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概股回歸傳奇:給我一個新三板,我能撬動千億市值

在這個大風口中, 藥明康得是最成功的公司。 與其他私有化的中概股相比, 藥明康得回歸之路走得太順了。

而走得順, 是因為它選擇了新三板這個“杠杆”。

私有化前夕, 藥明康得將其子公司合全藥業(832159.OC)推上新三板。 這一舉動, 為其充滿不確定的私有化之路, 保留了一個融資視窗。

而更值得稱道的是藥明康得“一拆三”的玩法, 除了合全藥業, 藥明康得還把另一個子公司藥明生物推上港股。 如今, 藥明生物市值329億港元;合全藥業市值180億元。 兩者相加, 遠遠超過藥明康得33億美元的私有化成本。

藥明康得“回國”,

始於新三板

藥明康得的回歸之路始於新三板。

2014年12月, 合全藥業向股轉系統申請掛牌;2015年4月3日, 合全藥業正式掛牌新三板。 就在合全藥業掛牌的同月, 藥明康得開始了私有化。

4月30日, 中國最大CRO(新藥合同研究組織, 專業從事藥品研發)公司藥明康得的創始人兼CEO李革和匯橋資本集團, 聯合提出了私有化的要約, 以每股46美元的價格收購所有流通股。 這個價格比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溢價16.5%, 按此計算, 公司估值32.3億美元。

受此影響, 當日, 藥明康得的股價上漲9.29%, 收于43.17美元。

2015年上半年, 中概股私有化是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風口。

3月24日, 暴風科技在A股上市。 作為中國第一個打破VIE架構, 回歸A股的公司, 暴風科技連續29個“一字板”, 不僅創造了A股歷史上最長的連續漲停紀錄,

也掀起了中概股私有化浪潮;

2015年第二季度, 包括奇虎360在內的20家中概股公司宣佈啟動私有化。 在這波浪潮中, 鼎暉、紅杉、高瓴、經緯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赫然在列。

當時, 互聯網資產仍是最受資本追捧的選擇, 做藥品研發的藥明康得, 看起來並不起眼。

8月14日, 藥明康得宣佈, 已經達成最終的私有化協定。 該私有化由該李革以及匯橋資本集團主導, 是個全現金交易, 藥明康得將出售給新成立的母公司New WuXi Life Science Limited, 合併後成立WuXiMerger Limited, 後者為新成立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交易價依然為每股46美元, 總價值約33億美元。

與之前不同的是, 買方集團又新加入了一些同伴:博裕資本、淡馬錫生命科學、高瓴資本、平安保險和一些藥明康得高管。

私有化進行的很順利。 同年12月10日, 藥明康得在當日收盤後宣佈完成私有私有化, 將從紐交所退市。 從2015年8月初次宣佈私有化至如今私有化完成, 藥明康得僅花了不到四個月。

而33億美元, 也成為中國醫療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私募股權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 私有化之前, 藥明康得的股權非常分散, 其中公司CEO李革的持股只有1.4%。 而私有化完成後, 單單就李革和藥明康得創始人之一的趙寧持有的股權比例就達到31.85%。

目前看來, 33億美元是一筆再理想不過的“投資”。

與其他私有化一樣, 私有化帶來的時間和融資成本, 也意味著極大的風險。 正如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所言:“不管是私有化回國內, 還是拆架構轉A股, 最後都只有50%的成功率。

但藥明康得不怕, 因為它在私有化之前, 就把合全藥業推上了新三板, 從而控制了私有化風險。

掛牌新三板的合全藥業, 是藥明康得私有化的“保險

在充滿不確定的私有化路上, 合全藥業為藥明康得保留了一個視窗, 一個隨時可以為其募集資金的視窗。

根據美國SEC要求, 提出私有化的股東收購流通股需全部用現金。 在私有化過程中, 收購方必須向中小股東提供基於一段時間內股價的溢價, 才可能達到回購股權的目的, 這意味著股東的財務壓力將倍增。

在整個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中, 16.5%的私有化溢價並不高。 但即使這樣, 藥明康得仍將為此次私有化背負巨大的債務。

先來看下, 私有化完成後, 藥明康得的股權結構:

在私有化過程中, 買方集團向平安銀行、浦發銀行申請了8億美元貸款。 根據融資協定, 2015年11月, LifeScience Limited將WuXi PharmaTech的股權作為抵押權益抵押給貸款人。

與此同時, Group & Cloud Limited(其股權由李革及趙寧分別間接擁有75%和25%)所代表的管理層也與平安銀行、浦發銀行簽訂了3億元的融資協議, 在私有化過程中為其提供資金。

在管理層融資協議中,李革與趙寧將其通過G&C I Limited、G&C II Limited與Group&Cloud Limited持有的Life Science Holdings24.4%的股權以及Group & Cloud Limited的100%股權,抵押給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此外,G&C I Limited、G&C II Limited及Group & Cloud Limited的債券也於2015年11月發行,受益人為同樣為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李革還為Group & Cloud Limited在管理層融資協議中的責任提供個人擔保。

