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超10萬詩稿選出全國27位頭條詩人 眾大咖以詩的名義齊聚杜甫草堂

今(9)日下午,由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組委會、成都商報社聯合主辦,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一想網路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詩歌集結號》聯合承辦的“詩歌集結號頭條詩人頒獎典禮暨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成都詩會”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

著名詩人、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草堂》詩刊主編梁平, 中國詩歌網總編金石開, 著名詩人、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張新泉, 四川省作協名譽副主席、《詩歌集結號》顧問曹紀祖,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 以及《詩歌集結號》特邀導師向以鮮、凸凹、蒲小林、蔣雪峰、陶春、山鴻、李斌, 《詩歌集結號》顧問、四川師範大學教授陳小平等重量級人物擔任頒獎嘉賓。

獲獎作者專程從河南江西等地趕赴頒獎現場

《詩歌集結號》是《成都商報》2016年4月18日開始創立了全國第一個媒體運營詩歌平臺《詩歌集結號》。 運營一年多來, 《詩歌集結號》策劃主辦了吉狄馬加、阿來、梁平、葉延濱、張新泉、雷平陽、歐陽江河、李少君、臧棣、蔣藍、向以鮮、凸凹、蒲小林、陶春、靳曉靜、蔣雪峰、龍郁、陳小平、瀟瀟、熊焱、桑眉等30餘場頗有影響力的詩會(或詩歌講座),

與廣大詩歌愛好者分享他們的詩歌成果和創作經驗。

從2016年5月13日啟動以來, 《詩歌集結號》策劃啟動評選“頭條詩人”, 收到參賽詩稿超過10萬份。 成都商報不惜版面給予每位頭條詩人得主頭條報導, 並不斷追蹤他們在詩壇的成長與成績。 迄今評選產生27名頭條詩人。 獲得者年齡最大55歲(檢察官詩人), 最小22歲(大學生詩人)。 《詩歌集結號》推送的頭條詩人作品和報導, 多次被四川新聞網、新華網、新浪網、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門戶網站轉載。

劉紅立、莊劍、喻言、易杉、祥子(李發祥)、印子君、趙斌、劉強、陳維錦、塗擁(塗勇)、郭毅、鐘漁、何文、金光、牧青(李昌醛)、刀刀(王飛)、盧遊等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參加此次頒獎典禮, 江西宜春、河南洛陽等地頭條詩人得主均不遠萬里, 來到了頒獎現場。 來自江西宜春的90後詩人盧游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成都商報對大眾讀者文化生活的重視, 對青年詩人的扶持, 讓他異常感動, 感覺《成都商報》是一份有責任報紙、《詩歌集結號》是一個有溫度的詩歌平臺。 這是我不遠萬里, 趕赴頒獎現場的原因。 ”

梁平:《詩歌集結號》做的時間不長, 但把影響力做出來了!

著名詩人、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草堂》詩刊主編梁平也特意來到了頒獎現場, 並高度讚揚了《詩歌集結號》, 他說:“27位詩人, 我都很熟悉, 他們都是名至實歸的, 而且草堂博物館和詩歌集結號能夠把27位頭條詩人推舉出來, 不論是他們的作品, 不論是他們的名聲, 真正在成都這個地方又多了一道風景。 《詩歌集結號》做的時間不長, 但是把在成都甚至四川的影響力做出來了。

著名詩人、首屆魯迅文學獎得主張新泉, 自成都商報成立打造《詩歌集結號》至今, 他是最關心《詩歌集結號》動向的詩壇老前輩之一。 本次頒獎典禮, 張新泉老師打趣的說道“我被主辦方邀請到這裡參加頭條詩人的頒獎典禮, 我也認為我的風采和步伐有了頭條的意思了。 ”同時, 張新泉老師也高度讚揚了《詩歌集結號》頭條詩人:“很榮幸很榮幸, 能夠當頭條詩人, 能夠當成都商報《詩歌集結號》的頭條詩人, 我覺得了不起。 ”

此外, 主辦方代表中國詩歌網總編金石開、瀘州老窖成都辦事處主任甘丞, 分別圍繞著詩歌與酒的關係作出了精彩發言, 並向在場嘉賓介紹了國際詩酒文化活動的相關情況。

分享詩人創作背後的故事

此次頒獎典禮還特意設置了朗誦環節,詩人現場朗誦獲獎作品。真可謂原滋原味的詩意分享與傳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在現場還為讀者披露了詩人創作背後的故事。

