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尊重人的最高境界(寫得不錯)

每個人都需要獲得尊重, 每個人也都需要尊重他人。 尊重不是流於嘴上的唯唯諾諾抑或無端誇讚, 更不是溜鬚拍馬的曲意迎合。 真正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把對方當回事, 是一種不由自主的高貴人格的自然流露。

一位朋友與一位台商老總談業務, 午餐時在酒店點了菜品, 該老總指著雅座中的酒水說:“請隨意飲用, 我們不勸酒。 ”朋友知道很多南方商人商務會餐時絕不飲酒, 也客隨主便, 草草用飯。

席間酒店服務生端來一道特色菜, 那位老總禮貌地說:“謝謝, 我們不需要菜了。 ”服務生解釋說這道菜是酒店免費贈送的,

那老總依然微笑回答說:“免費的我們也不需要, 因為吃不了, 浪費。 ”飯畢, 老總將吃剩下的菜打了包, 驅車載著朋友出了酒店。

一路上, 那位老總將車子開得很慢, 四下裡打量著什麼。 朋友正納悶時, 老總停下車子, 拿了打包的食物, 下車走到一位乞丐跟前, 雙手將那包食物遞給乞丐。 朋友看到那位老總雙手遞食物給乞丐的一刹那, 差一點就熱淚奔流。

一次, 葉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訪周作人。 他們走到後院最後一排房子的第一間, 輕輕地敲了幾下門, 門開了。 開門的是一位戴著眼鏡、中等身材、長圓臉、留著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 他們推斷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 便說明了來意。 可那位老人一聽要找周作人, 就趕緊說“周作人住在後面”。 於是, 葉淑穗和友人就往後面走, 再敲門, 出來的人回答說周作人就住在前面這排房子的第一間。 他們只得轉回身再敲那個門, 來開門的還是剛才那位老人, 說他自己就是周作人, 不同的是, 他穿上了整齊的上衣。

夏衍臨終前, 感到十分難受。 秘書說:“我去叫大夫。 ”正在他開門欲出時, 夏衍突然睜開眼睛, 艱難地說:“不是叫, 是請。 ”隨後昏迷過去, 再也沒有醒來。

顧頡剛有口吃, 再加上濃重的蘇州口音, 說話時很多人都不易聽懂。 一年, 顧頡剛因病從北大休學回家, 同寢室的室友不遠千里坐火車送他回蘇州。 室友們憂心顧頡剛的病, 因而情緒並不高。 在車廂裡, 大家顯得十分沉悶, 都端坐在那兒閉目養神。 顧頡剛為了打破沉悶, 率先找人說話。

顧頡剛把目光投向了鄰座一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身上, 主動和對方打招呼:“你好,

你也……是……是去蘇州的嗎?”年輕人轉過臉看著顧頡剛, 卻沒有說話, 只是微笑著點點頭。 “出去……求學的?”顧頡剛繼續找話。 年輕人仍是微笑著點點頭。 一時間, 兩個人的談話因為一個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 “你什麼……時候……到終點站呢?”顧頡剛不甘心受此冷遇, 繼續追問著。 年輕人依舊沉默不語。 而這時, 坐在顧頡剛不遠處的一位室友看不過去了, 生氣地責問道:“你這個人怎麼回事?沒聽見他正和你說話嗎?”年輕人沒有理他, 只是一個勁兒地微笑著, 顧頡剛伸手示意室友不要為難對方。 室友見狀, 便不再理這個只會點頭微笑的木疙瘩, 而是轉過身和顧頡剛聊起來。

當他們快到上海站準備下車的時候, 顧頡剛突然發現那個年輕人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走了, 只留下果盤下壓著的一張字條,那是年輕人走時留下的:“兄弟,我叫馮友蘭。很抱歉我剛才的所作所為。我也是一個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說不出話來。我之所以沒有和你搭話,是因為我不想讓你誤解,以為我在嘲笑你。”

