鋁,成本僅有競爭對手的1/2,讓參觀過他工廠的同行不寒而慄。

樸素經商哲學:相信市場 相信成本 相信品質

“張士平在商業方面的才華和價值比人們所知的大多了。”曾有人評價,這位僅僅讀完初中的商人,有著極為樸素的經商哲學:相信市場,相信成本,相信品質。

“一個好的企業是批評不倒的,真正能批評企業的只有市場,如果市場能力不行,政府和同行怎麼誇,你也站不起來。”張士平曾說。

每一次市場波動出現危機時,他偏是逆向思維,而一個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發展差距往往在市場低谷時形成。正是這一次次的“離經叛道”,締造出兩個全球第一的傳奇。

“很多人說這個魏橋是個謎,幹啥都幹成,幹啥都幹成全國第一。尊重市場、控制成本、提高品質,這就是我們的成功秘密。”他強調。30餘年來,他專注紡織與鋁業生產,拒絕了多次誘惑,他曾有無數機會跨入利潤豐厚的房地產和期貨交易,卻都選擇放棄。

對於當下火熱的對金融和互聯網,他態度冷淡。篤信實業興邦,將真正的智者與市場投機分子分出,讓企業越做越大,越做越精。

他的“大智慧”還體現在政商關係處理上。80年代起家的一幫集體產權的企業,到90年代發展到一定規模,要麼成功改制成如今赫赫有名的民營企業,如美的;許多也落入國企改制的窠臼,拓荒者被趕出企業,悲壯如健力寶的李經緯。

而張士平的做法是,保留縣供銷社的股份,與此同時迅速和香港等地的外資合資,擴大規模,淡化政府股的比例,在“兵不血刃”下一步步將企業牢牢把握在手中。

雖然不搞關係,甚少出席公眾場合。但在整個山東,首富張士平的話一言九鼎,擲地有聲。一個魏橋,貢獻了鄒平全縣一半的財稅,養活數以萬計的人。

身家650億的“首富”,用著200塊手機

2016年魏橋集團在世界500強企業排163位,在全國民企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華為與蘇寧控股。

他的老父張鈍河去世前,張士平早已發家致富,但張鈍河仍然堅持每天下地勞作。張士平亦是如此,如今年過七旬,仍然堅持每天工作。“吃苦耐勞”就像根植在像他一樣的老一輩企業家基因裡。和他同時期的企業家,如褚時健、任正非、柳傳志,因特殊歷史環境,都曾在少年青年時期嘗盡世間苦。

1968年,因為仗義替車間的老師傅打抱不平,22歲的張士平被下放至山東德州慶雲縣勞動改造。整整4個月,他在慶雲縣拓寬黃河河道。得以回家時,他輕了20斤,帶著一次未捨得穿的襯衣回到家,老母親從他的背上完完整整地揭下了一層曬脫了的皮……

——文章轉載自:商界洞見

用10年建成世界最大棉紡廠

1998年,張士平收購了曾是濱州市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濱州一棉。當時一棉廠的職工習慣了國企作風,仍停留在“幹多幹少一個樣”的狀態,企業年年虧損卻養著300多號員工。新任老闆張士平毫不留情面,一上任就推行嚴苛的管理紀律。

氣憤的職工高喊著“鄉巴佬,滾出去”,實行大罷工,還把他和一眾高管圍堵在辦公樓裡整整7個小時。一名情緒激動的工人質問他:“為什麼遲到半個小時被扣了一天的工資!”沒想到張士平隨即回答:“想幹就幹,不想幹的可以走人!”

張士平做派強硬雷厲風行,還把原廠長、副廠長在內的舊高層全部免職。鐵腕嚴明的紀律、獎罰分明的薪資制度,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產環節的浪費,張士平因此獲得了低於所有對手的成本優勢。

僅用一年,被收購的工廠就扭虧為盈,實現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增長了59.6%、44倍的成績。那些曾經反抗他,罵他是萬惡資本家的工人們,也拿到了比以往高出好幾倍的工資。