來自宜賓的頭條詩人得主莊劍,因為詩歌,莊劍收穫了終生幸福。在大學,莊劍拿著一疊情詩,跟暗戀的姑娘表白,並順利俘獲了姑娘的芳心。而那個姑娘,便是他現在的妻子。因為詩歌,莊劍收穫了事業。出於對詩歌的熱愛,他從尋常的副刊編輯的這個崗位,一干就是數十年。現在他早已經從編輯,升任當初所在報社宜賓晚報的總編輯。

與莊劍不同的是,來自江油的頭條詩人因為詩歌收穫了平凡的詩意生活。劉強也曾想過發大財,早在八十年代末,他就與朋友一起去廣東經商。卻因為太貪玩,很快花光了身上的錢。走投無路之下,便鎩羽而歸打道回府。他曾想過出名,在九十年代中期,他就到成都當過“專職作家”,寫所謂的暢銷書。一天要寫上萬字,幾個月不到。他嫌太苦,甩手不幹了。再後來,他甚至想過當官,去綿陽電視臺從記者做起。因為與領導搞不好關係,他又拔腿走人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做什麼事都沒有恒心、毅力的劉強。很難讓人想像他從80年代中期就開始寫詩,到而今已有整整三十年的詩齡了。詩歌,讓他認識到更多平凡世界的點滴之美。詩歌,讓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平凡之路,他知道怎麼活,而且活得很快樂。現在,劉強在政府宣傳部門從事雜誌編輯。每天上班時看看稿子,下了班讀詩、寫詩。到了週末,就約上兩三好友,喝茶、吹牛、聊詩……過著一份屬於他自己的,平凡的詩意生活。

在頭條詩人得主朗誦完之後,活動還展開了自由朗誦環節。中國詩歌網總編金石開、青年詩人

《詩刊》編輯丁鵬等詩人,皆踴躍上臺朗誦了自己的詩歌作品。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邱峻峰

實習生|高慧萍 攝影報導

編輯|余孟祥

分享詩人創作背後的故事

此次頒獎典禮還特意設置了朗誦環節,詩人現場朗誦獲獎作品。真可謂原滋原味的詩意分享與傳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在現場還為讀者披露了詩人創作背後的故事。

來自宜賓的頭條詩人得主莊劍,因為詩歌,莊劍收穫了終生幸福。在大學,莊劍拿著一疊情詩,跟暗戀的姑娘表白,並順利俘獲了姑娘的芳心。而那個姑娘,便是他現在的妻子。因為詩歌,莊劍收穫了事業。出於對詩歌的熱愛,他從尋常的副刊編輯的這個崗位,一干就是數十年。現在他早已經從編輯,升任當初所在報社宜賓晚報的總編輯。

與莊劍不同的是,來自江油的頭條詩人因為詩歌收穫了平凡的詩意生活。劉強也曾想過發大財,早在八十年代末,他就與朋友一起去廣東經商。卻因為太貪玩,很快花光了身上的錢。走投無路之下,便鎩羽而歸打道回府。他曾想過出名,在九十年代中期,他就到成都當過“專職作家”,寫所謂的暢銷書。一天要寫上萬字,幾個月不到。他嫌太苦,甩手不幹了。再後來,他甚至想過當官,去綿陽電視臺從記者做起。因為與領導搞不好關係,他又拔腿走人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做什麼事都沒有恒心、毅力的劉強。很難讓人想像他從80年代中期就開始寫詩,到而今已有整整三十年的詩齡了。詩歌,讓他認識到更多平凡世界的點滴之美。詩歌,讓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平凡之路,他知道怎麼活,而且活得很快樂。現在,劉強在政府宣傳部門從事雜誌編輯。每天上班時看看稿子,下了班讀詩、寫詩。到了週末,就約上兩三好友,喝茶、吹牛、聊詩……過著一份屬於他自己的,平凡的詩意生活。

在頭條詩人得主朗誦完之後,活動還展開了自由朗誦環節。中國詩歌網總編金石開、青年詩人

《詩刊》編輯丁鵬等詩人,皆踴躍上臺朗誦了自己的詩歌作品。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邱峻峰

實習生|高慧萍 攝影報導

編輯|余孟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