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有人之處便會有江湖

《黑話江湖》的內容, 源於我二十五年前的作品《江湖內幕黑話考》。

《江湖內幕黑話考》是我的第一部著作, 讓我跟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吳金海老師結了緣, 為後來的《大漠祭》鋪了路。 後來, 它還獲得了“甘肅省社會科學最高獎”, 一些地方的公安員警, 還將此書當成瞭解社會的重要參考書。

寫《江湖內幕黑話考》時, 我二十八歲, 正在涼州的雙城中學當老師。 在一個濃蔭遮蔽的陰暗小屋裡, 我完成了此書。 後來, 此書的稿費, 成為我那時生活中最大的一筆收入, 解除了我的許多困厄。 這一點, 我在《一個人的西部》中提到過。

那時節, 我寫本書的目的, 也是想保留一點傳統文化。

一提到傳統文化, 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儒釋道文化。 實際上, 除了儒釋道, 還有一個貼近每個人生活的文化——江湖文化。 早年, 我將文化分為三類:一是廟堂文化, 即主流的意識形態宣導和認可的文化;二是江湖文化, 即打破了地域色彩的各種非主流的行業文化;三是地域文化, 即有著濃濃的地方色彩的文化。 這種劃分雖不科學, 但在我二十八的當年, 卻粘粘自喜了許久。

有人可能認為所謂的江湖, 應該離自己很遙遠。 其實, 江湖就在我們身邊。 比如相聲、評書、戲法, 甚至牛皮癬廣告、吆喝著叫賣雜貨的流動小攤、引人上當的騙子、人流擁擠時趁人不備的小偷, 等等。 這些放在舊社會,

都屬江湖。 江湖的另一層面就是生活, 故此, 有人之處便會有江湖。

筆者撰寫此書, 以期作為傳統文化的資料, 能夠保留下舊時的江湖文化。 本書較系統地介紹了江湖諸門, 如金門、皮門、彩門、掛門等的黑話與規矩, 通過事例向讀者分析諸門中的內幕手法。 本書涉獵較廣, 無論是江湖八門, 還是七十二寡頭, 均有涉及, 還詳細介紹了舊社會的黑幫, 如青紅幫、東北土匪、香港黑社會等等。 讀者或可從中窺出江湖全貌, 亦能瞭解舊社會時的民風民俗和民眾心態, 而最能反映出民眾心態的, 便是黑話。

黑話, 最初只流傳于江湖生意人之間, 為了不讓旁人聽懂, 而創造只有本門人才懂的術語。 不同的時代, 有不同的黑話, 也有很多黑話在流傳的過程中,

逐漸演變為地方方言。 如川渝一帶的方言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屬黑話, 但現在大多數人都不知曉其源頭。 黑話在演變為方言的同時, 也將江湖氣融合進了當地的民俗風情, 融合進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 形成一方獨特的土地氣息。

不同的行業, 也有不同的黑話, 如評門的“踢杵”方法(踢杵即踢同行的飯碗), “入擺知”儀式(入擺知即謝師);洪門的“在玄”規儀(在玄即入幫, 又叫進圈子)。 甚至太行山區的“拉邊套”(即兩個男人養活一個女人)等等, 五花八門。 因而, 黑話也是窺視舊時社會的視窗。

此書除了介紹眾多黑話, 還展示了江湖諸門的規矩, 這些規矩構成了江湖的亂中有序, 也是這些規矩讓江湖有了神秘的色彩。

很多人都以為江湖是無拘無束的代名詞, 江湖人也都個個逍遙自由。 其實, 這只是武俠小說中的江湖世界, 書中的江湖兒女只需快意恩仇。 但生活中的江湖, 卻處處是規矩, 自古中國講究天圓地方, 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 就連土匪都有土匪的一套規矩, 大到兩人對壘, 性命相爭, 小到每日說話的禁忌。 從這些規矩中, 透出的是人心。 如無論是評書、武術, 還是洪門、哥老會, 各行各業, 人要想成為其中一份子, 均有拜師儀式, 或是入會儀式。 無論儀式是隆重, 還是簡易, 參與者心中都會升起一種儀式感, 這種儀式感有力地連接了個體與組織的情感關係, 而這種儀式感在當下高速發展的社會, 已越來越少。 隨著時代變化,
本書中考究的很多規矩已然消失, 這是必然。 規矩是死的, 人是活的, 人變了, 很多東西自然就變了。

本書除了作為傳統文化的資料保留, 還詳細揭露了江湖騙術, 望讀者不可不察。 雖有些騙術歷經百年時間, 但讀者切不可認為其手法過時, 實際上現今仍有不少人被其手段欺騙, 再加上時下科技發達, 資訊龐雜, 江湖人的手段只會越來越多, 且翻樣出新, 而不會減少。 如現在一些人打著旗號賣“奇珍藥材”, 江湖中叫“挑土海寶的”。 將長得奇形怪狀的東西賣給外行, 往往能騙至上千元。 實際上就是尋常之物, 把海邊的拿到內地, 把南方的拿到北方, 把海外的拿到國內, 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還有賣佛國甘露的, 使用的手法也莫過於江湖八門之一皮門的手法。

