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何為君子?孔子的這句話總結的十分精闢!

君子, 是中國古代儒家讀書人的追求, 歷經兩千多年, 直至今日, 我們還是對於君子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嚮往。 一方面, 面望能完善自己, 把自己打造成謙謙君子的模樣, 另一方面, 也希望能夠遇到君子作為知己。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君子呢?

其實, 早在兩千多面前, 儒家創始人孔子所說的一句話, 完美地概括了君子的本質, 那就是《論語·雍也》中的:

“質勝文則野, 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 ”

這句話讀第一遍的時候, 會很難理解, 何為文, 何為史, 何為質, 何為野, 何為彬彬, 這些平常看起來很好理解的字眼為何拼湊起來就有些理解不了了?但當你經過一段時間的體會後, 你就會發現, 聖人之言, 字字中的。

先說“質勝文則野”, 質, 是一種概括, 一般的理解可以是質樸, 樸實, 樸素, 然後引申的話, 這個字就是一種“大人者, 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的感覺, 當這種品質如果太過分的話, 就會造成野的出現。 野, 就是行事對人根本不加思考, 不走心的說話, 所作所為都不遵循規律法度, 野性, 諸如未加開化的野蠻之流。 舉個例子, 比如一個人很天真, 很隨性, 但是他有時說話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因此就會很得罪人, 因為他雖樸實, 但樸實之過, 就在不加思索。

同理, “文勝質則史”, 文, 也是一種概括, 有文化, 有禮貌, 這樣的人, 一句話說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文氣華麗。 但是, 這樣的氣質過分, 也不是一種好事, 會導致“史”的情況的出現。 史, 也是一種概括, 這樣性格的人, 往往自命清高, 不接地氣, 處事為人不能誠心誠意, 所作所為脫離實際, 缺乏一種樸實的氣質。 舉個例子, 一個智商很高的人, 總是看不起別人, 和別人打交道是往往透露出自己的高傲不謙虛, 換句話說, 情商很低, 最後還是會得罪於人, 就是因為他過於高高在上。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 現實生活中, 很少有人像上述兩種人那樣, 兩極化, 不過每個人都有其偏向,

有的偏向文, 有的偏向質。 彬彬, 就是文質的調和和兼顧, 既能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對人真誠, 做事不滑, 不忘初心, 又能夠激勵自我, 向著更高更好的方向去努力奮鬥。

孔子的話, 多為規勸, 在今天我們仍能夠感受到他的話語所帶來的諄諄教誨, 君子的思想,

貫穿於他一生, 也影響了千年。 現代的人們從這些智慧之言中也可以領悟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以適應變化多端的世界和社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