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解放軍報文化部主任呂國英藝術新論之四:藝法靈象 至美審美

呂國英

藝法靈象 至美審美

呂國英 | 文

一段時間以來, 文學藝術領域存在的諸多亂象備受關注。 悉心觀察, 這些亂象伴隨于藝術生髮、創作、呈現過程中的多環節、諸要素。

具體說, 這些亂象涉及多個層面、具有多重表現。 藝術創作層面, 存在抄襲模仿、千篇一律, 複製性生產、速食式消費的問題, 突出表現在既抄經典, 也抄現代, 既仿古人, 也仿今人, 既複製名家, 也重複自己;審美層面,

存在獵奇逐豔、低俗諂媚, 善惡不辨、以醜為美問題, 突出表現在調侃崇高、扭曲經典, 糊塗亂抹、粗製濫造, 甚至渲染陰暗, 製造文化與藝術“垃圾”;創新層面, 存在追求形式、缺少內容, 蔑視傳統、遠離現實問題, 主要體現在重形式包裝、缺內容支撐, 追求奢華、炫富擺闊, 甚至熱衷於“為藝術而藝術”;創作心態層面, 存在浮躁與急功近利問題, 主要體現在心緒浮華、精神迷離, 甚至投機取巧, 沽名釣譽;文化心理層面, 存在缺少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問題, 突出表現以洋為美、以洋為尊、唯洋是從, 把獲得國外獎項作為最高追求, 甚至於“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中國化”“去歷史化”“去主流化”;藝術氛圍層面, 存在江湖氣、“圈子”化, 近親繁殖、“門派”思維問題,
主要體現為師傅帶徒弟式傳承、家族作坊式生產, 熱衷於“抱團取暖”、進“圈”為榮;藝術市場方面, 存在以“職”定價, 以“銜”論價問題, 突出表現為自我炒作、聯手炒作、刻意運作, “假拍”“拍假”“守株待兔”;藝術批評層面, 存在庸俗吹捧、阿諛奉承問題, 主要體現在無底線拔高, 無標準叫好, 仿佛隨處有“大家”、人人是“大師”。

毋庸諱言, 以上亂象之所以長期存在, 儘管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與如何認知與實踐藝術規律大有關係。

藝術規律何解?其本質意義何在?借搜尋引擎以關鍵字搜索, 顯示出的數位結果竟達百萬級。 然而, 令人感慨與唏噓、尷尬又無奈的是, 打開這些網頁與論章, 搜尋相關文獻與解讀, 並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幾乎篇篇缺“本”解, 章章少“質”根。

換言之, 這些文論卷章, 無論上談下論, 就是缺少藝術規律的根本之論;不管左言右語, 就是沒有藝術規律的本質之語。

沒有根本與本質之論, “散論”“隨論”與“混論”自然多矣, 僅作概括歸納, 暫列有八, 一則王顧左右而言他、偏離主題者, 比如“自我個性說”“藝術人生說”“精神需求說”;二則隔靴搔癢、論據無法對接論點者, 比如“批判繼承說”“娛樂服務說”;三則教條于西方藝術學理、缺乏藝術自信者, 比如“藝術直覺說”“創作自由說”“窮途末路說”;四則大而化之論“道”、不著邊際者, 比如“藝術地把握世界說”“藝法自然說”;五則玄之又玄、而不知所云者, 比如“玄妙說”“非法之法說”“神秘靈感說”;六則放大構成元素、關注細枝末節者, 比如“不擇手段說”“藝術表現說”“筆墨底線說”;七則簡單否定、武斷回避者,

比如“無規律說”“無章可循說”;八則聽之任之、無能為力者, 比如“自然而然說”“自由發展說”“不可知說”。 凡此種種, 不一而足。

要說, 對某一概念、命題有不同認識, 尚可理解。 並且, 有些“說”“論”或許尤其關注了藝術生髮、演變中的某一環節、某個過程, 或是藝術創作中的某種特殊體驗與感受, 與藝術相對規律的某種意涵相關係。 但必須正視的是, 缺少共識, 確實需要也值得認真探討。

要說明的是, 藝術規律是藝術創作、演變的基本遵循, 是藝術發展、前行的根本引領。 藝術規律若無共識, 藝術創作何談遵循。

那麼, 藝術規律之本質意涵究竟如何?

