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奶爸怎樣頂起“半邊天”(環球走筆)

近日, 美國著名演員、聯合國親善大使安妮·海瑟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演講, 呼籲各國為男性提供帶薪產假, 讓父親能更多地承擔陪伴和教育孩子的角色, 以縮小兩性差異。

然而在美國, 女性的帶薪產假都尚未落實。 2月中旬,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到訪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華盛頓一個論壇上討論女性就業和產假議題時, 千里之外的西雅圖市通過了一項法案, 規定政府雇員可以休帶薪產假12周。 雖然美國早有法律規定雇員可以休帶薪產假, 但由於缺乏對雇主的約束力, 實際上只有約12%的雇員能享受這一待遇。

與美國不同, 在大洋彼岸的瑞典, 新生兒父母休帶薪產假早已不是問題, 奶爸在家帶娃、分享與妻子共有的480天帶薪育兒假日益成為時尚。 不久前, 瑞典瓦爾姆特市勞動仲裁庭判決某企業向一名男性雇員支付4萬瑞郎賠償金, 就是因為該企業以裁撤冗員為由, 解雇了那名要求休1年育兒假的員工。 這場官司的結果毫無懸念, 瑞典法律明確支持奶爸休育兒假, 雇主不能在休假期間終止合同, 也不能改變其崗位和待遇。

但這場官司如果放在美國或者日本, 結局恐怕會大不相同。 此前日本自民黨一名男性議員提出要休育兒假, 被國會斥為荒唐。 日本《每日新聞》此前報導稱, 雖然日本法律規定父母雙方都有休育兒假的權利,

但很多休假男性在職場上都遭到歧視甚至被解雇, 導致男性休育兒假的比例只有2.65%。 文章建議, 日本應該向北歐國家學習, 落實對雇主的硬性要求。

北歐國家能移風易俗、讓更多奶爸參與到育兒過程中, 一個重要經驗是立法先行。 1974年瑞典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父母育兒假取代母親產假的國家, 規定父母共同享有6個月的育兒假。 這一革命性變革強調了養育新生兒是父母雙方的責任, 改變了社會對傳統兩性角色的認知。 不久, 挪威、丹麥和芬蘭等國家紛紛效仿瑞典推出育兒假。

該政策剛推出時, 真正休育兒假的奶爸只有不到1%。 為進一步實現兩性平等, 1995年瑞典出臺新政, 規定480天的育兒假中有30天不能轉讓給女方,

新生兒父親要麼休假, 要麼浪費。 “奶爸份額”強化了男性休育兒假的制度安排。 此後“奶爸份額”不斷提高, 2002年提高到60天, 2016年提高到90天。 “奶爸份額”的推出效果明顯, 越來越多的奶爸在育兒過程中享受到天倫之樂, 2016年瑞典共有91%的父親享受了育兒假。

此外, 瑞典政府還通過經濟鼓勵、輿論宣傳等手段鼓勵奶爸多休假。 育兒假期間的薪資由社保局而非雇主支付, 減輕了企業負擔, 480天假期中的390天父母可以領取工資的80%。 社保局還專門設立“平等獎金”。 父親休假越多, 所獲獎勵就越多。 2010年, 瑞典有12.7%的家庭父母親平分育兒假。 到2016年, 這一數字達到21%。

怎樣安排男女平等的產假的確值得探討。 各國國情不同、文化各異, 方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但是, 為了孩子擁有更好的生長環境, 人們需要認識到, 奶爸也該頂起育兒“半邊天”。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21日 21 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