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每天懺悔,給靈魂一方淨土

【消業懺罪是往生的有效助力, 這裡介紹一下佛教中圓滿的懺悔修持。 】

懺悔的重要性

懺悔, 讀者們並不陌生, 因為無論是哪種宗教, 懺悔都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教堂內設置的懺悔間, 即是提供給信徒們懺悔的地方。 佛教也不例外, 同樣非常重視懺悔。 但佛教的懺悔方式與內容與其他宗教有著巨大的差異, 佛教的懺悔不是祈求神靈和佛陀的原諒, 因為佛教認為, 已經犯下的罪行, 單靠佛陀的原諒是不會完全終結的, 必須靠自己悔過自新, 對以往的惡業進行對治方可消除。 這本質上的差異源於佛教與其他宗教教義的根本不同。

龍樹菩薩說:“一切痛苦, 都是由於以前的惡因所造成的。 ”諸如人們現世的衣食不足、疾病短壽、常生憂患、多遭災難等,

以及後世墮三惡道, 無一不是前世作惡所得。 學習佛法後, 雖勤于修習, 然由於罪障深重, 也難以生起佛法上的通達和修證, 為往生淨土設置了極大的阻礙。

懺悔的方法

知道懺悔的重要性以後, 要在思想上有一個深刻、決定的認識, 就是必須要修懺悔法。 佛教中懺悔的方法有很多, 譬如經論中所說的說法懺、修法懺、事懺、理懺等, 或隨律經中所說而懺。 但四力懺悔是最完備的懺悔。 龍樹菩薩說:“無始以來所造的重罪, 倘若能依四力法修懺, 如月離雲霧。 ”

1.追悔力。 是指對以前所造之惡業產生追悔的念頭。 修此力時, 首先對什麼是惡業應有一定的認識, 主要是以十惡業道為主的惡業等。 認為以前的這些所作所為都是惡業,

並且能夠給自己帶來痛苦和災難。 如果能對過去所造一切惡業起猛烈追悔之心, 就好像不小心吃了一瓶毒藥, 馬上要中毒身亡一樣, 必須想方設法立即吐出來, 或是到醫院洗胃, 絕不能容其在腹中多存一時, 如此方為初具此力。

2.對治力。 就是消滅以往所造諸罪。 雖然對以前所造諸罪生起悔過之心, 但對已經造下的惡業不能擱置不管, 必須將其消滅, 方不生果。 總的說來有六種方法。

第一種是受持、讀誦大乘甚深般若經典。 如《金剛經》、《心經》、《大般若經》等。 《金剛經》中說, 如果能受持讀誦金剛經, 即使本來是應墮惡道的惡業, 也可以轉為被現世人輕賤, 而重報輕受。

第二種方法是理解空性, 就是漢傳佛教常說的理懺。

這種方法必須是通達二無我, 瞭解緣起性空的道理才可以做到。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若人觀知實相空, 能滅一切諸重罪, 猶如大風吹猛火, 能燒無量諸草木。 ”

第三種方法是如法念誦百字明咒等一切殊勝的陀羅尼咒。 在密法中, 認為念誦百字明咒是懺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般至少要念滿十萬遍, 如未見淨罪的徵兆, 還需再修, 直至出現為止。 淨罪徵兆是指通過努力懺罪, 而得到的一種淨罪效應, 具體詳見《准提陀羅尼》。

第四種方法是塑造或彩繪佛的形象。 首先對佛確實生起無比的信心恭敬, 以此淨信心塑造或彩繪佛像, 亦可消罪。

第五種方法是對上師三寶以及寺廟、塔、像作種種上妙供養, 亦可滅罪。

第六種方法是念誦佛菩薩名號。 如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和觀世音菩薩名號等。在《觀無量壽佛經》中說:“至心念一句佛號,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以上所說六種方法之中,除勝解空性必須要懂得空性的哲理外,其他五種方法還是不難做到的。有涉及財物的,只有供養一種。但是供養並不在於財物多少,而在於至心供養之意樂。

3.斷惡力。是指從現在起,發誓以後永不再造惡業。四力中屬此力為最重要。因為無論如何念經、誦咒、拜佛,如果仍繼續造惡,則無功效。此力如能做到,則一切十惡、謗法等罪,都可懺除。若要真實無偽生起此力,必須先將初力(即追悔力)修習成功,只有認識到罪業的危害性,方能不造惡業,譬如認識到毒藥的危害性後,以後誓死也不會再喝了。

(4)依靠力。是指內心皈依三寶和發菩提心。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心中唯一能救護超越三界的救主,如果誠心依靠,亦可除罪。發菩提心的力量更是廣大。《道次第》中說:“發菩提心一刹那,亦能速疾淨治罪障,積集資糧,雖微少善能令增廣,諸將盡者能無盡故。”《入行論》中也說:“大力極重罪,非大菩提心,余善何能映?”又說:“此如劫火一刹那,定能燒毀諸罪惡。”根據佛教,在內心生起救助一切眾生的慈悲菩提愛心,不但是成佛的必須,也是淨化罪業最有效的方式。