之後,張士平紡織業版圖擴張還在繼續。他開始在濱州、鄒平等地建設生產基地,每個生產基地都有三四個工廠。每個工廠的規模都大過原來的濱州一棉。

2005年,魏橋就開始成為世界最大的棉紡織企業,到今天,依然穩坐這把交椅。

自建電廠第一人:電價比國家電網便宜1/3

進入2000年,魏橋的紡織業越做越大,張士平又遇到大難題。電不夠用了。國家高速發展時期,政府電網電力短缺,生產火熱的魏橋常被拉閘限電。張士平決定自建電廠。

電力一向由國家供應,從未有過私人辦電廠的先例,此舉惹怒了國家電網。

當時的政府電網找來張士平談話,說如果繼續自建電廠,就將把魏橋從國家電網中解列。這意味著,張士平的工廠以後得自生自滅,國家電網不管了。本以為這樣的“威脅”能嚇退張士平,沒想到他還就杠上了。

“我當時想,解就解吧,這樣他以後就管不著我了,我的發電量肯定還要擴大,以後他求我上網,我也不上了。”這一冒險舉動,反而成就了魏橋紡織,讓張士平硬是在舉步維艱的夕陽行業----紡織行業中,創出了一片天。

他通過植入自己的管理心得,使其電廠每度電比國家電網低出1/3的成本,也因為這個低成本來之不易,當後來有人說魏橋紡織的電價便宜是不公平競爭,張士平總顯得理直氣壯。

“你說我便宜,那你為什麼不上電廠?賺錢的事你不幹,你想不到,你就是笨蛋!傻瓜!”如今很多鋁企的自備電廠想不並網都不行,沒有了自主選擇權。魏橋電廠成了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孤例。同行們在後來,才佩服起張士平的果敢與遠見。

世界最大電解鋁:供應90%蘋果手機外殼

張士平的電廠建成後,電力供應穩定且價格低廉,還多出來許多電量。為了更好利用起這些電力,2001年,張士平成立“魏橋鋁業”(中國宏橋)主攻電解鋁。

在電力成本占全部生產成本的比例高達45%的電解鋁行業,張士平的電力低成本,讓原來的電解鋁同行們只能望洋興嘆。他還用10年時間逐一打通了整個鋁的產業鏈,從上游原材料鋁土礦石到氧化鋁、電解鋁,以及下游的鋁材料加工……從魚頭一路吃到魚尾。

這種“鋁電網一體化”的龐大佈局,讓他再建立起規模優勢。像滾雪球一樣,不到15年時間裡,中國宏橋就坐上全球鋁業的把頭交椅。中國宏橋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鋁產業的王國。

從汽車用鋁、電子用鋁,到醫藥用鋁,以及各種包裝用鋁全都可以做,而且越做越高精尖;建立完整並緊密配合的生產線,張士平還做到了五個公認的行業之最:技術最先進、最節能、最環保、用工最少、投資最低。

現在,魏橋紡織生產的牛仔布銷往全球,而全世界90%的蘋果手機殼體,所用的鋁板材料則來自他的中國宏橋。

“都是農民,保證每個員工有一套房子”

在紡織、鋁業雙雙全球第一的支持下,他的魏橋集團現在旗下擁有10個大型生產基地,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於一體,超過16萬員工組成了一個“小社會”。在這些基地,排排高高低低的魏橋員工住宅樓,緊鄰著醫院、學校和電影院。

從1998年開始,魏橋就推行內部商品房制度。工廠以成本價為員工提供住房,員工如果手裡錢不夠可以先交一半房款,再根據自身情況逐步還清。

2015(第八屆)金麒麟論壇上,張士平透露負責為員工蓋房子,保證每個員工有一套房子,從90平方到160平方不等。現在的魏橋,員工可以在公司自建的門診享受低價醫療,子女在自建的8座幼稚園上學,退休後享受優厚的退休待遇。

“我們實際就是一幫農民,16萬職工除了大學生之外,95%的是農業戶口,高中生、初中生,家裡條件不好的,但是我們有責任,幫著他們致富。幫他們致富,就等於為民造福。”他說。

嚴明紀律痛恨腐敗,“快高低”三板斧

他嚴明紀律制度,尤其痛恨腐敗,曾經因為發現煤炭採購環節出現問題,而一次性開除掉20個人。他甚至警告自己的高管說:“你們可以支配的財富只有你們的工資和獎金”,公司裡的每一分財產都是用來創造稅收和造福自己的十幾萬名員工的。