又如金門中的手法至今也仍在使用,金門即算命相面等。前年,筆者有一朋友去寺廟,出來時一位老人跟在其後,說只需一元就可求籤。朋友本不願,老人卻說看在他年事已高,靠一元求籤吃碗飯的份上求一個吧。朋友心軟,想著一元也不多,便求了。剛取了簽欲走,老人就把朋友領到廟門一旁,無人注意的地方,有一個婦女早已等候在那裡,說是要給朋友解簽。也沒說解簽收錢,就開始又看朋友的面相、又看朋友的掌紋,一一給朋友解起了簽。朋友也天真,以為聽完了就能走,結果剛解完簽,婦女話音一轉,說是給個緣分錢之類的。這時朋友才恍然大悟,原來老人的一元只是個誘餌,拐角處的婦女才是真正撈錢的。兩人勢必是一夥的。其實這個法子,在金門中並不新鮮,但常人不知者,就容易上當。又比如,一去某寺廟或某道觀,外面就有許多算命的,一見你就沖上來說你最近有喜事,或者說你最近有災禍。以此來引誘你算命,只要你停下來聽他說,他就成功了一大半。這也是金門裡早就有的方法。如果你不理會就走,有人還會緊緊抓住你的手腕,不讓你輕易掙脫。筆者的學生就遇到過,被一老太太抓著手腕說要算命,奈何學生不信算命,自信命由心造,執意掙脫,老太太眼看留不住了,倒是不自覺地說了一句,哎呀跑掉了。這句跑掉了,讓人不禁失笑。由此可觀,縱然騙術之多歷久不衰,不少受騙之人或多或少是起了貪念,貪小便宜的吃小虧,貪心重的就被騙得愈厲害。如果無欲無求,別人想騙你,都找不到門道。

當然,時代在發展,比本書中更為複雜的騙局還有很多。筆者再版本書,與其說是給讀者一點參考,還不如說是為了紀念我二十五年前的青春歲月。一眨眼,四分一世紀過去了,我經歷了太多,要是重寫此書,當然會是另一個樣子,但我還有更重要的書要寫,就只在原書的基礎上修訂一下。好在此書在民俗學意義上還有它的價值,因為有了本書,一些已經消失的文化,或許會依託本書流傳下來,我也算沒有白花時間。

雪漠文化網

又如金門中的手法至今也仍在使用,金門即算命相面等。前年,筆者有一朋友去寺廟,出來時一位老人跟在其後,說只需一元就可求籤。朋友本不願,老人卻說看在他年事已高,靠一元求籤吃碗飯的份上求一個吧。朋友心軟,想著一元也不多,便求了。剛取了簽欲走,老人就把朋友領到廟門一旁,無人注意的地方,有一個婦女早已等候在那裡,說是要給朋友解簽。也沒說解簽收錢,就開始又看朋友的面相、又看朋友的掌紋,一一給朋友解起了簽。朋友也天真,以為聽完了就能走,結果剛解完簽,婦女話音一轉,說是給個緣分錢之類的。這時朋友才恍然大悟,原來老人的一元只是個誘餌,拐角處的婦女才是真正撈錢的。兩人勢必是一夥的。其實這個法子,在金門中並不新鮮,但常人不知者,就容易上當。又比如,一去某寺廟或某道觀,外面就有許多算命的,一見你就沖上來說你最近有喜事,或者說你最近有災禍。以此來引誘你算命,只要你停下來聽他說,他就成功了一大半。這也是金門裡早就有的方法。如果你不理會就走,有人還會緊緊抓住你的手腕,不讓你輕易掙脫。筆者的學生就遇到過,被一老太太抓著手腕說要算命,奈何學生不信算命,自信命由心造,執意掙脫,老太太眼看留不住了,倒是不自覺地說了一句,哎呀跑掉了。這句跑掉了,讓人不禁失笑。由此可觀,縱然騙術之多歷久不衰,不少受騙之人或多或少是起了貪念,貪小便宜的吃小虧,貪心重的就被騙得愈厲害。如果無欲無求,別人想騙你,都找不到門道。

當然,時代在發展,比本書中更為複雜的騙局還有很多。筆者再版本書,與其說是給讀者一點參考,還不如說是為了紀念我二十五年前的青春歲月。一眨眼,四分一世紀過去了,我經歷了太多,要是重寫此書,當然會是另一個樣子,但我還有更重要的書要寫,就只在原書的基礎上修訂一下。好在此書在民俗學意義上還有它的價值,因為有了本書,一些已經消失的文化,或許會依託本書流傳下來,我也算沒有白花時間。

雪漠文化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