懺悔消業的理論支持

或許讀者會問,罪業果真能消除嗎?業為什麼能消除?依據又是什麼?譬如佛經中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既然如此,為何罪業能懺淨呢?豈不自相矛盾嗎?其實佛經的這種說法是指一般規律而言,是指不修四力對治一切懺罪法而言。譬如一個物體在沒有任何外力的情況下,在同一速度中就會永遠運行,但是如果有阻力,就會改變運行方向或停止運行。罪業亦如此,如加以對治,就會令果不生,如果沒有懺悔的力量,罪業是不會自動消失的。

佛經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那是佛在世時,阿怙利瑪拉在皈依佛前,曾被外道所惑,以為殺一千個人可以生天。最後將要殺他的母親時,遇到佛的化身比丘相救,於是放棄父母,來追殺佛陀,後為佛陀所化,棄刀懺悔,後證羅漢果。證明只要努力修懺悔法,沒有懺不掉的罪,否則眾生永遠也不可能成佛了。

另外,懺悔的力量主要是破壞業的能感果的功能,使其即使在遇到因緣的情況下,亦不感果。譬如一粒種子被煮熟以後,不論在多麼肥沃的土壤裡,也不可能再發芽生果。但這也要看懺罪的力量大小而定,力量大的,則全不生果,力量小一些的,則使能感惡趣果的業變為感受頭痛等小苦,惡趣之業即無餘消除。此全賴四力對治圓滿不圓滿、力量大小與否以及精進程度而言。

但最初不造惡業之清淨和造惡後懺除之清淨是不一樣的。《菩薩地》中說:“如果犯了根本重罪,雖然可以懺除後重受,但是無論如何努力,此生決定不能證得初地之位。”因此,佛經勸導人們,即使對於微小的罪業,也不要違犯。

如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和觀世音菩薩名號等。在《觀無量壽佛經》中說:“至心念一句佛號,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以上所說六種方法之中,除勝解空性必須要懂得空性的哲理外,其他五種方法還是不難做到的。有涉及財物的,只有供養一種。但是供養並不在於財物多少,而在於至心供養之意樂。

3.斷惡力。是指從現在起,發誓以後永不再造惡業。四力中屬此力為最重要。因為無論如何念經、誦咒、拜佛,如果仍繼續造惡,則無功效。此力如能做到,則一切十惡、謗法等罪,都可懺除。若要真實無偽生起此力,必須先將初力(即追悔力)修習成功,只有認識到罪業的危害性,方能不造惡業,譬如認識到毒藥的危害性後,以後誓死也不會再喝了。

(4)依靠力。是指內心皈依三寶和發菩提心。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心中唯一能救護超越三界的救主,如果誠心依靠,亦可除罪。發菩提心的力量更是廣大。《道次第》中說:“發菩提心一刹那,亦能速疾淨治罪障,積集資糧,雖微少善能令增廣,諸將盡者能無盡故。”《入行論》中也說:“大力極重罪,非大菩提心,余善何能映?”又說:“此如劫火一刹那,定能燒毀諸罪惡。”根據佛教,在內心生起救助一切眾生的慈悲菩提愛心,不但是成佛的必須,也是淨化罪業最有效的方式。

懺悔消業的理論支持

或許讀者會問,罪業果真能消除嗎?業為什麼能消除?依據又是什麼?譬如佛經中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既然如此,為何罪業能懺淨呢?豈不自相矛盾嗎?其實佛經的這種說法是指一般規律而言,是指不修四力對治一切懺罪法而言。譬如一個物體在沒有任何外力的情況下,在同一速度中就會永遠運行,但是如果有阻力,就會改變運行方向或停止運行。罪業亦如此,如加以對治,就會令果不生,如果沒有懺悔的力量,罪業是不會自動消失的。

佛經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那是佛在世時,阿怙利瑪拉在皈依佛前,曾被外道所惑,以為殺一千個人可以生天。最後將要殺他的母親時,遇到佛的化身比丘相救,於是放棄父母,來追殺佛陀,後為佛陀所化,棄刀懺悔,後證羅漢果。證明只要努力修懺悔法,沒有懺不掉的罪,否則眾生永遠也不可能成佛了。

另外,懺悔的力量主要是破壞業的能感果的功能,使其即使在遇到因緣的情況下,亦不感果。譬如一粒種子被煮熟以後,不論在多麼肥沃的土壤裡,也不可能再發芽生果。但這也要看懺罪的力量大小而定,力量大的,則全不生果,力量小一些的,則使能感惡趣果的業變為感受頭痛等小苦,惡趣之業即無餘消除。此全賴四力對治圓滿不圓滿、力量大小與否以及精進程度而言。

但最初不造惡業之清淨和造惡後懺除之清淨是不一樣的。《菩薩地》中說:“如果犯了根本重罪,雖然可以懺除後重受,但是無論如何努力,此生決定不能證得初地之位。”因此,佛經勸導人們,即使對於微小的罪業,也不要違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