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國學近年來大熱, 各所大學紛紛開設國學研究機構及課程, 針對孩子的國學啟蒙教育也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兒童朗誦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的活場面此伏彼起。

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是國學嗎 ?孩子只在幼稚園讀《弟子規》《三字經》行不行?

如果國學經典僅僅是讀《三字經》、《弟子規》, 那麼中華文明早就被同化甚至被湮沒了。 事實上, 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基本上屬於國學分類中的蒙學, 也就是小孩子啟蒙時的教學。

國學是什麼?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絕大多數人承認並不懂國學, 也不能給國學一個定義, 似乎印象中的國學就是四書五經。 國學究竟是什麼?是不是僅僅就是四書五經孔孟之道呢?

談國學的人近年來漸多, 似乎不談國學不能稱為國人。 可是, 近些年談國學的人, 一談國學就說儒家之學(簡稱儒學), 以為除了儒學,

就沒有國學;或是認為, 只有儒學才是真正的國學。

如果將中國傳統文化全部或是主要看作是儒家文化, 不僅全盤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 而且也將儒家文化中積極的因素給否定了。 這顯然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本來面目, 更不是當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旨所在。

國學是什麼? 就像你問中國人, 中華民族是什麼民族一樣, 看似很好回答, 其實又不那麼好回答。 日本就是大和民族, 韓國就是朝鮮族, 但是, 中國的中華民族, 就不單單是一個種族, 一種信仰, 甚至不單是一個祖先。

國學, 就像中華民族一詞一樣, 不是某一種學問, 不是某一個學者, 不是單一一種觀念。

國學是什麼?國學是‘孔孟墨老莊孫子’, 國學是‘儒法道釋理’國學是《論語》, 是《孫子兵法》, 是《易經》是《道德經》, 是《大學》《中庸》, 是《百家姓》、《三字經》;國學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也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說起國學, 就像說起中國人的性格一樣, 既包羅萬象, 又一言難盡。

考察“國學”這一詞語的用法, 大致有這樣幾層含義:

一是以“國學”總括一國固有的文化。 胡適在《國學季刊》發刊宣言中說:“‘國學’在我們心眼裡, 只是‘國故學’的縮寫。 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 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 就是‘國故學’,

省稱為‘國故’。 ”這個“國學”的涵蓋面最為廣泛。

二是用“國學”之稱一國固有之學術。 這種觀點以錢穆為代表, 他說他所謂的“國學”指的是“兩千年來本國學術思想界流轉變遷之大事。 ”學者多喜歡在這層含義上使用“國學”這個概念。 這個涵蓋面就收窄了不少。

三是用“國學”來指稱一國固有學術當中的思想,比如馬一浮和熊十力就指出“國學”當指“六藝之學”。馬一浮說,“今楷定國學者,即是六藝之學,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學術,廣大精微,無所不備。”所謂“六藝之學”指的是“六經之學”,亦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事實上,今天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學一點國學,常常指的也是學一點“六藝之學”。這其實沒有什麼錯誤,因為這幾部經典確實是中國固有民族文化的“自性之源”。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先看詞典對國學的解釋:

1.古代指國家設立的學校。《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宋書·臧燾徐廣傅隆傳贊》:“ 高祖 受命,議創國學。” 唐 韓愈 《竇公墓誌銘》:“教誨於國學也,嚴以有禮,扶善遏過。”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莊劚松》:“ 吉州 莊壽年 ,號 斸松 。 乾隆 初年,貢入國學。”參見“ 國子監 ”。

2.指我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魯迅 《花邊文學·考場三醜》:“於是使文人學士大歎國學之衰落。” 胡適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我們深信國學的將來,定能遠勝國學的過去。”參見“ 國故 ”。

關於國學的定義,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認為:“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

“國學”概念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 “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有人說“國學”之意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並沒有主從之分,並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國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國學這個詞的涵義有不同的解讀,社會上尚未有統一的認識。有學者認為國學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凡是中國的文化學術都屬於國學;亦有學者認為國學是專對治國理政而言的,國學特指“治國理政”之學。但無論怎樣,有兩點是可以確定的:

國學的基本定義是什麼?“國學”的現在涵義是“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的,所以國學無可爭議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國學門類寬泛複雜,有無主從之分?國學是以先秦諸子百家為根基的,先秦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並無主從關係;如就各時期所起作用而論,諸子百家學說在各時期各相應領域都起著重要作用,所以諸子百家學說並無主從之分。

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並涵蓋後期各朝代的各類文化學術。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的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國學主要內容用章太炎的話來說,就是“國學的派別”究竟有哪些?他主要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經學的派別、哲學的派別、文學的派別,這些派別絕非儒學一家能夠涵蓋的。

經學包含著“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兩家,每一家又有各個支系。他認為今文經學所講的,雖然不完全是宗教,但總體上傾向於此。對此,他是有些不滿的。他認為,就“六經”本義而言,“無一非史”。《尚書》、《春秋》都是記事的典籍,是確定無疑的史;《詩經》大部分是為國事而作,只有少量的歌謠,所以也是史;《禮經》記載古代典章制度,是史的一部分;《春秋》臚列事實,中寓褒貶之意,是顯明的史;《易經》蘊含著史的精華;《樂經》已經失去,但章太炎揣測它是家在樂譜和制度的,所以也包含著史的特性的。可見,章太炎堅持“六經皆史”說。