在私有化過程中,現金流的平衡問題是絕大部分公司需要考慮的。對藥明康得來說,11億美元債務所帶來的現金壓力並不算小。

要知道,2014年藥明康得收入增長至6.74億美元,淨利潤1.12億美元。財報顯示,公司賬上有2.1億美元的現金。但公司仍有9000名員工,費城的細胞工廠又要2016年才能完成。

2016年初,在Group & Cloud Limited將所持Life Science Holdings的合共1817.38萬股解除抵押後,Group& Cloud Limited以合共1.4億美元的價格,將這些股份轉讓給Eastern Star AsiaInvestment Limited等4家公司,分別占Life ScienceHoldings總股本的0.47%、 0.47%、1.16%及1.16%。

據悉,該資金將由Group & Cloud Limited用於償還融資協議下貸款的一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新三板上的合全藥業成了藥明康得的“不時之需”。

2016年12月28日,合全藥業發佈公告稱,全資子公司STA香港擬為公司實際控制人WuXi PharmaTech的8億美元提供擔保。藥明康得在私有化退市過程中,需要集團體系內資信情況較好的子公司為其融資進行擔保。在新三板的合全藥業,完全滿足這個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該擔保期限為貸款提款之日起84個月。也就是說,即使從股權抵押之日算起,本次擔保有效期也至少到2022年。

而此時,合全藥業剛剛以69.65元/股的價格發行了716萬股,成功融資4.99億元。本次定增認購方的名單中,高瓴、紅杉的名字赫然在列。

融資完成後,合全藥業的估值高達89.85億元,其股權的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雖然在2017年4月10日,合全藥業發佈公告稱,經與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溝通確認,STA 香港目前已無需為上述借款事項提供擔保。但有合全藥業在,顯然藥明康得的私有化之路有底氣很多。

“一拆三” ,從33億美元到千億市值

在合全藥業的護航下,藥明康得順利私有化成功。

但對私有化中概股們來說,只有真正登陸A股市場,或許才算真正成功。

你必須承認,這是一件他們可能永遠都沒法掌控的東西。

2016年5月6日,證監會表示,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和殼資源炒作應得到重視,正對中概股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而此前,外界高度關注的戰新板,也如願沒有出現在正式公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

於是,這個始於2015年4月的中概股私有化大潮,出現了第一個“失敗者”。6月15日晚間,中概股歡聚時代宣佈,將正式撤回私有化要約。原因是,考慮到近期不利的市場狀況,買方團已決定不再繼續推動歡聚時代的私有化。

今年3月,放棄借殼的奇虎360與華泰聯合證券簽訂輔導協定,這意味著短期內上市無望,繼續背負200多億的貸款。更重要的是,公司還要忍受至少一年以上無法融資也無法上市的空檔期。

從某種程度上說,藥明康得是幸運的。掛牌兩年,合全藥業在新三板融資8.79億元,市值高達180億元,已經成長為新三板市值最高的醫藥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合全藥業的主營業務是為跨國製藥企業提供定制的醫藥生產研發外包服務。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6.38億元,同比增長29.07%;淨利潤為4.36億元,同比增長32.01%。

今年年初,合全藥業向控股股東上海藥明康得發行1285.09萬股,收購其擁有的PDS部門全部資產與負債,交易對價為15.2億元。

據悉,本次注入的PDS 部門主要業務包括理論製劑的工藝驗證和後續開發以及製劑的生產和包裝等,在細分領域中歸屬于合全藥業的直接下游。這意味著,合全藥業通過這次注入將借助產業鏈延伸謀求進一步戰略發展。

而合全藥業在新三板混的風生水起,也促使藥明康得將藥明生物推上港股。

“之所以選擇香港上市,是因為集團本身財務已經無法覆蓋爆發式增長的資本性支出需要,預計2017年資本開支將達到10億元人民幣。”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在香港對外表示。

在產能擴張的過程中,藥明生物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的方式,募集資金為其產能擴張“買單”。

6月13日,藥明生物上市首日上漲13%,市值高達329億港元。

藥明生物,市值329億港元;合全藥業,市值180億元。兩者相加,遠遠超過藥明康得33億美元的私有化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藥明康得也開始接受華泰聯合證券的輔導。看上去,藥明康得離千億市值只差一個上市代碼。

複星仲昆資本管理合夥人王鈞曾表示,2015年這一輪回歸的本質在於通過資本市場整合,完成利益重新分配和資源整合,讓企業規模變大。

從這方面來說,從33億美元到千億市值,藥明康得的“一拆三”是極具想像力的玩法,效果也相當不錯。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投資界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 在私有化過程中為其提供資金。

