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張瑞圖:名列“閹黨”的書畫名家

張瑞圖:名列“閹黨”的書畫名家

張瑞圖繪像

明朝中晚期, 朝廷黑暗混亂, 出現了一批批太監掌權的局面, 如劉瑾、魏忠賢之流, 陷害忠良,

禍害百姓, 被世人稱之為“閹黨”。 在藝術史上, 有這麼一位獨具創造性的書畫名家, 竟被《明史》赫然列入閹黨, 何其怪哉!

這位名列閹党的藝術家, 名叫張瑞圖, 字長公、無畫, 號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等。 在書法上與董其昌齊名, 有“南張北董”之號;又擅長山水畫, 宗法元代黃公望;又擅長詩文, 名重當時。

然而, 這樣一位多才多藝的詩文書畫家, 究竟何以被列入閹党成員?

張瑞圖 | 書法

寒窗苦讀

▲張瑞圖楷書

張瑞圖出身貧寒, 生於晉江青陽下行村的普通農民家庭。 然而出身貧窮的張瑞圖, 人窮志不窮,

不僅聰穎過人, 而且胸懷志氣。 從小就學習儒家經典, 拜著名思想家李贄的弟子林天咫為師, 刻苦學習。

相傳, 由於家貧, 張瑞圖晚上讀書供不起燈火, 於是他每天夜裡都會跑到村邊的一座廟——白毫庵裡“偷光”——借佛前的長明燈進行苦讀。 他格外珍惜這種機會, 不敢浪費一寸光陰, 時常讀到通宵達旦。

▲張瑞圖行書論書卷(局部)

張瑞圖讀書之發憤用功, 也造就了日後他在書法上的成績。 不論四書五經, 還是諸子史籍, 張瑞圖除了熟讀背誦外, 還要用筆抄寫, 以至於每部書都抄寫了幾十遍。 這樣, 他既能一面鞏固書中文意, 又能同時練習書法, 兩全其美。 所謂冰凍非一日之寒, 這也讓他早年在書法中積累了深厚的功底。

依附閹党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 他順利考中了進士, 名列第三名, 即“探花郎”。

從此, 張瑞圖名正言順地身列國家公務員的行列。 天啟六年(1626年), 他被調任為禮部侍郎, 沒過多久, 又晉升為禮部尚書, 成為內閣大員, 後又被提升為建極殿大學士, 加封為少師, 可謂春風得意。

▲《感遼事作六首卷》局部

張瑞圖官場亨通之際, 卻也正是大太監“九千歲”魏忠賢權焰熏天之時。 正是因為他身處這樣混亂的政壇, 不慎站錯了隊伍, 一腳踩在了閹黨陣營中, 致使清譽受損, 被史書列為閹党成員。

內閣首輔顧秉謙以及先後入閣的馮銓、施鳳來、張瑞圖等一批中央要員, 為了委曲求全,都不得不依附魏忠賢的權勢,成為他的私黨,替他辦事賣命,朝中時論“魏家閣老”。

▲草書《後赤壁賦》冊頁局部

不過在處理一些事務時,張瑞圖也會遵循自己的原則,而時有違背魏忠賢的正直之舉。比如,懿安皇后病危時,魏忠賢見風使舵,指使府丞逼害皇后之父等一批外戚大臣,這時候張瑞圖敢於出面阻止,使得他們得以保全。

還有,方孝孺等一批正直大臣被下詔入獄,原打算冬至日這天處決,張瑞圖挺身向他們申請緩刑,上書熹宗,苦心維挽,結果使皇帝降旨停刑。

可見,張瑞圖終究是儒家門人,他之所以出入于魏忠賢閹黨行列,也許只是出於對自己的政治前途的考慮罷了。

崇禎帝登基後,一場政治清算拉開帷幕,閹党頭子魏忠賢上吊自殺。張瑞圖等人被列入“欽定逆案”名單內,但其罪狀還不算嚴重,沒到死罪的地步,最後也就被處以免官,淪為平民。

書擅天下

他既是一名身含污點的國家高級幹部,同時也是一位聲名顯赫的書畫家。時人將他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並稱為晚明“善書四大家”。

張瑞圖從帖學入手,行書初學唐代孫過庭《書譜》,之後學東坡草書《醉翁亭》,年輕時便以善書而贏得盛名。也正是因為他的書法名氣,才被魏忠賢要求為他書寫祠堂碑文,這也難免成為他在書法史上的一個污點。