有道是, 中國文字蘊含著中國文化與智慧的重要密碼。 說“藝術”,先解“藝”字由來。先賢造“藝”,原字為“埶”,觀其形,左側上下部分均為“土”,中間有“八”;右側為“九”與“、”相合。解其義,左側為將兩粒種子置於土壤之間,右側為一彎腰之人執耒種植。此字既象形也會義,表示種(植)糧之義。《詩經》有句:我種黍稷,正是對此字的注解。經甲骨文、金文、篆文,到隸書時,“埶”上增“艸”下添“雲”,成為“藝”(藝),也完成了此字真正意義的本質性建構:上有奇花異草,下有行雲流水,中為生計無虞。這也無不說明,藝術是生存無虞之後的精神需求。

再說“術”字構成。按文字學,“術”之原字為“術”,左為“彳”,右為“亍”,合者為“行”,義為通行大“道”,“術”位中間,有賢哲形象且會義地解讀為“十八般武藝一點通”,寬闊大道有“術”則行。

由此,藝為美,術為技,藝術合一,就是盡美之美矗審美立象之道,不擇手段行(審美立象)技術之通。

非常有意味的是,“藝”為縱向立形,似在說明與展示,“藝”從歷史縱深走來,是不斷添加象形與會義元素、承載求美祈變理想與感受的結晶;“術”為橫式結構,也似在表達,不管“藝”之發展、演變至怎樣的“高大上”,“術”始終使出“渾身解數”開闢通道。正由此,藝術的基本功能是塑形立象,本質意義在於矗立審美。

言畢藝術,再讀規律。

規律,屬哲學範疇,是邏輯與思維概念,意指對事物生髮、演變之軌跡及其相互關聯的本質性認知、根本性把握、終極性透視。按規律體系論,人類文明發展迄今,基本規律有兩大類別,一為自然規律,一為社會規律。有賢者在此基礎上,又並列提出思維規律,並在社會規律體系中分列出歷史規律、人文規律。

顯然,藝術規律屬於社會體系中的人文範疇。

我們已經知道,宇宙萬物皆有規律。如此,人類文明發展演變至今,發現、認知與探尋的規律,可謂既包羅萬象、浩瀚繁複,又深邃博大、恢宏無垠。換言之,宇宙萬物、世界千姿、社會百態,並且思維之縱橫、人文之經年,是一個巨大的自然與社會、社會與自然,及其相互交匯、相互融合的體系,又在“天人合一”這個東方哲學思想與智慧的引領、浸潤下,這種體系既往往是主觀化了的客觀,又往往是客觀化了的主觀,或者是更多層次意義上主客觀、客主觀的呈現與集合。

如此,藝術不僅有規律,而且要在這種“浩瀚繁複”中鮮明邏輯、清晰標注,以撥雲見日、正本淨源,滌清上述“散論”“隨論”與“混論”。

依哲學論,規律與真理、本質、法則等在同一層面,或稱“同位語”,意在說明是根本、管長遠、普遍性,且無法改變、不能違背,或不可替代、難以或缺。又依認識論思維,真理具有從相對真理到絕對真理的探索、認知階段,本質也需從表及裡、漸次深入、最終入真的過程。由此,規律也具有階段性、層次性、相對性,並從低層到高層,由相對規律到終極規律。

明瞭“藝術”,知了“規律”,藝術規律便“真容可現”。顯然,藝術規律,是關於藝術生髮、演變之軌跡及其相互關聯的本質性認知、根本性把握、終極性透視。那麼,藝術的生髮、演變軌跡如何,相互關聯是何,其本質性、根本性、終極性又何?

眾所周知,藝術從遙遠走來,縱深可追溯至遠古先民洞穴岩刻、陶上紋飾,橫寬可延伸到西畫東漸、東西方藝術對撞、借鑒與交匯、漸以融合。從藝術萌芽到藝術成科,以至於成為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審美標的,經歷了異常繁複而又特別漫長的歷史,期間儘管充滿蜿蜒、曲折、反復之情狀,但呈現出從低級到高級,從高級到更高一級、乃至最高級的發展路徑,演繹出藝術規律的真切與自然。

以繪畫藝術形式言,繪畫藝術從早期的(自然萬物)輪廓、表像開始,先後呈現了(物象)具象、意象、抽象及(真象)“三象合一”等,並在這些語言形式必然、偶然的排列組合中,出現了諸如具象之意象、意象之具象、具象之抽象、抽象之具象等交互與融合形式。按藝術發展由低到高論,藝術之象最終將由抽象、真象進入靈象,這是多層次天人合一的藝術大美,是由氣墨(彩墨、油彩)承載的至美之象,是象的未來,也是象的高峰,一定意義上也是藝術發展的最高級形式。

依規律的相對性、階段性論,藝法具像是藝術的相對規律,藝法意象、抽象是更高一級的藝術相對規律,藝法靈象就是藝術的遠方規律,一定意義上也是藝術終極規律。

再加贅述。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說明了人類認知自然規律的階段性、漸進性,最後進入終極性的道理。雖然,藝術規律不能與自然、社會規律簡單相類比,但本質性、根本性規律的終極指向性是相同的、毋容置疑的。藝法靈象就是藝術的根本性規律。