馮友蘭的尊重就在於“不說話”,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絞刑架的時候,不經意間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下意識地說了一聲“對不起”,這是一種極其高貴的尊重,讓每個人都肅然起敬。

67歲的瑪格麗塔·溫貝裡是瑞典一名退休的臨床醫學家,住在首都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松德比貝裡。一天早上,溫貝裡收到郵局送來的一張請柬,邀請她參加政府舉辦的一場以環境為主題的晚宴。溫貝裡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醫務工作者,跟環境保護幾乎沒有什麼關聯,為什麼會被邀請呢?溫貝裡將請柬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確認上面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後,放下心來:“看上去沒什麼不對的,我想我應該去。”於是,溫貝裡滿心歡喜地挑選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動時才穿的套裝,高高興興地赴宴去了。

趕到現場,溫貝裡不由得吃了一驚:參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級官員。其中就有環境大臣萊娜·埃克,他們曾經在其他活動中見過面。看到溫貝裡後,埃克先是一愣,然後馬上向她報以最真摯的笑容:“歡迎你,溫貝裡太太。”接著熱情地將溫貝裡帶到相應的座位上。溫貝裡和政府要員們一起進餐,並聆聽了他們對環境問題的看法和建議。宴會結束後,按慣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請溫貝裡坐在第一排。就這樣,溫貝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

幾天後,溫貝裡流覽報紙時,看到了自己參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則新聞報導:政府宴請送錯請柬,平民赴約受到款待。原來,環境大臣埃克本來邀請的是前任農業大臣瑪格麗塔·溫貝裡,由於工作人員的失誤,把請柬錯送到和農業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溫貝裡手中。對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誰,只要來參加宴會,就應該受到尊重和禮遇。”

看到這裡,溫貝裡不由得心頭一熱,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個“冒牌貨”,非但沒有當場揭穿,反而給予了她大臣一樣規格的禮遇,這樣不動聲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只留下果盤下壓著的一張字條,那是年輕人走時留下的:“兄弟,我叫馮友蘭。很抱歉我剛才的所作所為。我也是一個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說不出話來。我之所以沒有和你搭話,是因為我不想讓你誤解,以為我在嘲笑你。”

馮友蘭的尊重就在於“不說話”,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絞刑架的時候,不經意間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下意識地說了一聲“對不起”,這是一種極其高貴的尊重,讓每個人都肅然起敬。

67歲的瑪格麗塔·溫貝裡是瑞典一名退休的臨床醫學家,住在首都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松德比貝裡。一天早上,溫貝裡收到郵局送來的一張請柬,邀請她參加政府舉辦的一場以環境為主題的晚宴。溫貝裡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醫務工作者,跟環境保護幾乎沒有什麼關聯,為什麼會被邀請呢?溫貝裡將請柬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確認上面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後,放下心來:“看上去沒什麼不對的,我想我應該去。”於是,溫貝裡滿心歡喜地挑選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動時才穿的套裝,高高興興地赴宴去了。

趕到現場,溫貝裡不由得吃了一驚:參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級官員。其中就有環境大臣萊娜·埃克,他們曾經在其他活動中見過面。看到溫貝裡後,埃克先是一愣,然後馬上向她報以最真摯的笑容:“歡迎你,溫貝裡太太。”接著熱情地將溫貝裡帶到相應的座位上。溫貝裡和政府要員們一起進餐,並聆聽了他們對環境問題的看法和建議。宴會結束後,按慣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請溫貝裡坐在第一排。就這樣,溫貝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

幾天後,溫貝裡流覽報紙時,看到了自己參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則新聞報導:政府宴請送錯請柬,平民赴約受到款待。原來,環境大臣埃克本來邀請的是前任農業大臣瑪格麗塔·溫貝裡,由於工作人員的失誤,把請柬錯送到和農業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溫貝裡手中。對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誰,只要來參加宴會,就應該受到尊重和禮遇。”

看到這裡,溫貝裡不由得心頭一熱,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個“冒牌貨”,非但沒有當場揭穿,反而給予了她大臣一樣規格的禮遇,這樣不動聲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