▲張瑞圖《夢遊天姥吟留別》局部

他擅長楷、行、草書,但風格不同于當時的董其昌柔媚一派,而獨標氣骨,別具奇逸之姿。其筆法縱放硬峭,結體拙野狂怪,佈局犬牙交錯,氣勢縱橫淩厲,構成一種強烈的張力和陽剛之美,時人譽之為“奇恣如生龍動蛇,無點塵氣”。

清代的梁巘在《承晉齋積聞錄》中這樣稱讚他:“張二水書,圓處悉作方勢,有折無轉,于古法為一變。”秦祖永在《桐陰論畫》評說:“瑞圖書法奇逸,鐘、王之外,另闢蹊徑。”

▲張瑞圖《行草書前赤壁賦》卷(局部)

他的書法在日本曾一度受到極力推崇,日人稱其書法“氣脈一貫,獨自風格”。江戶時代,因黃蘖隱元禪師東渡時帶去了張瑞圖的幾卷墨蹟,使得東洋人開始關注張瑞圖之書,對日本書壇影響甚大,張瑞圖甚至被尊稱為“水星”,可謂是外邦一顆熠熠閃耀的書壇明星。

▲張瑞圖《盧照鄰長安古意詩》

總而言之,不論是否有政治污點,然而在書法史上,張瑞圖善於揚棄,敢於創新,堪稱是晚明時具有創造性的書家之一。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為了委曲求全,都不得不依附魏忠賢的權勢,成為他的私黨,替他辦事賣命,朝中時論“魏家閣老”。

▲草書《後赤壁賦》冊頁局部

不過在處理一些事務時,張瑞圖也會遵循自己的原則,而時有違背魏忠賢的正直之舉。比如,懿安皇后病危時,魏忠賢見風使舵,指使府丞逼害皇后之父等一批外戚大臣,這時候張瑞圖敢於出面阻止,使得他們得以保全。

還有,方孝孺等一批正直大臣被下詔入獄,原打算冬至日這天處決,張瑞圖挺身向他們申請緩刑,上書熹宗,苦心維挽,結果使皇帝降旨停刑。

可見,張瑞圖終究是儒家門人,他之所以出入于魏忠賢閹黨行列,也許只是出於對自己的政治前途的考慮罷了。

崇禎帝登基後,一場政治清算拉開帷幕,閹党頭子魏忠賢上吊自殺。張瑞圖等人被列入“欽定逆案”名單內,但其罪狀還不算嚴重,沒到死罪的地步,最後也就被處以免官,淪為平民。

書擅天下

他既是一名身含污點的國家高級幹部,同時也是一位聲名顯赫的書畫家。時人將他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並稱為晚明“善書四大家”。

張瑞圖從帖學入手,行書初學唐代孫過庭《書譜》,之後學東坡草書《醉翁亭》,年輕時便以善書而贏得盛名。也正是因為他的書法名氣,才被魏忠賢要求為他書寫祠堂碑文,這也難免成為他在書法史上的一個污點。

▲張瑞圖《夢遊天姥吟留別》局部

他擅長楷、行、草書,但風格不同于當時的董其昌柔媚一派,而獨標氣骨,別具奇逸之姿。其筆法縱放硬峭,結體拙野狂怪,佈局犬牙交錯,氣勢縱橫淩厲,構成一種強烈的張力和陽剛之美,時人譽之為“奇恣如生龍動蛇,無點塵氣”。

清代的梁巘在《承晉齋積聞錄》中這樣稱讚他:“張二水書,圓處悉作方勢,有折無轉,于古法為一變。”秦祖永在《桐陰論畫》評說:“瑞圖書法奇逸,鐘、王之外,另闢蹊徑。”

▲張瑞圖《行草書前赤壁賦》卷(局部)

他的書法在日本曾一度受到極力推崇,日人稱其書法“氣脈一貫,獨自風格”。江戶時代,因黃蘖隱元禪師東渡時帶去了張瑞圖的幾卷墨蹟,使得東洋人開始關注張瑞圖之書,對日本書壇影響甚大,張瑞圖甚至被尊稱為“水星”,可謂是外邦一顆熠熠閃耀的書壇明星。

▲張瑞圖《盧照鄰長安古意詩》

總而言之,不論是否有政治污點,然而在書法史上,張瑞圖善於揚棄,敢於創新,堪稱是晚明時具有創造性的書家之一。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