關於哲學,章太炎認為中國古代的儒道法墨名以及佛家可謂哲學的主要派別。他認為,《論語》一半講倫理道德學,一半是哲理。儒家之中,《孟子》、《荀子》也談過哲理;老莊的主張,和哲學密切聯繫;名家大量的涉及“論理學”也即邏輯學;墨子的《經上》《經下》是極好的名學;法家之中韓非的《解老》《喻老》兩篇,將他與哲理聯繫了起來。當然,這是章氏對先秦時期的哲學的刻畫。事實上,他對中國古代哲學史的論述言簡意賅,揭示了國學哲學之部的豐富內容。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有人認為,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社會科學知識,以及醫家,農學、天文、曆法、演算法、術數等自然科學知識,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

國學的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經”是指儒家經典,如《詩經》、《論語》、《孟子》、《孝經》等,後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釋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皆入“子部”。“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個人的稱為“別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荊公集》等;總集如《昭明文選》、《文苑英華》、《玉台新詠》等。四庫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戲劇作品如《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也屬集部。

另一種是按內容分類,開始分為三類:義理之學,闡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學;考據之學,從事歷史研究,也就是史學;辭章之學,從事詩詞散文以及章奏、書判等實用文體創作的,就是文學,及今天所說的文史哲等社會科學。後來又有人在此基礎上又加了兩個以補其不足:一是經世之學,即治國馭民的政治、經濟、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而是科技之學,即聲光化電等自然科學知識。

撰文/許慶軍

三是用“國學”來指稱一國固有學術當中的思想,比如馬一浮和熊十力就指出“國學”當指“六藝之學”。馬一浮說,“今楷定國學者,即是六藝之學,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學術,廣大精微,無所不備。”所謂“六藝之學”指的是“六經之學”,亦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事實上,今天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學一點國學,常常指的也是學一點“六藝之學”。這其實沒有什麼錯誤,因為這幾部經典確實是中國固有民族文化的“自性之源”。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先看詞典對國學的解釋:

1.古代指國家設立的學校。《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宋書·臧燾徐廣傅隆傳贊》:“ 高祖 受命,議創國學。” 唐 韓愈 《竇公墓誌銘》:“教誨於國學也,嚴以有禮,扶善遏過。”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莊劚松》:“ 吉州 莊壽年 ,號 斸松 。 乾隆 初年,貢入國學。”參見“ 國子監 ”。

2.指我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魯迅 《花邊文學·考場三醜》:“於是使文人學士大歎國學之衰落。” 胡適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我們深信國學的將來,定能遠勝國學的過去。”參見“ 國故 ”。

關於國學的定義,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認為:“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

“國學”概念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 “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有人說“國學”之意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並沒有主從之分,並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國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國學這個詞的涵義有不同的解讀,社會上尚未有統一的認識。有學者認為國學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凡是中國的文化學術都屬於國學;亦有學者認為國學是專對治國理政而言的,國學特指“治國理政”之學。但無論怎樣,有兩點是可以確定的:

國學的基本定義是什麼?“國學”的現在涵義是“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的,所以國學無可爭議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國學門類寬泛複雜,有無主從之分?國學是以先秦諸子百家為根基的,先秦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並無主從關係;如就各時期所起作用而論,諸子百家學說在各時期各相應領域都起著重要作用,所以諸子百家學說並無主從之分。

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並涵蓋後期各朝代的各類文化學術。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的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國學主要內容用章太炎的話來說,就是“國學的派別”究竟有哪些?他主要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經學的派別、哲學的派別、文學的派別,這些派別絕非儒學一家能夠涵蓋的。

經學包含著“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兩家,每一家又有各個支系。他認為今文經學所講的,雖然不完全是宗教,但總體上傾向於此。對此,他是有些不滿的。他認為,就“六經”本義而言,“無一非史”。《尚書》、《春秋》都是記事的典籍,是確定無疑的史;《詩經》大部分是為國事而作,只有少量的歌謠,所以也是史;《禮經》記載古代典章制度,是史的一部分;《春秋》臚列事實,中寓褒貶之意,是顯明的史;《易經》蘊含著史的精華;《樂經》已經失去,但章太炎揣測它是家在樂譜和制度的,所以也包含著史的特性的。可見,章太炎堅持“六經皆史”說。

關於哲學,章太炎認為中國古代的儒道法墨名以及佛家可謂哲學的主要派別。他認為,《論語》一半講倫理道德學,一半是哲理。儒家之中,《孟子》、《荀子》也談過哲理;老莊的主張,和哲學密切聯繫;名家大量的涉及“論理學”也即邏輯學;墨子的《經上》《經下》是極好的名學;法家之中韓非的《解老》《喻老》兩篇,將他與哲理聯繫了起來。當然,這是章氏對先秦時期的哲學的刻畫。事實上,他對中國古代哲學史的論述言簡意賅,揭示了國學哲學之部的豐富內容。

論語中國|國學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

有人認為,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社會科學知識,以及醫家,農學、天文、曆法、演算法、術數等自然科學知識,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

國學的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經”是指儒家經典,如《詩經》、《論語》、《孟子》、《孝經》等,後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釋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皆入“子部”。“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個人的稱為“別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荊公集》等;總集如《昭明文選》、《文苑英華》、《玉台新詠》等。四庫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戲劇作品如《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也屬集部。

另一種是按內容分類,開始分為三類:義理之學,闡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學;考據之學,從事歷史研究,也就是史學;辭章之學,從事詩詞散文以及章奏、書判等實用文體創作的,就是文學,及今天所說的文史哲等社會科學。後來又有人在此基礎上又加了兩個以補其不足:一是經世之學,即治國馭民的政治、經濟、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而是科技之學,即聲光化電等自然科學知識。

撰文/許慶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