要說明的是,塑形立象、矗立審美是藝術的本質意義。任何藝術形式,包括文學、戲劇、影視、美術、攝影、書法,也包括音樂、舞蹈等,其實都是通過塑造感人形象,而入人心靈、引領審美的,只是音樂之“靈象”是通過音色、節奏、旋律等元素,傳遞靈之聲、舞之象。由此,藝法靈像是藝術的普遍規律,涵蓋所有藝術形式。

還要說明的是,藝術形式的演變,是一個十分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也是一個由主觀、客觀,社會、人文以及思維等多層次綜合作用的結果。對於藝術規律的把握,不僅取決於藝術家的審美層次,讀者與受眾的審美需求同樣重要。換言之,當一個藝術家還停留在具象審美之時,藝法靈像是不可思議的;當更多受眾還沉浸在形象逼真的欣賞快樂之境,那麼,靈象藝術尚在遠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創新是文藝的生命”“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以夙夜匪懈、時不我待之精神,積極創新創造,努力開拓進取,準確認知與實踐藝術規律,善於發現與追尋真善美,悉心創造與呈現真善美,就一定能履行使命擔當、不負殷切期望,真正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作品。

作者簡介

呂國英,筆名老莊,作家、藝術評論家,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高級編輯;

創作《逸形入靈 大藝立象》《如氣化墨 載靈承象》《氣墨繪畫 靈象藝術》《藝法靈象 至美審美》《氣墨靈象 高學大德 》等系列全新、原創性藝術新論,探索藝術理論新體系;

出版《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等藝術評論(人物)多部專著,其中《大藝立三極》由中英兩種文字出版,《陶藝狂人》《神雕》多次再版;

撰寫《自成高格入妙境》《大師造就大師 巨匠自成巨匠》《藝術,心狂方成大家》《天才,晚成方可大成》《湛然寂靜漾心歌》《“色彩狂人”的非常之道》《心至“藝境”盡通達》等創新性藝術人物評論數十篇。

說“藝術”,先解“藝”字由來。先賢造“藝”,原字為“埶”,觀其形,左側上下部分均為“土”,中間有“八”;右側為“九”與“、”相合。解其義,左側為將兩粒種子置於土壤之間,右側為一彎腰之人執耒種植。此字既象形也會義,表示種(植)糧之義。《詩經》有句:我種黍稷,正是對此字的注解。經甲骨文、金文、篆文,到隸書時,“埶”上增“艸”下添“雲”,成為“藝”(藝),也完成了此字真正意義的本質性建構:上有奇花異草,下有行雲流水,中為生計無虞。這也無不說明,藝術是生存無虞之後的精神需求。

再說“術”字構成。按文字學,“術”之原字為“術”,左為“彳”,右為“亍”,合者為“行”,義為通行大“道”,“術”位中間,有賢哲形象且會義地解讀為“十八般武藝一點通”,寬闊大道有“術”則行。

由此,藝為美,術為技,藝術合一,就是盡美之美矗審美立象之道,不擇手段行(審美立象)技術之通。

非常有意味的是,“藝”為縱向立形,似在說明與展示,“藝”從歷史縱深走來,是不斷添加象形與會義元素、承載求美祈變理想與感受的結晶;“術”為橫式結構,也似在表達,不管“藝”之發展、演變至怎樣的“高大上”,“術”始終使出“渾身解數”開闢通道。正由此,藝術的基本功能是塑形立象,本質意義在於矗立審美。

言畢藝術,再讀規律。

規律,屬哲學範疇,是邏輯與思維概念,意指對事物生髮、演變之軌跡及其相互關聯的本質性認知、根本性把握、終極性透視。按規律體系論,人類文明發展迄今,基本規律有兩大類別,一為自然規律,一為社會規律。有賢者在此基礎上,又並列提出思維規律,並在社會規律體系中分列出歷史規律、人文規律。

顯然,藝術規律屬於社會體系中的人文範疇。

我們已經知道,宇宙萬物皆有規律。如此,人類文明發展演變至今,發現、認知與探尋的規律,可謂既包羅萬象、浩瀚繁複,又深邃博大、恢宏無垠。換言之,宇宙萬物、世界千姿、社會百態,並且思維之縱橫、人文之經年,是一個巨大的自然與社會、社會與自然,及其相互交匯、相互融合的體系,又在“天人合一”這個東方哲學思想與智慧的引領、浸潤下,這種體系既往往是主觀化了的客觀,又往往是客觀化了的主觀,或者是更多層次意義上主客觀、客主觀的呈現與集合。

