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驚呆了,155家券商總資產還不足一家浦發銀行

時至年中, 國內155家券商已經全部公佈了年報資料。 至此, 我們可以一窺整個券商行業的競爭態勢。 儘管有點晚, 但好酒經過充分的醞釀才更香醇。

對於券商來說, 總資產、淨資本、營業成本、淨利潤等, 這些財務指標體現著公司的總體實力和運營水準;而經紀、投行、資管、自營的收入及增長態勢則呈現出了各家券商主要業務的發展水準。

將這些指標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 就可以勾勒出一幅生動的“券商搏殺記”。 哪些券商在激烈的廝殺中越戰越勇, 哪些券商一蹶不振, 一一躍然於其中。

強者恒強, 我們看到總資產、淨利潤排名前列的仍然是我們熟悉的老牌券商。

不過平靜之下仍然暗流湧動, 一些大型券商也能戴著鐐銬跳舞。

譬如廣發證券、中信建投, 各項業務指標排名在不斷向前。 它們在財富管理、投行、國際化、私募股權投資等新業務領域都在不斷開疆拓土。

一些中小券商在經歷了股東變更, 被賦予了新的經營基因後, 公司實力在快速飆升, 成為這場搏殺記中的“新星”。

總資產之殤

不比不知道, 一比嚇一跳。 看起來很風光的券商, 拿來和其他金融行業的小夥伴相比, 就被直接碾成了碎渣子。

去年129家券商總資產為5.79萬億元, 淨資產為1.64萬億元。 先不論巨無霸銀行232萬億元的總資產, 單拎出一家浦發銀行, 就令所有券商羡慕。

去年, 浦發銀行總資產達到5.86萬億元, 超過了所有券商資產的總和。 而浦發銀行在銀行總資產排名中只排到第11名。

和信託相比也是相差太遠, 去年68家信託公司的總資產突破了20萬億元;一直默默無聞的保險總資產去年悄悄地幹到了15萬億元。

不僅比不過其他小夥伴, 去年由於市場低迷, 很多券商業務萎縮, 總資產還出現了近10%的縮水。 對於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不再年輕的券商行業來說, 做大做強仍是首要任務。

根據Wind資料顯示, 2016年超過千億規模的券商只有20家, 500億以上的券商也就增加了15家。 100億規模以上的券商為90家。

千億以上規模券商排名相對穩固, 前10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和國信證券。

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走在了前列, 總資產分別為5974億元、5608億元, 兩者的差距在縮小。

前20名中, 華融證券的表現最突出。 去年總資產高達1357.5億元, 同比逆勢大增79%, 排名上升了9個名次。 《投資者報》記者翻閱年報發現, 華融證券總資產大增主要是因為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暴增, 這側面說明了華融證券的投資能力還不錯。

總資產增加的券商還大有人在。 廣發證券、中信證券、方正證券資產管理公司以及中信建投證券的資管業務總規模居行業前三, 月均受託資金規模分別為1.48萬億元、8147億元和6987億元。 其中中信證券領先第2名近7000億元, 穩坐一哥寶座。 除了“老大哥”中信證券遙遙領先外, 前十的爭奪非常激烈。

第3名中信建投和第4名廣發證券資管規模僅差276億元, 廣發資管和第5名國君證券資管相差還不到31億元, 國君證券資管則只領先第6名申萬宏源4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 華融證券、第一創業證券和國都證券的資管業務規模首次進軍行業前20。

此外, 隨著監管層對資管去通道的積極推動, 券商開始發力主動管理。 其中, 中信證券在主動管理業務規模上依舊排名居首, 約為5270億元;而與2015年底相比, 主動管理規模排名增幅最大的券商則為華融證券和德邦證券, 都上升5名。 廣州證券、財通證券資管則都是主動管理規模年度排名首次進入到前20名。

至於落實到收入上, 資管最賺錢的10家券商分別為, 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申萬宏源、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中泰證券、東方證券以及財通證券,

資管收入從7.8億元~64億元不等。

中小券商突圍之路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 在傳統券商江山格局已定的情況下, 牌照的開放和資本湧入令新興券商有了新的打法, 放棄大而全的傳統券商路線, 從細微處突圍, 改走小而美的路線。

譬如今天風頭正盛的天風證券, 三四年前不過偏安一隅, 但是通過激進的激勵機制, 將市面上知名的賣方統統收攏, 研究所的實力迅速增強。 新三板等眾多業務也在高薪的推動下迅速飆升至行業前列。 去年, 天風證券淨利潤9.55億元, 同比僅縮水5%, 利潤排名上升了22位。

脫胎換骨的華信證券走的是完全意義上的互聯網券商的道路, 在500名員工中, 有超過200人供職於技術團隊。在嫁接了互聯網思維後,華信證券在獲客、運營和產品等方向都有了截然不同的思路。匯添富原副總經理、首席運營官陳燦輝擔任華信證券總裁後,複製了在基金公司的“現金寶”產品,推出了“華信現金寶”,這是一個現金管理工具,底層是貨幣基金活期,上層是定期理財產品,也包括高端理財,可以配置私募、信託、貴金屬等全資產。去年,華信證券的淨利潤為2.34億元,同比大增4倍,排名上升27位。

而東方財富證券的成功,則是來源於股吧和網站帶來的巨大流量。大智慧曾想照葫蘆畫瓢,和湘財證券牽手,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重組方案有問題未能成行。去年,東方財富證券淨利潤為3.74億元,同比增長3.5%,排名上升18位。

如今躋身券商前列的華融證券,去年淨利潤15.7億元,排名上升15位。它的突圍之路也值得學習,即大力發展固定收益產品,尋找更多的投資優質標的,不斷吸引客戶。

這些券商的成功都為後來者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據瞭解,加入券商的小夥伴還在不斷增加。去年上半年申港勝券和華菁證券相繼成立開業,此外還有滙豐前海、雲峰證券、橫琴海牛、陽光證券、嘉實證券等18家券商,它們要想在競爭激烈的搏殺中贏得一席之地,必須探索出一條全新之路。■

有超過200人供職於技術團隊。在嫁接了互聯網思維後,華信證券在獲客、運營和產品等方向都有了截然不同的思路。匯添富原副總經理、首席運營官陳燦輝擔任華信證券總裁後,複製了在基金公司的“現金寶”產品,推出了“華信現金寶”,這是一個現金管理工具,底層是貨幣基金活期,上層是定期理財產品,也包括高端理財,可以配置私募、信託、貴金屬等全資產。去年,華信證券的淨利潤為2.34億元,同比大增4倍,排名上升27位。

而東方財富證券的成功,則是來源於股吧和網站帶來的巨大流量。大智慧曾想照葫蘆畫瓢,和湘財證券牽手,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重組方案有問題未能成行。去年,東方財富證券淨利潤為3.74億元,同比增長3.5%,排名上升18位。

如今躋身券商前列的華融證券,去年淨利潤15.7億元,排名上升15位。它的突圍之路也值得學習,即大力發展固定收益產品,尋找更多的投資優質標的,不斷吸引客戶。

這些券商的成功都為後來者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據瞭解,加入券商的小夥伴還在不斷增加。去年上半年申港勝券和華菁證券相繼成立開業,此外還有滙豐前海、雲峰證券、橫琴海牛、陽光證券、嘉實證券等18家券商,它們要想在競爭激烈的搏殺中贏得一席之地,必須探索出一條全新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