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德邦物流要成“下一個順豐”?它背後的男人“來頭不小”

上市是最快的圈錢手段, 這是資本市場的法則。 順豐上市之後, 身價暴漲, 迅速走上巔峰。 這也激起了同行開戰IPO的欲望, 德邦物流就是其中一個。

近日, 德邦也瞄準了上市, 發佈招股公佈書。 德邦比順豐成立要晚幾年, 1996年殺入物流這個行業, 到2014年11月, 已經在全國開設直營網點5200多家, 發展還算迅猛。

德邦一直屬於那種穩紮穩打型的企業, 沒有什麼冒進的做法。 長久以來, 德邦一直都處於很尷尬的處境, 一直沒有給人很模糊的印象。 相較于順豐主打“速運”這個概念, 提起德邦, 人們只知道是做物流的, 卻無法說出其它關聯詞。

站在德邦背後的男人, 崔維星真的不簡單

眾所周知, 在順豐背後有一個叫王衛的男人掌舵, 在德邦背後也同樣有一個男人, 崔維星。

從廈門大學畢業後,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國企會計。 1993年, 不甘於只當一名小會計的崔維星, 毅然決然地選擇下海經商, 這是一條充滿艱辛的路。

從承包南航老幹部航空客貨運處, 再到股東離開, 帶走大批生力軍, 崔維星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 但也表現出了山東人特有的韌性, 不怕吃苦。

在起初下海經商的幾年, 崔維星一直沒能有什麼成就, 只是不斷地打拼,

但比起舉著鐵飯碗混飯吃, 崔維星是痛並快樂著。

1996年, 崔維星迎來了一個轉捩點, 創辦了“崔氏貨運公司”, 也就是德邦的前身, 從此開始涉足空運領域。 做物流, 讓崔維星找到了新希望, 他從“4個人、8平米”起步, 一點點地把貨運公司做大。

會計出身的崔維星,

凡事都精打細算, 不會急於求成, 步步為營!他始終堅持“長跑”理念, 為客戶提供服務。

2000年, 崔維星正式啟用“德邦”這個品牌, 開始搞汽車運輸業務。 此後幾年時間, 德邦飛速發展, 業務遍佈全國500多個城市和地區。

當年的崔維星恐怕怎麼都想不到, 德邦會成為一個年入百億的物流公司, 會成為物流企業中的佼佼者。

失去快遞先機, 德邦欲借上市突圍

快遞業務一直都是一塊可口的大蛋糕, 順豐從1996年開始就全力吞噬這塊蛋糕, 那年德邦剛剛成立。 直到2013年, 德邦才正式進入快遞業務。

在過去的十幾年, 順豐在不斷擴張自己的地盤, 已經賺得缽滿盆盈。 除了順豐以外, 申通、宅急送等也迅速成長起來, 成功佔領市場。 此時德邦以一個新人的姿態進入快遞業務,

已經被前輩們遠遠地甩在後面。

商場如戰場, 機會瞬息而逝, 錯過了就很難挽救回來。 德邦一直主打兩條業務線, 公路快運業務和快遞業務。 2016年, 德邦的收入為170億元, 其中快遞業務收入僅為40.96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 德邦物流快遞業務毛利率為5.03%, 這遠遠低於順豐的19.78%,差了將近4倍。由此可見,德邦在快遞業務一直沒能有所突破。

這幾年,德邦一直在走下坡路!2014年的毛利率是17.77%,到了2016年年底就變成了13.41%。

為求發展,德邦也在嘗試拓展新業務,比如投資福佑卡車。這不是終極出路,物流行業向來是群雄割據的狀態,如果德邦不能找准定位,那麼註定會被淹沒。

在經歷各種波瀾之後,德邦找到的出路是上市,想重走順豐的道路。但是順豐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要成為“下一個順豐”沒那麼容易!

這遠遠低於順豐的19.78%,差了將近4倍。由此可見,德邦在快遞業務一直沒能有所突破。

這幾年,德邦一直在走下坡路!2014年的毛利率是17.77%,到了2016年年底就變成了13.41%。

為求發展,德邦也在嘗試拓展新業務,比如投資福佑卡車。這不是終極出路,物流行業向來是群雄割據的狀態,如果德邦不能找准定位,那麼註定會被淹沒。

在經歷各種波瀾之後,德邦找到的出路是上市,想重走順豐的道路。但是順豐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要成為“下一個順豐”沒那麼容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