如此,藝術不僅有規律,而且要在這種“浩瀚繁複”中鮮明邏輯、清晰標注,以撥雲見日、正本淨源,滌清上述“散論”“隨論”與“混論”。

依哲學論,規律與真理、本質、法則等在同一層面,或稱“同位語”,意在說明是根本、管長遠、普遍性,且無法改變、不能違背,或不可替代、難以或缺。又依認識論思維,真理具有從相對真理到絕對真理的探索、認知階段,本質也需從表及裡、漸次深入、最終入真的過程。由此,規律也具有階段性、層次性、相對性,並從低層到高層,由相對規律到終極規律。

明瞭“藝術”,知了“規律”,藝術規律便“真容可現”。顯然,藝術規律,是關於藝術生髮、演變之軌跡及其相互關聯的本質性認知、根本性把握、終極性透視。那麼,藝術的生髮、演變軌跡如何,相互關聯是何,其本質性、根本性、終極性又何?

眾所周知,藝術從遙遠走來,縱深可追溯至遠古先民洞穴岩刻、陶上紋飾,橫寬可延伸到西畫東漸、東西方藝術對撞、借鑒與交匯、漸以融合。從藝術萌芽到藝術成科,以至於成為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審美標的,經歷了異常繁複而又特別漫長的歷史,期間儘管充滿蜿蜒、曲折、反復之情狀,但呈現出從低級到高級,從高級到更高一級、乃至最高級的發展路徑,演繹出藝術規律的真切與自然。

以繪畫藝術形式言,繪畫藝術從早期的(自然萬物)輪廓、表像開始,先後呈現了(物象)具象、意象、抽象及(真象)“三象合一”等,並在這些語言形式必然、偶然的排列組合中,出現了諸如具象之意象、意象之具象、具象之抽象、抽象之具象等交互與融合形式。按藝術發展由低到高論,藝術之象最終將由抽象、真象進入靈象,這是多層次天人合一的藝術大美,是由氣墨(彩墨、油彩)承載的至美之象,是象的未來,也是象的高峰,一定意義上也是藝術發展的最高級形式。

依規律的相對性、階段性論,藝法具像是藝術的相對規律,藝法意象、抽象是更高一級的藝術相對規律,藝法靈象就是藝術的遠方規律,一定意義上也是藝術終極規律。

再加贅述。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說明了人類認知自然規律的階段性、漸進性,最後進入終極性的道理。雖然,藝術規律不能與自然、社會規律簡單相類比,但本質性、根本性規律的終極指向性是相同的、毋容置疑的。藝法靈象就是藝術的根本性規律。

要說明的是,塑形立象、矗立審美是藝術的本質意義。任何藝術形式,包括文學、戲劇、影視、美術、攝影、書法,也包括音樂、舞蹈等,其實都是通過塑造感人形象,而入人心靈、引領審美的,只是音樂之“靈象”是通過音色、節奏、旋律等元素,傳遞靈之聲、舞之象。由此,藝法靈像是藝術的普遍規律,涵蓋所有藝術形式。

還要說明的是,藝術形式的演變,是一個十分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也是一個由主觀、客觀,社會、人文以及思維等多層次綜合作用的結果。對於藝術規律的把握,不僅取決於藝術家的審美層次,讀者與受眾的審美需求同樣重要。換言之,當一個藝術家還停留在具象審美之時,藝法靈像是不可思議的;當更多受眾還沉浸在形象逼真的欣賞快樂之境,那麼,靈象藝術尚在遠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創新是文藝的生命”“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以夙夜匪懈、時不我待之精神,積極創新創造,努力開拓進取,準確認知與實踐藝術規律,善於發現與追尋真善美,悉心創造與呈現真善美,就一定能履行使命擔當、不負殷切期望,真正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作品。

作者簡介

呂國英,筆名老莊,作家、藝術評論家,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高級編輯;

創作《逸形入靈 大藝立象》《如氣化墨 載靈承象》《氣墨繪畫 靈象藝術》《藝法靈象 至美審美》《氣墨靈象 高學大德 》等系列全新、原創性藝術新論,探索藝術理論新體系;

出版《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等藝術評論(人物)多部專著,其中《大藝立三極》由中英兩種文字出版,《陶藝狂人》《神雕》多次再版;

撰寫《自成高格入妙境》《大師造就大師 巨匠自成巨匠》《藝術,心狂方成大家》《天才,晚成方可大成》《湛然寂靜漾心歌》《“色彩狂人”的非常之道》《心至“藝境”盡通達》等創新性藝術人物評論數十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