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這兩句禪語出自永嘉玄覺的《奢摩他頌》開頭語。

永嘉玄覺以《證道歌》聞名於世, 他是禪宗六祖惠能的弟子。

「恰恰用心時, 恰恰無心用」是開悟以後的境界。

恰到好處地用智慧的心, 而此時恰恰無心可用;無心可用是因為沒有障礙、沒有牽掛和自我的執著。 但無心並非沒有智慧的功能和作用, 其作用就是在悟後的待人接物、處世應對、工作思考等等。 所以開悟以後的無心並不等於白癡或腦中一片空白, 反而是絕對正確地、恰到好處地發揮心的功能。

偈頌的前半句說“用心”, 是說用智慧的心。 並且是恰到好處的用智慧的心。

我們的無明, 致使我們被動地心隨境轉, 我們總在被污染、困擾、動搖, 甚至我們有時明知不該起貪嗔癡慢疑的念頭, 卻無法控制它!不能使得境隨心轉, 總是被環境所污染、困擾、動搖;這就是有心可用, 用的是煩惱心;只要是用煩惱心去應酬環境,

就不是恰恰用心。 我們修行, 就是修心, 我們越來越可以做到“用心”。

智慧的心是什麼呢?龍樹菩薩說, 智慧的心即是心回歸至正常的狀態。 什麼叫正常的狀態?就是沒有障礙、沒有牽掛, 更沒有自我的執著。 心回歸正常狀態, 表現在哪裡呢?我們可以控制心。 證悟後, 我們可以控制好自己的心, 所以當然可以恰到好處地用智慧的心了。

但是很多時候, 我們為了這“智慧的心”, 反會陷入一種執迷。 初學佛的人多被它困擾。 它是一種目標。 只要我們尚有目標的指向, 就意味著有執著的東西, 我們就還在被無明牽扯著。 所以偈頌的下半句說, 恰恰無心可用。 這或許有些難以理解, 但其實是很簡單樸素的。 我們在禪修時, 都說放下,

放下什麼?放下一切目標, 這個目標當然也包括證悟本身;我們持出離心, 出離什麼?從出離中出離。

下面還有兩句, 也很重要:「無心恰恰用, 常用恰恰無。 」智者沒有自私自利、自大自卑等的愚癡迷狂心, 正好用無染無垢的慈悲心來為一切眾生積極服務;經常為了利樂他人而忙得席不暇暖, 不知老之將至, 還像是一個無事要做、無人干擾的大閒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