他極其重視生產,曾公開表示決不允許管理層從股市套現,所募集資金必須用來擴大生產。在決策制定上,張士平有著自己決勝市場的“三板斧”,使魏橋創業的優勢不斷強化。這“三板斧”就是“快”、“高”、“低”。

“快”,表現在迅速的市場反應和項目完成能力上。當這位舵手確定要幹一件事時,基本上是當年立項當年施工當年投產。以 21萬千瓦熱電機組為例,不到10個月就投產發電,與國內同規模熱電廠比建設速度快了1倍,投資僅為別人的一半。

“高”,張士平的迅速擴張並非低水準的重複建設。他的投資總是大氣磅礴,看得人心驚肉跳,最後卻無一不帶來豐碩成果。搞紡織,他不惜血本從日、美等國引進噴氣織機、劍杆織機等頂尖設備,做鋁業,要買就買全球最先進裝備。

“低”,在最先進規模最大的同時,張士平對生產的節能省耗有著強迫症般的執著。他的電解槽是世界上的唯一一條成功運行規模最大的電解鋁生產線,排放廢棄物的淨化率達到99.8%,且每投資1萬噸電解鋁,成本僅有競爭對手的1/2,讓參觀過他工廠的同行不寒而慄。

樸素經商哲學:相信市場 相信成本 相信品質

“張士平在商業方面的才華和價值比人們所知的大多了。”曾有人評價,這位僅僅讀完初中的商人,有著極為樸素的經商哲學:相信市場,相信成本,相信品質。

“一個好的企業是批評不倒的,真正能批評企業的只有市場,如果市場能力不行,政府和同行怎麼誇,你也站不起來。”張士平曾說。

每一次市場波動出現危機時,他偏是逆向思維,而一個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發展差距往往在市場低谷時形成。正是這一次次的“離經叛道”,締造出兩個全球第一的傳奇。

“很多人說這個魏橋是個謎,幹啥都幹成,幹啥都幹成全國第一。尊重市場、控制成本、提高品質,這就是我們的成功秘密。”他強調。30餘年來,他專注紡織與鋁業生產,拒絕了多次誘惑,他曾有無數機會跨入利潤豐厚的房地產和期貨交易,卻都選擇放棄。

對於當下火熱的對金融和互聯網,他態度冷淡。篤信實業興邦,將真正的智者與市場投機分子分出,讓企業越做越大,越做越精。

他的“大智慧”還體現在政商關係處理上。80年代起家的一幫集體產權的企業,到90年代發展到一定規模,要麼成功改制成如今赫赫有名的民營企業,如美的;許多也落入國企改制的窠臼,拓荒者被趕出企業,悲壯如健力寶的李經緯。

而張士平的做法是,保留縣供銷社的股份,與此同時迅速和香港等地的外資合資,擴大規模,淡化政府股的比例,在“兵不血刃”下一步步將企業牢牢把握在手中。

雖然不搞關係,甚少出席公眾場合。但在整個山東,首富張士平的話一言九鼎,擲地有聲。一個魏橋,貢獻了鄒平全縣一半的財稅,養活數以萬計的人。

身家650億的“首富”,用著200塊手機

2016年魏橋集團在世界500強企業排163位,在全國民企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華為與蘇寧控股。

他的老父張鈍河去世前,張士平早已發家致富,但張鈍河仍然堅持每天下地勞作。張士平亦是如此,如今年過七旬,仍然堅持每天工作。“吃苦耐勞”就像根植在像他一樣的老一輩企業家基因裡。和他同時期的企業家,如褚時健、任正非、柳傳志,因特殊歷史環境,都曾在少年青年時期嘗盡世間苦。

1968年,因為仗義替車間的老師傅打抱不平,22歲的張士平被下放至山東德州慶雲縣勞動改造。整整4個月,他在慶雲縣拓寬黃河河道。得以回家時,他輕了20斤,帶著一次未捨得穿的襯衣回到家,老母親從他的背上完完整整地揭下了一層曬脫了的皮……

——文章轉載自:商界洞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