在管理層融資協議中,李革與趙寧將其通過G&C I Limited、G&C II Limited與Group&Cloud Limited持有的Life Science Holdings24.4%的股權以及Group & Cloud Limited的100%股權,抵押給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此外,G&C I Limited、G&C II Limited及Group & Cloud Limited的債券也於2015年11月發行,受益人為同樣為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李革還為Group & Cloud Limited在管理層融資協議中的責任提供個人擔保。

在私有化過程中,現金流的平衡問題是絕大部分公司需要考慮的。對藥明康得來說,11億美元債務所帶來的現金壓力並不算小。

要知道,2014年藥明康得收入增長至6.74億美元,淨利潤1.12億美元。財報顯示,公司賬上有2.1億美元的現金。但公司仍有9000名員工,費城的細胞工廠又要2016年才能完成。

2016年初,在Group & Cloud Limited將所持Life Science Holdings的合共1817.38萬股解除抵押後,Group& Cloud Limited以合共1.4億美元的價格,將這些股份轉讓給Eastern Star AsiaInvestment Limited等4家公司,分別占Life ScienceHoldings總股本的0.47%、 0.47%、1.16%及1.16%。

據悉,該資金將由Group & Cloud Limited用於償還融資協議下貸款的一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新三板上的合全藥業成了藥明康得的“不時之需”。

2016年12月28日,合全藥業發佈公告稱,全資子公司STA香港擬為公司實際控制人WuXi PharmaTech的8億美元提供擔保。藥明康得在私有化退市過程中,需要集團體系內資信情況較好的子公司為其融資進行擔保。在新三板的合全藥業,完全滿足這個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該擔保期限為貸款提款之日起84個月。也就是說,即使從股權抵押之日算起,本次擔保有效期也至少到2022年。

而此時,合全藥業剛剛以69.65元/股的價格發行了716萬股,成功融資4.99億元。本次定增認購方的名單中,高瓴、紅杉的名字赫然在列。

融資完成後,合全藥業的估值高達89.85億元,其股權的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雖然在2017年4月10日,合全藥業發佈公告稱,經與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溝通確認,STA 香港目前已無需為上述借款事項提供擔保。但有合全藥業在,顯然藥明康得的私有化之路有底氣很多。

“一拆三” ,從33億美元到千億市值

在合全藥業的護航下,藥明康得順利私有化成功。

但對私有化中概股們來說,只有真正登陸A股市場,或許才算真正成功。

你必須承認,這是一件他們可能永遠都沒法掌控的東西。

2016年5月6日,證監會表示,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和殼資源炒作應得到重視,正對中概股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而此前,外界高度關注的戰新板,也如願沒有出現在正式公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

於是,這個始於2015年4月的中概股私有化大潮,出現了第一個“失敗者”。6月15日晚間,中概股歡聚時代宣佈,將正式撤回私有化要約。原因是,考慮到近期不利的市場狀況,買方團已決定不再繼續推動歡聚時代的私有化。

今年3月,放棄借殼的奇虎360與華泰聯合證券簽訂輔導協定,這意味著短期內上市無望,繼續背負200多億的貸款。更重要的是,公司還要忍受至少一年以上無法融資也無法上市的空檔期。

從某種程度上說,藥明康得是幸運的。掛牌兩年,合全藥業在新三板融資8.79億元,市值高達180億元,已經成長為新三板市值最高的醫藥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合全藥業的主營業務是為跨國製藥企業提供定制的醫藥生產研發外包服務。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6.38億元,同比增長29.07%;淨利潤為4.36億元,同比增長32.01%。

今年年初,合全藥業向控股股東上海藥明康得發行1285.09萬股,收購其擁有的PDS部門全部資產與負債,交易對價為15.2億元。

據悉,本次注入的PDS 部門主要業務包括理論製劑的工藝驗證和後續開發以及製劑的生產和包裝等,在細分領域中歸屬于合全藥業的直接下游。這意味著,合全藥業通過這次注入將借助產業鏈延伸謀求進一步戰略發展。

而合全藥業在新三板混的風生水起,也促使藥明康得將藥明生物推上港股。

“之所以選擇香港上市,是因為集團本身財務已經無法覆蓋爆發式增長的資本性支出需要,預計2017年資本開支將達到10億元人民幣。”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在香港對外表示。

在產能擴張的過程中,藥明生物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的方式,募集資金為其產能擴張“買單”。

6月13日,藥明生物上市首日上漲13%,市值高達329億港元。

藥明生物,市值329億港元;合全藥業,市值180億元。兩者相加,遠遠超過藥明康得33億美元的私有化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藥明康得也開始接受華泰聯合證券的輔導。看上去,藥明康得離千億市值只差一個上市代碼。

複星仲昆資本管理合夥人王鈞曾表示,2015年這一輪回歸的本質在於通過資本市場整合,完成利益重新分配和資源整合,讓企業規模變大。

從這方面來說,從33億美元到千億市值,藥明康得的“一拆三”是極具想像力的玩法,效果也相當不錯。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投資界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